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1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48
1
作者 钟伟军 赵明秋 +2 位作者 邓中平 陈金顶 徐艳芳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0-224,共5页
根据编码鼠伤寒沙门氏菌肠毒素stn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引物和荧光探针,通过对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摸索,建立了检测沙门氏菌的核酸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该方法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沙门氏菌结果均为阳... 根据编码鼠伤寒沙门氏菌肠毒素stn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引物和荧光探针,通过对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摸索,建立了检测沙门氏菌的核酸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该方法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沙门氏菌结果均为阳性,而非沙门氏菌均为阴性;对带有沙门氏菌肠毒素stn基因的阳性质粒的检测敏感性为4个/μL。用该方法对人工污染沙门氏菌的鲜猪肉和鲜鸡蛋进行检测,当检样中沙门氏菌初始含菌量分别为1 CFU/g(鲜猪肉)和1 CFU/g(鲜鸡蛋),经过12 h的增菌后,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此研究为食品中沙门氏菌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荧光定量PCR 快速检测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及肠道菌群的变化 被引量:45
2
作者 李燕 吴浩 +3 位作者 邓一芸 廖如奕 席利力 姚萍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2-417,共6页
本文旨在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黏膜屏障、肠道菌群的变化和细菌移位的情况。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14),采用5%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法制作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24h后处死,测定血清淀粉酶及血浆... 本文旨在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黏膜屏障、肠道菌群的变化和细菌移位的情况。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14),采用5%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法制作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24h后处死,测定血清淀粉酶及血浆内毒素水平,观察胰腺、小肠病理改变并评分,检测腹腔脏器细菌移位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定量分析肠道内菌群数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肠腔内大肠埃希菌属计数明显升高(9.72±3.58,P<0.01),乳酸杆菌属(0.67±0.34,P<0.01)和双歧杆菌属(4.59±3.42,P<0.05)计数明显减少,血浆内毒素测定阳性率增高(P<0.01),腹腔脏器细菌移位率升高(P<0.01或P<0.05),胰腺及小肠出现明显病理损伤。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受损,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细菌及内毒素移位,其与多脏器感染的发生、发展或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黏膜屏障 肠道微生态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文传递
血清2019-nCoV IgM和IgG抗体用于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初探 被引量:43
3
作者 李萍 李志勇 +9 位作者 赵四林 李琼 胡燕 陈煜枫 易帆 谢祁琛 曾召琼 邓长娟 王占祥 谢小兵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2-357,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在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0年1至2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CP确诊患者共计... 目的:分析血清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在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0年1至2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CP确诊患者共计116例为疾病组,非NCP人群包含非NCP住院患者84例和健康体检者50名,共计134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标本。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中2019-nCoV IgM和IgG抗体浓度。2019-nCoV IgM、IgG抗体单项检测及其联合检测3种方式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比较采用χ^2检验;NCP患者2019-nCoV核酸转阴前后其IgM、IgG抗体阳性率和浓度的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NCP患者病程中2019-nCoV抗体浓度变化趋势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2019-nCoV IgG的敏感度(90.5%,105/116)高于2019-nCoV IgM(75.9%,88/1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1,P<0.05);2019-nCoV IgG的特异度(99.3%,133/134)高于2019-nCoV IgM(94.0%,126/1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3,P<0.05)。