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做事求真 做人求善 人生求美——真善美教育论纲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正江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7-51,共5页
真善美教育属于第二个层次的关于精神、灵魂、生命的教育,是中外教育理想家们的追求。美是事物展现出来的生命力。真确定事物的本质,善规定事物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方向,美表达事物存在的方式与状态。人的真、善、美统一于人的生命活动之... 真善美教育属于第二个层次的关于精神、灵魂、生命的教育,是中外教育理想家们的追求。美是事物展现出来的生命力。真确定事物的本质,善规定事物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方向,美表达事物存在的方式与状态。人的真、善、美统一于人的生命活动之中,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真善美教育的含义是:做事求真,做人求善,人生求美,其最终目的是帮助人进入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真善美教育的实施有两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层次 美的本质 真善美教育 人生境界
下载PDF
境界与文化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世英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20,共8页
如果说“境界”一词只是指个人的精神境界,那么,“文化”则是指一种社会、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一种社会、一个民族的文化是由它所属的成员的个人境界构成的,离开了个人的精神境界,所谓社会文化、民族文化是空无内容的。但是,个人的精... 如果说“境界”一词只是指个人的精神境界,那么,“文化”则是指一种社会、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一种社会、一个民族的文化是由它所属的成员的个人境界构成的,离开了个人的精神境界,所谓社会文化、民族文化是空无内容的。但是,个人的精神境界(性格、人格、对世界的态度等等)又是在他所属的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既受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制约,更受文化环境的熏染。要提高个人的精神境界,最重要的是弘扬民族文化。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科学的落后,今后在提高我们民族文化方面,首要的仍应是发展科学;但在发展科学的同时,又要避免科学主义,注意弘扬我们传统文化中道德的、审美的等等人文方面的优秀之处,注意剔除其中的缺点,使我们民族文化的人文特色更适应现代科学的时代潮流,更放异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界 文化 科学 素质
原文传递
医学人文境界的概念、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3
作者 姜海婷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39-43,共5页
医学人文境界是医学主体对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人文关怀的追求所达到的层次和高度。通过界定医学人文境界的概念,阐释其在医疗思维、技术实践、医德修养、职业定位、人生价值五个表征维度的具体层次和特点,分析其人文价值观、信仰、人文... 医学人文境界是医学主体对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人文关怀的追求所达到的层次和高度。通过界定医学人文境界的概念,阐释其在医疗思维、技术实践、医德修养、职业定位、人生价值五个表征维度的具体层次和特点,分析其人文价值观、信仰、人文医学教育、工具理性、社会系统等主要影响因素,指出提升医学人文境界对实现医学主体自我价值,完善医学教育体系,提供以人为本的健康服务,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维护患者健康,实现医学人文的终极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界 人生境界 医学人文 医学人文境界
下载PDF
论道家、儒家的人生境界之“道”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哲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25,共5页
