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部丘陵矿区复垦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胡振琪 赵淑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8-81,共4页
该文以受华丰矿开采影响的小河西村为例,在SPSS软件的支持下,利用复垦前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足迹、景观多样性、产值等指标,运用多目标规划法对我国东部丘陵矿区复垦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显示,利用生态足迹法、景观多... 该文以受华丰矿开采影响的小河西村为例,在SPSS软件的支持下,利用复垦前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足迹、景观多样性、产值等指标,运用多目标规划法对我国东部丘陵矿区复垦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显示,利用生态足迹法、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多目标规划得出的复垦土地结构与复垦前比,不仅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生态赤字明显降低,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而且景观多样性指数增加,能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目标的实现,也必将缓和长期以来形成的矿山与周边农民的矛盾,并能调动矿山和村集体复垦积极性,推动矿区和周边农村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矿区 复垦土地 土地利用结构 结构优化
下载PDF
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浦东机场促淤地基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周红波 卢剑华 蒋建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79-1784,共6页
基于浦东国际机场快件处理中心促淤场地的加固处理实践,介绍采用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促淤饱和软粘土地基的工艺对吹填粉细砂上试夯区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取低能量“少击多遍”的强夯施工工艺,并辅以竖向塑料排水板的方法来加固处理饱... 基于浦东国际机场快件处理中心促淤场地的加固处理实践,介绍采用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促淤饱和软粘土地基的工艺对吹填粉细砂上试夯区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取低能量“少击多遍”的强夯施工工艺,并辅以竖向塑料排水板的方法来加固处理饱和促淤软粘土是可行的,促淤地基的力学性能和变形性能显著提高,并实现了用吹填粉细砂代替中粗砂作为强夯垫层,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通过对大面积强夯施工处理效果的检测表明,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处理促淤地基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淤地基 塑料排水板 强夯施工工艺 饱和软粘土 水力吹填粉细砂 地基改良
下载PDF
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郭青霞 吉谦 +1 位作者 王改玲 张前进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82-86,共5页
本文主要对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研究。包括复垦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因素及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和确定以及适宜性评价。针对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土地主要建立在人工堆垫地貌上 ,打破了原地貌上的土地单元 ;且地表物... 本文主要对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研究。包括复垦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因素及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和确定以及适宜性评价。针对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土地主要建立在人工堆垫地貌上 ,打破了原地貌上的土地单元 ;且地表物质组成为煤层上覆岩土混合物 ,这使得复垦土地的农业利用不仅受到常规因子的制约 ,而且也受到特殊因子如土壤物理因子非均匀沉降和化学因子岩土污染等的影响 ,因而 ,安太堡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从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到评价因子的选择再到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都有与常规的适宜性评价差异的地方 ,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最终获得适宜性评价的结论。从而为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太堡露天煤矿 复垦土地 适宜性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露天煤矿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类型划分 被引量:16
4
作者 焦志芳 高建钰 白中科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49-51,共3页