2019-nCoV IgM联合IgG后的敏感度(89.7%,87/97)高于2019-nCoV Ig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9,P<0.05);2019-nCoV IgM联合IgG后的特异度(100%,125/125)高于2019-nCoV Ig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0,P<0.05)。在2019-nCoV核酸转阴后血清2019-nCoV IgM抗体阳性率(9/17)及浓度[13.0(4.9,24.7)AU/ml]均显著低于核酸转阴前IgM抗体阳性率(15/17)和浓度[29.5(14.0,61.3)AU/ml](χ^2=5.10,Z=-3.195,P均<0.05)。在NCP病程中,从确诊第1天到每隔3天留取患者血清标本,共留取3次。第1次2019-nCoV IgM和IgG抗体浓度[分别为19.4(12.4,63.7)AU/ml,105.8(74.8,126.1)AU/ml]均显著高于第2次的浓度[15.8(7.1,40.3)AU/ml,80.5(66.7,105.9)AU/ml](Z分别为-2.897、-3.179,P均<0.05)。结论:2019-nCoV IgG抗体用于诊断NCP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2019-nCoV IgM抗体浓度与2019-nCoV核酸检出有一定的关联性;2019-nCoV IgM和IgG抗体联合2019-nCoV核酸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属 肺炎 病毒性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G 核酸类 敏感性与特异性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4
作者 高鑫 朱武洋 卢学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60-667,共8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是通过荧光信号监测目的基因扩增数量的定量PCR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点。实时荧光定量PCR已被应用于乙肝病毒、登革热病毒、流感病毒、水疱口炎病毒等病毒的快速检测,在病毒快速分型、相似病毒的鉴别检测、... 实时荧光定量PCR是通过荧光信号监测目的基因扩增数量的定量PCR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点。实时荧光定量PCR已被应用于乙肝病毒、登革热病毒、流感病毒、水疱口炎病毒等病毒的快速检测,在病毒快速分型、相似病毒的鉴别检测、耐药病毒突变体检测等临床和公共卫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狂犬病是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病,病死率几乎为100%。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已被应用于狂犬病病毒和狂犬病相关病毒的核酸检测,具有与金标准DFA相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克服了金标准DFA的某些局限性,如检测速度更快,无需提取脑组织,对唾液、脑脊液等低病毒载量样本具有较好的检出效果,具有成为人间狂犬病诊断技术的潜力。灵敏度是传统RT-PCR的200倍以上,交叉污染的风险更低。实时荧光定量PCR也应用于欧洲蝙蝠病毒等狂犬病相关病毒的检测,可建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在单一检测体系对多种病毒进行快速鉴别,对于预防病毒性传染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相关原理和方法,以及在病毒检测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核酸 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病毒属
下载PDF
七种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一致性和检出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熊丹 阚丽娟 +9 位作者 王萌萌 汤花梅 武薇 杨贵清 卓菲 豆小文 陈大洋 纪翔 宗曾艳 张秀明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87-793,共7页
目的比较7种国产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的一致性和检出能力,为临床实验室选择检测方法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29日至2月5日2019-nCoV感染确诊患者核酸检测阳性... 目的比较7种国产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的一致性和检出能力,为临床实验室选择检测方法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29日至2月5日2019-nCoV感染确诊患者核酸检测阳性和疑似患者核酸检测阴性的咽拭子标本各10例,采用7种试剂盒(编号a^g)分别进行核酸检测,评价7种试剂盒临床标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选取1份阳性标本核酸用无RNA酶水梯度稀释得到5个浓度梯度盘(浓度1~浓度5),比较不同品牌试剂盒的阳性检出率及批内重复性。结果6种试剂盒检测20例临床标本的阴性和阳性符合率均为100%,仅1种试剂盒的阳性符合率为8/10,阴性符合率10/10;批内重复性显示7种试剂盒在浓度1水平重复检测病毒载量CV值均<5%;在浓度1~浓度3梯度区间,开放阅读框(ORF)1ab基因的检出能力比较显示b、d、f低于a、c、e、g,试剂盒e和g最高(14/15),a试剂盒对N基因检出能力可达15/15,优于其余5种试剂盒。ORF1ab和N基因检出能力综合分析显示d试剂盒检出能力最低(ORF1ab:40%;N:53%),a、b、c、e、f这5种试剂盒检出能力无明显差异。结论7种试剂盒对病毒载量较高的阳性标本检测的准确度和重复性无明显差异,检测性能良好;但部分试剂盒对弱阳性标本的检出能力欠佳,建议弱阳性标本应至少采取两个厂家的试剂盒复核检验,以保障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类 试剂盒 诊断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中TNF-α、VEGF以及ET-1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5
6
