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敲除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敏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1-14,共4页
基因敲除技术是建立在同源重组技术之上,可对基因组进行定位修饰的实验方法。本文简述了基因敲除技术的基本原理、打靶策略、筛选机制,在动植物和微生物中常用的基因敲除方法以及基因敲除的应用。
关键词 基因敲除 同源重组 打靶策略 筛选机制
下载PDF
考虑特征重组与改进Transformer的风电功率短期日前预测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练兵 高国强 +3 位作者 吴伟强 魏玉憧 卢盛欣 梁纪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6-1476,I0025,I0027-I0029,共15页
短期日前风电功率预测对电力系统调度计划制定有重要意义,该文为提高风电功率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预测模型Powerformer。模型通过因果注意力机制挖掘序列的时序依赖;通过去平稳化模块优化因果注意力以提高数据本... 短期日前风电功率预测对电力系统调度计划制定有重要意义,该文为提高风电功率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预测模型Powerformer。模型通过因果注意力机制挖掘序列的时序依赖;通过去平稳化模块优化因果注意力以提高数据本身的可预测性;通过设计趋势增强和周期增强模块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通过改进解码器的多头注意力层,使模型提取周期特征和趋势特征。该文首先对风电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完全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将风电数据序列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本征模态函数并计算其样本熵,使得风电功率序列重组为周期序列和趋势序列,然后将序列输入到Powerformer模型,实现对风电功率短期日前准确预测。结果表明,虽然训练时间长于已有预测模型,但Poweformer模型预测精度得到提升;同时,消融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各模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功率预测 特征重组 Transformer模型 注意力机制 周期趋势增强
下载PDF
新一轮文化产业并购潮的特点、动因及其应对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克明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02-108,共7页
新一轮文化产业并购潮,是因应经济新常态,在转方式、调结构以及世界后金融危机时代多重经济因素叠加背景下,文化产业层面和资本市场出现的一股投资浪潮。本轮文化产业并购潮结构性"洗牌"效应强大,表现出社会资本并购活跃,上... 新一轮文化产业并购潮,是因应经济新常态,在转方式、调结构以及世界后金融危机时代多重经济因素叠加背景下,文化产业层面和资本市场出现的一股投资浪潮。本轮文化产业并购潮结构性"洗牌"效应强大,表现出社会资本并购活跃,上市公司资本流入特征明显,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并购特点突出,传统文化企业转型并购意图明显,以及以"文化+科技"为主要动力机制和并购方向等特点。应对新一轮文化产业并购潮,必须前瞻性把握未来文化产业发展和布局的趋势和方向,大力支持本地文化企业实施"三跨"并购,并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为方向,推进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活化国有文化资本参与并购的体制机制;同时辅之以建立统一的并购工作平台,加强对文化产业并购进行战略性引导协调,扩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着力培养文化产业并购骨干人才等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并购 重组 企业转型 动力机制
原文传递
用无机纳米材料复合改性木材的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袁光明 吴义强 胡云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3-167,共5页
介绍了用无机纳米材料改性木材及所获复合材料体系的形成过程、复合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木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尺度的形貌、结构观测与表征,采用电镜技术、能谱技术进行其的组成和化学价态的表面分析,采用微区FTIR分析技术... 介绍了用无机纳米材料改性木材及所获复合材料体系的形成过程、复合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木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尺度的形貌、结构观测与表征,采用电镜技术、能谱技术进行其的组成和化学价态的表面分析,采用微区FTIR分析技术测定纳米粒子在该材料体系中的分布及与木材组分的结合状态,用波谱分析的方法,分析纳米粒子在木材组份中的固着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纳米材料 改性 木材 复合机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RNA病毒的重组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周艳 郑海红 袁世山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71-76,共6页
RNA重组是RNA病毒普遍存在的变异方式之一,但仍有很多关键性问题尚未阐释清楚。目前认为重组机制主要有两种,复制型重组机制即模板转换(template-switch),又称为copy-choice机制;另一种为非复制型重组机制,即断裂连接机制(breakage-reli... RNA重组是RNA病毒普遍存在的变异方式之一,但仍有很多关键性问题尚未阐释清楚。目前认为重组机制主要有两种,复制型重组机制即模板转换(template-switch),又称为copy-choice机制;另一种为非复制型重组机制,即断裂连接机制(breakage-religation)和类似于剪接的反酯作用(splicing-like transesterification)机制。由于重组在病毒进化变异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阐明重组机制有助于研究病毒进化变异和复制转录等生命周期过程。本文拟就RNA重组类型、重组机制、对RNA病毒重组的研究、重组的生物学意义及应用4个方面,综述RNA病毒重组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病毒 RNA重组 重组机制
