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高糖诱导肾间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牟姗 张庆怡 +1 位作者 倪兆慧 童菊芳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 体外观察高糖刺激成纤维细胞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c-met的表达及HGF/c-met系统的活性。方法 高糖刺激细胞后,采用RT-PCR方法分析HGF、c-met mRNA水平。Western印迹分析c-met蛋白质。同时检测外源加入HGF对TGF-β、c-met表达... 目的 体外观察高糖刺激成纤维细胞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c-met的表达及HGF/c-met系统的活性。方法 高糖刺激细胞后,采用RT-PCR方法分析HGF、c-met mRNA水平。Western印迹分析c-met蛋白质。同时检测外源加入HGF对TGF-β、c-met表达影响,以及采用抗c-met抗体处理后的表达。结果 高糖刺激早期HGF、c-met mRNA快速上升。另外,c-met mRNA、蛋白水平明显上调。HGF可以诱导c-met表达,同时降低TGF-β表达。结论 c-met局部上调在糖尿病肾脏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成纤维细胞 糖尿病肾病 受体-配体系统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Expression of c-met Stimulated by High Glucose in Human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and Its Implication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兴 张木勋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7年第2期161-163,共3页
The expression of c-met stimulated by high glucose in human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ils and the role of HGF/c-met system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were examined. The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were cultured in... The expression of c-met stimulated by high glucose in human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ils and the role of HGF/c-met system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were examined. The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were cultured in vitro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MTT was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cellular proliferation and RT-PCR was employed for measurement of c-met mRNA level.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roliferation of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12 h and 24 h after the culuture (P〉0.05). The proliferation of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showed a significant change 96 h after the culture and the cellular proliferation induced by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 was very active (P〈0.05). Moreo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 of c-met mRNA was found 12 h after the cultur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P〉0.05), while 24 and 96 h after the culture, a persistent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expression of c-met mRNA was found in HGF-induced prolifer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addition of exogenous HGF could inhibit the apoptosis induced by high-level glucose, 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of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and induce the expression of c-met.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local up-regulation of HGF/c-met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pair of renal damage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ic nephropathy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 HGF receptor receptor ligand system
下载PDF
短肽在靶向药物递送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孙艳 王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92-996,共5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一些肽类受体,这些肽类受体与相应的配体亲和性高,能以配体-受体方式特异性结合。以小片段活性肽作为导向物形成复合物而发展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能够将药物定向转运到靶细胞内,显示了良好的研究... 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一些肽类受体,这些肽类受体与相应的配体亲和性高,能以配体-受体方式特异性结合。以小片段活性肽作为导向物形成复合物而发展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能够将药物定向转运到靶细胞内,显示了良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如蛙皮素/胃泌素释放肽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生长抑素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十肽SynB3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黄体酮释放激素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及其他肽类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其中短肽作为靶向基团与阿霉素、吡咯阿霉素、甲氨蝶呤、顺铂和喜树碱等结合形成高效的复合物,用于表达有相应受体的肿瘤,获得靶向治疗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配体 复合物 靶向 药物递送系统
下载PDF
PD-1/PD-L1与脓毒症的免疫紊乱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尧尧 张永 李言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1-486,共6页
