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猴痘累及直肠1例
1
作者 谭滔文 余细球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695-698,共4页
背景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感染通常表现为典型皮肤病变,但在本案例中发现其可致直肠占位样改变,临床少见,易造成误诊.病例简介本例患者主诉肛门坠胀疼痛伴黏液脓血便,肠镜检查发现直肠占位样改变,初步疑诊直肠肿瘤.经详细检... 背景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感染通常表现为典型皮肤病变,但在本案例中发现其可致直肠占位样改变,临床少见,易造成误诊.病例简介本例患者主诉肛门坠胀疼痛伴黏液脓血便,肠镜检查发现直肠占位样改变,初步疑诊直肠肿瘤.经详细检查与猴痘病毒核酸检测,最终确诊为MPXV感染所致.予抗病毒等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直肠占位样改变显著改善.结论本例猴痘患者表现为直肠占位样改变,拓宽了我们对MPXV感染临床表现的认识.面对不典型症状的猴痘病例时,临床医生要拓宽思路,保持警惕,若条件有限时尽快转至传染病医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 猴痘病毒 直肠病变
下载PDF
经骶尾途径手术治疗中下段直肠病变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广法 李全业 王卫东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1997年第1期11-14,共4页
经骶尾途径手术切除直肠病变后在直视下完成肠吻合术是一种较好的保肛手术。1994年9月至1996年7月共施行此类手术9例,其中直肠癌4例,直肠绒毛状腺瘤3例,直肠平滑肌肉瘤1例,直肠狭窄1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个月至3年,1例直肠癌术后吻合... 经骶尾途径手术切除直肠病变后在直视下完成肠吻合术是一种较好的保肛手术。1994年9月至1996年7月共施行此类手术9例,其中直肠癌4例,直肠绒毛状腺瘤3例,直肠平滑肌肉瘤1例,直肠狭窄1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个月至3年,1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而改行Miles手术,1例术后骶前感染而保守治愈,1例直肠癌术后15个月肿瘤盆腔复发而行乙状结肠造瘘术。2例病人术后诉坐位时会阴部疼痛。所有病例大便控制功能良好,无肛门失禁。结论:该手术作为良性直肠中下段病变的首选手术,对于恶性病变,该手术与开腹手术相结合,是彻底切除肿瘤和低位吻合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病变 肿瘤 直肠癌术 术后 手术治疗 坐位 大便 恶性病变 肛门失禁 会阴部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累及肛门齿状线直肠病变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振 刘娟 +2 位作者 冀明 李鹏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治疗累及肛门齿状线的直肠病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5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ESD治疗的累及肛门齿状线的直肠病变患者3... 目的评价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治疗累及肛门齿状线的直肠病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5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ESD治疗的累及肛门齿状线的直肠病变患者30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形态及病变大小等基线数据。通过分析操作时间、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及随访情况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30例病变的平均操作时间为(89.83±49.55)min,整块切除率为93.0%(28/30),完全切除率为90%(27/30)。术后病理结果:腺瘤23例(其中低级别腺瘤7例,高级别腺瘤16例),黏膜内癌6例,黏膜下腺癌1例(SM2期)。并发症:术中出现穿孔3例,术后出血4例,均予结肠镜下治疗好转。30例患者平均随访(3.33±1.44)年,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肠腔狭窄及排便困难等并发症。结论应用ESD治疗累及齿状线的直肠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病变 齿状线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基于MRI多序列鉴别直肠隆起型腺癌及直肠腺瘤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厚颖 宋歌声 +4 位作者 李盼盼 吴瑞 崔景景 左盼莉 李爱银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471-247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多序列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在直肠隆起型腺癌及直肠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8月至2019年11月67例有手术病理支持并具有完整的术前MRI影像的直肠病变患者资料,基于高... 目的探讨基于MRI多序列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在直肠隆起型腺癌及直肠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8月至2019年11月67例有手术病理支持并具有完整的术前MRI影像的直肠病变患者资料,基于高清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高清T2WI+DWI图像提取组学特征,通过方差分析法(ANOVA)和最小绝对收缩算子(LASSO)算法进行特征筛选;利用逻辑回归(LR)构建机器学习模型用于鉴别直肠隆起型腺癌及直肠腺瘤,分别为Model T2WI、Model DWI、Model T2WI+DWI。