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强化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6
1
作者 张捧玉 荀凤阁 +1 位作者 周群拉 张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251-253,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65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单盲评定,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1周内进行规定的康复训练,对...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65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单盲评定,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1周内进行规定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临床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第1~6周、3个月、6个月时评定。运动功能用Fugl-Meyer评分,ADL用Barthel指数评分,神经缺损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结果:运动功能及ADL恢复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神经功能缺损减少程度康复组更显著(P<0.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强化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ADL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训练 生活自理能力 中风
下载PDF
早期抗阻训练联合心身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和不良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俊霞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21期2521-2524,共4页
目的 探讨早期抗阻训练联合心身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以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择期行THA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早期抗阻训练联合心身干预,持续到术后3个月... 目的 探讨早期抗阻训练联合心身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以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择期行THA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早期抗阻训练联合心身干预,持续到术后3个月,比较手术前后SDS评分、S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WHO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分情况,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3个月,120例患者SAS评分为(22.19±3.97)分、SDS评分为(21.08±4.16)分,均比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930、27.898;P〈0.01);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为(83.32±5.79)分,WHOQOL-100量表总分为(20.16±3.92)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775、-76.853;P〈0.01).干预期间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肺部感染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2.50%.结论 早期抗阻训练联合心身干预能改善THA患者术后不良情绪及心理状况,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康复护理 功能恢复 情绪 抗阻训练 心身干预
原文传递
论现代体能训练新理念新方法 被引量:23
3
作者 邓运龙 张海忠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73-75,共3页
结合近年来对运动训练模式和运动成绩产生重大影响的新的训练方法,重点介绍了核心训练、功能性训练、康复性训练,指出这些训练方法在军人体能训练中的移植与借鉴,对丰富军事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为战斗力更好更快地生成服务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体能训练 核心训练 功能性训练 康复性训练
下载PDF
~1H-MRS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姜迎萍 周益凡 +2 位作者 王波 唐述婷 孙云丰 《康复学报》 2016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技术(MRS)探讨不同方式头针干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例,A组采用于氏双侧头针结合康复训练,B组采用传统焦氏单患侧头针结合康复训练,C组采用于氏单患侧头针结...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技术(MRS)探讨不同方式头针干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例,A组采用于氏双侧头针结合康复训练,B组采用传统焦氏单患侧头针结合康复训练,C组采用于氏单患侧头针结合康复训练,D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各组均干预15 d。干预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分量表(FMA)和MR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FMA评分组间比较,A组均优于B组、C组(P<0.05),A组优于D组(P<0.01);各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1);A组和B组胆碱(Cho)/C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NAA/Cr组间比较,A组优于其他3组(P<0.01),B组、C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o/Cr组间比较,A组优于B组和C组(P<0.05),A组优于D组(P<0.01)。结论:于氏双侧头针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其运动功能的恢复与脑部相应代谢产物发生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恢复期 磁共振波谱 头针 康复训练
下载PDF
速滑运动员的恢复训练与辅助手段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丽娟 刘冬梅 王曼丽 《冰雪运动》 2009年第4期1-5,共5页
速滑运动是一项培养周期非常长的运动项目,培养一个速滑世界冠军,至少需要15年左右时间。在这漫长时间里,不仅要训练好,同时也要恢复好,而且只有恢复好,才能训练好,才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恢复是速滑运动员极其重要的任务,更是速滑教... 速滑运动是一项培养周期非常长的运动项目,培养一个速滑世界冠军,至少需要15年左右时间。在这漫长时间里,不仅要训练好,同时也要恢复好,而且只有恢复好,才能训练好,才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恢复是速滑运动员极其重要的任务,更是速滑教练员的工作重心之一。通过对速滑世界冠军王曼丽多年训练中在恢复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了王曼丽的教练所采取的针对性训练措施,论述了速滑运动员的恢复训练的重要性,从训练计划、训练负荷强度、训练方法、手段和形式以及重视心理恢复等多方面,阐述了速滑运动员恢复训练原则和训练实施方案,并介绍了多种辅助手段,以供现在负责青少年速滑训练的教练员培养未来世界冠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滑冰 运动员 恢复训练 辅助手段
