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心泵进口回流流场特性的数值模拟及试验 被引量:17
1
作者 袁寿其 梁赟 +2 位作者 袁建平 张金凤 骆寅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2011年第6期461-465,共5页
基于有限体积方法,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应用ANSYS CFX软件对不同工况下低比转速离心泵进口处的三维湍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在进口流场中设置大量监测点,采集速度变化数据,对回流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进口处的回流旋涡形态和流场速度... 基于有限体积方法,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应用ANSYS CFX软件对不同工况下低比转速离心泵进口处的三维湍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在进口流场中设置大量监测点,采集速度变化数据,对回流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进口处的回流旋涡形态和流场速度分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采用有机玻璃进水管,利用注入的空气气泡作为示踪粒子的可视化试验方案.使用高速摄影仪拍摄气泡的运动轨迹,从而分析不同工况下进水管流场的速度分布.结果表明:模型泵回流发生的关键流量点为0.7Qd;回流发生后,随流量的减小,回流强度增大,回流旋涡的体积变大,旋涡中心向进水管内移动,堵塞部分流道;进口回流会同时在叶轮和进水管内造成与主流方向相反的轴向速度和预旋,随回流强度的增大,轴面回流速度、进水管内的预旋强度增大,预旋在进水管中的影响距离最远到达距叶轮进口10倍叶轮进口直径处;当离心泵关阀运行时,在进水管内将形成柱状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进口回流 数值模拟 流场特性 示踪粒子
下载PDF
一种新型燃用煤粉工业锅炉燃烧器流场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进卿 池作和 +1 位作者 孙公钢 曾宪阳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269-273,共5页
针对一种新型的燃用煤粉工业锅炉燃烧器,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通过改变一、二次风速及内二次风旋流强度以及钝体流通阻塞率等参数,模拟燃烧器出口附近流场分布,研究不同参数下回流区大小及回流量的变化,分析流场的湍流强度分布.结果表... 针对一种新型的燃用煤粉工业锅炉燃烧器,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通过改变一、二次风速及内二次风旋流强度以及钝体流通阻塞率等参数,模拟燃烧器出口附近流场分布,研究不同参数下回流区大小及回流量的变化,分析流场的湍流强度分布.结果表明,回流区长度与内二次风速、内二次风旋流强度及钝体阻塞率成正比,与一次风速成反比.回流量总体上随着内二次风旋流强度、内二次风速、一次风速的增加而增大;改变钝体阻塞率,则有较复杂的变化.湍流强度沿径向呈先增后减的变化,沿轴向则在某个截面后不断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工业锅炉 燃烧器 回流特性 湍流强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淹没双丁坝间水流结构特性PIV试验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易庄 蒋昌波 +1 位作者 邓斌 王刚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6-30,46,共6页
为探讨淹没双丁坝对坝间水流的影响,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系统对坝间水平面流场进行了测量,并对坝间水流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丁坝间距与丁坝长度的比值d/B(B为定值)对坝间漩涡中心位置、坝间回流区及涡量分布有着显著影响;d/B越... 为探讨淹没双丁坝对坝间水流的影响,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系统对坝间水平面流场进行了测量,并对坝间水流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丁坝间距与丁坝长度的比值d/B(B为定值)对坝间漩涡中心位置、坝间回流区及涡量分布有着显著影响;d/B越大,坝间"漩涡"中心越接近坝头线;坝间回流区宽度随d/B增大而增大,零速度线基本呈线性关系且其斜率随d/B增大而减小,同时回流区流速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上游丁坝头附近出现最大负涡量而在下游丁坝头附近出现最大正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没双丁坝 回流区 流场 涡量 水流特性 粒子图像测速
下载PDF
丁坝挑角及长度对回流区流动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4
作者 吴伊平 张岩 +2 位作者 崔鹏义 黄远东 张红武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87,共9页
为探究丁坝挑角及长度对坝后回流区流动特性的影响,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模拟宽浅河道中丁坝挑角上挑60°、正挑、下挑120°,及丁坝投影长度为0.12,0.2,0.3 m条件下回流区流场和湍动能及湍流黏度的分布。结果表明:丁坝回... 为探究丁坝挑角及长度对坝后回流区流动特性的影响,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模拟宽浅河道中丁坝挑角上挑60°、正挑、下挑120°,及丁坝投影长度为0.12,0.2,0.3 m条件下回流区流场和湍动能及湍流黏度的分布。结果表明:丁坝回流区最大相对长度L/B及最大相对宽度W/B与丁坝相对投影长度b1/B成正相关;湍动能沿着流动分离区域向两侧及下游扩散衰减,其最大值出现在坝后流动分离处;丁坝的投影长度和挑角直接影响湍动能和湍流黏度的大小和分布;随着水深增加,湍动能和湍流黏度分布规律不变,其值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小幅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坝 回流区 流动特性 CFD