下载PDF
Physico−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voltage−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quantum wells based on the Sah−Noyce−Shockley recombination mechanism
6
作者 Fedor I.Manyakhin Dmitry O.Varlamov +3 位作者 Vladimir P.Krylov Lyudmila O.Morketsova Arkady A.Skvortsov Vladimir K.Nikolaev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5-33,共9页
Herein,a physical and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voltage−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a p−n heterostructure with quantum wells(QWs)is prepared using the Sah−Noyce−Shockley(SNS)recombination mechanism to show the SNS reco... Herein,a physical and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voltage−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a p−n heterostructure with quantum wells(QWs)is prepared using the Sah−Noyce−Shockley(SNS)recombination mechanism to show the SNS recombination rate of the correction func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QWs in the space charge region of diode configuration.A comparison of the model voltage−current characteristics(VCCs)with the experimental ones reveals their adequacy.The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VCC model are determined experimentally using a nondestructive capacitive approach for determining the impurity distribution profile in the active region of the diode structure with a profile depth resolution of up to 10Å.The correction function in the expression of the recombination rate shows the possibility of determining the derivative of the VCCs of structures with QWs with a nonideality factor of up to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quantum wells voltage−current relation nonideality factor recombination mechanism Sah−Noyce−Shockley model
下载PDF
基于特征重组和注意力机制的YOLOv5光伏面板缺陷检测方法
7
作者 武果 高守正 +3 位作者 张德福 肖国龙 龚正平 覃健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 2024年第5期47-53,共7页
针对光伏面板缺陷检测存在的小目标检测精度低、泛化能力差等问题,提出基于特征重组和注意力机制的YOLOv5光伏面板缺陷检测方法。首先,分别使用卷积注意力模块和压缩激励模块,提取目标图像在通道和空间维度上的特征,使网络更有效地学习... 针对光伏面板缺陷检测存在的小目标检测精度低、泛化能力差等问题,提出基于特征重组和注意力机制的YOLOv5光伏面板缺陷检测方法。首先,分别使用卷积注意力模块和压缩激励模块,提取目标图像在通道和空间维度上的特征,使网络更有效地学习目标特征;然后,使用感受野扩展模块进行特征融合,确保网络能够结合大感受野特征和微小特征进行综合判断;最后,引入特征重组模块,对不同尺寸的特征图进行特征重组,解决了网络对小目标信息缺失和不敏感的问题。通过消融实验和对比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重组 注意力机制 光伏面板 缺陷检测 YOLOv5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晶体表面悬键的沥青混合料水损坏机理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樊丽辉 王新强 +2 位作者 赵庆国 蓝清 樊星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4-21,共8页
有关沥青混合料水损坏机理研究尚未形成公认理论体系,尤其微观尺度方面研究未见报道,严重影响了有关沥青路面各项性能的研究。文中从原子分子层面入手,研究剖析了不同性质石料与沥青、水三方相互间共同作用机制,提出了基于晶体表面悬键... 有关沥青混合料水损坏机理研究尚未形成公认理论体系,尤其微观尺度方面研究未见报道,严重影响了有关沥青路面各项性能的研究。文中从原子分子层面入手,研究剖析了不同性质石料与沥青、水三方相互间共同作用机制,提出了基于晶体表面悬键的水分子作用机理,建立起“晶体表面态”理论,进而提出“反氢键能表面修饰与强化界面键能”双机制作为改善水稳定性原则。研究试验了采用碳氢基团,并借助Si—O—Si键合对集料实施表面修饰,实现了双机制原则对油石界面的改善。结果表明基于晶体表面态理论和双机制原则改善的试验,不仅大大提高了油石界面抗剥离性能和水稳定性能,也能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最后指出了基于油石界面微结构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水损害 晶体表面态 表面再重组 机理
下载PDF
载流子复合机制对InGaN多量子阱蓝光LED调制带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杰 朱邵歆 +2 位作者 闫建昌 李晋闽 王军喜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2-207,共6页
