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快速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棋炯 孙永祥 +2 位作者 丁水军 傅丹青 戴城钢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1394-1396,共3页
目的:对疑似甲型H1N1流感患者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确诊,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在流行性感冒检测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WHO标准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009年6月~12月萧山地区采集的436份疑似甲型H1N1流感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病... 目的:对疑似甲型H1N1流感患者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确诊,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在流行性感冒检测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WHO标准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009年6月~12月萧山地区采集的436份疑似甲型H1N1流感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并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甲1型流感病毒、甲3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进行快速分型。结果:436份咽拭子标本中有144份呈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33.03%,另检出甲1型流感病毒15份,甲3型流感病毒30份,没有检出乙型流感病毒。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操作方便、耗时短、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作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可靠的快速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rt-pcr 快速检测
原文传递
实时荧光定量PCR及RT-PCR与常规PCR及RT-PCR检测对虾病毒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沈飚 王忠发 +1 位作者 胡兴娟 顾松叶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0-36,共7页
常规PCR及RT-PCR已用于对虾DNA及RNA病毒检测,但存在费时、灵敏度较低、不能定量等问题。建立了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及RT-PCR方法,分别用于检测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及桃拉综合征病毒(TSV)、黄... 常规PCR及RT-PCR已用于对虾DNA及RNA病毒检测,但存在费时、灵敏度较低、不能定量等问题。建立了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及RT-PCR方法,分别用于检测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及桃拉综合征病毒(TSV)、黄头病毒(YHV)4种对虾病毒。与常规PCR及RT-PCR比较,所建立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及RT-PCR检测上述4种对虾病毒不仅有很高的特异性,检测灵敏度也提高了10~100倍,同时还具有快速、简便、不污染环境、重复性好、实时定量等优点,可明显提高对虾病毒检验检疫工作质量及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 常规pcr/rtpcr 对虾病毒 检测效果 比较
下载PDF
3种检测方法在出血热病原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魏卓超 张巍 +2 位作者 隋丹 邓晓丽 王盛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0年第6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究3种检测方法在出血热病原检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出血热防控提供科学准确的检测数据。方法参照《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试行)》中的检测方法,以免疫荧光法(IF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 目的探究3种检测方法在出血热病原检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出血热防控提供科学准确的检测数据。方法参照《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试行)》中的检测方法,以免疫荧光法(IF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对2018—2019年鞍山市国家级监测点采集的宿主动物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利用IFA法在400份鼠肺标本中共检出30份鼠肺抗原阳性,带毒率为7.5%;用ELISA法在400份鼠血标本中共检出41份鼠血总抗体阳性,鼠感染率为10.25%;用RT-PCR法检测400份鼠肺标本,检出22株出血热阳性,4份灰区,PCR法阳性率为5.5%;3种方法两两配对卡方检验,对IFA法和ELISA法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a^2=3.70,P>0.05),将PCR法分别与IFA法和ELISA法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b^2=4.08,χc^2=12.96,P<0.05);对3种方法进行筛选试验,RT-PCR法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结论 3种方法各有特点,IFA法适合初步筛查性工作,ELISA法检测时间较短,RT-PCR方法较为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热 免疫荧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
下载PDF
鲫血髓过氧化物酶的表达及其与血药浓度的关联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腾飞 马荣荣 +3 位作者 肖艳翼 朱凤娇 杨先乐 胡鲲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32-1338,共7页