下载PDF
L头丁坝绕流水力特性的三维大涡模拟 被引量:5
5
作者 魏文礼 邵世鹏 刘玉玲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5-151,共7页
为了解决实际河道中丁坝附近的冲刷和淤积问题,必须探明其水力特性的分布规律.采用气液两相流混合模型结合大涡模型(Large Eddy Simulation)对不同平行导流墙长度下L头丁坝绕流三维水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计算区域... 为了解决实际河道中丁坝附近的冲刷和淤积问题,必须探明其水力特性的分布规律.采用气液两相流混合模型结合大涡模型(Large Eddy Simulation)对不同平行导流墙长度下L头丁坝绕流三维水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计算区域,速度与压力耦合方程组求解时使用半隐式SIMPLE(Semi-Implicit Method for Pressure-Linked Equations)算法,模拟自由水面采用了VOF(Volume of Fluid)法.对不同平行导流墙长度下丁坝附近回流区域和涡量分布"云图"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当平行导流墙长度与丁坝坝轴线长度相等时对丁坝后漩涡的限制效果最好;平行导流墙长度对水槽中水流流速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在河道中合理布设L头丁坝可以减小漩涡回流区范围,但对主流区流速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坝绕流 平行导流墙 回流长度 数值模拟 水力特性
原文传递
低甲烷浓度煤层气部分预混式旋流燃烧器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仲卿 杨鹏 +2 位作者 张力 杨鑫 郭名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5-121,共7页
针对低甲烷浓度煤层气的特点,设计了150kW部分预混式旋流燃烧器,实验研究了燃烧器结构对低甲烷浓度煤层气燃烧的影响,考察了低甲烷浓度煤层气在燃烧器内的速度分布特性、旋流强度及甲烷浓度变化对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加装钝... 针对低甲烷浓度煤层气的特点,设计了150kW部分预混式旋流燃烧器,实验研究了燃烧器结构对低甲烷浓度煤层气燃烧的影响,考察了低甲烷浓度煤层气在燃烧器内的速度分布特性、旋流强度及甲烷浓度变化对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加装钝体结构的旋流燃烧器在燃用甲烷体积分数为20%的煤层气时,火焰长度降低,射流刚性增强,燃烧高效稳定;Z轴的逆轴向速度梯度范围随着直旋配风比的增加逐渐增大,射流刚性提高,中心回流区域变大;R轴的逆轴向速度梯度范围随着距离燃烧器喷口距离的增加逐渐缩小,回流区域变小,卷吸高温烟气的能力下降,不利于高效稳定燃烧;燃烧器喷口中心处的旋流强度随热负荷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当热负荷增加到50%以后,旋流强度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大而小幅度波动;当煤层气中甲烷体积分数为20%~30%时,随着甲烷浓度的增加,燃烧器出口的火焰形状呈现出变短变窄的趋势,燃烧稳定性提高,出口温度不超过1 000K,可以有效避免喷口被烧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甲烷浓度煤层气 部分预混式旋流燃烧器 钝体 回流区 燃烧器 燃烧特性
下载PDF
梯形断面明渠丁坝绕流水力特性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3
7
作者 魏文礼 洪云飞 +1 位作者 邵世鹏 刘玉玲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4-298,357,共5页
采用两相流混合模型,并选取RNG k-ε湍流模型封闭两相流时均方程,对梯型断面明渠非淹没式丁坝绕流水力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计算区域,求解速度与压力耦合方程组时使用半隐式SIMPLE(Semi-Implicit Method for Pres... 采用两相流混合模型,并选取RNG k-ε湍流模型封闭两相流时均方程,对梯型断面明渠非淹没式丁坝绕流水力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计算区域,求解速度与压力耦合方程组时使用半隐式SIMPLE(Semi-Implicit Method for Pressure-Linked Equations)算法,模拟自由水面时采用了VOF(Volume of Fluid)法。对丁坝后不同的回流长度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较好,相对误差小于8%,说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明渠丁坝绕流的水力特性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坝绕流 回流长度 数值模拟 湍流 水力特性
下载PDF
Numerical study of effect of post injection coupled with EGR on combustion and emission performances of CRDI engine fueled with biodiesel-ethanol blends 被引量:1
8
作者 Limin Geng Hongliang Xiao +4 位作者 Yuxuan Cui Nan Gao Qi Li Hao Chen Yuantao Xie 《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23年第6期1174-1186,共13页
