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0篇文章
< 1 2 1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拉德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7
1
作者 郑文华 许旭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2-129,共8页
美拉德反应主要指还原糖与氨基酸、蛋白质之间的复杂反应 ,它与食品加工、疾病生理过程等有重要关系。除该反应对食品品质影响的研究仍在进行外 ,近来美拉德反应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蛋白质交联、类黑素、动力学以及丙烯酰胺等与人类健康... 美拉德反应主要指还原糖与氨基酸、蛋白质之间的复杂反应 ,它与食品加工、疾病生理过程等有重要关系。除该反应对食品品质影响的研究仍在进行外 ,近来美拉德反应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蛋白质交联、类黑素、动力学以及丙烯酰胺等与人类健康关系更密切的方面 ,本文从这些方面综述了美拉德反应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拉德反应 蛋白质交联 类黑素 丙烯酰胺 动力学
下载PDF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合成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被引量:68
2
作者 陈建峰 邹海魁 +2 位作者 刘润静 曾晓飞 沈志刚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9-12,共4页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技术已成为全球的研究热点。介绍了一种独创性的纳米材料合成方法即超重力反应沉淀法。从成核动力学、传质、多相体系中分子或原子尺度上的混合机理等方面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阐述 ,依此为指导 ,成功地制备出粒度分...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技术已成为全球的研究热点。介绍了一种独创性的纳米材料合成方法即超重力反应沉淀法。从成核动力学、传质、多相体系中分子或原子尺度上的混合机理等方面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阐述 ,依此为指导 ,成功地制备出粒度分布窄化的纳米粉体。介绍了目前合成的碳酸钙、氢氧化铝、碳酸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 纳米材料 合成 制备 应用
下载PDF
棉籽油间歇式酯交换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60
3
作者 邬国英 林西平 +2 位作者 巫淼鑫 王琳 周亚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4-318,共5页
生物柴油(棉籽油甲酯)可以由棉籽油与甲醇在催化剂KOH存在下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得。故对棉籽油间歇式酯交换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催化剂浓度对产物棉籽油甲酯浓度的影响。用液相色谱法分析棉籽油的组成;用气相色谱法... 生物柴油(棉籽油甲酯)可以由棉籽油与甲醇在催化剂KOH存在下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得。故对棉籽油间歇式酯交换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催化剂浓度对产物棉籽油甲酯浓度的影响。用液相色谱法分析棉籽油的组成;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产物中棉籽油甲酯的含量。由实验数据绘制的动力学曲线得到酯交换反应在开始阶段为准二级反应,以后紧接转为一级反应和零级反应,与文献报导的棕榈油酯交换反应动力学结果一致。由实验数据求出酯交换反应在开始阶段的动力学参数,35℃、45℃时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9179Lmol-1min-1和1.049Lmol-1min-1,酯交换反应的活化能为10.88kJmol-1。根据实验结果得到棉籽油酯交换反应的最佳反应温度为45℃,最佳催化剂为1.1%K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反应动力学 甲酯 棉籽油 酯交换
下载PDF
固硫灰渣的微观结构与火山灰反应特性 被引量:73
4
作者 宋远明 钱觉时 +1 位作者 王智 汪宏涛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542-1546,共5页
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研究流化床燃煤固硫灰渣(简称固硫灰渣)的微观结构。用化学反应动力学方法研究固硫灰渣的火山灰反应特性,并与粉煤灰进行对比。阐述了固硫灰渣的微观结构与其火山灰反应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固硫... 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研究流化床燃煤固硫灰渣(简称固硫灰渣)的微观结构。用化学反应动力学方法研究固硫灰渣的火山灰反应特性,并与粉煤灰进行对比。阐述了固硫灰渣的微观结构与其火山灰反应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固硫灰渣与粉煤灰矿物组成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它不含莫来石。固硫灰渣中[SiO4]和[AlO6]聚合度均低于粉煤灰的。固硫灰渣颗粒表面比粉煤灰的疏松。固硫灰渣的火山灰反应速率常数明显高于粉煤灰的,而表观活化能相反。固硫灰渣火山灰反应活性明显高于粉煤灰的,反应阻力也较小,这是由其微观结构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硫灰渣 微观结构 火山灰反应 动力学 反应特性