“道”的人生境界,其本质特征在于心灵状态的自由无羁,这在老庄是物我两忘、逍遥自适,在儒家是平和愉悦、从容中道。即道家以摆脱外在桎梏、回归人的自然本性为超越,儒家以完美自身德性、体认无所不在的天理为超越。两者的价值观念不同... “道”的人生境界,其本质特征在于心灵状态的自由无羁,这在老庄是物我两忘、逍遥自适,在儒家是平和愉悦、从容中道。即道家以摆脱外在桎梏、回归人的自然本性为超越,儒家以完美自身德性、体认无所不在的天理为超越。两者的价值观念不同,但超越的目的都在于认识人的本体的存在、追求一种人之为人的精神。正是道家的境界之道和儒家的伦理之道,构成了中国人进退自如、和谐理想的自足自恰的人生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儒家 人生境界
下载PDF
“无意于佳乃佳”:论苏轼的人生境界与审美张力 被引量:1
5
作者 郭世轩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0-67,共8页
“无意于佳乃佳”本为苏轼《论草书》所提出的一个命题,意在阐述书法艺术的一种状态和渐入佳境的路径与方法,既是对现有艺术规则的一种超越,也是对创作自由的一种向往与实践。这既是他对书法艺术经验的总结,也是他人生历练过程的凝聚,... “无意于佳乃佳”本为苏轼《论草书》所提出的一个命题,意在阐述书法艺术的一种状态和渐入佳境的路径与方法,既是对现有艺术规则的一种超越,也是对创作自由的一种向往与实践。这既是他对书法艺术经验的总结,也是他人生历练过程的凝聚,更是他整个艺术创作过程的诗性升华。如果把它放在中国艺术史和文学史来进行综合考察的话,则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对今天的艺术创作仍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意于佳乃佳” 苏轼 人生境界 审美张力
下载PDF
下视九万里 浩浩皆积风--苏东坡雷琼渡海的生命体验与情怀升华
6
作者 李公羽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9-59,共11页
苏东坡毕生渡海,仅只琼州海峡。他对大海的主要反不是惊恐与畏惧,而是热情地歌颂大海,写下大量赞美海南、赞美自然、赞美生命的诗文力作。东坡渡海,是身体的南行迁徙,是精神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同时也是意志的激励与升华,是生命的... 苏东坡毕生渡海,仅只琼州海峡。他对大海的主要反不是惊恐与畏惧,而是热情地歌颂大海,写下大量赞美海南、赞美自然、赞美生命的诗文力作。东坡渡海,是身体的南行迁徙,是精神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同时也是意志的激励与升华,是生命的考验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贬谪渡海 生命体验 海南 人生境界
下载PDF
陆九渊的觉民行道功夫及其人生境界
7
作者 路鹏飞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6-81,共6页
陆九渊肯定宇宙和自我的贯通性,强调主体之心是对宇宙的映照和认识,宇宙是心之主体所扩充的广度和维度。他推崇主体之心在联结自我和宇宙之间的作用,通过主动发明、创造本心来达到万物一体的圣贤纯一境界。他反对割裂人、事、物、理之... 陆九渊肯定宇宙和自我的贯通性,强调主体之心是对宇宙的映照和认识,宇宙是心之主体所扩充的广度和维度。他推崇主体之心在联结自我和宇宙之间的作用,通过主动发明、创造本心来达到万物一体的圣贤纯一境界。他反对割裂人、事、物、理之间的联系,强调它们之间的统一性和联系性,肯定了心外无物、万物一体的观点,打通了事物自身条理、社会伦理和人生境界的联结通道。其功夫多有针砭时弊的实践意义,陆九渊反对人们陷入追名逐利、徇情纵欲的泥潭中,提出发明本心的易简功夫,尤其是扩充内心的担当意识和道德责任。针对滞于言语、口谈虚论、强探力索的做法,他提出了进德修业则日充日明、冰释理顺的观点,认为知识并不必然导人向善,首先要确立人之为人的根本,才能驾驭知识导向善的结果,最终成为仁义之人,达到纯一之境和圣贤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觉民行道功夫 人生境界
下载PDF
磨难的贬谪历程与精神的天地境界——论苏轼的海南生涯及其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郭世轩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62-71,共10页
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人生旅途上三座闪耀生命之光的里程碑,每一个都是他历经苦难、走向辉煌、走向圆满的纪念。三者既是时间的循序渐进,也是境界的由浅入深,而通过在儋州对大海的体验更让苏轼江湖般的人生实现了生命的升华和境界的... 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人生旅途上三座闪耀生命之光的里程碑,每一个都是他历经苦难、走向辉煌、走向圆满的纪念。三者既是时间的循序渐进,也是境界的由浅入深,而通过在儋州对大海的体验更让苏轼江湖般的人生实现了生命的升华和境界的飞跃。这短暂的时空成就了苏轼的人生辉煌,最终使之自我实现,成为中国文艺史和思想史上的奇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海南 贬谪 人生境界
下载PDF
境域关注下工程师伦理责任归咎限度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进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8-43,共6页
