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某轿车前后桥有限元模型分析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周一平
朱海林
-
出处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06年第B09期225-229,共5页
-
文摘
利用轿车前、后桥的Pro/E三维数模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将CAD和CAE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建模效率.同时,为了验证模型分析结果的精确度,对前、后桥进行自由模态以及静态加载试验,使该有限元模型能够作为其他工况分析的模型.
-
关键词
前桥
后桥
有限元
模态分析
强度分析
-
Keywords
from member
rear member
finite element
modal analysis
intensity analysis
-
分类号
U467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
-
题名QP980钢后纵梁冲压工艺优化
被引量:7
- 2
-
-
作者
赵广涛
袁志鹏
吴彦骏
-
机构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
汽车用钢开发与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宝钢)
-
出处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69,共8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B0304403)。
-
文摘
针对某车型QP980钢后纵梁零件翻边成形时存在的边部开裂问题,基于Auto Form软件对原工艺方案进行了全工序仿真,并分析开裂原因。提出了解决开裂问题的5项工艺优化方案,并利用Auto Form软件对优化方案进行仿真评估。此外,对增加切角模、改变毛刺朝向、缓解开裂的原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零件因边部减薄严重而导致开裂,常规预成形方案对缓解超高强钢边部开裂问题效果有限。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案包含2类:优化产品边界、减少边部区域材料减薄率;改变该区域应变状态,将边部应变状态改为面内应变状态,提高材料抗减薄能力。此外,改变毛刺朝向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零件边部开裂问题。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总结出影响该零件翻边成形时边部开裂问题的主要因素及解决方案,便于指导后续的零件设计及稳定量产。
-
关键词
QP980钢
后纵梁
冲压
翻边成形
边部开裂
-
Keywords
QP980 steel
rear side member
stamping
flanging
edge cracking
-
分类号
TP386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
-
-
题名汽车后纵梁冲压工艺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解松
王耀
刘康
闫国斌
杨嘉欣
-
机构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
天津津荣天宇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出处
《模具工业》
2024年第9期19-22,共4页
-
基金
2023年天津市津南区科技计划项目(20230106)。
-
文摘
通过对汽车后纵梁的冲压工艺进行分析,研究了提高零件的成形性并降低零件回弹的方案,拉深工序通过光顺零件中部凹陷特征和使用上压料板,第2工序对中部凹陷特征进行整形,避免了中部凹陷特征的起皱,第3工序通过使用托料板翻边,降低了大立壁区域的起皱风险,并在下模工艺补充区增加立筋特征,降低了翻边后的回弹。第5工序和第7工序对大立壁区域进行2次整形,保证了立壁区域的回弹能够满足装配需求。
-
关键词
后纵梁
冲压
成形性
回弹
起皱
-
Keywords
rear side member
stamping
formability
springback
wrinkle
-
分类号
TG386.2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压力加工]
-
-
题名后地板纵梁前段拉深数值模拟及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2
- 4
-
-
作者
裴义林
余瑾
张蔚
-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模具工业》
2016年第9期6-8,13,共4页
-
文摘
以汽车后地板纵梁前段为研究对象,基于Dynaform软件对其进行拉深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进行成形性分析,找出冲压成形板料产生缺陷的原因,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压边力和拉深筋的方法能显著改善板料的成形性,缩短零件开发周期,降低了制造成本。
-
关键词
后地板纵梁
拉深
数值模拟
成形性
参数优化
-
Keywords
rear side member
drawing
numerical simulations
formability
parameter optimi- zation
-
分类号
TG386.32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压力加工]
TP391.77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
-
题名TWB结构汽车后纵梁轻量化方案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徐鑫
林利
丁庶炜
李春林
刘仁东
-
机构
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鞍钢技术》
CAS
2018年第4期15-17,共3页
-
文摘
以某汽车的后纵梁为例,建立汽车后纵梁结构简化模型作为有限元仿真模型,参照C-NCAP碰撞标准关于车辆碰撞测试要求,以碰撞能量吸收和加速度峰值为衡量目标,设计一种将激光拼焊板结构应用于后纵梁的轻量化方案,并与点焊搭接结构方案作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激光拼焊板结构的汽车后纵梁轻量化方案相对于点焊搭接结构方案具有更好的耐碰撞性能和明显的减重效果。