下载PDF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脱除NOx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5
5
作者 钟秦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8-71,共4页
在夹带流反应器中 ,对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SNCR)法脱除NOx 进行了实验研究。在 80 0~ 12 0 0℃下喷射尿素还原剂或几种铵盐还原剂能脱除NOx ,其中尿素还原剂脱NOx 的能力最强 ,碳酸氢铵还原剂次之。在n(N) /n(NOx) =1 5 ,90 0~ 10 0 0... 在夹带流反应器中 ,对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SNCR)法脱除NOx 进行了实验研究。在 80 0~ 12 0 0℃下喷射尿素还原剂或几种铵盐还原剂能脱除NOx ,其中尿素还原剂脱NOx 的能力最强 ,碳酸氢铵还原剂次之。在n(N) /n(NOx) =1 5 ,90 0~ 10 0 0℃和 2s的实验条件下 ,尿素的NO和NO2 脱除率分别能达到 70 %~ 80 %和 45 %~ 5 0 % ,排放的N2 O的质量分数小于 7× 10 -6。温度和停留时间对NOx 的脱除效率和N2 O生成速率有较大影响 ,最佳温度为 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 脱氮 氮氧化物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锅炉
下载PDF
先进复合材料用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和化学流变 被引量:57
6
作者 郭战胜 杜善义 +3 位作者 张博明 武湛君 李方 傅求理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6-151,共6页
 用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HD03环氧树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固化反应。试验结果表明,该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符合自催化固化反应模型。由试验确定了模型中的动力学参数。发现在树脂的固化后期,固化反应由化学反应控制转变...  用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HD03环氧树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固化反应。试验结果表明,该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符合自催化固化反应模型。由试验确定了模型中的动力学参数。发现在树脂的固化后期,固化反应由化学反应控制转变为扩散控制。用以绝对反应速率理论为基础的化学粘度分析模型研究了较高温度范围内HD03环氧树脂的等温粘度和变温的动态粘度变化。用MCR300流变仪测量并计算了HD03环氧树脂的等温粘度和动态粘度。理论预测与试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C 环氧树脂 固化动力学 化学流变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人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67
7
作者 沈金芳 逄晓云 孙黎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69-771,共3页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及其在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1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设计的时间点取静脉血,血药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药动学参数采用3P87程序计算。结果单次静脉滴注...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及其在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1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设计的时间点取静脉血,血药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药动学参数采用3P87程序计算。结果单次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200mg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实测值)为(67.58±8.84)mg·L-1,t1/2α为(1.46±0.35)h,t1/2β(23.95±4.72)h,Vd为(2.921±0.382)L,CL为(0.:186±0.048)L·h-1,k10为(0.064±0.016)h-1,AUC0-1(以梯形法计算)为(1015.29±225.14)mg·h·L-1。结论本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适合临床药动学研究。健康志愿者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后的体内过程呈线性特征,符合一级消除的二房室模型,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异甘草酸镁 药动学
下载PDF
对二甲苯液相催化氧化动力学(Ⅰ)反应机理和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54