从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及环境保护的综合角度考虑,采用“五级指标逐级推断法”,即岩土污染程度、重塑地形坡度、地表物质组成、有效覆土厚度和土体容重五级分类指标逐级推断,确定露天煤矿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类型为:(1)厚层... 从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及环境保护的综合角度考虑,采用“五级指标逐级推断法”,即岩土污染程度、重塑地形坡度、地表物质组成、有效覆土厚度和土体容重五级分类指标逐级推断,确定露天煤矿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类型为:(1)厚层覆土平台;(2)薄层覆土斜坡;(3)岩土混排斜坡;(4)混岩、页岩碎砾坡;(5)砂岩石砾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待复垦土地 土地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黑岱沟露天煤矿复垦土地野生植物侵入规律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马建军 张树礼 李青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1-106,共6页
以黄土高原区露天煤矿复垦地为对象,于2005年8月对准格尔旗黑岱沟露天煤矿1992-2005年复垦的364hm^2排土场野生植物入侵的种类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分析了42个样地上不同野生植物侵入的多度、频度、侵入规律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黄土高原区露天煤矿复垦地为对象,于2005年8月对准格尔旗黑岱沟露天煤矿1992-2005年复垦的364hm^2排土场野生植物入侵的种类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分析了42个样地上不同野生植物侵入的多度、频度、侵入规律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992-2005年的近15年中,共有115种野生植物自然侵入到排土场内,群落中以1年生植物占优势(〉50%),但多年生植物已比复垦初期(〈5%)增加了很多,在组成上约占总种数的40%-50%,多度高的植物已有多年生植物,且分布于植物群落中.影响复垦植被生长的主要侵入种是披碱草和拂子茅.复垦地野生杂草侵入,表现为①平台侵入种数〉边坡侵入种数,阴坡侵入种数〉阳坡侵入种数;②纯林侵入种数〉混交林侵入种数;③沙棘灌丛侵入种数〉油松侵入种数〉杨树林侵入种数;④黄土覆盖区侵入种数〉土石混排区侵入种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复垦土地 野生植物 生态系统
下载PDF
植被配置对黑岱沟露天煤矿区土壤养分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胡宜刚 张鹏 +2 位作者 赵洋 黄磊 虎瑞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61-1568,共8页
人工植被重建是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的重要手段,但不同植被配置对土壤养分恢复效果的评估研究仍非常欠缺。本研究对采用5种不同人工植被配置模式修复近20年后的黑岱沟露天煤矿区排土场的土壤养分恢复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排土场... 人工植被重建是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的重要手段,但不同植被配置对土壤养分恢复效果的评估研究仍非常欠缺。本研究对采用5种不同人工植被配置模式修复近20年后的黑岱沟露天煤矿区排土场的土壤养分恢复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排土场土壤养分含量受植被配置类型的影响显著。不同土壤深度的有机质(SOM)、全氮(TN)和硝态氮(NO3--N)含量差异显著(P<0.05),而总磷(TP)、总钾(TK)和铵氮(NH4+-N)差异不显著(P>0.05)。虽然SOM、TN和NO3--N均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但与天然植被相比,人工植被的建植改变了其剖面垂直分布特征。经过近20年的修复,混播有豆科牧草的纯草本配置在5种植被配置中的恢复效果表现最好,其0-50 cm土壤平均SOM、TN和NO3--N分别恢复到天然植被区的63.9%、57.8%和184.8%,尤其是30-50 cm的SOM、TN和NO3--N含量水平更是超过了自然恢复的撂荒地。因此,人工植被重建是促进矿区土壤养分恢复的有效措施,混播有豆科牧草的纯草本是进行土壤修复的首选植被配置模式,SOM、TN和NO3--N可作为评估矿区土壤养分修复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 植被配置 土壤养分 生态恢复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的复垦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估测 被引量:17
7
作者 石朴杰 王世东 +1 位作者 张合兵 王新闯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8-565,共8页
