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驱油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骊川 《中外能源》 CAS 2009年第3期41-45,共5页
微生物驱采油技术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把细菌代谢物(又称外源微生物)作为驱油剂注入地层;第二类是直接在地层中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微生物(又称内源微生物),形成具有驱油特性的细菌代谢物。叙述了两种技术类型的工艺特点及微生... 微生物驱采油技术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把细菌代谢物(又称外源微生物)作为驱油剂注入地层;第二类是直接在地层中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微生物(又称内源微生物),形成具有驱油特性的细菌代谢物。叙述了两种技术类型的工艺特点及微生物驱适用的油藏地质条件,同时介绍了国内外微生物驱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国内各油田已开展微生物采油先导性试验约2000井次,有些地区已进入推广应用阶段。微生物采油技术成本低、采收率增值高,同时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绿色环保优势,必将成为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驱 提高采收率 油藏条件 应用前景
下载PDF
某含砷金矿石提高回收率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孟宇群 代淑娟 宿少玲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6,共3页
采用塔式磨浸机细磨和碱浸预处理工艺 ,在磨矿细度 - 40 0目粒级质量分数为 95 % ,4 0 %的矿浆浓度和 8.5℃的环境温度下 ,使用NaOH和CaO对砷质量分数为 2 %的金矿石碱浸预处理 16h ,金的氰化浸出率从细磨碱浸前的 75 .6 %提高到 93.3%... 采用塔式磨浸机细磨和碱浸预处理工艺 ,在磨矿细度 - 40 0目粒级质量分数为 95 % ,4 0 %的矿浆浓度和 8.5℃的环境温度下 ,使用NaOH和CaO对砷质量分数为 2 %的金矿石碱浸预处理 16h ,金的氰化浸出率从细磨碱浸前的 75 .6 %提高到 93.3%。细磨和碱浸预处理成本大约 12 6元 /t。采用该技术对 5 0t/d规模的某黄金冶炼厂进行改造 ,每年可以多回收黄金 4 3.5kg ,3个半月收回细磨和预处理系统的设备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砷金矿石 细磨 碱浸预处理 提高回收率
下载PDF
致密油藏纳米压驱复合液性能评价与应用
3
作者 李忠宝 刘俊辰 +3 位作者 张硕 谢琳 于永 刘文浩 《化工管理》 2023年第13期143-146,共4页
致密油藏储层低孔,低渗、超低渗的特点使得只有采用大规模的体积压裂改造和对应的助排措施才能达到有效生产的目的。而在压裂改造后采用常规的助排剂提高采收率仍然存在致密砂岩油藏纳米级孔喉流动困难,并且生产产量递减快的特点。针对... 致密油藏储层低孔,低渗、超低渗的特点使得只有采用大规模的体积压裂改造和对应的助排措施才能达到有效生产的目的。而在压裂改造后采用常规的助排剂提高采收率仍然存在致密砂岩油藏纳米级孔喉流动困难,并且生产产量递减快的特点。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纳米压驱复合液压裂驱采一体化的技术思路,在压裂施工过程伴随压裂液注入纳米压驱复合液,增大储层改造体积同时一并改善致密储层流体的可流动性,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纳米压驱复合液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用于致密气提高采收率的储集层干化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烈辉 熊钰 +5 位作者 赵玉龙 唐洪明 郭晶晶 贾春生 雷强 王秉合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5-135,共11页
基于广义水锁伤害机理及水锁解除方法研究,研制用于提高致密气采收率的干化剂并对其基础性能、注入方式、干化效果进行评价。结合室内实验研制出适用于不同类型致密储集层的干化剂体系,研究了干化剂的化学效应、热效应、抗盐作用、抗盐... 基于广义水锁伤害机理及水锁解除方法研究,研制用于提高致密气采收率的干化剂并对其基础性能、注入方式、干化效果进行评价。结合室内实验研制出适用于不同类型致密储集层的干化剂体系,研究了干化剂的化学效应、热效应、抗盐作用、抗盐配方以及干化反应延迟作用机理与方法,测试了超临界CO_(2)对干化剂体系的溶解与增溶特性,提出了干化剂超临界CO_(2)溶解注入方法,分析了超临界CO_(2)与基质微孔中地层水作用机理,对比研究了干化前后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和渗流特征,在建立核磁共振和激光刻蚀模型联合表征方法基础上,定性和定量评价了干化剂对不同产状束缚水的干化效果,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评价了干化效应对气体微观渗流能力影响,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干化效应等对气井产能及生产动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干化可大幅降低致密储集层含水饱和度,提高井筒附近或压裂缝附近气体渗流能力,可在储集层干化基础上发展新的致密气增采工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储集层干化 提高采收率 水锁解除 干化剂 渗流能力
下载PDF