作者 吴建龙 张艳利 +4 位作者 乔建勇 段庆华 武焕颖 韩广明 王海凤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8-501,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内皮素1(ET—1)与高血压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将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设为试验组,且按患者发病至手术的时间分为5组:≤6h组(6例)、〉6~...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内皮素1(ET—1)与高血压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将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设为试验组,且按患者发病至手术的时间分为5组:≤6h组(6例)、〉6~12h组(15例)、〉12~24h组(16例)、〉24—48h组(7例)以及〉48~72h组(8例)。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试验组和10例正常脑组织(对照组)中TNF-α、VEGF以及ET-1的表达,分析3种因子与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损伤的关系。结果≤6h组、〉6~12h组、〉12~24h组、〉24—48h组以及〉48~72h组的TNF-α、VEGF以及ET—1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并且随着发病时间的增加,TNF-α、VEGF以及ET-1mRNA的表达水平均表现为先升高而后降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TNF-α、VEGF以及ET-1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TNF-α、VEGF以及ET-1可能参与并促进了高血压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内皮素1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Influence of efflux pump inhibitors on the multidrug resista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被引量:24
7
作者 Zhang, Zhan Liu, Zhi-Qiang +2 位作者 Zheng, Peng-Yuan Tang, Fu-Ai Yang, Ping-Ch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0期1279-1284,共6页
AIM: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fflux pump inhibitors (EPIs) on multidrug resista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METHODS: H. pylori strains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on Brucella agar plates with 10% sheep's... AIM: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fflux pump inhibitors (EPIs) on multidrug resista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METHODS: H. pylori strains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on Brucella agar plates with 10% sheep's blood. The multidrug resistant (MDR) H. pylori were obtained with the inducer chloramphenicol by repeated doubling of the concentration until no colony was seen, then the susceptibilities of the MDR strains and their parents to 9 antibiotics were assessed with agar dilution tests. The present study included periods before and after the advent of the EPIs, carbonyl cyanide m-chlorophenyl hydrazone (CCCP), reserpine and pantoprazole), and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MICs)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ly. In the same way, the effects of 5 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s), used in treatment of H. pylori infection, on MICs of antibiotics were evaluated.RESULTS: Four strains of MDR H. pylori were induced successfully, and the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ies of MDR strains were partly restored by CCCP and pantoprazole, but there was little effect of reserpine. Rabeprazole was the most effective of the 5 PPIs which could decrease the MICs of antibiotics for MDR H. pylori significantly.CONCLUSION: In vitro, some EPIs can strengthen the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antibiotics which are the putative substrates of the efflux pump system in H. pylo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drug efflux pump Helicobacter pylori 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on pump inhibitor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下载PDF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晓梅 王多春 +7 位作者 谭海玲 钟豪杰 陈经雕 李柏生 柯昌文 闫梅英 张静 阚飙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68-771,共4页
