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历史和现实“三重”逻辑 被引量:232
1
作者 李政 廖晓东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6-159,共14页
新质生产力代表了生产力的革新和未来发展方向,迫切需要深度理解和认识其理论、历史和现实“三重”逻辑。发展生产力是经济学的重要主题之一,也是经济思想史中的核心主题,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逻辑。历史和现实逻辑表明,新质生... 新质生产力代表了生产力的革新和未来发展方向,迫切需要深度理解和认识其理论、历史和现实“三重”逻辑。发展生产力是经济学的重要主题之一,也是经济思想史中的核心主题,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逻辑。历史和现实逻辑表明,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历艰难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经历了传统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力两个阶段,现在正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迈进,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当今世界,谁在关键性颠覆性技术方面率先取得突破,率先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谁就能够塑造未来发展新优势,赢得全球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我国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作为打造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现实逻辑
原文传递
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逻辑、应用场景与治理路径 被引量:74
2
作者 朱永新 杨帆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4,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显示出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于满足个性化教育需求、助力推进教育公平、探索教育结构现代化、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价值。在现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显示出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于满足个性化教育需求、助力推进教育公平、探索教育结构现代化、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价值。在现实逻辑上,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果,是数字中国的建设需要、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但其过程依然面临着数字环境创设、数字素养提升、国家标准研制、组织制度创新等多方面挑战。在推广应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沉浸式学习环境以及学分银行、智慧图书馆、数码社区等典型场景的基础上,未来应着力通过均衡教育资源、推进简政放权、坚持依法治教、深化校企合作等治理路径使教育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力求在坚持教育数字化公益属性的同时释放转型活力、提供法制保障、加快创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现实逻辑 应用场景 治理路径
下载PDF
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现实样态与逻辑路向 被引量:68
3
作者 范涌峰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8-35,共8页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使命的新时代合格公民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人们对于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在实践中推进情况缺乏客观全面的把握。本研究以义务教育为研究对...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使命的新时代合格公民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人们对于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在实践中推进情况缺乏客观全面的把握。本研究以义务教育为研究对象,基于对东中西部13个省136个区县的625名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行政人员、18305名学校领导和教师、20425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和部分访谈,分析了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现实样态,并提出了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逻辑路向:即四位一体,劳动教育课程的规范发展逻辑;四方联结,劳动教育课程的特色发展逻辑;四域融合,劳动教育课程的高质量发展逻辑;四维拓展,劳动教育课程可持续发展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课程 新时代 现实样态 逻辑路向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34
4
作者 金华宝 伍科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9-81,149,共14页
共同富裕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提出了实现共同... 共同富裕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前提和必然路径,中国共产党立足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思想,系统阐释了农业农村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从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到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实践不断证明乡村振兴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理论、历史、现实的三重逻辑都表明,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要求、前提保障和重要举措,对共同富裕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现实逻辑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治理的现实困境、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31
5
作者 万义 李珂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26,共6页
农村体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文化基石,农村体育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选择。文章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剖析农村体育治理的现实困境、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农村体育治理工作的“中国... 农村体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文化基石,农村体育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选择。文章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剖析农村体育治理的现实困境、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农村体育治理工作的“中国道路”。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基础的非衡性、权威来源的唯一性、主体参与的缺失性、运作过程的单向性是新时代农村体育工作必须直面的问题,农村体育治理要强化党的全面领导,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建构“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市场机构”多元主体的协商共治模式,实现农村体育治理的自治、法治、德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体育治理 现实困境 理论逻辑 实现路径
下载PDF
论劳务派遣立法中的思维定势 被引量:27
6
作者 董保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60,191,共11页
本文从法律的实际执行、司法解释面临的难题、某些管制目标的异化三个方面分析了劳务派遣立法体现出的某种观念逻辑与现实逻辑的冲突。当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立法宗旨被理解为主要依赖公权力介入时,出现了问题越多越管、越管越多的尴尬... 本文从法律的实际执行、司法解释面临的难题、某些管制目标的异化三个方面分析了劳务派遣立法体现出的某种观念逻辑与现实逻辑的冲突。当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立法宗旨被理解为主要依赖公权力介入时,出现了问题越多越管、越管越多的尴尬局面。反思劳动立法的思维定势,重新定位"劳动关系和谐"与"劳动关系稳定"的相互关系,找准国家与市场的联接点,才可能恰当地应对劳务派遣产生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立法 劳动合同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逻辑、内生动力和实践探索 被引量:21
7
作者 付群 胡智婷 侯想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2-328,共7页
体育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也是幸福产业和健康产业,更是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其蓬勃发展与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密切相关,作为新时代“五大幸福产业”之一,正逐步发展成为国... 体育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也是幸福产业和健康产业,更是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其蓬勃发展与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密切相关,作为新时代“五大幸福产业”之一,正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新支柱产业。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推进体育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现实逻辑、内生动力与实践探索进行梳理和探讨。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国民经济发展结构性失衡、国家新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是推进体育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现实逻辑;产业升级的客观规律、体育发展的价值追求、体育产业的独特属性是推进体育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内生动力;提出政策驱动引领高质发展、跨界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数字经济助力转型升级、人才战略保障智力支持、场馆建设夯实产业基础等推进体育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产业 支柱性产业 现实逻辑 内生动力 实践探索