为了研究在吡喹酮代谢过程中,鲫血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m RNA表达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以体重为(80±10.5)g的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试验动物,单剂量(10 mg/kg)口灌吡喹酮(praziquantel,PZQ)后,在鲫血液中选取β-ac... 为了研究在吡喹酮代谢过程中,鲫血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m RNA表达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以体重为(80±10.5)g的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试验动物,单剂量(10 mg/kg)口灌吡喹酮(praziquantel,PZQ)后,在鲫血液中选取β-actin为内参基因,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不同时间点鲫血MPO m 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了吡喹酮在鲫鱼体内的血药浓度,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吡喹酮能够迅速进入血液,并被快速消除,药时数据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在1 h时,血液中吡喹酮的浓度达到最大值,为2.85?g/m L,96 h后血液中检测不到吡喹酮;灌药后,MPO基因表达量随时间呈先升后降趋势,在1 h时髓过氧化物酶表达量最高。此外,0.25 h、0.5 h、1 h、3 h与6 h组与对照组差异性极显著(P<0.01),12 h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48 h与96 h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MPO m RNA相对表达量与血液中吡喹酮的浓度之间相关系数r=0.96,为高度相关,并且推测MPO可能参与吡喹酮的氧化代谢。结论认为:(1)MPO m RNA相对表达量的升高与外源性药物吡喹酮的摄入有关。(2)血液中吡喹酮的残留量与MPO m RNA相对表达量线性相关。本研究旨在提供一种从分子水平评价水产动物体内药物残留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过氧化物酶 吡喹酮 荧光定量pcr 血药浓度 代谢
下载PDF
葡萄病毒A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任芳 董雅凤 +2 位作者 张尊平 范旭东 胡国君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43-2253,共11页
根据文献报道和GenBank已登录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葡萄病毒A(Grapevine virus A,GVA)SYBRGreenⅠ染料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技术体系。该技术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现良好线性关系,扩增效率为99.2%,决定系数为0.999,可特异性检... 根据文献报道和GenBank已登录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葡萄病毒A(Grapevine virus A,GVA)SYBRGreenⅠ染料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技术体系。该技术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现良好线性关系,扩增效率为99.2%,决定系数为0.999,可特异性检测GVA,灵敏度高(达常规RT-PCR的100倍),重复性好。对不同季节、不同品种以及不同部位葡萄样品(嫩叶、嫩叶柄、老叶、老叶柄、卷须和休眠枝条)中GVA的检出率普遍高于常规RT-PCR。不同季节间比较,对秋、冬季样品检测效果最好,除嫩叶外其余部位检出率均达100%,春夏季检出率为10%~100%。不同部位间比较,老叶柄和休眠枝条检测效果最好,检出率均达100%,其次为老叶(80%~100%),其余部位样品检出率为10%~100%。在大量田间样品检测中,休眠枝条样品检测结果与常规RT-PCR一致,而秋季老叶柄样品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RT-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葡萄病毒A 检测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常规rt-pcr
原文传递
西藏环状病毒荧光定量RT-PCR与常规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振兴 何于雯 +6 位作者 谢佳芮 李占鸿 李卓然 廖德芳 李华春 李乐 杨恒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65-1372,共8页
为建立西藏环状病毒(TIBOV)群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云南师宗新分离的TIBOV(YNSZ/V290/2019)毒株和GenBank中登录的TIBOV毒株VP6基因序列的保守区,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荧光定量RT-PCR和常规RT-PCR检测方法,并分... 为建立西藏环状病毒(TIBOV)群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云南师宗新分离的TIBOV(YNSZ/V290/2019)毒株和GenBank中登录的TIBOV毒株VP6基因序列的保守区,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荧光定量RT-PCR和常规RT-PCR检测方法,并分别进行了特异性、灵敏性和临床样品的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均可特异性地扩增TIBOV及检出特异荧光信号,而对帕利亚姆血清群病毒(PALV)、蓝舌病病毒(BTV)、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广西环状病毒(GXOV)、阿卡斑病毒(AKAV)、云南环状病毒(YNOV)、非洲马瘟病毒(AHSV)和牛流行热病毒(BEFV)无扩增和无有效荧光信号检出,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灵敏性试验结果显示,荧光定量RT-PCR检测TIBOV核酸的下限可达10 copies/μL,常规RT-PCR的检测下限为10~2copies/μL。临床样品检测显示,两种方法均能检测出库蠓样品中的TIBOV核酸,常规RT-PCR扩增产物经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显示,库蠓样品中检测到的TIBOV与NCBI数据库中TIBOV(DH13C120、XZ0906、D181/2008)毒株VP6基因序列相似度均在95%以上。荧光定量RT-PCR因其更高的灵敏度和实效性,能用于大量临床样品的快速检测,而常规RT-PCR可以对扩增产物进行胶回收测序,进一步了解待测病毒的遗传信息。两种方法相互辅助,可以为TIBOV的早期诊断、快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等提供有效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环状病毒 荧光定量rt-pcr 常规rt-pcr 病毒检测
原文传递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舌苔黏膜组织中PLOD1基因表达水平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慧平 范媛 +2 位作者 丁兴 许冬青 詹瑧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9-251,255,共4页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舌苔黏膜组织中赖氨酰羟化酶(PLOD1)基因表达,分析该基因表达量与不同舌苔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RT-PCR逆转录得到正常胎儿和五种病理性舌苔黏膜组织的cDNA,再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PLOD1基因在不同舌...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舌苔黏膜组织中赖氨酰羟化酶(PLOD1)基因表达,分析该基因表达量与不同舌苔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RT-PCR逆转录得到正常胎儿和五种病理性舌苔黏膜组织的cDNA,再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PLOD1基因在不同舌苔黏膜组织的定量表达,观察其表达量的变化趋势。结果检测发现PLOD1基因在病理性舌黏粘膜组织中表达量递减趋势为:白薄苔组>黄薄苔组>黄厚苔组>白厚苔组>无苔组>正常组;其中再与无苔组PLOD1基因拷贝比值倍比分别呈2.97、2.68、2.21、1.50倍。结论PLOD1基因在病理性舌苔黏膜组织表达量的改变,影响舌苔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苔 实时荧光定量pcr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赖氨酰羟化酶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