让纳若尔A南凝析气藏CO2吞吐提高凝析油产量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赫安乐 邹春梅 +3 位作者 崔轶男 晏军 张合文 汤勇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3期28-32,91,共6页
让纳若尔A南凝析气藏在正式开发前已发生严重的反凝析,造成凝析油损失严重。探索提高凝析油产量方法对油田下一步开发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以A南某典型井为例,应用相平衡理论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地层流体反凝析规律和凝析油分布特... 让纳若尔A南凝析气藏在正式开发前已发生严重的反凝析,造成凝析油损失严重。探索提高凝析油产量方法对油田下一步开发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以A南某典型井为例,应用相平衡理论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地层流体反凝析规律和凝析油分布特征,研究了CO2吞吐提高气井凝析油产量机理及效果。结果表明,气藏反凝析分为恒质膨胀和定容衰竭2个阶段,凝析油主要聚集在井筒周围30 m内,凝析油饱和度范围22.44%~29.51%。CO2提高凝析油产量的机理主要是改变地层流体反凝析规律、降低反凝析界限和蒸发凝析油。但当CO2注入量较少时,CO2蒸发凝析油能力有限。为确保CO2吞吐增油效果,CO2的周期注入量应该超过500×10^4 m^3。该研究对类似凝析气藏开发中后期提高凝析油产能及解堵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南凝析气藏 CO2吞吐 凝析油 提高采收率 反凝析评价 让纳若尔油田
下载PDF
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成因研究与开发实践——以辽河油田W38块东二段为例
6
作者 于蓬勃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5年第4期38-41,共4页
辽河油田W38块东二段直井开发存在油井低产液、普遍高含水等问题,断块长期低速开采。利用测井解释、岩心分析、数值模拟及动态分析等技术手段,揭示了区块为含有可动水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从油气运移及成藏机理出发,研究了油藏低含油饱... 辽河油田W38块东二段直井开发存在油井低产液、普遍高含水等问题,断块长期低速开采。利用测井解释、岩心分析、数值模拟及动态分析等技术手段,揭示了区块为含有可动水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从油气运移及成藏机理出发,研究了油藏低含油饱和度的成因。按照分层开发的技术思路,利用水平井技术提高单井产量,累计实施水平井20口,区块产量由3.2万吨上升至6.7万吨,采收率提高7.8%,大幅度改善了W38块东二段低含油饱和度油藏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含油饱和度油藏 水平井 分层开发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稠油活化剂降黏机理及驱油效果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旭东 张健 +3 位作者 施雷庭 赵娟 杨光 梁旭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3-138,共6页
稠油降黏冷采是海上油田开发的主要方式,为深入认识稠油活化剂的降黏机理及其在原油黏度为150~1000 mPa·s的稠油油藏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研究了稠油活化剂对稠油的降黏机理及驱油效果。结... 稠油降黏冷采是海上油田开发的主要方式,为深入认识稠油活化剂的降黏机理及其在原油黏度为150~1000 mPa·s的稠油油藏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研究了稠油活化剂对稠油的降黏机理及驱油效果。结果表明,稠油活化剂可提高水相黏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能有效降低常规可流动稠油的黏度。分子尺度上的研究结果显示,稠油活化剂分子对沥青质聚集体有明显的阻聚-分散效果,其活性基团能增大沥青质芳香盘的层间距和链间距,减小沥青质聚集体堆积高度和堆积层数,削弱沥青质间的相互作用,破坏稠油重质组分聚集结构,分散稠油,从而增强原油流动能力。稠油活化剂的多种机理协同作用使其在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和矿场应用中,均可起到良好的降水增油效果。该研究从分子层面明确了活化剂降低稠油黏度机理,为稠油活化剂现场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活化剂 降黏机理 拆解降黏 沥青质聚集体 分子模拟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纳米材料在提高原油采收率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潘一 廖松泽 +3 位作者 杨双春 NIGMATULLIN Dinar 李敏 李存磊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0-217,共8页
