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粗糙表面接触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
作者 吴承伟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96-108,共13页
工程中的任何接触表面都不会是绝对光滑的,对于某些特殊接触问题必须考虑表面形貌的接触效应.粗糙表面接触研究是一门年轻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粗糙表面接触力学,接触导电和导热,接触密封,接触振动和噪声,接触刚度,骨关节接触等问题,... 工程中的任何接触表面都不会是绝对光滑的,对于某些特殊接触问题必须考虑表面形貌的接触效应.粗糙表面接触研究是一门年轻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粗糙表面接触力学,接触导电和导热,接触密封,接触振动和噪声,接触刚度,骨关节接触等问题,涉及固体力学,流体力学,随机过程及概率统计,计量学,电学和传热学,振动理论以及生物学等学科知识.本文综述了粗糙表面接触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表面 接触 接触面积
下载PDF
金属板料塑性成形摩擦机理的力学模型探讨 被引量:21
2
作者 赵振铎 许洪民 +2 位作者 张志红 贾玉玺 王丽君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2-56,共5页
本文从微观的角度简要地讨论了在金属板料塑性变形过程中 ,影响模具与金属板料表面的真实接触面积的因素是外力的大小、板料与模具表面的接触状态及板料的机械性能 (主要是屈服应力 )。指出在变形过程中 ,真实接触面积只占名义接触面积... 本文从微观的角度简要地讨论了在金属板料塑性变形过程中 ,影响模具与金属板料表面的真实接触面积的因素是外力的大小、板料与模具表面的接触状态及板料的机械性能 (主要是屈服应力 )。指出在变形过程中 ,真实接触面积只占名义接触面积很小的一部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板料 塑性成形 摩擦机理 力学模型 真实接触面积 滑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真实接触面积的摩擦模型 被引量:15
3
作者 黄平 赖添茂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9-114,共6页
分析了经典摩擦理论中关于摩擦系数的问题,利用弹塑性力学建立摩擦微元体,并给出3个假设:(1)摩擦力与真实接触面积成正比,(2)摩擦剪应力与正应力(压力)无关,(3)无磨损.然后提出了基于真实接触面积的摩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等高粗... 分析了经典摩擦理论中关于摩擦系数的问题,利用弹塑性力学建立摩擦微元体,并给出3个假设:(1)摩擦力与真实接触面积成正比,(2)摩擦剪应力与正应力(压力)无关,(3)无磨损.然后提出了基于真实接触面积的摩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等高粗糙、随机粗糙和极端条件下的摩擦力.结果表明:该模型与经典摩擦系数方法相比有较大的不同,反映了界面摩擦的起因,可以用来有效分析不同类型的摩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模型 摩擦系数 真实接触面积 摩擦剪应力
下载PDF
离合器配对摩擦副径向温度梯度对接触比压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和言 王宇森 +3 位作者 熊涔博 陈飞 李明阳 杨硕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6-143,共8页
针对离合器滑摩过程中摩擦副元件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建立摩擦热流密度与真实接触面积的动态滑摩过程分析模型,通过动态测温和静态比压试验验证了理论模型对接触比压分布研究的适用性。引入了摩擦副元件动态滑摩热弹形变系数Kα、静态... 针对离合器滑摩过程中摩擦副元件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建立摩擦热流密度与真实接触面积的动态滑摩过程分析模型,通过动态测温和静态比压试验验证了理论模型对接触比压分布研究的适用性。引入了摩擦副元件动态滑摩热弹形变系数Kα、静态不均匀接触系数Kδ和离合器接触比压扰动系数K。K值为接触比压最大值与名义平均接触比压之比,K值越大,配对摩擦副接触界面比压扰动越大,表明配对摩擦副接触特性越差,真实接触面积越小,离合器越可能出现局部高压与高温区。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表明:所研究的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与65Mn对偶钢片组成的配对摩擦副:在低、中摩擦热流密度时,真实接触面积为名义接触面积的40%~60%;高摩擦热流密度时,真实接触面积约为名义接触面积20%~40%;当达到或超过临界摩擦热流密度时,配对摩擦副真实接触面积仅为名义接触面积的1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对摩擦副 接触比压 摩擦热流密度 真实接触面积
原文传递
粗糙表面形貌对电蚀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汪久根 冯兰兰 李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25-2032,共8页
以名义线接触副轴承和齿轮为研究对象,用分形方法模拟三维粗糙表面,建立由一个粗糙表面与一个光滑刚性平面接触的简单模型和由2个粗糙表面接触的复杂模型,建立粗糙表面的矩形斑点接触电阻计算模型和电流密度计算模型,从接触电阻和电流密... 以名义线接触副轴承和齿轮为研究对象,用分形方法模拟三维粗糙表面,建立由一个粗糙表面与一个光滑刚性平面接触的简单模型和由2个粗糙表面接触的复杂模型,建立粗糙表面的矩形斑点接触电阻计算模型和电流密度计算模型,从接触电阻和电流密度2个角度来考虑粗糙表面形貌对电蚀的影响.分析接触载荷和分形参数对实际接触面积、接触电阻和电流密度的影响;在恒定载荷下,研究接触电阻和电流密度与粗糙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从接触电阻或电流密度方面,增加轴承和齿轮表面间的接触载荷和减小表面粗糙度可以防止电蚀的发生,因此接触电阻和电流密度一样可以用来作为电蚀发生的判据.在实际应用中,主动设计最佳的接触载荷大小以及最佳的表面粗糙度可以防止电蚀的发生,并且在研究粗糙表面接触问题时应采用复杂的接触模型.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可以分析表面电蚀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蚀 接触电阻 电流密度 粗糙表面形貌 实际接触面积
下载PDF
温度对微界面摩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亚珍 黄平 龚中良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635-5640,共6页
以微观界面摩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温度变化对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基于Towle剪切强度-温度经验公式和晶格热动力学理论,推导出摩擦力与温度之间的理论计算公式.理论分析表明:当界面温度低于材料的德拜温度时,摩擦力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降低... 以微观界面摩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温度变化对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基于Towle剪切强度-温度经验公式和晶格热动力学理论,推导出摩擦力与温度之间的理论计算公式.理论分析表明:当界面温度低于材料的德拜温度时,摩擦力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降低.理论计算结果与原子力显微镜实验结果对比,发现二者趋势一致,表明本文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摩擦 真实接触面积 温度 摩擦力