为了快速准确估算矿区复垦土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以永城矿区复垦农田为例,在土样有机质含量测定和高光谱数据测量的基础上,对土壤高光谱数据进行多种预处理并与有机质实测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相关系数进行P=0.01水平显著检验,确定敏... 为了快速准确估算矿区复垦土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以永城矿区复垦农田为例,在土样有机质含量测定和高光谱数据测量的基础上,对土壤高光谱数据进行多种预处理并与有机质实测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相关系数进行P=0.01水平显著检验,确定敏感波段,建立一元线性回归、多元逐步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等多种有机质含量与高光谱估测模型。结果表明:经过数学变换的土壤光谱反射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关性显著提高,复垦区土壤光谱经过多元散射校正和一元微分处理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建模预测效果最好。当前较少有研究对矿区复垦农田土壤有机质进行高光谱估测,本研究成果可为有效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快速、有效地测定复垦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复垦农田 土壤有机质 估测模型
下载PDF
不同植被类型矿区复垦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8
作者 孙建 刘苗 +1 位作者 李立军 刘景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1-207,共7页
采用烘干法测定黑岱沟露天矿复垦区不同植被5个层次土壤含水量,计算土壤水分总储量。运用SAS9.0进行ANOVA和Cluster分析。结果表明:在2006年,各种混交种植土壤含水量都较高,15 a的沙棘+杨柳,10a山杏+沙棘,2 a紫穗槐+丁香+油松,分别比裸... 采用烘干法测定黑岱沟露天矿复垦区不同植被5个层次土壤含水量,计算土壤水分总储量。运用SAS9.0进行ANOVA和Cluster分析。结果表明:在2006年,各种混交种植土壤含水量都较高,15 a的沙棘+杨柳,10a山杏+沙棘,2 a紫穗槐+丁香+油松,分别比裸耕地提高了48.7%、45.6%和32.3%。单植相对混交种植土壤储水量有所降低,2 a红花槐,2 a欧李和5 a苜蓿的土壤储水量分别比裸耕地降低2.6%、2.8%和9.9%。运用最短距离法对土壤储水量进行聚类分析,结论为复合模式种植沙棘、苜蓿和山杏适宜于矿区复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矿区 复垦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淮南煤矿复垦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4
9
作者 江培龙 方凤满 +3 位作者 张杰琼 林跃胜 邓正伟 余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1-165,共5页
以淮南矿区煤矸石充填复垦地为研究对象,对该复垦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小麦地、桃林、蔬菜大棚、油菜地)下土壤Cd,Zn,As,Ni,Cu,Pb,Cr,Mn共8种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相对土壤背景值,该复垦区土壤中Zn,Cr,Mn,As污染较为严... 以淮南矿区煤矸石充填复垦地为研究对象,对该复垦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小麦地、桃林、蔬菜大棚、油菜地)下土壤Cd,Zn,As,Ni,Cu,Pb,Cr,Mn共8种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相对土壤背景值,该复垦区土壤中Zn,Cr,Mn,As污染较为严重;相对未复垦区,复垦区土壤中的Zn,Cd,As分别是未复垦区的4.38,2.57和2.20倍,具有明显的累积现象。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小麦地和桃林地的Zn,Cd,As含量远大于油菜地和蔬菜大棚,Cr含量则表现为桃林地、蔬菜地远大于小麦地和油菜地,Ni,Cu,Mn,Pb在4种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差异不显著。土地利用方式、施肥以及受采矿活动的影响程度不同是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淮南煤矿复垦土壤中各重金属的生态风险顺序为:Cd>Zn>As>Ni>Cu>Pb>Cr>Mn。Cd的潜在生态风险值最大(89.71),属于强生态风险,其余元素均为轻微风险。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风险顺序为:小麦地>桃林地>蔬菜大棚>油菜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价 淮南煤矿
下载PDF
大面积吹填陆域真空预压密封墙处理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军 胡继业 邓元广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4-48,共5页
针对大面积软基处理真空预压施工,提出搅拌桩密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通过工艺试验提出双排长短桩搅拌墙密封方案,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大面积真空预压共用密封墙双向抗渗沉陷开裂及周边密封的持久有效性等技术难题。通过实例分析证明共用... 针对大面积软基处理真空预压施工,提出搅拌桩密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通过工艺试验提出双排长短桩搅拌墙密封方案,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大面积真空预压共用密封墙双向抗渗沉陷开裂及周边密封的持久有效性等技术难题。通过实例分析证明共用密封墙处理技术是成功的,对今后大面积真空预压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填陆域 真空预压 密封墙 应用
下载PDF
复垦地土壤重金属及类重金属的时间累积效应 被引量:9
11
作者 马建军 张树礼 +1 位作者 姚虹 王金满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9-74,共6页