目的建立检测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并进行水体标本的检测评价。方法根据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O抗原编码基因rfb序列设计引物,利用SYBR Green染料,建立同时检测霍乱弧菌O1群和O139群的RT-PCR方法,对... 目的建立检测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并进行水体标本的检测评价。方法根据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O抗原编码基因rfb序列设计引物,利用SYBR Green染料,建立同时检测霍乱弧菌O1群和O139群的RT-PCR方法,对所建立的方法分别进行实验室内的灵敏度、特异性及重复性评价。采集河口水标本增菌后进行RT-PCR检测,与分离培养方法比较评价实际应用价值。结果建立了检测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双重RT-PCR方法,根据扩增产物的溶解温度能有效区分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两种目标片段的扩增;对其他10种弧菌染色体DNA没有扩增;RT-PCR检测524份河口水体标本的增菌液,与常规分离方法相比显示了明显的灵敏性,并且所有常规分离方法阳性标本其荧光PCR检测亦为阳性。结论以O1群和O139群rfb基因为目标检测片段建立的霍乱弧菌RT-PCR方法可用于环境水体样本中霍乱弧菌常规分离前的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编码基因
原文传递
定量和定位检测EB病毒在鼻咽癌组织中的感染状态 被引量:18
9
作者 蒋卫红 赵素萍 +3 位作者 尹志华 李峰 陈朝晖 肖健云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96-800,共5页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与鼻咽癌密切相关,但EBV是鼻咽癌的致瘤因素还是仅仅是伴随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且EBV在鼻咽癌发生过程中的潜伏状态也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检测EBV在不同鼻咽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阐明EBV...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与鼻咽癌密切相关,但EBV是鼻咽癌的致瘤因素还是仅仅是伴随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且EBV在鼻咽癌发生过程中的潜伏状态也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检测EBV在不同鼻咽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阐明EBV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提供线索。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技术定量检测47例鼻咽低分化鳞癌患者癌、癌旁及相对正常鼻咽粘膜组织中的平均EBV拷贝数;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地高辛标记的EBER-1探针)对鼻咽癌、癌旁、对侧正常鼻咽粘膜中的EBV进行定位检测。以10例正常人鼻咽粘膜组织作对照。结果正常人鼻咽粘膜EBV检出率为80%(8/10),平均拷贝数为6.7×102/滋gDNA;100%(47/47)鼻咽癌和癌旁组织以及72.3%(34/47)的对侧正常鼻咽粘膜组织检出EBV,平均拷贝数分别为6.9×105/滋gDNA、1.5×105/滋gDNA、9.8×103/滋gDNA。正常人鼻咽粘膜、鼻咽癌患者对侧正常鼻咽粘膜之间感染EBV的几率、潜伏感染EBV的数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鼻咽癌及其癌旁、对侧正常粘膜组织三者之间,鼻咽癌与癌旁组织之间,癌旁和对侧正常粘膜组织之间EBV拷贝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EBER-1原位分子杂交发现,对侧正常粘膜上皮细胞未检测到EBER-1的表达信号,癌旁靠近癌一侧的部分不典型增生细胞检测到EBER-1弱阳性信号,而在癌组织中的所有癌细胞均有EBER-1强阳性信号。结论无论是鼻咽癌患者还是健康人,EBV在鼻咽组织中的潜伏感染是一种普遍现象,但从鼻咽癌患者对侧正常鼻咽粘膜到癌旁再到癌组织EBV感染的量发生了改变,说明鼻咽上皮细胞中EBV感染量和表达信号的改变很可能是EBV致鼻咽癌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病因学 爱波斯坦-尔病毒/分离和提纯 荧光定量PCR 原位杂交
下载PDF
病毒灭活处理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弱阳性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段秀枝 王旭楚 +8 位作者 俞攀 刘伟伟 李翔 张乐乐 张巩 唐沪强 陈勤 吴先国 陶志华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8-363,共6页
目的:探讨病毒灭活处理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弱阳性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1至2月2019新型冠状病毒不同浓度的3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核酸检测阳性患者的鼻咽拭子标本。采用... 目的:探讨病毒灭活处理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弱阳性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1至2月2019新型冠状病毒不同浓度的3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核酸检测阳性患者的鼻咽拭子标本。采用不灭活处理和56℃30 min水浴、56℃60 min干浴及60℃30 min干浴3组灭活处理方式对鼻咽拭子保存液标本进行病毒灭活,提取RNA,然后3种商品化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实时荧光RT-PCR试剂分别进行检测,用循环阈值(Ct)评价病毒灭活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影响。结果:灭活前ORF1ab基因Ct值分别为23.28±0.28、25.25±0.25、28.93±0.44、32.06±0.47、35.20±0.38、32.89±0.38、36.24±0.23、33.30±0.46,灭活后ORF1ab基因Ct值分别为灭活组1:23.60±0.20、27.29±0.30、31.83±0.51、37.41±0.46,灭活组2:24.25±0.34、27.18±0.42、31.84±0.61、34.99±1.01、34.89±0.45,灭活组3∶23.37±0.17、26.89±0.52、32.05±0.50;灭活前N基因Ct值分别为24.38±0.09、26.64±0.11、30.35±0.12、33.29±0.33、36.93±0.11、34.50±0.12、35.63±0.12,灭活后N基因Ct值分别为灭活组1:24.66±0.11、28.52±0.14、32.71±0.14、37.00±0.13,灭活组2:25.41±0.10、28.79±0.15、33.29±0.28,灭活组3:23.37±0.11、28.68±0.11、33.54±0.13、37.18±0.23。