原文传递
基于分形理论的机械密封干摩擦时端面接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志 蔡垚 顾灿鸿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8-196,共9页
针对碳石墨与碳化钨配对机械密封在干摩擦时端面的接触特性进行研究,在考虑动、静环材料属性,端面微凸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摩擦运动方向及摩擦热流的基础上,建立了3维粗糙实体与理想光滑刚体的转动摩擦热-力耦合模型,采用ABAQUS有限元分... 针对碳石墨与碳化钨配对机械密封在干摩擦时端面的接触特性进行研究,在考虑动、静环材料属性,端面微凸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摩擦运动方向及摩擦热流的基础上,建立了3维粗糙实体与理想光滑刚体的转动摩擦热-力耦合模型,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瞬时干摩擦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粗糙端面的真实接触面积随外载荷的增大近似线性增加;随着外载荷与滑动速度的增加,粗糙端面最大接触压力保持在415~432 MPa范围内,表现出"自限性";粗糙端面温度分布不均匀,外载荷与速度增加会导致端面整体温度增加。端面最高温度的位置受到局部接触压力和局部滑动速度及局部热传递的共同影响;API682标准中提出抑制机械密封的介质压力≤0.07 MPa是有必要的,可以防止干摩擦时密封环温升过高。研究可为探索机械密封摩擦端面热损伤、摩擦磨损研究及机械密封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干摩擦 接触特性 真实接触面积 接触压力 分形 回转模型
下载PDF
考虑尺度的结合面切向刚度模型
8
作者 罗治军 阎绍泽 田桂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90,共10页
接触刚度是结合面特性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直接影响着机械结构整体的动力学特性。GW(Greenwood&Williamson)模型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结合面接触模型,在许多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预测结果。理论上,GW模型预测结果受仪器分辨率影响,预测... 接触刚度是结合面特性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直接影响着机械结构整体的动力学特性。GW(Greenwood&Williamson)模型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结合面接触模型,在许多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预测结果。理论上,GW模型预测结果受仪器分辨率影响,预测值并不唯一,但是实验得到的宏观物理量如刚度、导电率等却是唯一值。这一矛盾说明,存在一个唯一的计算或者观测尺度以确保宏观结果的唯一性。理论上分析了GW模型的尺度依赖特性;研究了采用高斯滤波器实现计算尺度变换的方法;基于Thomas的接触理论,设计了确定滤波器截止频率的迭代方法;最终提出了一种考虑尺度的结合面切向刚度计算框架。搭建了切向刚度试验台,对考虑尺度的切向刚度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尺度的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接触面 接触模型 尺度依赖 GW模型 MB模型
原文传递
传热界面真实接触面积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许良琼 胡仕成 +1 位作者 李晓谦 邹利民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07年第6期1-3,共3页
在热流通过两相互接触材料尤其是金属材料的界面时,真实接触面积是界面传热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当承受大应力的两接触体之间具有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趋势时,粗糙表面在压力和粘着力及剪切力的作用下接触粗糙峰发生弹性、弹—塑性或完全... 在热流通过两相互接触材料尤其是金属材料的界面时,真实接触面积是界面传热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当承受大应力的两接触体之间具有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趋势时,粗糙表面在压力和粘着力及剪切力的作用下接触粗糙峰发生弹性、弹—塑性或完全塑性变形,真实接触面积与压力之间的关系随变形机制而发生变化,在力的作用下材料的变形机制由表面微观几何形貌和力学性质决定。计算表明,单个粗糙峰接触面积与载荷的关系受变形机制的影响,粘着力对接触面积的影响可以忽略,表面相对滑动将增加真实接触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 真实接触面积 载荷
下载PDF
应用光全反射法及图像处理技术研究真实接触面积 被引量:5
10
作者 冼亮 秦力 郑林庆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10-115,共6页
光全反射法是测量真实接触面积的常用手段,然而用其测得的接触图像小,接触斑点的边界模糊。作者应用波动光学的有关理论对光全反射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进而提出用图像处理技术识别接触区域的边界。通过钢球与平面接触的试验研... 光全反射法是测量真实接触面积的常用手段,然而用其测得的接触图像小,接触斑点的边界模糊。作者应用波动光学的有关理论对光全反射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进而提出用图像处理技术识别接触区域的边界。通过钢球与平面接触的试验研究,验证了这种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赫兹接触理论的局限性。文章最后还阐述了对典型工程表面接触面积的测量与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光全反射 真实接触面积
下载PDF
螺栓联接界面表面分形及接触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绍鹏 王涛 +1 位作者 李友荣 李川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7-110,114,共5页
针对由螺栓联接的两个粗糙表面微观特征和实际接触情况进行了研究。采用分形函数模拟生成了粗糙面轮廓曲线,发现分形参数对传统粗糙度参数有影响;探讨了分形维数D与机械加工面传统粗糙度参数Ra的关系;利用表面分形模拟数据和实验测量数... 针对由螺栓联接的两个粗糙表面微观特征和实际接触情况进行了研究。采用分形函数模拟生成了粗糙面轮廓曲线,发现分形参数对传统粗糙度参数有影响;探讨了分形维数D与机械加工面传统粗糙度参数Ra的关系;利用表面分形模拟数据和实验测量数据建立了有限元接触模型。运用Abaqus软件对模型计算表明:随着接触载荷(螺栓预紧力)的增加,接触面积也相应增加;在相同接触载荷(螺栓预紧力)下,表面越光滑,接触面积越大;当接触面积增加到某一值后,改变不明显,且接触面积小于名义接触面积。这一结论可以很好的解释超声波能量在螺栓联接界面的传递机理,即预紧力-真实接触面积-能量三者的关系,为超声波能量法在螺栓松动监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函数 分形维数 真实接触面积 螺栓预紧力