为了揭示矿区复垦地土壤的重金属及类重金属的时间累积效应,文中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黑岱沟露天煤矿复垦地为研究对象,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不同复垦时间的复垦地采集土壤样品,对矿区复垦地土壤的重金属及类重金属元素的时间变异性... 为了揭示矿区复垦地土壤的重金属及类重金属的时间累积效应,文中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黑岱沟露天煤矿复垦地为研究对象,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不同复垦时间的复垦地采集土壤样品,对矿区复垦地土壤的重金属及类重金属元素的时间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垦地土壤的重金属及类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值均高于或略低于背景值,且均未超标;重金属Cu、Pb、Zn、Cd、Ni及类重金属As的累积量随着复垦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负累积效应),Hg及Cr的累积量随着复垦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正累积效应),Hg的累积效应更为明显,达到了+418.18%,Hg及Cr将成为限制复垦地再利用(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各种重金属及类重金属含量均处于安全等级,内梅罗指数均低于1,均处于清洁水平,内梅罗指数顺序为:PNNi>PNAs>PNCr>PNCu>PNZn>PNCd>PNHg>PN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效应 重金属 类重金属 露天煤矿 复垦地
原文传递
黄土区露天煤矿不同复垦模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杨扬 赵中秋 +2 位作者 原野 陈路明 郭安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6-973,共8页
为了解不同复垦模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选择山西省朔州市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区,采取典型小区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复垦21、22 a的4种混交林复垦模式(刺槐+油松、刺槐+榆树+臭椿、刺槐+柠条+沙棘、沙棘+榆树)、2种纯林... 为了解不同复垦模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选择山西省朔州市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区,采取典型小区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复垦21、22 a的4种混交林复垦模式(刺槐+油松、刺槐+榆树+臭椿、刺槐+柠条+沙棘、沙棘+榆树)、2种纯林复垦模式(刺槐纯林、沙棘纯林)以及复垦耕地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含量、土壤团聚体的稳定率(WSAR)、几何平均直径(GMD)、平均重量直径(MWD)、破坏率(PAD),并通过和原地貌及未复垦地相应指标进行对比,来研究不同复垦模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多年复垦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有了显著提高,在团聚体DR0.25(>0.25 mm团聚体质量)、WSAR、MWD和GMD值上呈现出4种混交林复垦模式>2种纯林复垦模式>未复垦林地,以及林地>内排耕地的总体趋势;土壤水稳性团聚体PAD值呈现出相反的排序。上述复垦模式中,刺槐+油松复垦模式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最好。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评价指标中,DR0.25、WSAR、MWD与GMD之间相互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均与PAD呈极显著负相关。该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区露天煤矿土地复垦及土壤重构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 复垦模式 植被恢复 土壤团聚体 稳定性指标
下载PDF
日本人造陆地利用方向的演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皎 《世界地理研究》 2000年第3期43-46,共4页
矿产资源贫乏,平原面积狭窄是日本谋求发展的重大障碍。向海洋扩展土地,追求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式,推动着日本填海造陆的历史,创造出日本列岛独具特色的海岸线景观。本文主要阐述日本人造陆地的发展历史,并具体介绍其人造陆地利用形... 矿产资源贫乏,平原面积狭窄是日本谋求发展的重大障碍。向海洋扩展土地,追求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式,推动着日本填海造陆的历史,创造出日本列岛独具特色的海岸线景观。本文主要阐述日本人造陆地的发展历史,并具体介绍其人造陆地利用形态的发展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陆地 国土规划 日本 填海造陆
下载PDF
铝矿区复垦土地重金属质量分数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4-102,共9页
