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霞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45-51,共7页
儒道两家都致力于生命问题的哲学思考 ,从而形成了各自的生命观。儒道生命观在具体观点上差别甚大 ,但都具有高度的理性精神。本文从儒道的生命本源观、生命价值观、生命现实关怀及生命极终关怀四个方面揭示了两家生命观之理性精神的基... 儒道两家都致力于生命问题的哲学思考 ,从而形成了各自的生命观。儒道生命观在具体观点上差别甚大 ,但都具有高度的理性精神。本文从儒道的生命本源观、生命价值观、生命现实关怀及生命极终关怀四个方面揭示了两家生命观之理性精神的基本内涵 ,考察了这种理性生命观对中国宗教的世俗化特色、中国哲学的生命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生命观 本源 价值 现实关怀 极终关怀
下载PDF
大众传媒语境下日本体育竞技类型动画的现实性分析
2
作者 刘天豪 曹桐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4年第1期40-45,共6页
日本体育竞技类型动画作品种类繁多,长期的创作实践传递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说服“唯体质论”、维持好胜心理的精神价值,也为日本社会营造良好的体育竞技风气做出了贡献。在大众传媒语境下,日本当代体育竞技类型动画在传统以知识氛围... 日本体育竞技类型动画作品种类繁多,长期的创作实践传递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说服“唯体质论”、维持好胜心理的精神价值,也为日本社会营造良好的体育竞技风气做出了贡献。在大众传媒语境下,日本当代体育竞技类型动画在传统以知识氛围普及为中心的功能之上,迎来了多元的现实性转型,相继出现了追求个人价值、矫正竞技道德、运动员偶像化的新作品;而与之相随的“类型裂变”使其现实性衰微,“体育”与“竞技”渐分道扬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动画 体育动画 现实关照 体育类型 竞技
下载PDF
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现实指向与时代彰显
3
作者 张春风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9-104,共6页
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精神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对当下社会实践的主动自觉、对未来目标任务的科学规划,在历史、现实与未来三个维度上,成功改造主客观世界,取得发展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 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精神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对当下社会实践的主动自觉、对未来目标任务的科学规划,在历史、现实与未来三个维度上,成功改造主客观世界,取得发展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人民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激发人民创造活力,敢于斗争、勇于实践,经过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比以往更有信心赢得历史主动、实现民族复兴。党的二十大以来,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历史征程,坚持人民至上、守正创新、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开创新辉煌的新时代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动精神 现实指向 实践
下载PDF
乡村教师的现实境遇与人文关怀:生存质量的视角 被引量:2
4
作者 侯小兵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3年第9期67-76,共10页
乡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乡村教师是发展乡村教育的主体,然而他们的现实境遇堪忧。调研表明,乡村教师生存质量低于全国常模,也低于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在QOL-BREF的四个领域中,乡... 乡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乡村教师是发展乡村教育的主体,然而他们的现实境遇堪忧。调研表明,乡村教师生存质量低于全国常模,也低于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在QOL-BREF的四个领域中,乡村教师在环境领域的得分最低。在乡村教师队伍中,低职称、高学历、高学段、年轻教师、一线教师、低收入群体的生存质量相对较低。面向乡村振兴和教育现代化,需要增强对乡村教师的人文关怀,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要从乡村社区治理的视野出发,改善乡村学校的环境条件;重视年轻教师的生力军作用,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重视一线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合理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发挥生存质量的收入弹性作用,持续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发挥师范教育的情怀养成优势,着力培养乡村教育守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现实境遇 人文关怀 生存质量
下载PDF
丘濬《世史正纲》新探
5
作者 彭崇超 《理论观察》 2024年第1期74-79,共6页
