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优秀男子百米起跑反应时与成绩的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朱旭红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49,共3页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世界优秀男子百米起跑反应时和成绩的研究,提出了反应时的快慢对百米不同水平成绩的获得有着不同的影响程度,对指导教练员的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 短跑 男子运动员 反应时 成绩
下载PDF
田径、举重运动员下肢反应力量能力探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郑念军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9,共6页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反应力量测试手段和方法,对191名田径、举重运动员和普通人进行了实验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1)田径、举重运动员下肢反应力量测试结果未能表现出运动项目和竞技水平间的显著性差异;(2)跳深实验中,适宜...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反应力量测试手段和方法,对191名田径、举重运动员和普通人进行了实验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1)田径、举重运动员下肢反应力量测试结果未能表现出运动项目和竞技水平间的显著性差异;(2)跳深实验中,适宜的下落高度随着性别、运动项目、竞技水平等条件的不同,差异较大,因此,判定适宜的下落高度时,最好具体分析,因人而异;(3)起跳时间对于判定适宜的下落高度也有一定影响,准确的适宜下落高度的判定,对于反应力量的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径 举重 反应力量 下肢 跳深实验 起跳时间 适宜的下落高度 力量训练
下载PDF
丙交酯合成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佳 程超 王远亮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55,共3页
丙交酯作为合成聚乳酸的重要中间体,它的制备是影响开环聚合高分子量PLA的关键因素。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是制备丙交酯的两个重要的工艺参数,直接影响丙交酯的产率。本文着重就反应时间对丙交酯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制... 丙交酯作为合成聚乳酸的重要中间体,它的制备是影响开环聚合高分子量PLA的关键因素。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是制备丙交酯的两个重要的工艺参数,直接影响丙交酯的产率。本文着重就反应时间对丙交酯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制备丙交酯的优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交酯 反应时间 产率 优化工艺
下载PDF
印染废水处理中厌氧处理时间对后续混凝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卿海波 黄瑞敏 +1 位作者 王成军 周媛媛 《中国沼气》 2008年第3期19-21,40,共4页
以含活性染料为主的印染废水为研究对象,将经过厌氧处理后的印染废水与原印染废水分别进行混凝脱色实验,初步探讨了厌氧停留时间对废水后续混凝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厌氧后出水混凝COD去除率较原水直接混凝去除率有所降低。废水的厌氧... 以含活性染料为主的印染废水为研究对象,将经过厌氧处理后的印染废水与原印染废水分别进行混凝脱色实验,初步探讨了厌氧停留时间对废水后续混凝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厌氧后出水混凝COD去除率较原水直接混凝去除率有所降低。废水的厌氧停留时间越长,厌氧后出水混凝脱色所需的药剂越少,混凝产生的物化污泥也越少。当停留时间达到18小时以上时,后续混凝较原水直接混凝所需药剂和产污泥量分别减少39%-45%,27%-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活性染料 混凝脱色 厌氧处理 停留时间
下载PDF
螺棱梯形底角和凹槽半径对反应挤出机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鹏 李彦周 +3 位作者 张帅 吴飞 杨帆 陈占春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79,共5页
利用Polyflow计算机软件,在相同温度的条件下,通过最大剪切速率、最大剪切应力、最大混合指数和累计停留时间这4个指标,研究螺杆螺棱截面形状为梯形时其梯形底角角度和凹槽半径两个变量对聚乙烯在单螺杆反应挤出机中流场的影响。结果表... 利用Polyflow计算机软件,在相同温度的条件下,通过最大剪切速率、最大剪切应力、最大混合指数和累计停留时间这4个指标,研究螺杆螺棱截面形状为梯形时其梯形底角角度和凹槽半径两个变量对聚乙烯在单螺杆反应挤出机中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螺杆螺棱截面梯形底角角度为60°时,螺杆提供的最大剪切速率、最大剪切应力、最大混合指数均较底角为30°和45°的高,粒子累积停留时间则居中;在底角为60°的梯形螺棱上开半径为1.5 mm的半圆凹槽时,该结构所提供的最大剪切速率、最大剪切应力和最大混合指数均较不开槽(凹槽半径0 mm)和凹槽半径为2 mm的高,粒子累积停留时间相对最短。当螺杆螺棱截面梯形底角角度为60°且凹槽半径为1.5 mm时,可使物料获得的剪切效果最好且使其在流道中的停留时间最短,从而为大规模生产加工节约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挤出机 单螺杆 螺棱 底角 凹槽 剪切速率 剪切应力 混合指数 停留时间
下载PDF
Distributed Cooperative Secondary Voltage Control in an Unbalanced Microgrid
6
作者 Xiangzhen Yang Haixi Zhao +3 位作者 Mengke Duan Yan Du Haining Wang Jian Zhang 《CSEE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SCIE EI CSCD 2024年第1期222-234,共13页