下载PDF
档案数据治理:概念解析、三重逻辑与行动路向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宗富 董晨雪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6-39,共4页
新技术环境下,档案的生成路径和表现形式发生改变,催生出档案数据这一存在形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数据时代的双重背景下,开展档案数据治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刻的实践意义。本文在探讨档案数据治理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档... 新技术环境下,档案的生成路径和表现形式发生改变,催生出档案数据这一存在形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数据时代的双重背景下,开展档案数据治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刻的实践意义。本文在探讨档案数据治理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档案数据治理应遵循的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和价值逻辑,并结合我国数据治理的规范要求从框架、体系、环境、流程四方面对档案数据治理提出行动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数据治理 现实逻辑 理论逻辑 价值逻辑 行动路向
下载PDF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理路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邓雁玲 雷博 陈树文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6,共7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逻辑必然性。分析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理路,所得结论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成就和重大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逻辑必然性。分析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理路,所得结论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成就和重大变革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历史基础;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和农村农业发展的现实问题正是提出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逻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成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必然实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历史逻辑 现实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下载PDF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建构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16
10
作者 黄明理 程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38,191,共12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将其制度化是党建的重大创新。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就是要围绕恪守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打造制度规范体系,形成工作中可操作、可评价的标准,使全体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初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将其制度化是党建的重大创新。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就是要围绕恪守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打造制度规范体系,形成工作中可操作、可评价的标准,使全体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初心使命制度化建设的意义在于,它是防腐的制度保障、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党建成功经验的理论升华。建立初心使命制度的必然性在于,它是党性的必然要求,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积极顺应和意识形态能动性原理的创造性应用。建立初心使命制度的基本路径是,提高认识站位,始终不渝地把守初心和担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规范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史、国情的学习制度;建立能够将初心使命落实、落小、落细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制度建构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现实逻辑
下载PDF
媒体公信力:历史根基、理论渊源与现实逻辑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京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60,共6页
新闻传播学视野中的媒体公信力研究多专注于媒体信度测量,鲜有从"公信力"这一概念出发溯源。媒体公信力不仅仅是指媒体可信度的测量指数,还包含着公众对媒体的信任,而媒体信任是受众对媒体专业性的一种认知与评估,是社会信任... 新闻传播学视野中的媒体公信力研究多专注于媒体信度测量,鲜有从"公信力"这一概念出发溯源。媒体公信力不仅仅是指媒体可信度的测量指数,还包含着公众对媒体的信任,而媒体信任是受众对媒体专业性的一种认知与评估,是社会信任的一种。文章将传播学研究进路与社会学研究视角相结合,归纳我国媒体公信力研究的理论依据与现实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公信力 理论溯源 现实逻辑
下载PDF
供给侧视域下一流课程建设:逻辑、困境和因应路径 被引量:12
12
作者 朱秋月 黄明东 沈凌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7-53,共7页
教育供给侧改革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为解决教育供需矛盾以更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质量诉求而提出的重要政策。新时代背景下,面对更为多元的教育需求,建设一流课程,必须坚持需求导向的实践逻辑、质量优先的评价逻辑、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供给侧改革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为解决教育供需矛盾以更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质量诉求而提出的重要政策。新时代背景下,面对更为多元的教育需求,建设一流课程,必须坚持需求导向的实践逻辑、质量优先的评价逻辑、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逻辑。策应教育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厘清当下一流本科课程发展的实然困境,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政治站位,以生为本的理念落地、保障课程政策的上下联动、狠抓两性一度的课程内涵转变,从关涉一流课程建设发展的多因素入手,多措并举策应教育供给侧改革,观照一流课程建设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一流课程 现实逻辑 因应路径 变革
下载PDF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的理论探究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杰 逯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7-43,共7页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键环节。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表现出系统完备、“两化”支撑、自主可控、高端高质的典型特征,是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统一、高质量发展和...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键环节。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表现出系统完备、“两化”支撑、自主可控、高端高质的典型特征,是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统一、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统一。目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还存在着供需冲击和预期转弱导致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工业化城镇化不同步导致产业链供应链不协调、关键技术“卡脖子”导致产业链供应链不完整等问题。鉴于此,中国应加快建立链条化重构的市场开放体系、区域化集聚的空间配置体系、网络化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数智化赋能的价值增值体系,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 科学内涵 现实逻辑 瓶颈制约 支撑体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物流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2
14
作者 胡万达 张立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7-192,共6页