合理归咎是工程师承担伦理责任的必要前提。首先,论证责任归咎在工程师伦理责任承担行为与对象间的纽带作用。其次,从职业视角揭示工程师面临的责任归咎困境。再次,从因果力、解决力和影响力三个维度构建工程师伦理责任限度分析框架:必... 合理归咎是工程师承担伦理责任的必要前提。首先,论证责任归咎在工程师伦理责任承担行为与对象间的纽带作用。其次,从职业视角揭示工程师面临的责任归咎困境。再次,从因果力、解决力和影响力三个维度构建工程师伦理责任限度分析框架:必须承担的直接责任、选择担当的共同责任、采取行动的见证责任以及表达关切的未来责任。最后,借助境域关注,探索工程师依其人生境界承担伦理责任的合理路径:"物"向,应顺习而行,技术祛魅;"物我"双向,要抉择义利,寻求功名;"物我人"三向,需尽伦尽职,穷理尽性;"物我人天"四向,能天人合一,求真求实。最终实现人生境界的提升,将承担伦理责任视为工程师职业追求的自我关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责任 责任归咎 限度 境域 人生境界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境界学说及其当代教育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文良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8,共8页
追求人生的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境界学说以儒释道三家为代表。儒家文化注重人性修养、道德养成与人生境界的提升,以推崇“圣贤”作为其境界追求;道家主张让人超越名利,通过出世修行,摆脱外在干扰,获得真正的自... 追求人生的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境界学说以儒释道三家为代表。儒家文化注重人性修养、道德养成与人生境界的提升,以推崇“圣贤”作为其境界追求;道家主张让人超越名利,通过出世修行,摆脱外在干扰,获得真正的自由与解放,成为“真人”是其境界追求;佛教侧重通过“戒、定”获得“慧”,去除欲望,消除痛苦,最终达至“圆满”之境界。新儒家将传统境界学说推向新的高度,形成了“多层次”的境界思想。教育从本质上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人文化成的过程,而境界则是人之为人的重要精神标识,也是教育的根本价值指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境界学说对于当代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即培育有境界的人是当代中国教育的理想追求;强调体悟、践行是当代中国教育的行动逻辑;注重家国一体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要使命;开展境界教育则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必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境界学说 教育价值取向 人的境界 境界教育
下载PDF
论方东美的“生生美学”思想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繁仁 庄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2-141,共10页
方东美的“生生美学”以中国文化为本体,贯之以“生生之道”,言及体现普遍生命创造的生生之美、融贯之美、无言之美,融通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与中国大乘佛学,对中国人的艺术理想进行了精妙阐释,其目的在于生命境界的提升。对方东美“生... 方东美的“生生美学”以中国文化为本体,贯之以“生生之道”,言及体现普遍生命创造的生生之美、融贯之美、无言之美,融通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与中国大乘佛学,对中国人的艺术理想进行了精妙阐释,其目的在于生命境界的提升。对方东美“生生美学”思想的探索,为我们建立体现民族精神、融贯古今中西的“生生美学”体系,推动中国美学走向世界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和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东美 生生美学 生命创造 艺术理想 生命境界
下载PDF
中国本土心理学资源中“乐”的思想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晓明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9-22,共4页
幸福感是目前西方科学心理学关注的一个焦点领域,西方幸福感的研究存在三种思路,即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在中国本土心理学资源中,"乐"的内涵与幸福感相类似,文章通过儒释道三家对"乐"的解读,意图... 幸福感是目前西方科学心理学关注的一个焦点领域,西方幸福感的研究存在三种思路,即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在中国本土心理学资源中,"乐"的内涵与幸福感相类似,文章通过儒释道三家对"乐"的解读,意图对中国本土心理学资源中"乐"的思想进行探查、梳理,以期能丰富对幸福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感 生存境界