-
关键词
汽车后纵梁
TWB
有限元仿真
轻量化
-
Keywords
rear side member of automotive
TWB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lightweight
-
分类号
TG457
[金属学及工艺—焊接]
-
-
题名基于变厚板技术的汽车后纵梁开发
被引量:2
- 6
-
-
作者
李乃鹏
黄宗斌
朱灯宏
王雪听
韦超忠
景力军
-
机构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
汽车用钢开发与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宝钢)
-
出处
《模具工业》
2020年第7期15-18,共4页
-
文摘
采用单向拉伸试样配合数字图像相关法对变厚板过渡区域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轧制后退火对变厚板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变厚板过渡区进行分区离散,对变厚板拉伸性能进行了表征。对比采用变厚板方案的后纵梁仿真结果与实际样件冲压结果,表明实际样件成形与仿真结果接近,样件成形性良好,无开裂与起皱现象,变厚板方案对减轻质量效果显著。
-
关键词
变厚板
后纵梁轻量化
冲压
成形性
-
Keywords
variable-thickness rolled blank
lightweight of rear side member
stamping
formability
-
分类号
TG76
[金属学及工艺—刀具与模具]
-
-
题名左右后纵梁前段的开发与模具设计
被引量:2
- 7
-
-
作者
彭文会
-
机构
山东御捷马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出处
《模具工业》
2017年第4期43-47,共5页
-
文摘
介绍了汽车纵梁的开发过程,从前期的零件数学模型、成形工艺分析、CAE软件模拟到后期零件的成形方案,工程变更贯穿始终,CAE模拟分析为零件的工程变更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以规避大多数零件设计问题,也可以反映出后期可能产生的成形缺陷,为零件设计和模具制造调试研合提供一定的参考。
-
关键词
左右后纵梁
工艺方案
拉深模
数学模型
侧整形模
-
Keywords
left-right rear side member
process scheme
drawing die
mathematical model
side sizing die
-
分类号
TG386.32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压力加工]
-
-
题名浅析冲压件外缘翻边开裂原因及解决措施
被引量:2
- 8
-
-
作者
刘杰
-
机构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
出处
《科技风》
2018年第11期112-113,共2页
-
文摘
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中,后地板左、右纵梁作为高强度厚板梁类零件的代表,其模具比较复杂,生产中翻边易出现边缘破裂问题,严重影响零件的工艺质量。本文结合我公司生产的X7后地板右纵梁零件在OP30外缘翻边出现的开裂缺陷,分析翻边开裂的原因,并提出工艺改进和模具修整方案。最后通过生产,验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修模的有效性,为零件的设计和现场生产时解决其余零件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
关键词
后地板右纵梁
翻边开裂
影响因素
工艺改进
-
Keywords
Right rear floor siding member
flanging Cracking
influencing factor
process improvement.
-
分类号
TG385.2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压力加工]
-
-
题名后置式可复用联结件悬挑脚手架施工技术
被引量:1
- 9
-
-
作者
王庆鑫
陈一乔
-
机构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出处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1年第5期103-107,共5页
-
文摘
针对更新改造工程既有建筑物无法预埋固定悬挑型钢U形拉环、连墙杆、卸荷吊环等脚手架联结件等施工难题,提出一种后置式可复用联结件外墙悬挑脚手架施工技术,采用钢管搭设回顶架固定悬挑型钢、应用可重复使用的预制定型连墙杆件及预制定型吊环与既有结构通过螺栓锚固,对剪力墙部位预制定型三角钢架作为外脚手架基座等方法,具有结构简单、搭拆方便、便于回收、对既有建筑物破损少等特点,提高施工效率、创造良好经济效益。
-
关键词
更新改造工程
悬挑脚手架
后置可复用
钢管回顶架
三角型钢架
连墙件
吊环
-
Keywords
renovation project
cantilever scaffold
rear-mounted and reusable
steel pipe back-propping
triangle steel frame
tie member
lifting ring
-
分类号
TU745.9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
-
题名一种SUV车型发舱纵梁后段加强板的优化结构
- 10
-
-
作者
惠光辉
-
机构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出处
《汽车实用技术》
2016年第8期213-214,258,共3页
-
文摘
一种SUV车型发舱纵梁后段加强板,将发舱纵梁后段加强板的焊接边宽度加长到30mm,保证可以实现两排焊点的布置,增加了发舱纵梁后段加强板与地板及前围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了在加强板上开工艺缺口;同时焊接边止口采用焊接边花边缺口可以减重并起到标识焊点结合处的作用。
-
关键词
发舱纵梁后段加强板
碰撞
焊接厚度
优化设计
-
Keywords
Reinforce panel of engine compartment rear area side member
Crash
Welding thickness
Optimization Design
-
分类号
U463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