丘濬的《世史正纲》是明代中期史学的代表性著作。尽管它是一部旨在宣扬儒家纲常伦理的简明通史读本,但其中并不缺乏中国古代史家一贯坚持的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以及经过自主思考形成的独到而高明的史识。丘濬作为一名以“经济自负... 丘濬的《世史正纲》是明代中期史学的代表性著作。尽管它是一部旨在宣扬儒家纲常伦理的简明通史读本,但其中并不缺乏中国古代史家一贯坚持的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以及经过自主思考形成的独到而高明的史识。丘濬作为一名以“经济自负”的学者,其史学著作的书写没有脱离自身的时代环境。对现实问题的回应与关怀是《世史正纲》的重要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濬 《世史正纲》 实录 现实关怀
下载PDF
新编历史剧创作的探索与嬗变 被引量:1
6
作者 何玉人 《民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2期16-23,共8页
新编历史剧积极参与了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实践,以多部有历史感、时代意识、深厚思想和艺术意蕴的优秀之作,引领了整个戏曲艺术的探索与嬗变,使其创作观念、创作方法以及艺术表现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编历史剧... 新编历史剧积极参与了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实践,以多部有历史感、时代意识、深厚思想和艺术意蕴的优秀之作,引领了整个戏曲艺术的探索与嬗变,使其创作观念、创作方法以及艺术表现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编历史剧运用戏曲艺术独特的形式,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展现出对社会、生活、人生的独立思考;在复杂多变的历史现象中掌握历史的主流与历史的精神,在潮起潮涌的历史风波中把握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揭示其对现实的启示意义;把对历史的现实感觉和审美阐释结合起来,着力于人的思想、性格和情感及人文情怀的叙述,从而进行对历史更加深刻、生动的现实观照,也生动地表现了历史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历史的今天的哲学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编历史剧 思想解放 现实观照 艺术美
下载PDF
论“人文关怀”对现实题材舞蹈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关佳佳 《黑河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202-204,共3页
舞蹈艺术中完成情感传达和内容表达的关键和主题的体现,在于舞蹈题材的选择。不同的题材选择,意味着舞蹈表演的内容风格及历史背景呈现不同的形式和内容。现实题材的舞蹈创作主题,其内容组织和核心思想渗透着精神文明的光辉。通过舞蹈... 舞蹈艺术中完成情感传达和内容表达的关键和主题的体现,在于舞蹈题材的选择。不同的题材选择,意味着舞蹈表演的内容风格及历史背景呈现不同的形式和内容。现实题材的舞蹈创作主题,其内容组织和核心思想渗透着精神文明的光辉。通过舞蹈作品中的情感融入和思想渗透,使人们更加完整而清晰地认识社会与自然环境等充满人文气息的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题材 舞蹈创作 人文关怀 影响研究
下载PDF
俄罗斯后现实主义文学初探 被引量:3
8
作者 于双雁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95-98,共4页
后现实主义文学是俄罗斯文学当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形成于20世纪下半期,于今仍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后现实主义文学是在后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基础上生成的,但并不是二者的简单叠加。虽然后现实主义文学表... 后现实主义文学是俄罗斯文学当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形成于20世纪下半期,于今仍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后现实主义文学是在后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基础上生成的,但并不是二者的简单叠加。虽然后现实主义文学表现出强烈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气息,但后现实主义文学的这种后现代气息并不代表着它一味追随后现代主义艺术哲学流派,奉后现代主义为圭臬。后现实主义文学能够接受后现代主义的世界本来状态的认知,但后现实主义文学并没有把后现代主义当作自己的价值取向。后现实主义并没有放弃审美传统内的批判精神与意义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后现实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色彩 现实主义情怀
下载PDF
从思想引领到现实关照:社会变迁中青年政治共识重构的聚焦 被引量:3
9
作者 石海泉 霍雪辉 《未来与发展》 2021年第11期79-84,共6页
社会变迁所带来的社会剧烈变化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发生着激烈碰撞,利益矛盾与冲突也频繁显现。文化间张力的扩大携同着利益冲突的加剧困扰了青年政治共识的达成。面对“诸神纷争”的价值困境与“负重致远”的生... 社会变迁所带来的社会剧烈变化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发生着激烈碰撞,利益矛盾与冲突也频繁显现。文化间张力的扩大携同着利益冲突的加剧困扰了青年政治共识的达成。面对“诸神纷争”的价值困境与“负重致远”的生存压力,要想重构青年的政治共识,必须遵循着思想引领-信息共享-现实关照的逻辑,在占领社会主流舆论宣传阵地的基础上,完善社会的对话沟通机制,不断化解青年群体所面临的社会利益矛盾与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引领 现实关照 社会变迁 青年政治共识