下载PDF
谈中长跑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训练 被引量:17
6
作者 孙安飞 郭春喜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01-103,共3页
当今中长跑运动要进行卓有成效的科学大负荷训练,必须确保运动员负荷后的加速恢复,以使运动员达到连续、不间断的训练过程,进而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机能和运动成绩。为此,在分析中长跑运动疲劳的机理、产生的原因、疲劳的表现特征、判断标... 当今中长跑运动要进行卓有成效的科学大负荷训练,必须确保运动员负荷后的加速恢复,以使运动员达到连续、不间断的训练过程,进而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机能和运动成绩。为此,在分析中长跑运动疲劳的机理、产生的原因、疲劳的表现特征、判断标准的基础上,提出恢复训练的措施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跑 运动性疲劳 恢复训练 措施与方法
下载PDF
行为训练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模式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宫莉莉 侯丹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21期1609-1614,共6页
目的探讨将行为训练融入快速康复流程对提高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5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75例患者,按常规快速康复护理流程进行围手术期管... 目的探讨将行为训练融入快速康复流程对提高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5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75例患者,按常规快速康复护理流程进行围手术期管理,研究组77例患者在原有护理流程的基础上融入行为训练。对2组患者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1.9±2.1)h,较对照组(26.4±3.2)h恢复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4.242,P<0.05);术后下床时间研究组为(12.5±2.1)h,较对照组(20.5±1.5)h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753,P<0.05);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研究组为(5.6±0.3)分,对照组为(5.9士0.2)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5.353,P<0.05)。结论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将行为训练融入快速康复护理流程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加快呼吸功能的恢复,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生活质量 快速康复 行为训练 呼吸功能
原文传递
中医康复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车志远 王启帆 李和伟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7期128-130,共3页
通过对中医康复学学科现状的研究,找出当前中医康复学科优势,同时对目前全国中医康复学学科进行相关分析,运用SWOT分析提出一些加强中医康复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对策,意在推动学校输出更多高水平中医康复学专业人才,加快康复事业发展... 通过对中医康复学学科现状的研究,找出当前中医康复学科优势,同时对目前全国中医康复学学科进行相关分析,运用SWOT分析提出一些加强中医康复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对策,意在推动学校输出更多高水平中医康复学专业人才,加快康复事业发展,达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康复 中医康复学 人才培养
下载PDF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40例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素萍 《河南中医》 2014年第9期1823-1825,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有效...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有效率为92.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明显降低,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恢复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针刺治疗 康复训练
下载PDF
个体化康复训练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严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训练对下肢骨折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骨科住院治疗的79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方式,观察组采用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方式,比较2组患者2个月后的恢复效果。结果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训练对下肢骨折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骨科住院治疗的79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方式,观察组采用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方式,比较2组患者2个月后的恢复效果。结果康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的功能康复训练有利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 康复训练 下肢骨折 应用研究
下载PDF
踝关节韧带损伤的治疗与功能恢复训练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定产 《长沙大学学报》 2002年第4期90-91,共2页
踝关节韧带损伤是关节韧带损伤中出现率最高的一种运动损伤。损伤性质以外韧带损伤最为多见,常见于篮球、田径等项目。本文根据对踝关节损伤原因及原理进行分析,同时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对踝关节损伤的治疗和功能恢复训练提出一些... 踝关节韧带损伤是关节韧带损伤中出现率最高的一种运动损伤。损伤性质以外韧带损伤最为多见,常见于篮球、田径等项目。本文根据对踝关节损伤原因及原理进行分析,同时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对踝关节损伤的治疗和功能恢复训练提出一些较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损伤 治疗 体育训练 踝关节 功能恢复训练 运动损伤 损伤后处理
下载PDF