下载PDF
GCr15/35CrMo摩擦副的塑性接触面积对滑动磨损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党兴武 黄建龙 陈生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4,共7页
基于分形理论,计算了35CrMo钢试样经过压缩疲劳试验后变形区域以及和GCr15配副滑动磨损后的实际接触面积Ar、塑性接触面积Arp和塑性接触面积比率Arp/Ar,分析了塑性接触面积Arp和塑性接触面积比率Arp/Ar的变化量δArp和δArp/Ar与磨损量... 基于分形理论,计算了35CrMo钢试样经过压缩疲劳试验后变形区域以及和GCr15配副滑动磨损后的实际接触面积Ar、塑性接触面积Arp和塑性接触面积比率Arp/Ar,分析了塑性接触面积Arp和塑性接触面积比率Arp/Ar的变化量δArp和δArp/Ar与磨损量的关系,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35CrMo钢试样磨损表面的形貌.结果表明:35CrMo试块经过压缩疲劳以及和GCr15配副滑动磨损后,接触面材料的剥落引起了塑性接触面积Arp和塑性接触面积比率Arp/Ar的减少,塑性接触面积比率的变化量δArp/Ar可以描述磨损量的变化,当δArp/Ar<-0.5时,磨损量急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变形 分形 真实接触面积 磨损
下载PDF
用声显微镜技术测量真实接触面积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志 吴宗泽 郑林庆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9-83,共5页
为了研究表面接触对润滑状态的影响,利用THSAM-5超声显微镜配以专门设计的辅助试验装置,测得了铝片-钢球的真实接触面积分别随载荷和加载时间变化的声学像,以及润滑剂的存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发现真实接触面积是随着加载时... 为了研究表面接触对润滑状态的影响,利用THSAM-5超声显微镜配以专门设计的辅助试验装置,测得了铝片-钢球的真实接触面积分别随载荷和加载时间变化的声学像,以及润滑剂的存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发现真实接触面积是随着加载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而且载荷越大,真实接触面积越大,这是接触点发生塑性变形的结果。研究表明,声显微镜技术是测量真实接触面积的一种可行方法,但要将其作为一种定量测量手段却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显微镜 真实接触面积 摩擦学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al contact area and contact force in pre-sliding regime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保江 阎绍泽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7期212-217,共6页
The pre-sliding regime is typically neglected in the dynamic modelling of mechanical systems. However, the change in contact state caused by static friction may decrease positional accuracy and control precision. To i... The pre-sliding regime is typically neglected in the dynamic modelling of mechanical systems. However, the change in contact state caused by static friction may decrease positional accuracy and control precision.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act status and contact force in pre-sliding friction, an optical experimental method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With this method, the real contact state at the interface of a transparent material can be observed based on the total reflection principle of light by using an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 A novel setup, which includes a pair of rectangular trapezoidal blocks,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challenging issue of accurately applying different tangential and normal forces to the contact interface. The improved Otsu's method is used for measurement. Through an experimental study performed on 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 the quantity of contact asperities is proven to be the dominant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real contact are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al contact area and the contact force in the pre-sliding regime is studied,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tatic friction at the contact interface is qualitatively discussed. New phenomena in which the real contact area expands along with increasing static friction are identified. The aforementioned relationship is approximately linear at the contact interface under a constant normal pressur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friction stress decreases from the leading edge to the trailing ed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l contact area contact interface pre-sliding regime contact force