灭活前后扩增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F1ab基因:t=-1.416;N基因:t=-1.379,P均>0.05),3组灭活处理组间Ct值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ORF1ab基因:t=-0.460;N基因:t=-0.132,P均>0.05)。但不同稀释倍数下的灭活组(1,2,3)与未灭活组Ct值比较,未灭活组和灭活组(1,2,3)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稀释:ORF1ab Ct值:未灭活组:25.25±0.25,灭活组1,2,3分别为27.29±0.30、27.18±0.42和26.89±0.52,t(ORF1ab)=-7.327,P<0.01;N基因Ct值:未灭活组:26.64±0.11,灭活组1,2,3分别为28.52±0.14、28.79±0.15和28.68±0.11,t(N)=-19.340,P<0.01。100×稀释:ORF1abCt值:未灭活组:28.93±0.44,灭活组1,2,3分别为31.8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属 病毒灭活 核酸类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食品中Escherichia coli O157:H7微滴数字PCR绝对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0
11
作者 魏咏新 马丹 +5 位作者 李丹 徐蕾蕊 魏海燕 张西萌 刘莉 曾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59-265,共7页
为建立食品中Escherichia coli O157:H7的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快速定量检测方法,针对E.coli O157:H7的特异性单拷贝基因hlyA设计引物探针,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实验,同时... 为建立食品中Escherichia coli O157:H7的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快速定量检测方法,针对E.coli O157:H7的特异性单拷贝基因hlyA设计引物探针,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实验,同时通过人工污染三文鱼样品的检测,比较平板计数法、real-time PCR和ddPCR方法的测定值效果。结果表明,所建立的E.coli O157:H7 dd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细菌纯培养液中定量限为105 CFU/mL,检出限为25 CFU/mL,人工污染三文鱼样品中检出限为110 CFU/g。对不同人工污染水平的三文鱼样品,ddPCR与平板计数的测定值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real-time PCR方法的测定值结果更加稳定、准确。因此,本研究建立的ddPCR方法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灵敏、特异地绝对定量检测食品中E.coli O157:H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 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 定量限 检出限
下载PDF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食品中猪源性成分 被引量:17
12
作者 范丽丽 李培 +2 位作者 傅春玲 丁洪流 陈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4-227,共4页
针对猪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设计特异的引物和探针,建立食品中猪源性成分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并经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验证其可行性。结果表明:该体系可扩增猪肉DNA片段,长度为98bp,其他常见畜、禽肉成分均无法正常扩增... 针对猪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设计特异的引物和探针,建立食品中猪源性成分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并经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验证其可行性。结果表明:该体系可扩增猪肉DNA片段,长度为98bp,其他常见畜、禽肉成分均无法正常扩增。该体系灵敏度低至1pg,且阴性样品扩增后的Ct值限制在35循环以后。对于各模拟肉类样品中掺杂的猪源性成分,其检测限均达1%,经市售加工食品检测验证,表明所建立的猪引物探针体系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快速、高效等优点,可用于对食品中猪源性成分的掺假鉴别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 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 食品掺假
下载PDF
免疫磁珠分离-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虾中沙门氏菌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亚茹 周冬根 +4 位作者 夏杏洲 曹怡芳 杨慧宁 胡双芳 肖性龙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35-242,共8页
建立了免疫磁珠分离(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IMS)联合实时荧光PCR(real time PCR)快速、灵敏地检测虾中沙门氏菌的方法。用纳米磁珠与抗沙门氏菌多克隆抗体制备免疫磁珠,优化反应条件,建立IMS方法。同时针对沙门氏菌ttr基因合成探... 建立了免疫磁珠分离(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IMS)联合实时荧光PCR(real time PCR)快速、灵敏地检测虾中沙门氏菌的方法。用纳米磁珠与抗沙门氏菌多克隆抗体制备免疫磁珠,优化反应条件,建立IMS方法。同时针对沙门氏菌ttr基因合成探针和引物,构建real time PCR体系,选4株代表性的沙门氏菌检测其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显示,免疫磁珠的最适添加量为100μL,免疫磁珠与样品菌液的最佳反应时间为30 min。建立的免疫磁珠分离-实时荧光PCR(IMS-real time PCR)方法特异性高,对于虾中沙门氏菌的检测限为鼠伤寒沙门氏菌5×10~1 CFU/25 g,猪霍乱沙门氏菌5×10~2 CFU/25 g,肠炎沙门氏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1×10~2CFU/25 g,检测全程可在6 h内完成。对40份实际样品,IMS-real time PCR方法与国标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建立的IMS-Real time PCR方法用时短、灵敏度高,为水产品中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对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珠分离 实时荧光PCR 沙门氏菌 检测