Energy shortag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re becoming more serious,biodiesel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promising alternative fuel for diesel engines due to it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renewable characteristics.I... Energy shortag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re becoming more serious,biodiesel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promising alternative fuel for diesel engines due to it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renewable characteristics.In this study,the biodiesel-ethanol blends were used in a diesel engine,and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simultaneously control the NOx and soot emissions of the diesel engine by adjusting the injection strategy and EGR rate.A turbocharged,six-cylinder,common rail direct injection(CRDI)engine model was established using GT-Power.The effects of the main-post injection strategy and post injection coupled with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on combustion and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investigated at a maximum torque speed and a medium load.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main-post injection strategy is employed,the combustion duration of the main injection is shorten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main-post injection interval(MPI).When the MPI increased to more than 18℃A,the heat release of post injection could be observed clearly from the curve of the heat release rate,NOx emissions decreased by 5.70%and 7.12%,respectively,and soot emissions decreased by 25.56%and 30.20%,respectively.Moreover,with the increasing post injection quantity,the combustion duration of the main injection shortened,and the peak heat release rate(PHRR)of the post injection increased.When the fuel quantity for the post injection increased from 2 to 6 mg,NOx emissions decreased from 2.33%to 9.80%,and soot emissions decreased from 16.10%to 34.97%.The effect of post injection quantity on emissions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of the MPI.In addition,with increasing EGR rate,the ignition delay is prolonged,the peak cylinder pressure,PHRR,peak combustion temperature and NOx emissions decrease,whereas soot emissions increase gradually.Main-post injection can improve the NO-soot trade-off,the optimal EGR rate is 22.86%under a post injection quantity of 4 mg and a MPI of 2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 injection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Exhaust emissions Biodiesel-ethanol blends
原文传递
The Impact of Key Factors on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14 MW Reverse-Swirl Pulverized Coal Burner 被引量:1
9
作者 JIA Nan NIU Fang +3 位作者 LIU Pengzhong WANG Zhixing WANG Naiji ZHOU Jianming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6期2214-2222,共9页