The negative-sequence reactive power-conductance(Q^(−)-G) droop control strategy is a conventional method to compensate for the output unbalanced voltages in an islanded MG.Nevertheless, the conflict between unbalance... The negative-sequence reactive power-conductance(Q^(−)-G) droop control strategy is a conventional method to compensate for the output unbalanced voltages in an islanded MG.Nevertheless, the conflict between unbalanced voltage compensation and negative-sequence reactive power sharing, caused bythe impedance mismatching of distribution lines and distributedgenerators, has not been solved only by Q^(−)-G droop control.In this paper, a distributed cooperative secondary unbalancedvoltage control strategy is proposed to decrease the outputvoltage unbalance factor (VUF) of each droop-controlled DG,as well as to further enhance the negative-sequence reactivepower sharing effectiveness among DGs by properly shiftingup and down the Q^(−)-G droop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DG.An algorithm for adaptive VUF weight coefficient is proposedto better suppress VUF under severe imbalance conditions.Furthermore, a negative-sequence small-signal model of an MGunder an unbalanced condition, considering the communicationdelay time of the proposed SUVC, i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system’s stability and transient performance under the influenceof some critical parameters. Final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proposed strategy is validated b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froma real-time emulator of StarSim H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ed cooperative control MG negativesequence reactive power starsim real-time platform time delay voltage unbalance compensation
原文传递
iPB-g-MAH反应挤出工艺及性能
7
作者 辛超 许广通 +3 位作者 马敏春 成世杰 陈骏逸 赵永仙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5,118,共6页
采用反应挤出工艺制备聚丁烯-1接枝马来酸酐改性材料,研究了挤出机温度、螺杆转速及原料放置时间对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共单体苯乙烯(St)、接枝单体马来酸酐(MAH)反应体系的影响,分析了接枝物iPB-g-MAH-co-St在挤出机工业化制... 采用反应挤出工艺制备聚丁烯-1接枝马来酸酐改性材料,研究了挤出机温度、螺杆转速及原料放置时间对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共单体苯乙烯(St)、接枝单体马来酸酐(MAH)反应体系的影响,分析了接枝物iPB-g-MAH-co-St在挤出机工业化制备中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反应挤出温度对制备iPB-g-MAH的影响较大,在170~210℃区间内,接枝率最高可达3.05%,最低仅为1.29%,适宜的反应温度范围为180~200℃;螺杆转速对反应挤出制备iPB-g-MAH的接枝率影响较小,在60~140 r/min转速区间内,接枝率最大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低于40%,适宜的反应转速为120 r/min;配置好的原料放置时间过长导致过氧化二异丙苯(DCP)降解iPB-1,接枝物的接枝率与力学性能显著降低,在实际生产中需严格控制物料的放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挤出 聚丁烯-1 马来酸酐 挤出工艺 放置时间
下载PDF
几种活性稀释剂对BPA型环氧树脂/IPDA体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黎芳 李穆 《广东化工》 CAS 2016年第16期74-76,共3页
通过测试粘度、凝胶时间、固化放热、Tg、力学性能分析比较了BGE、AGE、1,4-BDDGE、PPGDGE四种稀释剂对BPA型环氧树脂128的粘度、及对128/IPDA体系反应速率和固化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类稀释剂链长越短,稀释效果越好;随着稀释剂用... 通过测试粘度、凝胶时间、固化放热、Tg、力学性能分析比较了BGE、AGE、1,4-BDDGE、PPGDGE四种稀释剂对BPA型环氧树脂128的粘度、及对128/IPDA体系反应速率和固化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类稀释剂链长越短,稀释效果越好;随着稀释剂用量的增多,BPA环氧树脂粘度降低,但超过15%时,粘度逐步趋于稳定;且随着稀释剂用量的增多,凝胶时间延长,固化放热峰值温度降低,Tg降低,力学性能强度先上升后下降,且加入不同的稀释剂,固化物力学性能强度最佳值时,各稀释剂的添加量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活性稀释剂 粘度 凝胶时间 固化放热 TG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响应时间测试系统 被引量:3
9
作者 闫立东 张秉仁 +1 位作者 陆浩 王亚凡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52-56,共5页
根据风力发电无功不足现状和无功补偿技术发展趋势,针对合理选择性能适用的无功补偿装置的需求,本文提出并研发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响应时间测试系统。系统结构以信号调理电路为硬件基础,PXI数据采集平台为核心,以... 根据风力发电无功不足现状和无功补偿技术发展趋势,针对合理选择性能适用的无功补偿装置的需求,本文提出并研发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响应时间测试系统。系统结构以信号调理电路为硬件基础,PXI数据采集平台为核心,以LabVIEW为软件开发工具。具有波形显示、数据读取、信号分析、数据管理等功能,可监测无功补偿装置响应时间特性等一系列参数,实现了对无功补偿装置功能的全面系统在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补偿 虚拟仪器 响应时间 LABVIEW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下载PDF