近年来,油田采油过程对驱油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用纳米材料是从微观角度提升驱油剂性能的重要方法。研究表明,对纳米材料进行改性处理,如表面接枝改性、构造核-壳分子结构等,以及将纳米材料与其他驱油材料(如聚合物、表面活... 近年来,油田采油过程对驱油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用纳米材料是从微观角度提升驱油剂性能的重要方法。研究表明,对纳米材料进行改性处理,如表面接枝改性、构造核-壳分子结构等,以及将纳米材料与其他驱油材料(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复配,可从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乳化原油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岩石表面润湿性、稳定泡沫等方面推动原油流动,可见纳米材料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纳米SiO_(2)、纳米TiO_(2)、纳米纤维素、聚合物纳米微球、纳米石墨烯等纳米材料在驱油材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解析了其研发中的瓶颈问题及今后的研发方向,评述了各种纳米材料提高原油采收率、抗温、抗盐等性能,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_(2) 纳米TiO_(2) 纳米纤维素 聚合物纳米微球 纳米石墨烯 提高原油采收率
下载PDF
孔隙结构对砾岩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哲宇 李宜强 +3 位作者 冷润熙 刘振平 陈鑫 HEJAZI Hossein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9-139,共11页
为明确聚表二元复合体系对不同模态岩心的驱替特征和剩余油动用规律,选用3种典型孔隙结构的天然岩心,分别从孔隙、岩心和矿场3个尺度研究孔隙结构差异对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①利用核磁共振原位驱替实验研究水驱、二元复合驱过... 为明确聚表二元复合体系对不同模态岩心的驱替特征和剩余油动用规律,选用3种典型孔隙结构的天然岩心,分别从孔隙、岩心和矿场3个尺度研究孔隙结构差异对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①利用核磁共振原位驱替实验研究水驱、二元复合驱过程中各种孔隙结构岩心中的剩余油变化规律;②采用全直径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不同孔隙结构岩心的驱替特征与驱替效果;③利用矿场开发数据对比双模态砂岩和复模态砾岩储集层二元复合驱开发特征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孔隙结构越复杂,水驱效果越差,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幅度越大;二元复合驱可以增加对单模态和双模态岩心中1~3μm孔隙区间内剩余油的动用程度,但复模态岩心仍以动用孔隙半径大于3μm孔隙区间内的剩余油为主;全直径岩心驱替实验表明二元复合驱体系的注入可大幅提升复模态岩心的驱替压力,同时乳化岩心中的剩余油,有效扩大波及体积,进而大幅提高采收率;与砂岩油藏相比,复模态孔隙结构的砾岩油藏更容易发生窜流,实施化学驱提高采收率,必须解决宏观高渗通道的封堵与微观孔隙结构差异导致的波及效率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油藏 孔隙结构 二元复合驱 驱替效果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大港枣园油田枣北孔店组砂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与改善开发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伟锋 林承焰 蔡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02-307,共6页
砂岩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主要由砂岩孔隙特征、粘土矿物和孔喉分布等表征。通过岩心样品的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和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以及孔隙结构图象分析,揭示了大港枣园油田孔一段砂岩微观非均质性为中到强非均质储层,孔... 砂岩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主要由砂岩孔隙特征、粘土矿物和孔喉分布等表征。通过岩心样品的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和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以及孔隙结构图象分析,揭示了大港枣园油田孔一段砂岩微观非均质性为中到强非均质储层,孔二段砂岩为强非均质储层,并建立了各层段的非均质模式,提供了相应的增产改造措施,使开发效果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砂岩 储层 非均质性 开发效果
下载PDF
对故障敏感的负荷节点和关键节点的辨识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济铿 罗萍萍 +2 位作者 曹绍杰 C.M.Mak K.M.Yung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39-44,共6页
电力系统中许多大扰动都会导致系统负荷降低。对于系统调度员来说,了解和掌握系统中是否存在一些受故障扰动影响而负荷降低始终是最严重的节点、变电站,是相当有用的,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文中将数据挖掘技术用于识别香港电... 电力系统中许多大扰动都会导致系统负荷降低。对于系统调度员来说,了解和掌握系统中是否存在一些受故障扰动影响而负荷降低始终是最严重的节点、变电站,是相当有用的,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文中将数据挖掘技术用于识别香港电力系统中与故障相关的最敏感的变电站。定义了量度负荷降低严重性程度的两个指标。基于数据统计分析找到了对故障扰动最敏感的变电站,其正确性得到了实际电力系统专家的证实。此外,通过对电压曲线的相关分析,找出了系统中的关键节点,对这些节点实施有效的电压调节,将有助于故障后敏感节点电压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负荷降低 敏感节点 增强电压恢复