Reverse-swirl(RS)burner which has been industrialized couples reverses jet and swirl flow for the stabilization of flame.Using Dantec multichannel constant-temperature anemometer,experiments on airflow characteristics... Reverse-swirl(RS)burner which has been industrialized couples reverses jet and swirl flow for the stabilization of flame.Using Dantec multichannel constant-temperature anemometer,experiments on airflow characteristics were implemented on a 1:2 scaled burner model with different values in terms of reverse primary air(RPA)ratio and swirl inner secondary air(SISA)ratio.It was found that the shape of annular coupled recirculation zone(ACRZ)had stayed symmetrical all the time.The RPA ratio was the main factor that had an impact on the values of axial and RMS velocity as well as the radial velocity direction of ACRZ.Both RPA ratio and SISA ratio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area of ACRZ,relative reverse flow rate,mixing between SISA and outer secondary air(OSA)as well as swirling ability of the airflow.The area of ACRZ reached its peak when the RPA ratio was 11.92%or SISA ratio was 17.03%;however,when the RPA ratio and SISA ratio reached 14.86%and 28.41%respectively,the combination of RPA and SISA became relatively favorable;besides,ACRZ area,relative reverse flow and swirling ability became suitable and the mixing between SISA and OSA was relatively delayed.The research was of great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importance to the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RS bur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erse-swirl burner reverse primary air swirl inner secondary air annular coupled recirculation zone flow characteristics
原文传递
运用Cl^-示踪研究回灌渗滤液的运移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启彬 刘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87-1989,共3页
通过模拟垃圾柱进行Cl-示踪试验,比较研究回灌渗滤液的运移特性和垃圾密度、厚度对其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滤液回灌后,分别以通道流和基质流2种流态运移,且在运移过程中不断与填埋垃圾中固有水分进行混合和交换,回灌渗滤液的流出是... 通过模拟垃圾柱进行Cl-示踪试验,比较研究回灌渗滤液的运移特性和垃圾密度、厚度对其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滤液回灌后,分别以通道流和基质流2种流态运移,且在运移过程中不断与填埋垃圾中固有水分进行混合和交换,回灌渗滤液的流出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填埋垃圾压实密度和厚度越小,通道流作用越显著,示踪溶液和填埋垃圾中固有水分间的交换和混合作用越不明显。在实施渗滤液回灌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应保证填埋垃圾的压实密度和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 渗滤液回灌 运移特性 示踪试验
下载PDF
非对称结构气动分配阀调节特性冷态实验
11
作者 许文波 李云玉 +1 位作者 朱建国 吕清刚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3-26,53,共5页
气动分配阀是在循环流化床双回路系统中使用的返料与分流装置,其返料与分流的调节特性直接影响循环流化床双回路系统的运行。通过冷态实验,研究了气动分配阀的各控制风流量以及来料流率对调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动分配阀的调节区域... 气动分配阀是在循环流化床双回路系统中使用的返料与分流装置,其返料与分流的调节特性直接影响循环流化床双回路系统的运行。通过冷态实验,研究了气动分配阀的各控制风流量以及来料流率对调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动分配阀的调节区域可以划分为截止区、调节区、近饱和区、饱和区,这些区域的调节特性不同;在调节区,通过调节气动分配阀的控制风流量,可改变双侧返料量的比例;在低于单侧最大返料流率时,各侧返料流率随来料流率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分配阀 返料 调节特性
下载PDF
环境风影响下的空冷岛运行特性 被引量:42
12
作者 杨立军 杜小泽 杨勇平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5-328,共4页
揭示环境风作用下空冷岛冷却空气流量和热风回流率的变化规律对于空冷岛安全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以某6×1000 MW直接空冷电站为例,对环境风影响下的空冷岛冷却空气流动传热特性进行了CFD模拟,获得了不同风速、风向下冷却空气的... 揭示环境风作用下空冷岛冷却空气流量和热风回流率的变化规律对于空冷岛安全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以某6×1000 MW直接空冷电站为例,对环境风影响下的空冷岛冷却空气流动传热特性进行了CFD模拟,获得了不同风速、风向下冷却空气的流场和温度场,计算得到了空冷岛的迎面风速以及热风回流率。结果表明:环境风速越高,空冷岛迎面风速越小;回流率则先随环境风速增加而增加,后随风速增加而降低。当空冷岛位于锅炉房等建筑物下游时,迎面风速最小,热风回流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冷凝汽器 迎面风速 回流率 风速风向 流动传热特性