区域物流一体化和产业经济带协同发展有关理论认为,区域物流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具有耦合机理,能实现价值链增值和产业链扩张。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物流一体化发展格局,提升成渝"双核"城市物流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逻辑。... 区域物流一体化和产业经济带协同发展有关理论认为,区域物流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具有耦合机理,能实现价值链增值和产业链扩张。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物流一体化发展格局,提升成渝"双核"城市物流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逻辑。依据物流产业发展的内生规律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物流一体化发展现状,借鉴国内外经济圈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实践经验,需构建物流一体化发展机制,打造一体化物流交通体系,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立一体化物流运行服务体系,培育壮大物流产业,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物流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物流一体化 现实逻辑 区域物流增长极
原文传递
共同富裕视域下的乡村振兴:理论谱系·现实逻辑·实施策略 被引量:11
15
作者 冯朝睿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5期43-53,共11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基本方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抓手。乡村振兴战略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农业农村领域共同富裕伟大实践的继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基本方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抓手。乡村振兴战略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农业农村领域共同富裕伟大实践的继承、深化与推进。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振兴战略在实践中以五大要求为目标指引,以“五维”耦合机制协调推进乡村的普遍性、全面性、均衡性与动态性富裕。在未来,以乡村振兴为着力点,应在产业维度上完善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态维度上构建乡村绿色可持续发展体系,乡风维度上发挥组织、文化及教育功能,治理维度上优化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富裕维度上加快拓展增加农民收入渠道,多措并举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及世界乡村问题的解决提供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理论谱系 现实逻辑 实践路径
原文传递
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罗明誉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年第6期82-87,共6页
近十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先后经历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关系探索的重要阶段,现今经历"教育与生产的交叉制度"的新阶段。新阶段的高职教育要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依据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综合平衡产教融合过程中政、... 近十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先后经历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关系探索的重要阶段,现今经历"教育与生产的交叉制度"的新阶段。新阶段的高职教育要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依据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综合平衡产教融合过程中政、企(行)、校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以三螺旋模型理论为参照,重构政、企(行)、校三边关系,创新建立新型组织(平台),深化产教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现实逻辑 基本策略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三重逻辑——基于历史、理论与现实的三个关键词解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明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9-59,共11页
全面理解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理论内涵与重大意义,必须拓展观察问题的视角,引入多元参照系、从多重逻辑出发加以分析与阐释。从历史逻辑来看,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必须要回到历史发展的具体情境之中,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艰难... 全面理解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理论内涵与重大意义,必须拓展观察问题的视角,引入多元参照系、从多重逻辑出发加以分析与阐释。从历史逻辑来看,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必须要回到历史发展的具体情境之中,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艰难曲折的多元历史谱系出发,综合定位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生成的内在历史坐标,从长时段视角出发科学理解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内在历史必然性。从理论逻辑来看,需要从初心与使命的理论溯源出发,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线索出发去探索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科学性的内在理论密钥。从现实逻辑来看,需要从历史的情境出发走向当代、从理论的语境出发走向现实,在当代中国最伟大最生动的实践中把握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现实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初心与使命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现实逻辑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何旭娟 阳丹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36-140,共5页
新时代提升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效能。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提升是新时代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是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思... 新时代提升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效能。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提升是新时代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是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效能的必要条件。当前专业课教师存在着课程思政意识淡薄、思政教学方法传统、思政情境创设单一、思政课程协同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增强课程思政意识、增设课程思政情境、丰富课程思政方法、优化课程评价体系等措施来提升其课程思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课教师 课程思政能力 理论逻辑 现实逻辑 实践逻辑
下载PDF
“三个务必”生成的四重逻辑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海春 张力一翔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2期20-28,共9页
“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的拓展与深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执政规律、全面从严治党管党过程中凝练而成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理论创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前行的行动指南。“三个务必”的生成是... “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的拓展与深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执政规律、全面从严治党管党过程中凝练而成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理论创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前行的行动指南。“三个务必”的生成是科学性、历史性和现实性统一作用的过程,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指导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实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重要理论,具有鲜明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务必” 中国共产党 理论逻辑 文化逻辑 历史逻辑 现实逻辑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深化劳动教育的“三新”发展路径论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攀 陈春萍 刘翔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7-184,共8页
高校作为培育时代新人的摇篮,必须充分重视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新时代高校深化劳动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客观需要、推动青年学子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高校深化劳动教育的理论逻辑、历史... 高校作为培育时代新人的摇篮,必须充分重视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新时代高校深化劳动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客观需要、推动青年学子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高校深化劳动教育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构成了有机统一、紧密相连的“三维”逻辑体系。基于此,精准探究构筑“新生态”、打造“新体系”、凝聚“新合力”的新时代高校深化劳动教育发展的路径举措,既有利于积极鼓励、正确引导大学生尊重劳动、勤于劳动,牢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又有利于深化高校劳动教育改革,开创高校劳动教育新局面,推动高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劳动教育 现实意义 逻辑 路径举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