多三明治结构反应装甲干扰射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0
作者 万清华 李如江 +3 位作者 杨玥 孙建军 张明 孙淼 《高压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128,共8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反应装甲的防护能力,设计了一种新型多三明治结构反应装甲,并得出5种不同尺寸的反应装甲。第1种尺寸的反应装甲在传统反应装甲的中间部位加一层钢板,第2至第5种尺寸的反应装甲在第1种尺寸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但反应装甲总... 为了进一步提升反应装甲的防护能力,设计了一种新型多三明治结构反应装甲,并得出5种不同尺寸的反应装甲。第1种尺寸的反应装甲在传统反应装甲的中间部位加一层钢板,第2至第5种尺寸的反应装甲在第1种尺寸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但反应装甲总厚度均与传统反应装甲相同。采用ANSYS-LSDYNA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与传统结构反应装甲就射流断裂时刻、射流刚接触后效靶板时刻、射流失去干扰时刻以及最终对后效靶板的侵彻结果进行了对比。为了更加直观地反映新结构反应装甲对射流干扰的强度,将5种反应装甲与传统双层反应装甲进行侵彻数据对比。模拟结果表明:A型反应装甲头部射流偏转距离最长;新结构反应装甲对射流的干扰时间均比传统反应装甲长,其中E型反应装甲对射流的干扰时间最长,A型反应装甲防护效果最好;在与传统反应装甲厚度相同的情况下,D型反应装甲的防护效果最好。选用A型、D型和F型反应装甲来做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装甲 多三明治结构 干扰时间 射流偏转距离 防护效果
下载PDF
点压肾俞、照海穴对抗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文质君 陈筱春 +1 位作者 林永波 吴宏军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58-61,共4页
观察点压肾俞、照海穴对网球队员定量负荷后血乳酸(La)含量、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反应时、闪光融合频率、握力的影响.对11名男子网球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点穴组.所有队员每天进行一次训练,点穴组在训练结束后1h内进行双侧肾... 观察点压肾俞、照海穴对网球队员定量负荷后血乳酸(La)含量、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反应时、闪光融合频率、握力的影响.对11名男子网球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点穴组.所有队员每天进行一次训练,点穴组在训练结束后1h内进行双侧肾俞、照海穴点压,每穴2min,共4周.实验前后均采用功率自行车,于20min内完成定量负荷运动;取静脉血测定血La含量、血清LDH活性;同时测定反应时、闪光融合频率、握力.实验前两组各观察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点穴4周后血La含量、血清LDH活性点穴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同时对照组血La、血清LDH活性显著高于实验前(P<0.05、P<0.01);反应时点穴组低于对照组(P<0.05);闪光融合频率、握力较对照组增加(P<0.05),亦高于实验前.提示,点压肾俞、照海穴可以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减轻运动性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穴 肾俞 照海 血乳酸 乳酸脱氢酶 反应时 闪光融合频率 握力
下载PDF
人机交互对舰载指控系统反应时间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健 夏惠诚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5-78,共4页
本文从装备和人员两方面分析了人机交互对舰载指控系统反应时间的影响,并着重对人员因素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建立了若干分析模型,并对提高人机交互效率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反应时间 人机交互 信息负载
下载PDF
东莞南部镇区305例院外心跳骤停事件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恒 张新斌 +5 位作者 邓卓超 阳建平 李小悦 陈昌卫 黄子通 杨正飞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了解东莞南部地区三个镇区心跳骤停患者的发病特点及救治情况,以期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院外120出诊或急诊室就诊305例病例,通过Utstein模式登记资料,分析病例特点及救治情况。结果:305例患者... 目的:了解东莞南部地区三个镇区心跳骤停患者的发病特点及救治情况,以期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院外120出诊或急诊室就诊305例病例,通过Utstein模式登记资料,分析病例特点及救治情况。结果:305例患者,初始自主循环恢复26例(8.52%),存活出院6例(1.96%)。39%病例考虑为心源性导致,且90%的病例发生在公共场所和家中。未复苏病例的急救反应时间较复苏病例明显延长。结论:东莞南部地区心肺复苏成功率低,提高120调度员指导旁观者实施现场复苏比例,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是心肺复苏成功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心跳骤停 自主循环恢复 调度员 旁观者 反应时间
下载PDF
混合时间对氢氧化镁混凝-吸附活性橙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静芳 柳美乐 +3 位作者 魏磊 陈旭 王康 赵建海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278-282,298,共6页
