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激活基因-1在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的表达及DNA测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章如新 吴革平 +4 位作者 温武 刘国钧 燕志强 余少卿 孙伟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05-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激活基因1(RAG1)在变应性鼻炎(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IL4、IL10和IgE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用卵清蛋白(OV)建立大鼠AR模型并用地塞米松(DEX)进行干预,用被动皮肤过敏原试验(PCA)测试皮肤反应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重组激活基因1(RAG1)在变应性鼻炎(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IL4、IL10和IgE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用卵清蛋白(OV)建立大鼠AR模型并用地塞米松(DEX)进行干预,用被动皮肤过敏原试验(PCA)测试皮肤反应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鼻黏膜中RAG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并对RAG1基因的DNA进行测序;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清IL4、IL10和IgE的水平变化。结果:RAG1基因的mRNA在正常对照组鼻黏膜中未见表达,在AR组和DEX干预组均有明显表达;DNA测序未发现RAG1基因有突变发生;AR组血清IL4[(106.31±12.90)ng/L]和IgE[(38.67±4.13)ng/L]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93.65±7.78)ng/L,(23.27±1.36)ng/L](均P<0.05),IL10[(38.15±4.89)ng/L]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48.74±3.49)ng/L](P<0.05);经DEX干预后,血清IL4[(92.67±16.40)ng/L]和IgE[(24.23±4.38)ng/L]水平均较AR组显著下降(均P<0.05),而IL10[(46.18±5.01)ng/L]水平较AR组显著升高(P<0.05);PCA试验在AR组90%呈阳性反应,在正常对照组和DEX干预组均呈阴性反应。结论:RAG1的高表达与AR的发病密切相关,并介导了IL4和IgE的分泌及抑制IL10的分泌。其DNA序列在AR鼻黏膜中具有保守性,糖皮质激素不影响RAG1基因的表达,推测在AR发病机制中,RAG1基因通过一个较高层面的免疫调节环节发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激活基因-1 鼻炎 变应性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10 免疫球蛋白E
原文传递
云贵高原银星竹鼠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丁雪梅 颜岳辉 +2 位作者 刘潮 王海波 唐利洲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7-662,共6页
作为一类营地下生活的啮齿动物,银星竹鼠Rhizomys pruinosus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重点发展物种。以核内重组蛋白激活基因1(RAG1)的基因片段为分子标记,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本研究对来... 作为一类营地下生活的啮齿动物,银星竹鼠Rhizomys pruinosus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重点发展物种。以核内重组蛋白激活基因1(RAG1)的基因片段为分子标记,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本研究对来自12个采样点的173个银星竹鼠个体进行群体遗传分析,探讨该物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序列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银星竹鼠RAG1基因部分序列848 bp,共检测出多态性位点18个,其中单突变位点3个,简约信息位点15个。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173份样本共统计出RAG1基因单倍型11个,单倍型多样性为0.712±0.025,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 64±0.003 71,显著低于其他啮齿动物。最大似然法、邻接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银星竹鼠群体分化为3个分支,其谱系地理格局出现明显分化。同时,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证实,银星竹鼠种群间的遗传变异极显著高于种群内的,说明该物种存在显著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水平。上述研究结果综合表明,银星竹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遗传分化结构较为显著,这可能与该物种的地下生活方式、扩散能力弱、山脉河流阻隔作用、地质气候事件等因素有关。本研究结果将为云贵高原地区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星竹鼠 重组激活蛋白基因1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云贵高原
下载PDF
重组激活基因1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3
作者 陈浩浩 周星娟 +3 位作者 周婧 李一乔 韩曙 凌树才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5期671-676,共6页