复垦土地的质量制约着土地的价值和利用方式,科学的生态风险评价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手段,是防控重金属污染的重要依据和前提。为探讨地形坡度对复垦土地重金属分布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的影响,以孝义铝矿复垦10年后的平地、缓坡地和陡... 复垦土地的质量制约着土地的价值和利用方式,科学的生态风险评价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手段,是防控重金属污染的重要依据和前提。为探讨地形坡度对复垦土地重金属分布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的影响,以孝义铝矿复垦10年后的平地、缓坡地和陡坡地耕作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对0~20 cm和> 20~40 cm 2个土层6种重金属(As、Cd、Cr、Cu、Ni和Pb)的质量分数和分布状况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Cd和Pb质量分数在2个土层均表现为平地>缓坡地>陡坡地,其他元素在0~20 cm没有固定规律。3种地形2个土层中,综合污染程度值在13. 18~14. 92之间,均值为13. 88,污染等级为中等;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生态指数在239. 05~275. 57之间,均值为255. 35,风险等级为中等。2个土层主要污染元素为Cd,其次为Pb,其中Cd处于高等潜在生态风险,其余元素为低等潜在生态风险。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在0~20 cm土层表现为平地>缓坡地>陡坡地,在> 20~40 cm土层为陡坡地>平地>缓坡地。综合分析表明,受人为活动影响,平地和缓坡地中污染重金属元素高于自然恢复状态的陡坡地,地面坡度对重金属质量分数、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存在影响,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坡度的影响在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土地 重金属污染 地形 污染程度 潜在生态风险系数
下载PDF
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哈拉敖包铁矿采选工程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丽 田建华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2期50-53,共4页
土地复垦是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占压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植物和工程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复垦土地的适宜评价,是土地复垦的基础工作。本文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哈拉敖包铁矿采选工程为例,采用限制因素法对复... 土地复垦是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占压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植物和工程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复垦土地的适宜评价,是土地复垦的基础工作。本文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哈拉敖包铁矿采选工程为例,采用限制因素法对复垦土地适应性进行了评价,为土地利用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土地 适宜性 评价 限制因素
原文传递
国内外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沈佳 《科技广场》 2013年第4期123-127,共5页
随着工业及生产建设等的发展,土地资源日益减少,人地矛盾尖锐。开展土地复垦,可以有效地增加可利用的土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而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评价是对土地复垦适宜程度的判断,对土地复垦工作的展开具有现... 随着工业及生产建设等的发展,土地资源日益减少,人地矛盾尖锐。开展土地复垦,可以有效地增加可利用的土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而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评价是对土地复垦适宜程度的判断,对土地复垦工作的展开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全面综述了国内外土地复垦理论与发展趋势、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对国内外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做出对比分析,得出国内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不足之处,有待更深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土地 适宜性评价 综述
下载PDF
粉煤灰复合土种植小叶锦鸡儿生理功能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成仓 李清芳 +3 位作者 辛天蓉 张芳 汪勇 史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8-131,共4页
将粉煤灰与土壤混合形成复合土,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复合土种植小叶锦鸡儿的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研究表明,含粉煤灰10%~30%的复合土能提高小叶锦鸡儿萌发种子中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加速蛋白质、淀粉的分解,提高萌发种子的呼吸速率,为... 将粉煤灰与土壤混合形成复合土,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复合土种植小叶锦鸡儿的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研究表明,含粉煤灰10%~30%的复合土能提高小叶锦鸡儿萌发种子中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加速蛋白质、淀粉的分解,提高萌发种子的呼吸速率,为胚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和能量,使种子萌发速率加快。