通过设计InGaN多量子阱LED有源区的不同结构,研究了载流子复合机制对LED调制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由于窄量子阱LED的载流子空间波函数重叠几率更高,且电子泄露效应更显著,所以复合速率更快,调制带宽更高。In组分为1%的InGaN量子垒LED... 通过设计InGaN多量子阱LED有源区的不同结构,研究了载流子复合机制对LED调制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由于窄量子阱LED的载流子空间波函数重叠几率更高,且电子泄露效应更显著,所以复合速率更快,调制带宽更高。In组分为1%的InGaN量子垒LED可提高辐射复合的权重,使得调制带宽高于GaN量子垒LED;In组分为5%时,电子泄露和俄歇复合占据主导地位,且由于这两种复合机制复合速率很快,所以调制带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二极管(LED) 可见光通信 调制带宽 载流子寿命 复合机制
下载PDF
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空间重组的特征与机制--以皇都侗寨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立国 胡雅丽 胡佳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1-28,共8页
以通道县皇都侗寨为例,采用实地考察、参与式观察、问卷访谈等方法,对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空间重组的特征及机制展开分析。结果表明:①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的空间重组可分为功能、形态、结构三个维度;②皇都侗寨景观基因空间重组具有明显的现... 以通道县皇都侗寨为例,采用实地考察、参与式观察、问卷访谈等方法,对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空间重组的特征及机制展开分析。结果表明:①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的空间重组可分为功能、形态、结构三个维度;②皇都侗寨景观基因空间重组具有明显的现代化特征,景观基因重组差异化明显,其中吊脚楼、侗族大歌、侗锦的空间重组最为明显,分别表现为空间功能旅游化、空间结构艺术化、空间形态创意化;③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的重组机制是内外合力作用的结果,政府、企业、村民、游客是皇都侗寨景观基因空间重组的四大动力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景观基因 空间重组 特征与机制
下载PDF
S-,N-and C-doped ZnO as semiconductor photocatalysts:A review 被引量:3
11
作者 Vijaya KUMARI Anuj MITTAL +2 位作者 Jitender JINDAL Suprabha YADAV Naveen KUMAR 《Frontiers of Materials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1期1-22,共22页
In the past few decades,many novel non-metal doped ZnO materials have developed hasty interest due to their adaptable properties such as low recombination rate and high activity under the solar light exposure.In this ... In the past few decades,many novel non-metal doped ZnO materials have developed hasty interest due to their adaptable properties such as low recombination rate and high activity under the solar light exposure.In this article,we compiled recent research advances in non-metal(S,N,C)doped ZnO,emphasizing on the related mechanism of catalysis and the effect of non-metals on structural,morphological,optical and photocatalytic characteristics of ZnO.This review will enhance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advancement in ZnO and will help in synthesizing new ZnO-based materials with modified structural and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GRADATION recombination mechanism PHOTOCATALYST POLLUTANT
原文传递
Nuclear modification factor for J/ψ production in nucleus-nucleus collisions
12
作者 许晓明 周杰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63-466,共4页
The STAR Collaboration has offered an eminent nuclear modification factor of J/ψ at high p T and midrapidity produced in Cu-Cu collisions at sNN^(1/2) = 200 GeV. Recalling a prediction, we can understand that the f... The STAR Collaboration has offered an eminent nuclear modification factor of J/ψ at high p T and midrapidity produced in Cu-Cu collisions at sNN^(1/2) = 200 GeV. Recalling a prediction, we can understand that the feature of high-pT nuclear modification factor is related to cc produced by 2 → 1 and 2 → 2 partonic processes in deconfined matter, particularly in the prethermal stage and to the recombination of c and c. The nuclear modification factor at high p T is sensitive to the earliest form of deconfined matter that does not have a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clear modification factor prethermal stage recombination mechanism