8
作者 王丽军 李希 +2 位作者 谢刚 成有为 司马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946-952,共7页
针对PX高温液相催化氧化过程的特点开发了一套气液固三相反应实验技术 ,进行了氧化过程的动力学实验研究 .根据自由基反应机理和Co Mn Br三元催化体系的作用机制对PX氧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分析了芳烃中甲基和醛基的各步氧化机理及... 针对PX高温液相催化氧化过程的特点开发了一套气液固三相反应实验技术 ,进行了氧化过程的动力学实验研究 .根据自由基反应机理和Co Mn Br三元催化体系的作用机制对PX氧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分析了芳烃中甲基和醛基的各步氧化机理及其与催化剂循环之间的耦合作用 .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关于反应物浓度的动力学模型 ,并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各动力学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甲苯 氧化 反应机理 动力学
下载PDF
自燃烧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粉的机理探讨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0
9
作者 王欣宇 韩颖超 +1 位作者 李世普 闫玉华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4-568,共5页
通过对自燃烧法制备的纳米级羟基磷灰石 (HAP)粉末进行的DTA ,TG和XRD测试 ,分析纳米HAP的生成历程 ,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对该工艺的影响因素 :水量、pH值、温度和柠檬酸的量进行了讨论。结果发现 :反应机理主要为溶胶凝胶生... 通过对自燃烧法制备的纳米级羟基磷灰石 (HAP)粉末进行的DTA ,TG和XRD测试 ,分析纳米HAP的生成历程 ,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对该工艺的影响因素 :水量、pH值、温度和柠檬酸的量进行了讨论。结果发现 :反应机理主要为溶胶凝胶生成阶段的络合物机理和煅烧阶段的氧化还原燃烧机理。HAP的生成在历程中相继形成 β -Ca2 P2 O7,γ -Ca2 P2 O7,CaH2 P2 O7,C2 Ca,CaCO3等相。最佳工艺条件是 :n(H2 O) /n(Ca2 + ) =3 0~ 3 5 ,pH值为 2~ 3 ,加热温度为 80℃左右 ,柠檬酸与钙离子的摩尔比在 1~ 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燃烧法 制备 纳米羟基磷灰石粉 机理 影响因素 生物陶瓷
下载PDF
通用甲烷层流预混火焰半详细化学动力学机理 被引量:48
10
作者 董刚 刘宏伟 陈义良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4-48,共5页
提出了一套用于描述甲烷 -空气层流预混火焰的含有 N化学和 C2 化学反应的半详细化学动力学机理 ,由79个基元反应和 32种物质组成 ,根据需要可进一步简化。计算和实验结果对比表明 ,该机理能合理描述火焰结构和传播速度 ,其中 N化学对... 提出了一套用于描述甲烷 -空气层流预混火焰的含有 N化学和 C2 化学反应的半详细化学动力学机理 ,由79个基元反应和 32种物质组成 ,根据需要可进一步简化。计算和实验结果对比表明 ,该机理能合理描述火焰结构和传播速度 ,其中 N化学对火焰传播速度没有影响 ,C2 化学在富油时会提高传播速度。对 N化学反应的计算分析表明 ,在不同当量比条件下 ,NOx 可由不同含 N物质所组成 ,调整 CH+N2 =HCN+N的速率常数可改变 NOx 的生成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流预混火焰 化学动力学机理 N化学 火焰结构 传播速度 C2化学 氮氧化物 甲烷空气
下载PDF
高碘酸钠氧化纤维素的研究 被引量:53
11
作者 钱军民 李旭祥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27-30,共4页
研究了用高碘酸钠 (NaIO4)溶液氧化纤维素的过程与性能 ,用红外光谱验证了氧化纤维素的结构。考察了溶液pH值、氧化时间、氧化温度和氧化剂浓度等因素对氧化纤维素醛基含量和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IO- 4 浓度的增大、氧化时间的延... 研究了用高碘酸钠 (NaIO4)溶液氧化纤维素的过程与性能 ,用红外光谱验证了氧化纤维素的结构。考察了溶液pH值、氧化时间、氧化温度和氧化剂浓度等因素对氧化纤维素醛基含量和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IO- 4 浓度的增大、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温度和pH值的升高 ,纤维素降解程度愈深 ,其回收率愈低 ;随IO- 4 浓度和氧化温度的升高 ,醛基含量愈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氧化 氧化纤维素 非均相反应 高碘酸钠
下载PDF
ZnO超微粒子光催化氧化SO_2的研究 被引量:39
12
作者 井立强 孙晓君 +2 位作者 徐自力 蔡伟民 杜尧国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40,共4页
利用ZnO光催化技术对SO2 氧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 ,ZnO超微粒子光催化SO2 氧化的转化率较高 ,32 0℃下焙烧的ZnO超微粒子上SO2 氧化的转化率高达 99% .考察了氧和水蒸气分压等因素对SO2 氧化反应的影响 .用化学... 利用ZnO光催化技术对SO2 氧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 ,ZnO超微粒子光催化SO2 氧化的转化率较高 ,32 0℃下焙烧的ZnO超微粒子上SO2 氧化的转化率高达 99% .考察了氧和水蒸气分压等因素对SO2 氧化反应的影响 .用化学法对气态和凝聚态产物SO3 进行了定性分析 ,并对S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超微粒子 二氧化硫 光催化氧化 反应动力学 反应机理 大气污染物 污染治理