下载PDF
Experimental procedure for mapping Hertzian contacts 被引量:1
15
作者 R. S. Dwyer-Joyce A.M.Quinn B.W.Drinkwater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2001年第S1期423-430,共8页
When ultrasound is incident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wo rough surfaces some of thewave is reflected. The proportion of the wave reflected is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conformity betweenthe two surfaces. This principle ... When ultrasound is incident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wo rough surfaces some of thewave is reflected. The proportion of the wave reflected is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conformity betweenthe two surfaces. This principle is under investigation as a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area of contactand the load distribution, between contact elements in machine components. In this work theHertzian contact between a ball and a flat surface has been scanned ultrasonically. The resultingreflection maps have been related to the local nominal contact pressure within the contact by acalibration procedure. The resolution of the measurement system is of the same order as the con-tact dimensions. To interpret the results both convolution and deconvolution numerical procedureshave been used. The resulting measured contact pressures agree well with theoretical predictedHertz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act area ULTRASOUND ROUGH surface contact real area of contact measurement
原文传递
基于分形粗糙表面的镀锌板接触与摩擦模型 被引量:4
16
作者 陆宝山 王雷刚 +1 位作者 季业益 许亚婷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8-263,共6页
在镀锌板的成形过程中,模具与坯料间的摩擦常使镀锌板的锌层发生剥落、划痕和裂纹等失效形式。为了评价镀锌板表面形貌、压力和润滑条件对界面摩擦行为的影响,选取了两种不同方法镀锌的钢板(合金化热镀锌板GA与热浸镀锌板GI)进行研究... 在镀锌板的成形过程中,模具与坯料间的摩擦常使镀锌板的锌层发生剥落、划痕和裂纹等失效形式。为了评价镀锌板表面形貌、压力和润滑条件对界面摩擦行为的影响,选取了两种不同方法镀锌的钢板(合金化热镀锌板GA与热浸镀锌板GI)进行研究。用轮廓仪测量试样的表面形貌,用分形理论计算分形参数,获得真实接触面积与载荷的关系,然后建立镀锌板与模具之间的接触模型;并根据所建立的接触模型,构建了镀锌板表面形貌与载荷关系的摩擦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摩擦模型其摩擦系数的理论值与实验值能够较好地吻合,平均误差小于10%,证明了该摩擦模型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锌板 真实接触面积 分形理论 接触模型 摩擦模型
下载PDF
基于全反射光学图像的结合面模型
17
作者 罗治军 阎绍泽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51,共8页
机械结构结合面的接触特性对刚度、阻尼等动态特性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至今,已有许多结合面模型被提出,但仍存在理论上的争议,有的甚至存在完全相反的物理解释。该文采用全反射方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结合面... 机械结构结合面的接触特性对刚度、阻尼等动态特性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至今,已有许多结合面模型被提出,但仍存在理论上的争议,有的甚至存在完全相反的物理解释。该文采用全反射方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结合面接触斑点在正压力作用下的演化过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接触斑点在法向力作用下变化规律呈现3个阶段,1阶段为轻载下的线性增长区,2、3阶段为重载下的非线性增长区。轻载状态下,接触斑点数目及接触面积变化规律与GW(Greenwood&Williamson)模型给出的物理解释一致,与MB(Majumdar&Bhushan)模型相差较大。重载状态下,GW模型、MB模型都不能给出有效的物理解释。重载下的基体变形会导致接真实触面积下降,若能有效模拟基体变形造成的影响,将可获得更准确的接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接触面 接触模型 GW模型 MB模型
原文传递
表面粗糙度对轮轨接触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琼 李国顺 臧其吉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0-47,共8页
表面间的接触实质上是粗糙表面微凸体间的相互作用,而微凸体的变形方式取决于其分布规律、几何形状及所承受载荷大小。本文利用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模型研究了表面粗糙度对轮轨接触应力和真实接触面积的影响,并通过数值计算得到影响... 表面间的接触实质上是粗糙表面微凸体间的相互作用,而微凸体的变形方式取决于其分布规律、几何形状及所承受载荷大小。本文利用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模型研究了表面粗糙度对轮轨接触应力和真实接触面积的影响,并通过数值计算得到影响关系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轮轨接触 接触应力 铁路 轮轨关系
下载PDF
An experimental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real contact area based on the total reflection optical principle 被引量:3
19
作者 Zhijun Luo Baojiang Song +1 位作者 Jingyu Han Shaoze Yan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58-165,共8页