在苗期生长阶段,含粉煤灰10%~30%的复合土通过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增强光能利用能力,加快碳源积累速度;改善根系活力,提高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增强氮素的同化能力;增强植株的保水能力,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进而提高植株的生长速率。总之,粉煤灰通过改善小叶锦鸡儿萌发种子和植株的生理功能而促进小叶锦鸡儿生长。复合土中粉煤灰含量达40%时,小叶锦鸡儿的种子萌发代谢和植株生长代谢被抑制,生长发育速度降低。研究建议粉煤灰复土造田以30%粉煤灰复合土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复合土 小叶锦鸡儿 生理功能 植株生长
下载PDF
上海崇明地区复垦地块典型污染物迁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沈婷婷 《上海国土资源》 2020年第2期42-47,61,共7页
系统分析上海崇明地区浅部地层组合的差异,提出3种环境水文地质分区类型,并建立适用于复垦土地的涵盖降雨-蒸发、地下水-地表水交换、地下水波动效应的污染物迁移概化模型。利用FEFLOW软件分析不同典型污染物(六价铬、三氯甲烷)、地质... 系统分析上海崇明地区浅部地层组合的差异,提出3种环境水文地质分区类型,并建立适用于复垦土地的涵盖降雨-蒸发、地下水-地表水交换、地下水波动效应的污染物迁移概化模型。利用FEFLOW软件分析不同典型污染物(六价铬、三氯甲烷)、地质条件和边界条件下的污染迁移规律。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地层条件对污染物迁移起到尤为关键的作用。相对于黏性土,砂性土虽吸附作用弱,但渗透性强,使得污染物迁移范围大。地下水位波动使得污染物不仅沿地下水流向迁移,同时还会向上迁移,污染滞留至非饱和带;河道的人工堤岸对污染起临时阻隔,污染物经过一段时间的富集后绕过堤岸下缘,进而从河道底面与河水发生交互作用。各层土对三氯甲烷的吸附作用强于对六价铬,三氯甲烷的迁移范围比六价铬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迁移 环境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位波动 复垦地块
下载PDF
有机物料对宅基地复垦土壤培肥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子骁 邓良基 +2 位作者 周伟 陈露丹 邹光基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2-681,共10页
以成都平原宅基地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空白对照(CK)、常规化肥(CF)、全量秸秆还田(T1)、高量秸秆还田(T2)、全量菌渣还田(T3)、高量菌渣还田(T4)、全量猪粪还田(T5)、高量猪粪还田(T6)共8个处理,研究复垦宅基地耕作层(0~20 cm)土壤容... 以成都平原宅基地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空白对照(CK)、常规化肥(CF)、全量秸秆还田(T1)、高量秸秆还田(T2)、全量菌渣还田(T3)、高量菌渣还田(T4)、全量猪粪还田(T5)、高量猪粪还田(T6)共8个处理,研究复垦宅基地耕作层(0~20 cm)土壤容重、孔隙度、酸碱度、总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共10个指标的变化并开展综合评价。秸秆、菌渣、猪粪3种农业废弃物与化肥配施处理下宅基地复垦土壤的物理性状得到改善,总有机碳、全磷、碱解氮、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P<0.05)。总有机碳及全量养分变化结果表明,T6处理提升效果最优;速效养分变化结果以T4处理提升效果最佳;综合肥力评价结果表明,T4处理提升效率最高,年均提升0.385级肥力。高量菌渣还田(T4)处理推荐为最优培肥方案:小麦季施菌渣8 507 kg/hm^2、尿素307 kg/hm^2、过磷酸钙825 kg/hm^2、氯化钾38 kg/hm^2,玉米季施菌渣9 411 kg/hm^2、尿素324 kg/hm^2、过磷酸钙925 kg/hm^2、氯化钾172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土地 农业废弃物还田 综合肥力评价
下载PDF
黄土区露天矿排土场水分调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吕春娟 白中科 +1 位作者 陈卫国 王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0-164,共5页
干旱半干旱的黄土丘陵区,水分既是致灾因子,也是生存因子。为了确保人工堆积的排土场的安全稳定及复垦植被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以山西省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地为例,采用实地调查、资料分析和室内实验相结合,初步总结出20a复垦过程中不... 干旱半干旱的黄土丘陵区,水分既是致灾因子,也是生存因子。为了确保人工堆积的排土场的安全稳定及复垦植被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以山西省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地为例,采用实地调查、资料分析和室内实验相结合,初步总结出20a复垦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水分调控技术可分为地貌重塑、新造地、生态系统重建3个阶段。其水分调控技术主要为基底疏导,逐层压实,紧密接触;构建水系,化整为零,径流调控;以蓄为主,排蓄结合,资源利用。水分调控伴随着排土场复垦的整个过程,径流资源化利用是排土场复垦中后期水分调控的发展趋势。另外,还有许多具体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复垦地 不同阶段 水分调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