下载PDF
中国传统艺术思想中的“游戏”观念 被引量:3
13
作者 洪畅 《美育学刊》 2021年第6期24-32,共9页
中国传统艺术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关于“游戏”的讨论,儒家思想主张的“游于艺”和道家哲学提出的“逍遥游”,在强调摆脱物欲和超越技法的基础上,注重艺术活动所能通达的生命境界与精神境界。近古以降,“游戏翰墨”的创作观念突破了传统... 中国传统艺术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关于“游戏”的讨论,儒家思想主张的“游于艺”和道家哲学提出的“逍遥游”,在强调摆脱物欲和超越技法的基础上,注重艺术活动所能通达的生命境界与精神境界。近古以降,“游戏翰墨”的创作观念突破了传统儒道哲学“游”而不“戏”的理性束缚,张扬着传统文人对心灵自由的大胆追求和游戏人生的个性精神。贯穿于古代社会休闲生活的“玩味”之“玩”,更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诗性智慧和传统文人从容诗意的生存模式。与西方的“游戏说”相比,中国传统艺术思想中的游戏观念彰显着中国文化的思维特性与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艺术思想 游戏观念 生命境界 诗性智慧
下载PDF
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美育内涵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毅青 《美育学刊》 2012年第3期59-66,共8页
中国传统的文艺批评是"生命化"批评,生命化文评以文气说为中心。文气说认为艺术主体的精神内蕴与文学作品的风格相表里。文气说铸造的美学范畴来自人物品藻,而人物品藻用今天的观念看就是以人的精神境界为中心的审美。这种审... 中国传统的文艺批评是"生命化"批评,生命化文评以文气说为中心。文气说认为艺术主体的精神内蕴与文学作品的风格相表里。文气说铸造的美学范畴来自人物品藻,而人物品藻用今天的观念看就是以人的精神境界为中心的审美。这种审美实际包含着一种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中心的美育观念。而这种人格精神的提升与修养就是中国美学的工夫论,工夫论认为艺术的审美体验与作家的性情特征相关,不同的审美境界可以看作是以气的工夫修养为境界的人格生命不同向度的呈现。从工夫论来看,中国文艺批评中的审美范畴既是对审美对象的描述,也是对艺术家的精神境界的描述。中国文评的审美范畴是人生境界与艺术创造结合的产物,而非像西方的美学范畴那样,仅仅是作为审美的现象出现的。而从艺术家精神的审美修养来衡量,诸多的美学范畴可以归约为气韵、风骨、雄浑这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修养 审美范畴 人生境界 气韵 风骨 雄浑
下载PDF
静与境:中国茶文化中人生境界的哲学探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侯宾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3期43-45,共3页
茶既是中国人生活中的物质饮料,也是中国人的精神饮品,对中国传统人生境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儒、释、道三家哲学思想与茶之境界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茶文化中由"静"生"境"的人生境界培养路径,在人生境界... 茶既是中国人生活中的物质饮料,也是中国人的精神饮品,对中国传统人生境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儒、释、道三家哲学思想与茶之境界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茶文化中由"静"生"境"的人生境界培养路径,在人生境界不断升华的过程中凸显茶文化对提升现代人精神境界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境界 茶文化
下载PDF
《道德经》的人生境界
16
作者 葛荣晋 《中原文化研究》 2016年第3期5-11,2,共7页
《道德经》的人生境界是一部否定之否定的逻辑架构。从"‘道法自然’和婴儿境界"到"‘为学日益’和自然人性异化",人生由自然境界升化为功利境界,这是第一次否定。从"‘为学日益’和自然人性异化"到"... 《道德经》的人生境界是一部否定之否定的逻辑架构。从"‘道法自然’和婴儿境界"到"‘为学日益’和自然人性异化",人生由自然境界升化为功利境界,这是第一次否定。从"‘为学日益’和自然人性异化"到"‘为道日损’和自然人性回归",人生由功利境界又升化为道德境界。从"‘为道日损’和自然人性回归"再到"得道者的三种人格形象",是人生所追求的道德理想人格。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是人生境界的否定之否定的升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人生境界