原文传递
基因重组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13
作者 邬敏辰 陈屏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310-315,共6页
综述了疾病基因的发病机制和基因重组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基因重组技术作为分子生物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它为生命科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手段 ,也为工农业生产和现代医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
关键词 疾病诊断 基因重组 发病机制 疾病治疗 分子生物学 生命科学 分子医学
下载PDF
长波红外材料n型Hg_(1-x)Cd_xTe载流子寿命 被引量:1
14
作者 邵式平 薛南屏 +3 位作者 肖绍泽 郭云成 庄维莎 邵康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1-34,共4页
测量了3种不同生长方法(加速坩埚旋转布里奇曼法、固态再结晶法和改进的布里奇曼生长大直径晶体法)制备的长波红外蹄镉汞晶体(块晶)载流子寿命的温度变化关系,与窄禁带半导体载流子复合机构的理论计算结果比较表明,优质晶体中是... 测量了3种不同生长方法(加速坩埚旋转布里奇曼法、固态再结晶法和改进的布里奇曼生长大直径晶体法)制备的长波红外蹄镉汞晶体(块晶)载流子寿命的温度变化关系,与窄禁带半导体载流子复合机构的理论计算结果比较表明,优质晶体中是以带间碰撞复合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流子寿命 复合机构 碲镉汞材料 SPRITE探测器
下载PDF
Mechanism of RBBP8-mediated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 in gastric cancer synthetic lethal
15
作者 Yang Yu Shuxia Wang +1 位作者 Yanhua Yin Guangsheng Wang 《Chronic Diseases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50-257,共8页
Background:It is of great clinical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explore new strategies and potential combined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gastric cancer.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synthetic lethal effect of RBBP8 mole... Background:It is of great clinical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explore new strategies and potential combined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gastric cancer.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synthetic lethal effect of RBBP8 molecular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a poly ADP ribose polymerase(PARP)inhibitor in non-BRCA mutant gastric cancer and clarify the mechanism by which RBBP8 regulates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Methods:The role of RBBP8 in DNA damage repair was observed using bioinformatic analysis,western blot analysis,and immunofluorescence.The synthetic lethal effect was verified using 3-(4,5-dimethylthiazol-2-yl)-5-(3-carboxymethoxyphenyl)-2-(4-sulfophenyl)-2H-tetrazolium,inner salt(MTS)and flow cytometry apoptosis experiments.Results:Among the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high RBBP8 expression levels was worse(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1.54,p=0.028).RBBP8 knockdown induced DNA damage and had a synergistic effect with PARP inhibitor treatment on cell viability inhibition and cell apoptosis in AGS(generic code for human gastric adenocarcinoma cells)(t=11.154,p<0.001)and N87(t=6.362,p<0.001)cells.RBBP8 knockdown inhibited RAD51 activation and DNA terminal excision in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Conclusion:RBBP8 is involved in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and molecular intervention into RBBP8 could achieve a synthetic lethal effect with PARP inhibitor treatment in gastric cancer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cancer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 molecular mechanism RBBP8 synthetic lethality
原文传递