下载PDF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中的“革命”和“中西新旧”问题——关于历史语境和现实关怀交错互动的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宝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25,33+155-156,共12页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近年来学术界较为关注的领域之一。对乡村建设运动的研究,一直以来受到史学研究范式和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影响,其评价标准出现从"革命"到"现代化"的转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民国乡村建设...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近年来学术界较为关注的领域之一。对乡村建设运动的研究,一直以来受到史学研究范式和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影响,其评价标准出现从"革命"到"现代化"的转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民国乡村建设运动进行的同时,当时知识界关于乡建运动的思想论争也随之而来。返回历史语境之中,探求时人的思想言说,可以发现乡村建设运动中的"革命"和"新旧中西"等问题的原初涵义及其对现实评价所产生的影响,以此揭示出研究过程中历史语境与现实关怀的互动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运动 革命 中西新旧 历史语境 现实关怀
下载PDF
郑玄改动“《关雎》后妃之德”及原因探析——以“逑,匹”与“怨耦曰仇”的训诂为切入点 被引量:2
11
作者 成倩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4-129,共6页
郑玄改"逑"为"仇"、改"逑,匹"(《毛传》)为"怨耦曰仇",实现了对"《毛诗·关雎》"后妃之德"的转换。前人多认为是郑依刘向《列女传》改毛或郑误读《诗序》,但误读与选择的... 郑玄改"逑"为"仇"、改"逑,匹"(《毛传》)为"怨耦曰仇",实现了对"《毛诗·关雎》"后妃之德"的转换。前人多认为是郑依刘向《列女传》改毛或郑误读《诗序》,但误读与选择的背后都存有价值判断。笔者尝试从郑玄所处时代的后妃观念、从东汉后宫的妃嫔伦理等方面探讨郑玄改动经传的缘由及注经时的现实关照与理想寄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雎》之德 郑玄改经 后妃观念 后宫伦理 现实关照
下载PDF
1940年代初期解放区作家的“反顽”书写
12
作者 秦林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5-132,共8页
1940年代初期解放区作家的“反顽”书写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军事上的摩擦,抨击了其政治上的独裁和文化上的专制。它不但真实反映了特定时期某一方面的现实生活,而且对之作出了有力的干预,显现出了文学作为一种武器的力量。作为该... 1940年代初期解放区作家的“反顽”书写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军事上的摩擦,抨击了其政治上的独裁和文化上的专制。它不但真实反映了特定时期某一方面的现实生活,而且对之作出了有力的干预,显现出了文学作为一种武器的力量。作为该时期解放区文学反映现实的一个生动缩影,它鲜明地表现出了解放区作家执着于现实、服务于现实的现实关怀精神。这对于同期存在的“脱离工作脱离实际”的倾向,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纠偏作用。1942年5月以后,解放区后期文学继承和发展了在前期文学中所具有的、在1940年代初期“反顽”书写中也有鲜明表现的现实关怀精神。在文学和现实的关系方面,解放区前后期文学也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作家 “反顽”书写 1940年代初期 现实关怀
下载PDF
试析当代中国的社会公平观
13
作者 赵平 《巢湖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2-15,共4页
公平观是一个历史的具体范畴,它具有相对性。当代中国的社会公平观是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念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相结合的产物,体现出浓重的现实关照取向。文章重点分析在社会公平观问题上出现各种错谬认识的原因,进一步把握公... 公平观是一个历史的具体范畴,它具有相对性。当代中国的社会公平观是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念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相结合的产物,体现出浓重的现实关照取向。文章重点分析在社会公平观问题上出现各种错谬认识的原因,进一步把握公平观的科学内涵,明确社会公平对于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观 和谐社会 现实关照 二分
下载PDF
文学批评的四个维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萍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89-93,共5页
文学批评作为整个文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对作家作品乃至文学生态的健康发展而言意义非凡。当代文学批评要摆脱个人好恶,走出用理论阐释理论的批评误区,应该建构以文学文本、史学视野、理论建构、现实关照为中心的四位一体的文学批评范式,... 文学批评作为整个文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对作家作品乃至文学生态的健康发展而言意义非凡。当代文学批评要摆脱个人好恶,走出用理论阐释理论的批评误区,应该建构以文学文本、史学视野、理论建构、现实关照为中心的四位一体的文学批评范式,以激活文学批评在铸造灵魂、凝聚情感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发挥文学批评指导创作、引领读者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史学视野 理论建构 现实关照