以氢氧化镁作为混凝剂,对活性染料活性橙(K-GN)进行混凝-吸附试验,研究了氢氧化镁在单独吸附过程和混凝-吸附过程中不同搅拌时间对活性橙染料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独吸附过程中,快搅时间对染料去除率的影响显著,而慢搅时间对染... 以氢氧化镁作为混凝剂,对活性染料活性橙(K-GN)进行混凝-吸附试验,研究了氢氧化镁在单独吸附过程和混凝-吸附过程中不同搅拌时间对活性橙染料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独吸附过程中,快搅时间对染料去除率的影响显著,而慢搅时间对染料去除率的影响不大;在快搅时间90,s、转速为250,r/min,慢搅时间10,min、转速为60,r/min,沉降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混凝-吸附过程染料的去除率可达96.7%,,而单独吸附时染料的去除率仅为46.3%,;絮凝指数(FI值)和显微照片均表明,混凝-吸附过程中的粒径虽然较小,但絮体有团聚现象,并且依据zeta电位和絮体的特性,可知混凝-吸附过程的机理为吸附作用和电性中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活性橙 混合时间 混凝 吸附
下载PDF
Predictive-reactive Strategy for Flowshop Rescheduling Problem:Minimizing the Total Weighted Waiting Times and Instability 被引量:1
15
作者 Ayoub Tighazoui Christophe Sauvey Nathalie Sauer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1年第3期253-275,共23页
Due to the fourth revolution experiencing,referred to as Industry 4.0,many production firms are devoted to integrating new technological tools to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One of them,is rescheduling the tasks on th... Due to the fourth revolution experiencing,referred to as Industry 4.0,many production firms are devoted to integrating new technological tools to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One of them,is rescheduling the tasks on the machines responding to disruptions.While,for static scheduling,the efficiency criteria measure the performance of scheduling systems,in dynamic environments,the stability criteria are also use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jobs deviation.In this paper,a new performance measure is investigated for a flowshop rescheduling problem.This one considers simultaneously the total weighted waiting time as the efficiency criterion,and the total weighted completion time deviation as the stability criterion.This fusion could be a very helpful and significant measure for real life industrial systems.Two disruption types are considered:jobs arrival and jobs cancellation.Thus,a Mixe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MILP)model is developed,as well as an iterative predictive-reactive strategy for dealing with the online part.At last,two heuristic methods are proposed and discussed,in terms of solution quality and computing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CHEDULING FLOWSHOP predictive-reactive strategy weighted waiting time stability weighted completion time deviation
原文传递
风电机组集群协同电压控制方法
16
作者 班波 袁至 +1 位作者 王维庆 何山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71-1079,共9页
大规模风电并网后,为维持并网点电压稳定,需要实时调节每个风电机组的无功输出功率。传统集中式方法系统维度高,而分散式方法收敛速度慢。文章提出一种面向并网点电压稳定的风电机组集群协同控制方法。首先,在每个风电机组子集群中设置... 大规模风电并网后,为维持并网点电压稳定,需要实时调节每个风电机组的无功输出功率。传统集中式方法系统维度高,而分散式方法收敛速度慢。文章提出一种面向并网点电压稳定的风电机组集群协同控制方法。首先,在每个风电机组子集群中设置边缘计算装置,负责更新子集群内机组的无功输出功率以及对子集群内控制模型的降阶;然后,云端控制中心以并网点电压波动最小化为目标,更新每个子集的总无功功率输出参考值,同时更新过程考虑了信息交互过程中通信延时的影响;最后,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的发电机组无功功率响应速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点电压 风电机组集群协同控制 无功功率 延时
下载PDF
Use of solar PV inverters during night-time for voltage regulation and stability of the utility grid 被引量:1
17
作者 Kushan Tharuka Lulbadda Udayanga Hemapala 《Clean Energy》 EI 2022年第4期646-658,共13页