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克敏 尹如铁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83-186,共4页
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的发现及临床应用是卵巢恶性肿瘤治疗的重大突破。不仅给同源重组DNA修复缺陷的卵巢癌患者带来福音,而且无同源重组DNA修复缺陷的患者也能从中获益。然而,随着PARPi的临床应用增加,对其产生耐药的风险... 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的发现及临床应用是卵巢恶性肿瘤治疗的重大突破。不仅给同源重组DNA修复缺陷的卵巢癌患者带来福音,而且无同源重组DNA修复缺陷的患者也能从中获益。然而,随着PARPi的临床应用增加,对其产生耐药的风险也明显增加。现系统概述了PARPi耐药的产生机制及其临床应对的可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耐药性 同源重组 卵巢癌 DNA修复缺陷 机制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InGaN/GaN多量子阱结构发光二极管发光机理转变的低频电流噪声表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党会 许天旱 +2 位作者 王荣 雒设计 姚婷珍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9-94,共6页
本文对InGaN/GaN多量子阱结构发光二极管开启后的电流噪声进行了测试,结合低频电流噪声的特点和载流子之间的复合机理,研究了低频电流噪声功率谱密度与发光二极管发光转变机理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当电流从0.1 mA到10 mA逐渐增大的过程... 本文对InGaN/GaN多量子阱结构发光二极管开启后的电流噪声进行了测试,结合低频电流噪声的特点和载流子之间的复合机理,研究了低频电流噪声功率谱密度与发光二极管发光转变机理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当电流从0.1 mA到10 mA逐渐增大的过程中,InGaN/GaN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噪声行为从产生-复合噪声逐渐接近于低频1/f噪声,载流子的复合机理从非辐射复合过渡为电子与空穴之间载流子数的辐射复合,并具有标准1/f噪声的趋势,此时多量子阱中的电子和空穴之间的复合趋向于稳定.本文的结论提供了一种表征InGaN/GaN多量子阱发光二极管发光机理转变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发光二极管中载流子的复合机理、优化和设计发光二极管、提高其发光量子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噪声 发光二极管 复合机理 发光效率
原文传递
钕铁硼合金的氢化歧化物的脱氢再合成新磁材的微观组织和磁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石永金 周济 +1 位作者 邓朝权 刘康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研究了Nd Fe B合金的氢化 歧化物的脱氢过程的特点 ,通过对原料合金、氢化 歧化物和脱氢合成材料的微观结构、X射线衍射图和磁性能的对比研究 ,建立了Nd Fe B氢化 歧化物脱氢再合成Nd Fe B型硬磁材料的机理。
关键词 氢化/歧化物 微观组织 磁性能 Nd2Fe14B型合金 脱氢重合成 永磁材料
下载PDF
核壳型纳米Au@Ag复合材料的制备、催化及光抑菌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智峰 房迅 +2 位作者 郭少波 汤波 季晓晖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16-4223,共8页
以纳米Au为核,在其表面负载Ag合成核壳型纳米Au@Ag复合材料,利用TEM、EDX、UV-Vis对材料进行表征。以甲基橙为目标污染物研究材料的催化加氢活性,并初步探讨其催化机制;用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E.coli)和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 以纳米Au为核,在其表面负载Ag合成核壳型纳米Au@Ag复合材料,利用TEM、EDX、UV-Vis对材料进行表征。以甲基橙为目标污染物研究材料的催化加氢活性,并初步探讨其催化机制;用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E.coli)和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为模式菌研究材料的光抑菌活性和抑菌机制。结果表明,相比纳米Ag,纳米Au@Ag在8 min内对甲基橙的降解率为99%以上,加氢产物为对氨基苯磺酸钠和对二氨基苯;抑菌实验证明:相比黑暗环境中,300 W光照下的纳米Au@Ag具有更强的抑菌性能,在浓度为300μg/mL,光照10 min下的抑菌效率更高,并对细菌的迟缓期和对数期的生长阶段作用较为明显,对E.coli的细胞壁破坏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 复合 催化 抑菌 机制
下载PDF
RNA病毒重组及发生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琛 时建立 +5 位作者 彭喆 刘畅 徐绍建 韩红 吴晓燕 李俊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1年第2期82-92,共11页
重组在RNA病毒中很常见,但有关重组的许多关键问题目前尚无法解释。本文主要针对RNA重组的发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解释重组频率发生变化的原因,阐述RNA重组未来仍需解决的问题。RNA重组是RNA病毒特殊的遗传信息交换方式,其频率在不同的RN... 重组在RNA病毒中很常见,但有关重组的许多关键问题目前尚无法解释。本文主要针对RNA重组的发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解释重组频率发生变化的原因,阐述RNA重组未来仍需解决的问题。RNA重组是RNA病毒特殊的遗传信息交换方式,其频率在不同的RNA病毒中显著不同。目前,研究者普遍认为重组发生的机制可分为复制型、非复制型重组以及重配,并且借助新方法和新技术,逐渐了解了影响该过程的病毒和细胞因子。有研究表明,RNA病毒中RNA的重组和重配率非常高,这与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的保真性相关。因此,深入了解病毒重组机制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可实现对新型病毒以及新疫情的预警预报,从而有预见性地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病毒 重组机制 RNA依赖性 RNA聚合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