下载PDF
煤烟气再循环富氧燃烧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张利琴 宋蔷 +2 位作者 吴宁 姚强 李水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35-40,共6页
基于15kW一维下行燃烧炉,对烟气再循环富氧燃烧和常规空气燃烧2种工况下的污染物排放特性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烟气再循环富氧条件下煤粉燃尽率下降4.6%,烟气中CO浓度略有增加,而NOx和SO2的浓度大幅增加,但NOx转化率显著下降;静电... 基于15kW一维下行燃烧炉,对烟气再循环富氧燃烧和常规空气燃烧2种工况下的污染物排放特性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烟气再循环富氧条件下煤粉燃尽率下降4.6%,烟气中CO浓度略有增加,而NOx和SO2的浓度大幅增加,但NOx转化率显著下降;静电低压撞击器(electrical low pressure impactor,ELPI)的测量结果表明,两工况排放颗粒物在1-10m区间都存在2个峰值,但烟气再循环富氧燃烧工况下颗粒双峰向大粒径方向移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结合x-射线能谱(energy dispersive X-ray,EDX)的观测分析发现,颗粒物烟气再循环富氧燃烧工况和空气燃烧工况下PM.o的微观形貌和主要成分基本相同。颗粒物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ICP)分析表明,2种工况下PM10中的次量元素和大部分痕量元素分布基本一致,但烟气再循环富氧燃烧工况下PM10中Se的含量要明显高于空气工况,这可能是由于该工况下烟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促进了CaO与灰中Se02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再循环 富氧燃烧 颗粒物 排放特性
下载PDF
浅谈烟气循环烧结工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惠莹 王浩 金保昇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1-65,共5页
烟气循环烧结是将部分烧结机烟气循环至烧结料层再次使用的一种新型烧结方法,可实现钢铁生产节能减排的双重效益。本文主要介绍了5种典型烧结烟气循环技术,即区域性烟气循环、EOS、LEEP、EPOSINT和BSFGR工艺的特色,分析了各自的应用效... 烟气循环烧结是将部分烧结机烟气循环至烧结料层再次使用的一种新型烧结方法,可实现钢铁生产节能减排的双重效益。本文主要介绍了5种典型烧结烟气循环技术,即区域性烟气循环、EOS、LEEP、EPOSINT和BSFGR工艺的特色,分析了各自的应用效果和现状。随后,根据我国烧结烟气治理发展的趋势和国情,提出了针对拟建烧结烟气脱硫脱硝降低一次性投资及运行成本,和已建烧结脱硫脱硝提质增产不同的烟气循环工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烟气循环 节能减排 工艺特色 发展趋势
下载PDF
直喷汽油机EGR与稀薄燃烧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朱棣 侯圣智 +1 位作者 刘斌 尹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5-620,共6页
鉴于废气再循环和稀薄燃烧对降低排放、改善燃油经济性所具有的优势,提出了将两者相结合协同控制的技术路线。在一台缸内直喷汽油机上,研究了部分负荷下废气再循环单独作用和与稀薄燃烧协同作用时对发动机燃烧特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特... 鉴于废气再循环和稀薄燃烧对降低排放、改善燃油经济性所具有的优势,提出了将两者相结合协同控制的技术路线。在一台缸内直喷汽油机上,研究了部分负荷下废气再循环单独作用和与稀薄燃烧协同作用时对发动机燃烧特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转速为2 000r/min、平均有效压力为300k Pa下,废气再循环与稀薄燃烧协同作用可带来8%以上的油耗改善和较低水平的NOx,HC和CO排放,验证了废气再循环与稀薄燃烧协同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直接喷射 废气再循环 稀薄燃烧 燃烧特性 燃油消耗
下载PDF
沼液回流比与有机负荷对秸秆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邓玉营 黄振兴 +3 位作者 阮文权 缪恒峰 赵明星 任红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8-206,133,共10页
以混合秸秆为唯一原料,混合接种瘤胃液与污泥,在半连续固态进料反应器中研究不同回流比和有机负荷组合对甲烷产率、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个阶段中,当有机负荷(OLR)为4 g/(L·d),回流比为1∶1时,甲烷平均产率达到了768 m L/(... 以混合秸秆为唯一原料,混合接种瘤胃液与污泥,在半连续固态进料反应器中研究不同回流比和有机负荷组合对甲烷产率、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个阶段中,当有机负荷(OLR)为4 g/(L·d),回流比为1∶1时,甲烷平均产率达到了768 m L/(L·d);单位秸秆TS产甲烷量为202 m L/g,具有明显成本优势。当OLR升高到6 g/(L·d)时,VFA积累明显,丙酸质量浓度高达6.54 g/L,并且出现丁酸的积累;该阶段氨氮质量浓度明显升高,达到了632.51 mg/L。固渣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在第2阶段降解程度最高,降解率达到了88.81%,而水解酶活和产甲烷效率的变化相关。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发现沼液中类酪氨酸产物、辅酶F420及腐殖酸类有机物的变化受回流比和有机负荷的影响,能直接反映产甲烷和发酵特性,而且腐殖酸类物质的积累是产甲烷作用受到抑制的重要原因。因此,合适的回流比和有机负荷对秸秆沼气工程长期稳定运行尤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厌氧发酵 沼液回流比 有机负荷 发酵特性