骨折功能锻炼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方斌 杨海韵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6期478-480,共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十分重视功能锻炼,它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骨折整复固定后即开始功能锻炼,体现了祖国医学治疗骨折的动静结合原则。它可以使骨折端产生有利于骨折愈合的应力,有效促进骨折愈合,但同时不正确的功能锻炼又...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十分重视功能锻炼,它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骨折整复固定后即开始功能锻炼,体现了祖国医学治疗骨折的动静结合原则。它可以使骨折端产生有利于骨折愈合的应力,有效促进骨折愈合,但同时不正确的功能锻炼又会产生剪切力、扭转力等不良应力,形成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因素。因此,骨折功能锻炼的生物力学研究也成为骨折治疗中的一个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功能恢复 自体锻炼 生物力学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康复前移理念在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患者吞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范玉霞 曾定芬 +1 位作者 江华 李桂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11期1552-1556,共5页
目的 探讨康复前移理念在喉癌行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患者吞咽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行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的喉癌患者60例,按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术后7d开始进行相关康复训练;观察组则... 目的 探讨康复前移理念在喉癌行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患者吞咽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行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的喉癌患者60例,按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术后7d开始进行相关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将康复前移理念科学地应用于整个围术期,内容包括吞咽训练相关的心理干预、理论培训、模拟训练和实际训练4个方面.评价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依从性、切口疼痛情况、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以及胃管拔除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8周吞咽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Z=-2.202,P<0.05),胃管拔除例数优于对照组(X2=9.017,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始终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1,4,8周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切口疼痛、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前移可以明显提高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喉癌患者依从性,促进吞咽功能恢复,同时不会影响切口愈合,不会增加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前移 喉癌 喉部分切除 吞咽训练
原文传递
自行车运动员在恢复过程中运用冥想训练的现场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斌 骆莉莉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60-762,849,共4页
良好的恢复手段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健康水平和运动寿命。通过分组实验 ,控制组在下午的训练结束后 ,进行常规的身体整理放松 ,实验组在每天下午的训练结束后 ,采用冥想练习放松。实验的因变量为 :心率、心境状态、焦虑、疲劳... 良好的恢复手段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健康水平和运动寿命。通过分组实验 ,控制组在下午的训练结束后 ,进行常规的身体整理放松 ,实验组在每天下午的训练结束后 ,采用冥想练习放松。实验的因变量为 :心率、心境状态、焦虑、疲劳度、血乳酸。对处在同等训练状态下被试的因变量进行测试。将数据进行数理处理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冥想训练能够有效地降低运动员心境状态中的消极因素 ,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状态自信心水平 ;能有效地降低运动员的认知焦虑状态、躯体焦虑状态、心率、血乳酸及疲劳度 ;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心境状态中的积极因素 ;是自行车运动员最优化恢复手段之一 ,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运动员 冥想训练 实验研究 恢复手段 心率
原文传递
声带显微手术后发声功能恢复和嗓音训练时间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志鹏 熊姗姗 +3 位作者 李美丽 彭伟 李文生 沈康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16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声带显微手术后发声功能恢复和嗓音训练时间。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本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52例行声带显微手术的声带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嗓音声学分析,对其术前、术后3、5、7 d,各嗓音声学参数进行比较。按照抽签... 目的:探讨声带显微手术后发声功能恢复和嗓音训练时间。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本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52例行声带显微手术的声带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嗓音声学分析,对其术前、术后3、5、7 d,各嗓音声学参数进行比较。按照抽签随机取样法将152例患者均分为两组,A组患者于手术后1周给予嗓音训练,B组患者于手术后2周给予嗓音训练。嗓音训练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各嗓音声学参数、VHI量表各项评分及GRBAS各项评分。结果:术后3 d,患者各声学参数均出现下降,但是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术后5 d开始,各声学参数均显著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嗓音训练前,两组患者嗓音声学参数、VHI量表及GRBA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嗓音训练6个月后,两组患者嗓音声学参数、VHI量表及GRBAS各项评分均显著改善,且B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带息肉患者显微外科手术后5 d嗓音质量开始恢复,但是术后2周内严格声休后方可进行嗓音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息肉 显微手术 功能恢复 嗓音训练 时间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 被引量:12
16
作者 公维谦 陈玉社 《四川精神卫生》 2016年第5期410-413,418,共5页