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进行量化。同时利用IBM SPSS 23.0软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间年龄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间性别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性别及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清T2WI、DWI、高清T2WI+DWI序列图像分别筛选出8、8、14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模型,3个预测模型在验证组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Model T2WI:0.87、0.82、0.9、0.936(95%CI:0.77~1.00)、Model DWI:0.76、0.73、0.8、0.809(95%CI:0.61~1.00)、Model T2WI+DWI:0.82、0.73、0.9、0.927(95%CI:0.76~1.00)。结论基于MR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模型,在直肠隆起型腺癌及直肠腺瘤的鉴别诊断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基于单一序列的影像组学模型,即可作为鉴别直肠隆起型腺癌及直肠腺瘤的影像学生物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直肠病变 精准医疗
原文传递
直肠周围病变的腔内超声诊断价值
5
作者 王玲 董昌元 +4 位作者 张文君 贺 代全武 姚启盛 王贤明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1515-1516,1518,共3页
目的 评价直肠腔内超声在诊断直肠周围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2 0 6例直肠周围病变声像图表现并与手术病理或临床最终诊断对照。结果 检出直肠周围间隙疾病 83例 ,诊断符合率 95 % ( 79/83 ) ;直肠周围脏器疾病 12 3例 ,... 目的 评价直肠腔内超声在诊断直肠周围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2 0 6例直肠周围病变声像图表现并与手术病理或临床最终诊断对照。结果 检出直肠周围间隙疾病 83例 ,诊断符合率 95 % ( 79/83 ) ;直肠周围脏器疾病 12 3例 ,诊断符合率 94%。结论 ⑴直肠腔内超声对直肠周围组织间隙、脏器病变的诊断 ;动态时实探查膀胱出口梗阻病因等方面具有重要诊断价值。⑵直肠周围淋巴结L/S比值 (淋巴结长径 /横径 )可作为判断淋巴结良、恶性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腔 诊断价值 周围病变 腔内超声 诊断符合率 脏器 疾病 结论 目的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管型肠吻合器在直肠外科的新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杜明国 王建国 曹红亮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3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 :探讨及评价直肠中、下段占位性病灶、尤其是良性病变应用管型肠吻合器经肛切除的价值。方法 :应用吻合器对 2 1例距肛缘 5~ 12 cm直肠占位性病灶及病变经肛进行了切除。就手术方法、时间、复发及并发症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手... 目的 :探讨及评价直肠中、下段占位性病灶、尤其是良性病变应用管型肠吻合器经肛切除的价值。方法 :应用吻合器对 2 1例距肛缘 5~ 12 cm直肠占位性病灶及病变经肛进行了切除。就手术方法、时间、复发及并发症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 38m in。除 1例管状绒毛状腺瘤术后早期吻合创缘出血、 1例绒毛状腺瘤术后 14个月复发外 ,无其它与本术式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吻合器在直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吻合器 直肠病变 并发症
下载PDF
复方角菜酸酯栓在直肠隆起病变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或剥离术后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嵩 杨林 +1 位作者 胡伟 时昭红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5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角菜酸酯栓应用在直肠黏膜及黏膜下隆起病变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在术后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角菜酸酯栓塞肛,1次/d;B组在... [目的]观察复方角菜酸酯栓应用在直肠黏膜及黏膜下隆起病变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在术后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角菜酸酯栓塞肛,1次/d;B组在术后仅用常规处理;2组疗程均为1周。观察2组术后便血、大便隐血以及术后即刻、1周创面愈合情况。[结果]A组术后出血率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1周A组创面愈合评分优于B组(P<0.05)。[结论]复方角菜酸酯栓可有效预防直肠隆起病变EMR及ESD后出血并发症,并可以促进术后创面愈合,且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隆起病变 复方角菜酸酯栓 术后疗效
原文传递