The simulation of real contact area between materials is foundationally important for the contact mechanics of mechanical structures. The Greenwood and Williamson(GW) model and the Majumdar(MB) model are the basic mod... The simulation of real contact area between materials is foundationally important for the contact mechanics of mechanical structures. The Greenwood and Williamson(GW) model and the Majumdar(MB) model are the basic models in this field, which are widely accepted and proven to be valid in many experiments and engineering. Although the contact models have evolved considerably in recent years, the verifications of the models are most based on the indirect methods such as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contact stiffness, because of the lack of effective methods to directly measure the variation of contact surface. In this paper, the total reflection(TR) method is introduced into the verification of contact models.An experiment system based on TR method is constructed to measure the real contact area of two PMMA specimens. The comparison analysis between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 and models suggests that the experiment result has the same trend with simulation, the MB model has better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because this method can take into account the variation of radius and the merging of asperities, while the GW model has a huge deviation because of the dependence on resolution and the lack of considering the variation of radius and asperity's merging process. Taking the interaction of asperities into account could give a better result that is closer to the experiment. Our results and analysis prove that the experimental methods in this paper could be used as a more direct and valid method to quantitatively measure the real contact area and to verify the contact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l contact area Greenwood and WILLIAMSON (GW) MODEL Majumdar (MB) MODEL Persson’s MODEL total REFLECTION (TR) method
下载PDF
A measurement method for distinguishing the real contact area of rough surfaces of transparent solids using improved Otsu technique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保江 阎绍泽 向吴维凯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54-360,共7页
An experimental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real contact area of transparent block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is presented, intending to support the investigation of friction characteristics, hea... An experimental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real contact area of transparent block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is presented, intending to support the investigation of friction characteristics, heat conductio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at the contact interface. A laser sheet illuminates the contact interface, and the transmitted laser sheet is projected onto a screen. Then the contact information is acquired from the screen by a camera. An improved Otsu method is proposed to process the data of experimental images. It can compute the threshold of the overall image and filter out all the pixels one by one. Through analyz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al contact area and the positive pressure during a continuous loading process, at different loading rates, with the 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material. A hysteresis phenomenon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al contact area and the positive pressure is found and expl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l contact area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improved Otsu method hysteresis phenomen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