脓毒症(sepsis)在1991年初次被定义为感染所致的机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2016年脓毒症国际共识更新至Sepsis 3.0,即由感染所致宿主免疫反应失调引起的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在脓毒症免疫抑制阶段,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 脓毒症(sepsis)在1991年初次被定义为感染所致的机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2016年脓毒症国际共识更新至Sepsis 3.0,即由感染所致宿主免疫反应失调引起的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在脓毒症免疫抑制阶段,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相结合能够抑制部分免疫细胞活化增殖从而达到负性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本综述主要围绕脓毒症中PD-1/PD-L1在T细胞、树突状细胞(DCs)、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发挥免疫功能中的作用,以及对抗PD-1/PD-L1抗体疗法的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免疫抑制 T淋巴细胞耗竭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低密度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湿热痹清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观察及对OPG/RANKL/RANK通路和TNF-α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周志锋 郭会卿 +1 位作者 崔朋涛 曹玉举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1-127,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湿热痹清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从骨破坏的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 目的:通过研究湿热痹清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从骨破坏的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蝶呤片、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口服中成药湿热痹清丸治疗,其治疗周期为3个月。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ESR)、中医症状量化积分及相关不良反应并检测外周血清OPG、RANKL、TNF-α、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31/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1%(27/34),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Z=-2.089,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及DAS28-ESR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疼痛VAS评分、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及DAS28-ESR改善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中医症状量化积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医症状量化积分降低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RANKL、TNF-α、ESR、CRP水平均明显降低,OPG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RANKL、TNF-α、ESR、CRP水平降低更明显,OPG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在本次临床试验期间未出现任何严重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湿热痹清丸可以有效改善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较好的安全性;湿热痹清丸可以有效调控OPG/RANKL/RANK系统,同时降低促炎因子TNF-α,这有可能是其干预RA骨破坏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湿热痹清丸 骨破坏 骨保护素/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核转录因子-κB受体系统
原文传递
GPER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家琼 庄明燕 +2 位作者 蔡三金 付先芸 王薇 《生命的化学》 CAS 2021年第4期762-768,共7页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是一种与经典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不同的新型雌激素受体,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PER与某些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密切相关,可能成为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本文介绍了G...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是一种与经典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不同的新型雌激素受体,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PER与某些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密切相关,可能成为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本文介绍了GPER在细胞中的定位及其在生殖系统不同部位的表达、GPER的特异性配体,总结了其作用的可能信号通路,并就GPER在生殖生理及病理、妇科肿瘤、绝经后相关疾病、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进一步理解GPER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 亚细胞定位 配体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原文传递
Sigma-1受体的药理学作用及相关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韩丽 姚红红 +1 位作者 周金培 张惠斌 《药学进展》 CAS 2017年第1期49-55,共7页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药物成瘾及其导致的神经毒性、神经精神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与正常生活。而临床上现有的相关治疗药物往往会导致锥体外系反应等副作用,且用药后治疗不够彻底,疾病易复发,因此,开发新靶点及新...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药物成瘾及其导致的神经毒性、神经精神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与正常生活。而临床上现有的相关治疗药物往往会导致锥体外系反应等副作用,且用药后治疗不够彻底,疾病易复发,因此,开发新靶点及新型有效、安全的相关治疗药物,迫在眉睫。Sigma-1受体是一种受体型分子伴侣,参与多种神经传导系统的调节,可与多种精神类药物结合,有望成为神经系统调节药物的重要靶点。研究发现,有些小分子配体对Sigma-1受体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在药物成瘾、精神分裂症、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中显示出较好疗效。对Sigma-1受体的药理学作用以及相关小分子配体药物的研发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gma-1受体 药理学作用 Sigma-1受体配体 亲和力 神经系统 调控
原文传递
配体靶向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吴镁春 王驰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69-572,共4页
利用肿瘤细胞表面过度表达的某些生物大分子受体能够与其配体特异性结合的特点,用配体与药物结合,形成配体靶向药物递送系统。配体发挥导向物作用,将药物靶向递送到肿瘤细胞(或组织),实现主动靶向释药,提高药物的选择性,从而增加药效。... 利用肿瘤细胞表面过度表达的某些生物大分子受体能够与其配体特异性结合的特点,用配体与药物结合,形成配体靶向药物递送系统。配体发挥导向物作用,将药物靶向递送到肿瘤细胞(或组织),实现主动靶向释药,提高药物的选择性,从而增加药效。文中介绍了以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A)、蛋白质(转铁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多糖(半乳糖、甘露糖、透明质酸)、整合素等生物大分子为配体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配体 靶向 配体靶向药物递送系统