原文传递
维吾尔族肺腺癌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单莉 张琰 +2 位作者 赵峰 郑立谋 张国庆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8-81,共4页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一种跨细胞膜糖蛋白,属于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家族。以吉非替尼为代表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于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EGFR的突变率在不同...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一种跨细胞膜糖蛋白,属于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家族。以吉非替尼为代表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于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EGFR的突变率在不同民族和不同种族的人群中表现出较大差异。本研究旨在分析维吾尔族中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的EGFR基因突变情况,同时比较维吾尔族与汉族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EGFR基因突变率的差异性。方法收集临床肺腺癌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标本138例,包括68例维吾尔族和70例汉族肺腺癌的样本,采用ARMS(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PCR扩增方法检测EGFR基因外显子18、19、20及21的突变,χ2分析对比维吾尔族和汉族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差异。结果 138例肺腺癌患者中有43例EGFR基因突变,总突变率为31.2%,其中维吾尔族突变11例,突变率为16.2%,汉族突变32例,突变率为45.7%,维吾尔族肺腺癌EGFR突变率与汉族肺腺癌EGFR突变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1),突变以外显子19-del和L858R为主要突变点。结论维吾尔族中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率为16.2%,汉族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45.7%,维吾尔族肺腺癌EGFR突变率明显低于我国汉族EGFR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EGFR 实时荧光PCR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产气荚膜梭菌实时荧光PCR和实时荧光RPA检测方法的建立和比较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立兵 李睿文 +4 位作者 陈志敏 王金凤 孙晓霞 袁万哲 王建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8-272,共5页
根据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高度保守的plc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产气荚膜梭菌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实时荧光聚合酶重组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 根据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高度保守的plc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产气荚膜梭菌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实时荧光聚合酶重组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检测方法。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两种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仅对产气荚膜梭菌有特异性扩增,对其他细菌均无扩增;两种方法的检出限均为1.3 pg/μL。在人工污染模拟样品的检测中,两种方法的检出限均为1.0×102 CFU/mL;实时荧光RPA需要3~13 min即可实现对所有阳性样品的检测,而实时荧光PCR则需要24~46 min(Ct值为17.45~33.65)。实时荧光RPA方法在检测时间、操作方便性和仪器便携性方面,明显优于实时荧光PCR方法。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PCR和实时荧光RPA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性高、操作方便,为实验设备装备较差的基层检测实验室和疫情突发现场产气荚膜梭菌的快速检测提供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plc基因 实时荧光聚合酶重组酶扩增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化疗耐药及敏感卵巢癌细胞差异表达microRNA的筛查与组织鉴定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陶陶 王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RNA在卵巢浆液性癌化疗耐药及敏感组织的差异表达,为卵巢浆液性癌化疗耐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microRNA表达谱基因芯片,研究紫杉醇耐药卵巢癌细胞skov3-tr30及其敏感细胞skov3基因表达谱,获得表达差异的micro... 