下载PDF
层内生成CO_2调驱技术在渤海H油田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欣然 李红英 +2 位作者 周凤军 陈晖 姚靖婕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25-28,共4页
渤海H油田已进入中高含水期。伴随着油田含水率的不断上升,注水井层内层间吸水矛盾日益突出,常规分层调配、调剖效果逐渐变差。为缓解注水矛盾,改善驱替效果,通过室内实验优选注入参数,将层内生成CO_2调驱应用于油田井组现场试验,起到... 渤海H油田已进入中高含水期。伴随着油田含水率的不断上升,注水井层内层间吸水矛盾日益突出,常规分层调配、调剖效果逐渐变差。为缓解注水矛盾,改善驱替效果,通过室内实验优选注入参数,将层内生成CO_2调驱应用于油田井组现场试验,起到了明显的控水增油效果,调驱有效期内,井组高峰日增油近1.2倍;同时CO_2调驱过程中能够提高注水井视吸水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内生成CO2 参数优选 解堵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注CO_2气驱提高原油采收率适应性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5
13
作者 祝春生 程林松 +1 位作者 崔书姮 张健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4期36-41,共6页
在室内条件下,通过岩心驱替实验对CO2驱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CO2、N2、压缩空气等不同驱介质的驱油效率;在国内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注CO2增油机理;通过数值模拟对CO2气驱、N2、压缩空气、水等不同驱替... 在室内条件下,通过岩心驱替实验对CO2驱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CO2、N2、压缩空气等不同驱介质的驱油效率;在国内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注CO2增油机理;通过数值模拟对CO2气驱、N2、压缩空气、水等不同驱替介质的采收率进行了对比,并对部分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渗透油藏中CO2气体增油效果最明显,压缩空气次之,最后为N2驱.通过对CO2参数优化,得到了模拟区块实施CO2驱的最佳渗透率和剩余油饱和度.研究结果对我国油藏注气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采收率 数值模拟 驱油效率
下载PDF
复杂小断块油藏水驱辅助注气吞吐提高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曲世元 姜汉桥 +3 位作者 李俊键 周宇 马康 常元昊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6-122,共7页
复杂小断块油藏单纯利用注水或注气措施难以兼顾整个剩余油区域,挖潜效果有限。为提高复杂小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采收率,运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索了水驱辅助注气吞吐的开发方式,同时利用经济和效率双重指标分析了其油藏适应性。依据不... 复杂小断块油藏单纯利用注水或注气措施难以兼顾整个剩余油区域,挖潜效果有限。为提高复杂小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采收率,运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索了水驱辅助注气吞吐的开发方式,同时利用经济和效率双重指标分析了其油藏适应性。依据不同措施方案下典型模型的开发效果,确定了该方法的最优开发模式为:补充能量—闷井增能—闷井阶段—开发阶段,进一步确定了其技术界限:气水注入速度比为6.5~8.5、阶段二与阶段一增压比为0.1~0.3、注采比为0.4~0.6。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胜利油田a-7区块,模拟预测表明该方法相比基础水驱开发采收率提高12.96个百分点。研究成果对复杂小断块油藏高含水期调整开发措施、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辅助注气吞吐 提高采收率 人工气顶 数值模拟 复杂小断块油藏 胜利油田
下载PDF
Effects of pore structure on 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based enhanced oil recovery in conglomerate reservoirs 被引量:2
15
作者 LIU Zheyu LI Yiqiang +3 位作者 LENG Runxi LIU Zhenping CHEN Xin HEJAZI Hosse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0年第1期134-145,共12页