原文传递
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在心血管系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筑晶 邓胜利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43-448,共6页
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是一种新型的雌激素受体,属G蛋白家族成员,与其不同配体结合后可激活相应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发挥相应的生物学效应,参与机体某些疾病或功能的调节。文章通过描述GPER所介... 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是一种新型的雌激素受体,属G蛋白家族成员,与其不同配体结合后可激活相应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发挥相应的生物学效应,参与机体某些疾病或功能的调节。文章通过描述GPER所介导的相应信号转导通路来说明其与心肌肥大、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及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之间的关系,明确GPER在心血管系统中的效应,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研发提供潜在新靶点。GPER及其介导的相关信号转导通路还有待后续的深入探索,以最大化发挥其作为药物靶点的治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 信号通路 选择性配体 心血管系统
原文传递
DR4死亡结构域结合蛋白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李晓玲 刘彦信 +1 位作者 刘士廉 郑德先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目的克隆DR4死亡结构域的结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DR4诱导细胞凋亡的信号传递途径提供条件。方法以TRAIL(TNF-relatedapoptosisinducingligand)死亡受体DR4的死亡结构域(DR4DD)为钓饵,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白细胞MATCHMAKERcDNA文库。... 目的克隆DR4死亡结构域的结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DR4诱导细胞凋亡的信号传递途径提供条件。方法以TRAIL(TNF-relatedapoptosisinducingligand)死亡受体DR4的死亡结构域(DR4DD)为钓饵,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白细胞MATCHMAKERcDNA文库。以DNA自动分析仪测定核苷酸序列,采用计算机软件分析核苷酸的同源性及功能结构域。并用免疫共沉淀方法分析人类甲酰肽受体1(formylpeptidereceptor-like1,FPRL1)在哺乳动物细胞内是否与DR4CD(thecytoplsmicdomainofDR4)特异性地结合。结果获得了两个阳性克隆pADB1和pADB2。DNA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较表明,pADB1的插入片段与人FPRL1的mRNA序列具有97%的同源性。pADB2的插入片段与GeneBank中的已知序列无同源性。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FPRL1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可与DR4CD特异性地结合。结论FPRL1可与DR4的死亡结构域特异性结合,推测FPRL1与DR4的结合可能在DR4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途径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甲酰肽受体1 死亡受体4 TRAIL 酵母双杂交系统
下载PDF
靶向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田欢 岳宝森 +2 位作者 翟秉涛 郭东艳 赵锋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6期1394-1402,共9页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 PAR)是一种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的膜蛋白,已被发现在多种癌细胞中过表达,这一特性使得uPAR成为治疗癌症的一个理想靶标。目前,多种以u PAR为靶点的抗癌药物已被开发,主要包括多肽、单克隆抗体、配体靶向毒...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 PAR)是一种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的膜蛋白,已被发现在多种癌细胞中过表达,这一特性使得uPAR成为治疗癌症的一个理想靶标。目前,多种以u PAR为靶点的抗癌药物已被开发,主要包括多肽、单克隆抗体、配体靶向毒素。此外,u PAR作为靶点也已在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和光热疗法(PTT)/光动力疗法(PDT)中得到应用。因此就靶向uPAR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多肽 单克隆抗体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光热疗法/光动力疗法
原文传递
严重烧伤大鼠骨形成与骨吸收相关指标的变化
12
作者 龚翔 叶子青 +5 位作者 余刚 张伟 张卫东 周雪情 李敏 谢卫国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39-845,共7页
目的研究严重烧伤大鼠骨形成及骨吸收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30只6~8周龄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12%体表总面积(TBSA)Ⅲ度烧伤组、24%TBSAⅢ度烧伤组,每组10只。于各组大鼠背部进行相应处理,之后仅烧... 目的研究严重烧伤大鼠骨形成及骨吸收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30只6~8周龄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12%体表总面积(TBSA)Ⅲ度烧伤组、24%TBSAⅢ度烧伤组,每组10只。于各组大鼠背部进行相应处理,之后仅烧伤大鼠按Parkland公式经腹腔注射补液,创面外涂20 g/L碘伏,直至创面愈合。伤后28 d,取各组大鼠胫骨组织,分别行Masson、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新生骨组织、破骨细胞数量;取各组大鼠腹主动脉血制备血清,分别采用甲基百里酚蓝比色法、磷钼酸法测定骨代谢指标血清钙离子、磷离子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骨形成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和骨吸收标志物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水平;取各组大鼠第1腰椎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护骨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c-Fos、c-Src的mRNA表达水平。数据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Bonferroni法、Welch检验、Games-Howell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伤后28 d,与假伤组比较,2个烧伤组大鼠胫骨组织中新生骨组织生成均减少,烧伤面积越大减少越明显;2个烧伤组大鼠胫骨组织中破骨细胞数量相近,均较假伤组明显增多。伤后28 d,3组大鼠血清钙离子浓度、血清中β-CTX水平相近(P>0.05);24%TBSAⅢ度烧伤组大鼠血清磷离子浓度明显高于12%TBSAⅢ度烧伤组(P<0.05),且2个烧伤组大鼠血清磷离子浓度均显著高于假伤组(P<0.01);24%TBSAⅢ度烧伤组大鼠血清中P1NP水平明显低于假伤组(P<0.01)。伤后28 d,假伤组、12%TBSAⅢ度烧伤组、24%TBSAⅢ度烧伤组大鼠第1腰椎组织中护骨因子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20、1.71±0.83、2.24±0.51,其中24%TBSAⅢ度烧伤组明显高于假伤组(P<0.0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骨生成 代谢 骨转换 护骨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