目的探讨microRNA在卵巢浆液性癌化疗耐药及敏感组织的差异表达,为卵巢浆液性癌化疗耐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microRNA表达谱基因芯片,研究紫杉醇耐药卵巢癌细胞skov3-tr30及其敏感细胞skov3基因表达谱,获得表达差异的microRNA后,选取部分差异表达的microRNA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对化疗耐药与敏感卵巢浆液性癌组织各20例进行验证。结果通过microRNA表达谱基因芯片方法筛选出171个与卵巢癌细胞化疗耐药相关microRNA,基因表达增高(上调趋势)69个,为miR-17、miR-19b、miR-92—1、miR-210、miR-1307等;基因表达降低(下调趋势)102个,为miR—134、miR-34、miR一196b等。miR-17~92是与卵巢癌耐药最相关的microRNA之一。miR—17~92基因簇在化疗耐药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敏感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17~92基因簇表达与卵巢浆液性癌及化疗耐药卵巢浆液性癌患者绝经前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是否行淋巴结清扫术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microRNA表达谱基因芯片可筛查出化疗耐药及敏感卵巢癌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miR-17~92基因簇与卵巢浆液性癌化疗耐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谱基因芯片 卵巢浆液性癌 化疗耐药及敏感 miR-17~92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NO体外对肠上皮细胞表达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冬妍 崔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2295-2299,共5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对肠上皮细胞表达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影响,以研究NO对肠黏膜屏障的作用机制.方法:将NO的供体Sin1与肠上皮细胞株Caco-2共培养24 h,采用MTT方法观察NO对肠上皮细胞的作用,并分别提取细胞蛋白和总RNA,采用免疫...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对肠上皮细胞表达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影响,以研究NO对肠黏膜屏障的作用机制.方法:将NO的供体Sin1与肠上皮细胞株Caco-2共培养24 h,采用MTT方法观察NO对肠上皮细胞的作用,并分别提取细胞蛋白和总RNA,采用免疫蛋白印迹(Westem blot)蛋白半定量方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O-PCR)方法检测不同NO浓度对Caco-2细胞表达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随着Sin1浓度升高(125,250,500和1000μmol/L)NO对细胞的杀伤作用产生并逐渐增大,Occludin蛋白表达量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无Sin1刺激时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相比明显降低(蛋白:375±0.5,374±0.8,363±0.3.363±0.7 vs 398±0.7;mRNA:0.689±0.01,0.578±0.09,0.554±0.03,0.619±0.04 vs 1,均P<0.01).结论:NO可直接损伤肠上皮细胞,同时以剂量依赖形式在蛋白和分子水平影响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Sinl CACO-2细胞 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 免疫印迹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Involvement of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n experimental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in rats 被引量:13
18
作者 Liang-Liang Shi Ming-Dong Liu +1 位作者 Min Chen Xiao-Ping Zo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14期2179-2186,共8页
AIM:To observe the changes in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 in rats with experimental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METHODS:A total of twenty-four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n = 12),namely the s... AIM:To observe the changes in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 in rats with experimental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METHODS:A total of twenty-four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n = 12),namely the sham(S) group and the SAP group;the SAP rat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retrograde injection of 5% sodium taurocholate(1.0 mL/kg) into the pancreatic duct.Twenty-four hours later intestinal motility was assessed by testing small intestinal propulsion rate,and then the rats were sacrificed.The pancreas and jejunum were resected and underwent routine pathologic examination.