To understand the displac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remaining oil displacement process by the surfactant/polymer(SP) flooding in cores with different pore structures, the effects of pore structure on the enhanced oil r... To understand the displac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remaining oil displacement process by the surfactant/polymer(SP) flooding in cores with different pore structures, the effects of pore structure on the enhanced oil recovery of SP flooding was investigated at the pore, core and field scales through conducting experiments on natural core samples with three typical types of pore structures. First, the in-situ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core flooding test was carried out to capture the remaining oil variation features in the water flooding and SP flooding through these three types of cores. Subsequently, at the core scale, displac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s of water flooding and SP flooding in these three types of cores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the full-size core flooding tests. Finally, at the field scale,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P flooding in the bimodal sandstone reservoir and multimodal conglomerate reservoir were compared using the actual field production data. The results show: as the pore structure gets more and more complex, the water flooding performance gets poorer, but the incremental recovery factor by SP flooding gets higher;the SP flooding can enhance the producing degree of oil in 1-3 μm pores in the unimodal and bimodal core samples, while it produces largely oil in medium and large pores more than 3 μm in pore radius in the multimodal core sample. The core flooding test using full-size core sample demonstrates that the injection of SP solution can significantly raise up the displacement pressure of the multimodal core sample, and greatly enhance recovery factor by emulsifying the remaining oil and enlarging swept volume. Compared with the sandstone reservoir, the multimodal conglomerate reservoir is more prone to channeling. With proper profile control treatments to efficiently enlarge the microscopic and macroscopic swept volumes, SP flooding in the conglomerate reservoir can contribute to lower water cuts and longer effective du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GLOMERATE RESERVOIR PORE structure 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DISPLACEMENT effect oil recovery enhancement
下载PDF
草类碱木素的催化磺化改性及其在石油回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强 陈中豪 张红东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B12期87-92,共6页
论述了石油磺酸盐和木素磺酸盐在提高石油回收中的应用,并根据我国实情,提出了草类碱木素磺化改性的新方法。
关键词 磺化 改性 催化 木素磺酸盐 新方法 石油磺酸盐 碱木素
下载PDF
安塞油田长6油藏离子匹配水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剑 杨玲 +4 位作者 王鑫海 刘晓丽 赵世虎 周志强 陈珉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0年第2期70-73,共4页