下载PDF
解读冯友兰的“天地境界”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斐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7-18,25,共3页
人生境界说是冯友兰先生哲学思想的核心,尤其是“天地境界”给中国现当代哲学界带来很大影响,而且哲学界对此境界的理解和褒贬不一。通过对“天地境界”的解读来认识“天地境界”以及“天地境界”对当代人人生境界的启迪。
关键词 天地境界 觉解 人生境界
下载PDF
引领全社会重视艺术教育 被引量:2
18
作者 叶朗 《美育学刊》 2012年第3期1-3,共3页
从一般的层面来谈艺术教育,有两点需要强调。第一,我们要在各种场合进一步宣传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当前,我们尤其要宣传和阐明,在各级学校和全社会加强美育和艺术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要通过人... 从一般的层面来谈艺术教育,有两点需要强调。第一,我们要在各种场合进一步宣传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当前,我们尤其要宣传和阐明,在各级学校和全社会加强美育和艺术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要通过人文教育、艺术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品位和格调,引导学生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的人生,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第二,我们要更加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和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建设。我们的大中小学要尽可能地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氛围,大学还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我们要创造条件使大学生更多地接触艺术经典、文化经典,用文化经典、艺术经典引导青少年去寻求人生的意义,去追求更高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艺术教育 素质教育 人生境界
下载PDF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论庄子哲学之文化品格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立新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27-29,共3页
乱世的现实 ,激发了庄子对人生激切而又独特深刻的反思 ,在对乱世之因的冷峻揭示和分析之后 ,庄子希望以寻求内心的自由和超脱达到一种新的人生境界。实际上 ,从批判反思到寻求内心的自由超脱 ,再到最后以自由超脱的内心关注并关爱这个... 乱世的现实 ,激发了庄子对人生激切而又独特深刻的反思 ,在对乱世之因的冷峻揭示和分析之后 ,庄子希望以寻求内心的自由和超脱达到一种新的人生境界。实际上 ,从批判反思到寻求内心的自由超脱 ,再到最后以自由超脱的内心关注并关爱这个世界正是庄子哲学文化品格所蕴含的三重内涵。庄子哲学的文化品格价值就在于 ,体现人类对高层次精神领域的新的探索 ,启迪着后人开拓人生视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哲学 文化品格 现实价值 境界
下载PDF
回归真实的自我存在——王阳明论“真己”的生命境界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晓鹏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179,共8页
王阳明的良知学从对宇宙存在本源处的追问出发,吸收了道家"道之真"与儒家"性之诚"的特征,由此所形成的良知本体论以"真""诚"为其本体最真实、最本然的表现形态。王阳明以此既回答了宇宙一切存... 王阳明的良知学从对宇宙存在本源处的追问出发,吸收了道家"道之真"与儒家"性之诚"的特征,由此所形成的良知本体论以"真""诚"为其本体最真实、最本然的表现形态。王阳明以此既回答了宇宙一切存在的本体问题,也解决了人的本质的终极根源问题,二者合二为一。王阳明认为,人的本质就在至真至诚的"真己"的存在之中,而"真己"作为真正的自己,就是与道同体、与自然为一、永葆自然纯真本性之人,体现了其自然的、本然的特性,同时这也是王阳明所主张的实现圣凡一体、进入完美道德状态的根本路径。为此,王阳明还以自身的真行实践方式予以了证实,一生坚持反对虚无、诈伪的价值取向,摒弃伪善虚辞,以真诚之性,追寻最真实的人生境界,以回归真实的自我存在为自我生命的真正的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真诚本体 真己 生命境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