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s used to detect c-kit-positive cells in the jejunum.Expression of c-kit mRNA was detected by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nd the expression of c-kit protein was evaluated by Western blotting.Ultrastructure of ICC was evaluat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RESULTS:There was bleeding,necrosis and a largeamount of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in pancreatic tissue in the SAP group,while in jejunal tissue we observed a markedly denuded mucosal layer,loss of villous tissue and a slightly dilated muscular layer.The small intestinal propulsion rate was 68.66% ± 2.66% in the S group and 41.55% ± 3.85% in the SAP group.Compared with the S group,the rate of the SAP group decreased sharply.The density of c-kit-positive cells in the SAP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the S group;the respective mean densities were 88.47 ± 10.49 in the S group and 56.11 ± 7.09 in the SAP group.The levels of c-kit protein and mRNA were 0.36 ± 0.04 and 1.29 ± 0.91 in the SAP group,respectively,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S group(0.53 ± 0.06,0.64 ± 0.33,respectively).In the SAP group,ICC profiles showed the same change tendency,such as vacuolation of mitochondria,irregular vacuoles and loosened desmosome-like junctions.CONCLUSION:Decreased c-kit-positive cells and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in ICC resulting from blockade of the c-kit signaling pathway are involved in the intestinal dysmoti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C-KIT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ULTRASTRUCTURE
下载PDF
用于转换国际标准的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的转换系数多中心确认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秦亚溱 林振兴 +10 位作者 岑建农 李小青 李庆华 程辉 耿素霞 王云贵 马道新 乔纯 李金兰 李玲娣 黄晓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确认用于转换国际标准的慢性髓性白血病的BCR-ABL(P2lO)转录本水平的转换系数(CF)的有效性。方法2012年澳大利亚医学与兽医科学研究所(IMVS)国】际参比实验室寄送2批各30份RNA样本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简称人民医院),通过双... 目的确认用于转换国际标准的慢性髓性白血病的BCR-ABL(P2lO)转录本水平的转换系数(CF)的有效性。方法2012年澳大利亚医学与兽医科学研究所(IMVS)国】际参比实验室寄送2批各30份RNA样本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简称人民医院),通过双方BCR-ABL(P21O)转录本水平检测值的比较,人民医院计算并确认用于转换国际标准的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的CF。2013年人民医院统一制备用于确认9家医院之前已计算出的CF的比对样品,即用新鲜的BCR-ABL(一)患者骨髓有核细胞稀释BCR-ABL(P210)(+)细胞制备出22种不同BCR-ABL水平的样本,每种样本各制备10份平行样本,加入TRIzol中。每家医院各检测1套样品。各医院的检测值分别与人民医院的检测值比较,进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结果通过IMVS的确认,人民医院成功获得有效的CF,偏倚为1.1倍,95%一致性界限为-4.7~4.9倍。9家医院中,6家医院达到偏倚≤±1.4倍并且95%一致性界限介于士6.0倍之间的标准,说明已计算出的CF有效。结论CF的确认检验了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检测的稳定性,对获得有效的转换国际标准的CF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质类 BCR ABL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转换系数 确认
原文传递
不同连翘制剂对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转染后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段林建 胡伶清 +3 位作者 张清 杨斌 何士勤 孙坚 《中医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观察连翘苷、连翘醇提液、连翘水煎剂等3种连翘制剂对甲型流感病毒甲1型流感病毒核蛋白(nucleoprotein,NP)基因转染后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转染Hela细胞,用甲型流感病毒胶体金检测3种连翘制剂对转染后细胞内和上... 目的:观察连翘苷、连翘醇提液、连翘水煎剂等3种连翘制剂对甲型流感病毒甲1型流感病毒核蛋白(nucleoprotein,NP)基因转染后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转染Hela细胞,用甲型流感病毒胶体金检测3种连翘制剂对转染后细胞内和上清核蛋白表达情况,用RT-PCR检测转染后Hela细胞内NP基因的拷贝数。结果:NP重组质粒组上清胶体金检测为阳性,连翘苷组上清为阴性、细胞内为弱阳性;连翘水煎剂及连翘醇提物组上清均为弱阳性。连翘苷组NP基因表达量较NP重组质粒组减少(P<0.05)。结论:连翘苷抑制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转染后表达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苷 连翘醇提液 连翘水煎剂 甲型流感病毒 NP基因 转染 核蛋白 RT-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