下载PDF
烟气再循环对金属纤维表面燃烧器NO_x排放和燃烧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安文旗 朱彤 +3 位作者 潘登 管坚 于吉明 高乃平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5-371,共7页
结合全预混金属纤维表面燃烧器和外部烟气再循环燃烧技术,在350kW卧式燃气锅炉上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负荷、过量空气系数和烟气再循环率对CO、NOx排放和燃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荷变化对NOx排放无明显影响;过量空气系数越大,NOx... 结合全预混金属纤维表面燃烧器和外部烟气再循环燃烧技术,在350kW卧式燃气锅炉上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负荷、过量空气系数和烟气再循环率对CO、NOx排放和燃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荷变化对NOx排放无明显影响;过量空气系数越大,NOx排放越低,但系统热效率随之降低;不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时,NOx排放低于30mg/m^3时过量空气系数需大于1.73,此时系统热效率低于92.1%;如采用23%的烟气再循环率,实现上述相同NOx排放水平仅需过量空气系数大于1.3,系统热效率比无烟气再循环时高1.3%;随着烟气再循环率的增大,火焰燃烧不稳定加剧.出现炉膛震动时的烟气再循环率极限值随着负荷的增大而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纤维表面燃烧器 烟气再循环 过量空气系数 排放特性 热效率 燃烧稳定性
下载PDF
风场影响下直接空冷系统热风回流率的空间分布特性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立军 杜小泽 杨勇平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81-1184,共4页
环境风场影响下,电站直接空冷系统热风回流加剧,传热性能恶化。掌握风场作用下直接空冷系统热风回流率的空间分布特性,可为空冷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依据。以典型2×600 MW直接空冷电站为例,通过数值模拟获得了冷却空气流场和... 环境风场影响下,电站直接空冷系统热风回流加剧,传热性能恶化。掌握风场作用下直接空冷系统热风回流率的空间分布特性,可为空冷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依据。以典型2×600 MW直接空冷电站为例,通过数值模拟获得了冷却空气流场和温度场,分别计算了空冷岛和各个空冷单元的热风回流率。计算结果表明,随环境风速增加,空冷岛热风回流率升高,并随风向发生显著变化,炉后来风时空冷岛热风回流最为严重。空冷单元热风回流率呈现空间分布特性,风场不同区域空冷单元热风回流存在显著差异,处于风场上游空冷单元通常具有更大的热风回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冷凝汽器 流动传热特性 热风回流率 风速风向 空间特性
原文传递
EGR对涡轮增压柴油机瞬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董天普 张付军 +1 位作者 刘波澜 崔涛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8-124,共7页
通过一台电控单体泵柴油机进行定转速瞬态加载和定负荷瞬态加速试验,分析不同废气再循环(EGR)阀开度下柴油机重要性能参数在瞬态工况时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瞬态加载过程中,由于增压器响应滞后以及进/排气的相互影响,进气滞后现象严重... 通过一台电控单体泵柴油机进行定转速瞬态加载和定负荷瞬态加速试验,分析不同废气再循环(EGR)阀开度下柴油机重要性能参数在瞬态工况时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瞬态加载过程中,由于增压器响应滞后以及进/排气的相互影响,进气滞后现象严重,空燃比下降且碳烟(soot)排放值升高;在瞬态加速过程中,进气流量滞后现象不明显,由于油量超调引起过量空气系数减小,使得soot排放量增多;在整个瞬态试验过程中,氮氧化物(NOx)排放变化趋势与进气氧体积分数变化趋势的相关程度高于EGR率.在瞬态工况下,由于进气状态发生变化,传统的基于EGR率的EGR控制方法已不适用,需要研究新的柴油机瞬态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废气再循环 瞬态特性
下载PDF
废气再循环与燃料辛烷值对均质压燃燃烧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尧命发 张波 +1 位作者 郑尊清 陈征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3-509,共7页
在一台单缸直喷式柴油机上研究了废气再循环(EGR)对不同辛烷值燃料均质压燃(HCCI)燃烧特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GR使HCCI着火燃烧推迟、燃烧反应速度降低、缸内压力和平均温度降低,HCCI工况范围向大负荷工况扩展;混合气浓度增... 在一台单缸直喷式柴油机上研究了废气再循环(EGR)对不同辛烷值燃料均质压燃(HCCI)燃烧特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GR使HCCI着火燃烧推迟、燃烧反应速度降低、缸内压力和平均温度降低,HCCI工况范围向大负荷工况扩展;混合气浓度增大或燃料辛烷值增大,EGR对燃烧效率的影响增大,EGR率升高,燃烧效率降低;不同辛烷值燃料最高燃烧效率出现在高比例EGR率、混合气较浓、靠近爆震燃烧边界的区域。试验结果也表明,辛烷值为60的燃料采用EGR后HCCI覆盖的工况范围最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气再循环 辛烷值 均质压燃 燃烧特性 排放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