Photovoltaic(PV)inverters are vital components for future smart grids.Although the popularity of PV-generator installations is high,their effective performance remains low.Certain inverters are designed to operate in ... Photovoltaic(PV)inverters are vital components for future smart grids.Although the popularity of PV-generator installations is high,their effective performance remains low.Certain inverters are designed to operate in volt-ampere reactive(VAR)mode during the night.Yet,this approach is ineffective due to the consumption of active power from the grid(as internal losses)and the regulation necessity of the direct-current(DC)bus.This paper will demonstrate the operation of a PV inverter in reactive power-injection mode when solar energy is unavailable.The primary focus is on the design of the inverter controller with respect to the synchronous rotating frame control method.The proposed novel method enables an inverter to inject the required level of reactive power to regulate the voltage levels of the utility grid within specified limits.In the process,the inverter does not absorb active power from the grid for its internal operation.The presented model has the ability to inject≤2 kVAR of reactive power at zero power factor without absorbing active power from the grid.Simulation and hardware models of the inverter were developed and tested for different reactive loads in which the hardware model represented the real-world application.The reactive power injection of the two models ran at zero power factor and produced the expected outcomes for their corresponding independent reactive loads.Henceforth,it was evident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an inverter and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utility grid to which it is conn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energy system and policy energy storage distributed energy and smart grid PHOTOVOLTAIC reactive power night-time usage
原文传递
磁阀式可控电抗器的优化设计
18
作者 张健华 黄兆 《广东电力》 2013年第9期77-79,109,共4页
对提高磁阀式可控电抗器(magnetic control reactor,MCR)响应速度进行了研究,提出通过控制MCR的晶闸管触发角来提高响应速度,通过控制续流二极管的关断使MCR快速退出运行的方案,并给出具体的设计方法。模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案可行,具... 对提高磁阀式可控电抗器(magnetic control reactor,MCR)响应速度进行了研究,提出通过控制MCR的晶闸管触发角来提高响应速度,通过控制续流二极管的关断使MCR快速退出运行的方案,并给出具体的设计方法。模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案可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补偿 磁阀式可控电抗器 响应时间
下载PDF
基于反应位点的焦炭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
19
作者 袁野 高洪培 +3 位作者 时正海 孙献斌 肖平 李水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672-2678,共7页
针对焦炭燃烧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应位点的焦炭反应动力学模型。焦炭燃烧过程中,反应位点失活、比表面积覆盖以及无机组分的催化作用会导致整体反应速率下降。模型利用表面反应位点数目的变化来表征焦炭燃烧后期反应活性的衰减。研究... 针对焦炭燃烧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应位点的焦炭反应动力学模型。焦炭燃烧过程中,反应位点失活、比表面积覆盖以及无机组分的催化作用会导致整体反应速率下降。模型利用表面反应位点数目的变化来表征焦炭燃烧后期反应活性的衰减。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焦炭燃烧过程中颗粒温度,焦炭燃尽时间以及其对应的燃烧模式的变化规律。比较了反应位点衰减抑制模型的加入,对焦炭燃尽时间和物性参数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1500和1800K这3种环境温度下焦炭颗粒最终稳定的温度分别为1600、2100和2300K;1200K和1800K下焦炭颗粒燃烧过程分别由化学反应和扩散控制,而1500K下,燃烧模式介于两者之间。抑制模型的加入,延长了焦炭燃尽时间,并且减缓了粒径(Dp)、表观密度(ρp)及比表面积(Sp)的变化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燃尽 反应位点 动力学模型 燃尽时间 物性参数变化规律
下载PDF
采用CCSL仿真与分析反应式系统事件链模型
20
作者 潘诚 黄志球 +1 位作者 王珊珊 王梓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18-1723,共6页
目前,能够对汽车电子领域中复杂嵌入式系统安全关键软件功能建模和时间分析的方法尚在研究中,而这些系统作为反应式控制系统,应该确保其具有准确的、可分析的时间行为.时钟约束规范语言CCSL是反应式系统的标准描述语言中描述时钟约束的... 目前,能够对汽车电子领域中复杂嵌入式系统安全关键软件功能建模和时间分析的方法尚在研究中,而这些系统作为反应式控制系统,应该确保其具有准确的、可分析的时间行为.时钟约束规范语言CCSL是反应式系统的标准描述语言中描述时钟约束的规范语言.采用CCSL时钟模型对事件链模型中的时间约束进行分析与仿真;设计了事件链模型到时钟模型的转换规则,将事件链中的时间约束表达为时钟模型的时间约束;使用CCSL仿真工具Time Square对转换得到的时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事件链是否满足相应的时间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式系统 事件链 时间约束 CCS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