构建3对针对大鼠海马神经元重组激活基因(Rag1)的RNA干扰重组表达载体及1对无关序列的载体,分别命名为shRNA1、shRNA2、shRNA3及negative。经基因测序确认后,采用慢病毒载体系统分别包装4个载体,而后分别感染体外培养的大鼠原代海马神... 构建3对针对大鼠海马神经元重组激活基因(Rag1)的RNA干扰重组表达载体及1对无关序列的载体,分别命名为shRNA1、shRNA2、shRNA3及negative。经基因测序确认后,采用慢病毒载体系统分别包装4个载体,而后分别感染体外培养的大鼠原代海马神经细胞,收集感染后96h的细胞,通过免疫荧光观察细胞感染情况,并且利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Rag1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经测序鉴定合成的shRNA序列正确,并且慢病毒感染细胞效果良好。LV-shRNA1组、LV-shRNA2组、LV-shRNA3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ag1mRNA表达都明显减少(P<0.01),其中LV-shRNA3组的抑制效率最高为(76.4±3.5)%,Western印迹结果与其基本一致,而LV-negative组对Rag1mRNA及其表达的蛋白质都无明显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成功构建了能特异性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Rag1表达的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激活基因1 神经元 SHRNA RT-PCR WESTERN印迹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整胚原位杂交技术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曹建萌 卢迈新 +2 位作者 叶星 曾祖聪 高风英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47-1854,共8页
为了研究尼罗罗非鱼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过程中基因功能和基因表达图式,本研究建立了尼罗罗非鱼的整胚原位杂交流程。尼罗罗非鱼的胚胎具有卵黄大、不透明、色素出现早等特点,因此现有鱼类整胚原位杂交方法不能完全适用于尼罗罗非鱼的胚... 为了研究尼罗罗非鱼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过程中基因功能和基因表达图式,本研究建立了尼罗罗非鱼的整胚原位杂交流程。尼罗罗非鱼的胚胎具有卵黄大、不透明、色素出现早等特点,因此现有鱼类整胚原位杂交方法不能完全适用于尼罗罗非鱼的胚胎,故本研究做了相应的调整和优化:通过提高H2O2的浓度和添加KOH,改良了尼罗罗非鱼胚胎的色素去除方法;使用冷丙酮代替蛋白酶K在提高胚胎通透性的同时保持胚胎完整;减少了探针回收和抗体回收后的洗涤次数,完善了结果的图像采集和胚胎保存方案。使用尼罗罗非鱼的重组激活基因Rag1作为探针基因,整胚原位杂交结果显示Rag1基因表达的位置与已报道的斑马鱼和日本青鳉的Rag1基因在胚胎中的表达位置高度保守,胚胎完整,基因表达位置清晰可见,表明此套尼罗罗非鱼的整胚原位杂交技术流程成功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整胚原位杂交 胚胎发育 重组激活基因(Rag1)
下载PDF
V(D)J重组起始阶段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5
作者 季延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1-265,共5页
重组激活基因(recombination activating gene)1和2编码的RAG1和RAG2蛋白通过对V(D)J重组起始阶段的调节作用,使得抗原受体基因重排严格地按组织、细胞发育阶段进行。本文将就RAG蛋白结合和催化断裂抗原受体基因机制作简要介绍。这些新... 重组激活基因(recombination activating gene)1和2编码的RAG1和RAG2蛋白通过对V(D)J重组起始阶段的调节作用,使得抗原受体基因重排严格地按组织、细胞发育阶段进行。本文将就RAG蛋白结合和催化断裂抗原受体基因机制作简要介绍。这些新发现明确了体内V(D)J重组发生的部位以及其出现错误时可能发生的地方,提示V(D)J重组机制不仅对淋巴细胞正常发育起关键性作用,而且对基因组不稳定性和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激活基因蛋白1 重组激活基因蛋白2 V(D)J重组
下载PDF
外源性重组激活基因在人类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6
作者 曾艳 孙洪海 +5 位作者 王敏 刘旭 严丹丹 孙龙飞 刘志超 韦星呈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001-2005,共5页
目的:通过恢复RAG-1、RAG-2分子的表达挽救功能性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探讨从基因水平上根治RAG-免疫缺陷病的技术方法,为进一步进行基因治疗打下基础。方法:(1)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人类RAG-1、RAG-2编码基因,同时构建RAG-1、RAG-2真核... 目的:通过恢复RAG-1、RAG-2分子的表达挽救功能性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探讨从基因水平上根治RAG-免疫缺陷病的技术方法,为进一步进行基因治疗打下基础。方法:(1)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人类RAG-1、RAG-2编码基因,同时构建RAG-1、RAG-2真核表达载体;(2)采用转染方法得到转染细胞体,使目的基因在人类细胞得到表达。结果:阳性克隆的测序结果与人类RAG-1、RAG-2基因完全相同,并且分别在获得重组细胞中检测到782 bp的人类RAG-1 mRNA转录产物和378 bp的人类RAG-2 mRNA转录产物,而pcDNA3.1空白对照未检测到任何hRAG-1 mRNA。结论:成功克隆了人类RAG-1、RAG-2基因,并在转染的人类细胞中获得了外源RAG-1、RAG-2的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激活基因-1(RAG-1) 重组激活基因-2(RAG-2) 真核表达载体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小鼠与人重排活化基因2启动子的比较
7
作者 赵文璞 岸裕幸 村口笃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07-711,共5页
目的 通过比较小鼠与人重排活化基因 2 (RAG2 )启动子 ,试图寻找与小鼠RAG2启动子特异性结合的转录因子。方法 采用表达luciferase的报告基因载体检测启动子的活性。采用EMSA(electrophoresismobilityshiftassay)检测与启动子结合的... 目的 通过比较小鼠与人重排活化基因 2 (RAG2 )启动子 ,试图寻找与小鼠RAG2启动子特异性结合的转录因子。方法 采用表达luciferase的报告基因载体检测启动子的活性。采用EMSA(electrophoresismobilityshiftassay)检测与启动子结合的转录因子。结果 小鼠RAG2启动子 - 6 0 - 4 1区域存在富G的GA盒子 ,而人RAG2启动子在相应位置却是富A区。突变实验结果显示 ,GA盒子是小鼠RAG2启动子完整活性所必须的。EMSA结果显示 ,Sp1 Sp3结合在小鼠RAG2启动子 - 6 0 - 4 1区域 ,并且Sp1能够协同Pax 5、c Myb活化小鼠RAG2启动子。结论 尽管小鼠与人RAG2启动子同源性很高 ,但它们结合的转录因子和功能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重排活化基因2 启动子 比较 免疫球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