目的评价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 月-2015年12月山东省泰安市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院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住院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康复训练组(干预... 目的评价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 月-2015年12月山东省泰安市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院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住院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康复训练组(干预组)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组(对照组)各48例,均治疗2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月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 -17)评定临床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神经生长因子( NGF)、肿瘤坏死因子( TNF - α和白细胞介素- 6 ( IL - 6)含量,于治疗第2 月末采用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1、2月末,两组HAMD - 17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干预组HAMD - 1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均〈0.01),干预组血清BDNF与 NGF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P 均〈0.01),干预组TNF -α、 IL - 6含量均低于对照组 (P 均〈0.01).治疗第2月末,干预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9% vs. 81.3%,χ^2 =8.317,P =0. 004),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 率低于对照组(10.4% vs. 25.0% ,χ^2 =4.376,P =0.036).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 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可提高神经细胞因子含量、减轻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 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抑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区县级医院医务人员新生儿复苏培训效果评估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宁 王宝生 +4 位作者 高科 王丽丽 宋明卫 徐峰 张勇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新法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合理培训在区县级医院推广的意义。方法本院于2009年4月开始开展"中澳新生儿窒息复苏在农村地区有效机制探讨"项目,对医务人员进行窒息复苏培训。选择开展项目后(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参加... 目的探讨新法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合理培训在区县级医院推广的意义。方法本院于2009年4月开始开展"中澳新生儿窒息复苏在农村地区有效机制探讨"项目,对医务人员进行窒息复苏培训。选择开展项目后(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参加培训的医务人员为观察组,培训前为对照组,将培训前后医务人员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时自信心水平评估和执行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评估进行比较,并对培训后医务人员窒息复苏考核合格率进行评估,考核满分38分,及格分33分。结果观察组各专业医务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自信心水平评估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儿科医师:(60.7±8.7)比(32.3±6.2),产科医师:(64.3±7.7)比(35.7±7.2),助产士/师:(65.0±6.8)比(36.3±7.5),麻醉医师(52.7±6.7)比(24.7±4.8),P均<0.05],执行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能力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儿科医师:(14.8±2.9)比(8.0±2.3),产科医师:(16.0±2.3)比(9.0±2.1),助产士/师:(17.0±2.4)比(9.0±2.2);麻醉医师:(14.0±2.7)比(6.3±2.5),P均<0.05]。医务人员在规范化培训后新生儿窒息复苏考核平均分分别为:儿科医师(33.1±3.6)分,产科医师(33.4±3.7)分,助产士/师(33.2±2.1)分,麻醉医师(33.1±4.3)分;最终考核总合格率86.7%。结论我院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培训方法有效可行,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窒息 复苏 培训 医务人员
原文传递
运动损伤康复与预防的功能锻炼新思路 被引量:11
18
作者 汪黎明 李丹阳 王安利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3年第6期72-77,99,共6页
从运动损伤的机制分析入手,重点讨论肌肉平衡、姿势与动作模式异常等问题与损伤之间的循环关系,并分析指出姿势、动作模式的关键因素,以及康复功能锻炼对于人体运动系统的作用与损伤康复的基本原理。继而提出了从姿势、动作和肌肉平衡... 从运动损伤的机制分析入手,重点讨论肌肉平衡、姿势与动作模式异常等问题与损伤之间的循环关系,并分析指出姿势、动作模式的关键因素,以及康复功能锻炼对于人体运动系统的作用与损伤康复的基本原理。继而提出了从姿势、动作和肌肉平衡评估入手的损伤康复功能锻炼流程,包括评估流程和细节要求,针对性的肌肉紧张和肌肉无力处理方法与流程、本体感觉训练和整合训练要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损伤 康复与预防 功能锻炼
下载PDF
现代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新变革 被引量:7
19
作者 石瑜 《湖北体育科技》 1997年第2期17-19,共3页
随着比赛日益增多,现代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发生了许多新的变革,如训练周期观念更新,更加重视专项训练,训练负荷以强度为主,高度注重恢复训练等。
关键词 训练周期 专项训练 训练负荷 恢复训练
下载PDF
早期介入康复护理与急性脑卒中患者早康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许金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504-505,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法及护理对提高机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3例脑卒中患者早期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包括起早期护理、软瘫期护理、恢复早期护理等,观察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康复训练越...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法及护理对提高机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3例脑卒中患者早期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包括起早期护理、软瘫期护理、恢复早期护理等,观察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康复训练越早,机体功能恢复越好,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机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训练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