离子匹配水驱技术是注入流体与储存流体发生离子交换,相同矿化度条件下,岩石矿物中的Ca^2+可以被Na^+交换,从而强化原油、水、储层间的微观相互作用机制,通过注入介质与原油极性基团、地层水离子、黏土矿物精确匹配,增加油、水、岩石之... 离子匹配水驱技术是注入流体与储存流体发生离子交换,相同矿化度条件下,岩石矿物中的Ca^2+可以被Na^+交换,从而强化原油、水、储层间的微观相互作用机制,通过注入介质与原油极性基团、地层水离子、黏土矿物精确匹配,增加油、水、岩石之间的界面斥力,使油膜易于剥离而提高驱油效率。该技术在安塞油田长6油藏首次应用并已取得初步效果,且根据流体性质监测结果及油井生产动态证实了多组分离子交换导致原油脱附这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离子匹配 原油脱附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杜84块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井低物性段酸液体系优选及酸化增渗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广胜 刘艺佳 +2 位作者 白玉杰 潘锦 李世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927-3932,共6页
为解决低物性段影响蒸汽辅助重力驱油开采超稠油的问题,通过对杜84区块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判断研究区具有潜在的酸敏特征,若采用酸化的增产方式时应注意主体酸液的选取。通过溶蚀实验优选酸化液体系配方为4%盐酸+5%氟硼酸+2%硝酸+2%多聚... 为解决低物性段影响蒸汽辅助重力驱油开采超稠油的问题,通过对杜84区块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判断研究区具有潜在的酸敏特征,若采用酸化的增产方式时应注意主体酸液的选取。通过溶蚀实验优选酸化液体系配方为4%盐酸+5%氟硼酸+2%硝酸+2%多聚磷酸+2%乙醇+1%黏土稳定剂+1.5%兰826缓蚀剂+1%钙离子稳定剂(三聚磷酸钠:氨基三亚甲基膦酸=1:3)+1.5%乙二醇丁醚,最佳反应时间为24 h。利用所选酸液配方开展酸化增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选酸液体系增渗范围为72.84%~95.16%,充分验证了酸化液配方对于天然岩心有很好的酸化、增渗效果,满足施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辅助重力驱 酸化 低物性 采收率提高
下载PDF
南梁延10层低成本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剑 马健 +1 位作者 苏琪 侯艳敏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1年第7期52-58,共7页
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南梁延10层油藏综合含水率高达68.1%,极大地影响了采油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以原有微生物驱油技术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优化。首先对驱油微生物菌种及营养体系进行筛选优化,结果显示当以S001:S003:S004=1:1:1为... 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南梁延10层油藏综合含水率高达68.1%,极大地影响了采油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以原有微生物驱油技术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优化。首先对驱油微生物菌种及营养体系进行筛选优化,结果显示当以S001:S003:S004=1:1:1为驱油菌种,在2.3 g/L玉米粉、2 g/L(NH4)2HPO3的营养体系中时,驱油效率可提高13.66%。随后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菌种固定材料及营养剂投加周期进行优化并进行现场试验。确定固定材料为软性填料,投加周期为3~5 d。最终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注入4个月区域整体动态稳定,阶段递减由措施前-0.4%下降到目前-2.0%,含水上升率由措施前3.4%下降到-0.7%,日产油增加1 t,区域开发形势有所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驱油 低成本技术 站点注入 软性填料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一种新型驱油剂的合成与性能测试
20
作者 梁轩 高燕 乔卫红 《当代化工》 CAS 2003年第1期5-8,共4页
采用氧化-还原体系合成了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甲基丙磺酸(AMPS)/2-丙烯酰胺基十八烷基磺酸(AMC18S)三元共聚物,并对共聚物进行了红外分析,优化了合成条件,在不同的条件下测定了共聚物水溶液的粘度和表面活性。结果表明该聚合物... 采用氧化-还原体系合成了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甲基丙磺酸(AMPS)/2-丙烯酰胺基十八烷基磺酸(AMC18S)三元共聚物,并对共聚物进行了红外分析,优化了合成条件,在不同的条件下测定了共聚物水溶液的粘度和表面活性。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增稠性和降低油水之间界面张力的性能,可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度 界面张力 原油 提高采收率 驱油剂 氧化-还原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