直肠外翻技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孙涛 傅卫 +1 位作者 姚宏伟 修典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肠外翻技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手术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操作要点。方法 2007年8月~2009年8月,对14例低位直肠病变[直肠癌7例(伴肝转移1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4例,溃疡性结肠炎3例]施行直肠外翻技术联合腹腔镜手术,采用已... 目的探讨直肠外翻技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手术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操作要点。方法 2007年8月~2009年8月,对14例低位直肠病变[直肠癌7例(伴肝转移1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4例,溃疡性结肠炎3例]施行直肠外翻技术联合腹腔镜手术,采用已击发的圆形端端吻合器来外翻直肠残端。14例均行一期吻合、预防性回肠造瘘。结果 14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病例。14例直肠残端均外翻成功。术后炎性肠梗阻1例,吻合口狭窄1例。7例直肠癌随访11~25个月(中位时间18个月),未发现局部复发,术前合并肝转移者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肝脏新发病灶,其余6例未发现远处转移。7例非直肠癌术后随访9~33个月(中位时间19个月),未见肠管新发病灶。所有病例术后排尿控制功能良好,造瘘还纳术后肛门控便、控气功能良好,男性病人未出现明显性功能障碍。结论直肠外翻技术联合腹腔镜手术在准确、安全切除病灶的前提下,既满足了微创的要求,又降低了手术费用;用已击发的圆形端端吻合器外翻直肠残端,简单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外翻 腹腔镜手术 低位直肠病变
下载PDF
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隆起性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彭海霞 徐莹 +3 位作者 蒯榕 李吉 周锋利 杨大明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65-69,共5页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局灶性隆起性病变的有效性、安全性、疗效及影响原位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内窥镜室就诊的450例共626处结直肠单发或多发隆起性病灶患者进...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局灶性隆起性病变的有效性、安全性、疗效及影响原位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内窥镜室就诊的450例共626处结直肠单发或多发隆起性病灶患者进行内镜黏膜切除术,统计病理结果 及并发症情况,并结肠镜随访了180例患者术后6~36个月。观察术后病灶原位复发情况。结果 450例患者中,病灶大小:Φ≤1.0 cm 278枚,1.0〈Φ≤2.0 cm 280枚,2.0 cm〈Φ≤3.0 cm 52枚,Φ〉3.0 cm 16枚。病灶病理类型:结肠癌7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14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3例,单纯腺瘤23例,非腺瘤性息肉44例,间质来源肿瘤及其他19例。病灶均经EMR完整切除。11例患者出现包括出血、穿孔等手术发症。180例随访患者经6~36个月内镜随访,出现病灶原位复发39例(8.67%),其中12个月内复发32例(32/39,82.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病灶个数及结直肠肿瘤手术史为原位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EMR是治疗结直肠隆起性病变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对于存在高危因素患者应术后6个月内复查结肠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切除术 结直肠 隆起性病灶
下载PDF
直肠癌旁移行粘膜MTS1基因产物表达的意义
10
作者 苏琪 刘恩卿 +3 位作者 陈春生 杨韧 王伟 王之章 《外科理论与实践》 1998年第3期141-142,共2页
探讨直肠癌旁移行粘膜(TM)的性质及MTS1基因缺失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粘液组化方法观察直肠癌旁TM的范围,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MTS1基因产物表达情况,并与正常粘膜及癌组织进行对照。结果:MTS1基因产物在正常直肠粘膜阳性表达率最高,... 探讨直肠癌旁移行粘膜(TM)的性质及MTS1基因缺失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粘液组化方法观察直肠癌旁TM的范围,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MTS1基因产物表达情况,并与正常粘膜及癌组织进行对照。结果:MTS1基因产物在正常直肠粘膜阳性表达率最高,在癌旁TM、癌组织逐渐表达缺失,三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5);MTS1阴性的直肠癌病例,癌旁TM的范围明显高于MTS1阳性的病例(P<0.05)。结论:MTS1基因失活与直肠癌的发生有关,并提示癌旁TM具有一定的恶性潜势。直肠癌旁移行粘膜与直肠癌MTS1表达缺失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MTS1基因突变或缺失是导致癌旁移行性变化的因素之一。如果将两者联合应用于直肠活检,对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指导保肛手术及术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癌前病变 抑癌基因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