下载PDF
唐代咏史诗的现实观照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晶晶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74-78,共5页
唐人的咏史诗呈现出审美体验情感的多维度,在艺术手法方面,借古鉴今,将历史与现实相统一,历史的观照与诗歌的意蕴巧妙融合,独具匠心的理性与诗意相互碰撞,技巧圆熟、语言凝练、含义深刻。咏史不是记录史实,再现历史,而是诗人对历史事件... 唐人的咏史诗呈现出审美体验情感的多维度,在艺术手法方面,借古鉴今,将历史与现实相统一,历史的观照与诗歌的意蕴巧妙融合,独具匠心的理性与诗意相互碰撞,技巧圆熟、语言凝练、含义深刻。咏史不是记录史实,再现历史,而是诗人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并借以感慨兴衰、寄托哀思、针砭时事,从而振聋发聩,警醒世人,达到述说历史、达成共识、抒发感情三位一体的现实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咏史诗 现实关照
下载PDF
论冯友兰对“忠恕”思想的转化和创新
16
作者 柴文华 郭佳明 《中原文化研究》 2022年第1期26-32,共7页
冯友兰在哲学上打通形上形下,将理论落实于社会生活,彰显了其浓郁的现实关怀。冯友兰在对“忠恕”的解读中,肯定了儒家思想中的实践旨趣,强调人的理性和社会性。其从“实行道德的方法”和“待人接物的方法”两个层面诠释了“忠恕之道”... 冯友兰在哲学上打通形上形下,将理论落实于社会生活,彰显了其浓郁的现实关怀。冯友兰在对“忠恕”的解读中,肯定了儒家思想中的实践旨趣,强调人的理性和社会性。其从“实行道德的方法”和“待人接物的方法”两个层面诠释了“忠恕之道”的灵活与全面,冲破了以往宋明道学家“道德与不道德”非此即彼的硬性框架,将其拓展至“道德与非道德”的行为判断新标准上。在生活和境界中,他更侧重于生活,这种生活不仅是平常人的日常,更是成圣成贤后的价值追寻。冯友兰尝试将古训归于生活方法并应用于社会日常,用理性精神指导社会实践,这不仅是对“忠恕”思想的创造性转化,更是对中国传统道德的实践性进行了深度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忠恕 社会日常 现实关怀
下载PDF
论《生命册》中的生存困境与救赎意识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萌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33-137,共5页
李佩甫在《生命册》中书写了整个中原地区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以及一个村庄五十多年的生存状况,从主人公——"我"的视点出发,串联起了"骆驼""梅村""虫嫂"等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作者借这些... 李佩甫在《生命册》中书写了整个中原地区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以及一个村庄五十多年的生存状况,从主人公——"我"的视点出发,串联起了"骆驼""梅村""虫嫂"等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作者借这些人物形象传达时代变迁、城乡二元对立之时的生存困境,探寻个体生命与灵魂的轻重博弈,进而探索在人性迷失和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怎样救赎他人与自我的意识,寻找人存在的真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困境 救赎意识 乡土背景 现实关照
下载PDF
新世纪女性写作的新活力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德云 《新余高专学报》 2006年第3期29-31,共3页
新世纪有一批女作家对九十年代逼仄的女性写作进行了反拨,她们尝试着选择男性视角,打破了先前女性写作以自我为中心的叙述方式,并且将视野投向广阔的社会现实,展现人类生存的困境,将女性写作从房间叙事和酒吧叙事中解放出来。她们以一... 新世纪有一批女作家对九十年代逼仄的女性写作进行了反拨,她们尝试着选择男性视角,打破了先前女性写作以自我为中心的叙述方式,并且将视野投向广阔的社会现实,展现人类生存的困境,将女性写作从房间叙事和酒吧叙事中解放出来。她们以一组“小女人”形象揭示出生之艰辛,也传达着生之美好,她们以一种健康明朗的写作姿态推动着女性写作走向开阔走向深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写作 新活力 现实关怀 开阔明朗
下载PDF
试论朱自清的散文艺术
19
作者 徐小平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64-66,共3页
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在“五四”时期的成就应为最高,影响应为最大。从现实关怀、人间真情、散文意境、散文构思及其语言几个角度去解读朱自清的作品,阐释其散文艺术的美学意蕴。
关键词 朱自清 现实关怀 人间真情 散文艺术
下载PDF
新世纪“底层写作”对在乡农民的生存观照
20
作者 郑明娥 田中阳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8-130,共3页
新世纪文坛上"底层写作"日趋兴盛,对"在乡农民"生存状况的观照和深刻揭示成为当下文学创作的一个新亮点。对个体在乡农民的物质和精神困境的展示,主要体现在精神愚昧的时代特征、城乡差异以及新的干群关系冲突等方... 新世纪文坛上"底层写作"日趋兴盛,对"在乡农民"生存状况的观照和深刻揭示成为当下文学创作的一个新亮点。对个体在乡农民的物质和精神困境的展示,主要体现在精神愚昧的时代特征、城乡差异以及新的干群关系冲突等方面,让读者看到了新世纪作家强烈的现实关怀意识和悲悯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乡农民 生存书写 城乡差异 现实关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