下载PDF
煤的氧化和热解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8
13
作者 何启林 王德明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用热分析手段研究了不同煤化程度煤的氧化热解反应。结果表明,在空气中,煤在整个氧化热解过程中,可分为水分蒸发、吸氧增重、受热分解、燃烧与燃尽五个阶段。吸氧增重阶段的氧化反应为1级化学反应,受热分解阶段为1.5级的化学反应。求解... 用热分析手段研究了不同煤化程度煤的氧化热解反应。结果表明,在空气中,煤在整个氧化热解过程中,可分为水分蒸发、吸氧增重、受热分解、燃烧与燃尽五个阶段。吸氧增重阶段的氧化反应为1级化学反应,受热分解阶段为1.5级的化学反应。求解出不同煤样在不同氧化阶段的平均表观活化能E和lnA的值,分析了煤氧化过程的特点与E和lnA值在不同氧化阶段的规律性,并用作图方法检验了所求氧化动力学参数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分析手段 氧化热解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金属铁还原脱氯处理有机氯化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4
作者 周红艺 汪大翚 +2 位作者 周明华 颜晓莉 赵伟荣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20,共7页
本文对金属铁在还原降解六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仿、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二氯乙烯、氯乙烯、五氯酚、多氯联苯等有机氯化物中的应用作了评述 ,讨论了金属铁降解有机氯化物的反应机理及动力学。
关键词 金属铁 还原脱氯 有机氯化物 降解机理 动力学 废水处理 废气处理
下载PDF
生物质的多组分热裂解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43
15
作者 文丽华 王树荣 +4 位作者 骆仲泱 王琦 施海云 方梦祥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7-252,共6页
热重试验结果表明组分不同的生物质的差分失重曲线存在明显差异,用传统的单组分热裂解动力学模型不能解释此现象,结合生物质的组分建立相关的动力学模型来阐述这种差异.花梨木由于其较高的半纤维素质量分数使得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热失... 热重试验结果表明组分不同的生物质的差分失重曲线存在明显差异,用传统的单组分热裂解动力学模型不能解释此现象,结合生物质的组分建立相关的动力学模型来阐述这种差异.花梨木由于其较高的半纤维素质量分数使得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热失重峰出现明显分离,导致其差分失重曲线在到达失重率最大值前存在一个明显的“肩状峰”, 而水曲柳和杉木的半纤维素质量分数相对较低使得差分失重曲线较为光滑.基于生物质的组分独立热分解的假设建立了多组分反应动力学模型,并依据花梨木的试验数据得到了优化后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热裂解动力学参数.利用该模型对杉木和水曲柳的热失重行为进行模拟,得到了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裂解 热重分析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纤维素热裂解过程动力学的试验分析研究 被引量:49
16
作者 廖艳芬 王树荣 +3 位作者 骆仲泱 周劲松 余春江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2-176,189,共6页
尽管针对纤维素热裂解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已开展得比较广泛 ,但其表观动力学的确定仍是一具有争论性的问题 ,从而对纤维素热裂解机理的描述也就各不相同 .本文试图通过纤维素的热裂解动力学研究 ,对此种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并给出相应的... 尽管针对纤维素热裂解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已开展得比较广泛 ,但其表观动力学的确定仍是一具有争论性的问题 ,从而对纤维素热裂解机理的描述也就各不相同 .本文试图通过纤维素的热裂解动力学研究 ,对此种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并给出相应的机理描述 .纤维素热裂解随温度的升高经历了五个不同的阶段 ,其中第三阶段是整个过程的主要部分 ,期间大量挥发分析出并造成明显失重 .试验发现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 ,热滞后现象的加重致使纤维素热裂解各个阶段向高温侧移动 ;同时高升温速率对炭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 ,但有利于挥发分的生成 .通过对热裂解主反应区的热重分析 ,采用微商法求得对应的反应动力学参数 ,以 6 0 0 K作为分界点 ,低温段的活化能约在2 6 7k J/ m ol,较高温度段则体现为 174 k J/ mol左右的低活化能 .纤维素热裂解是一传热传质现象 ,与化学动力学机制相互影响、控制的过程 ,试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表观反应动力学 热裂解机理 热裂解动力学 生物质能 热重分析
下载PDF
电动力学技术在受污染地下水和土壤修复中新进展 被引量:44
17
作者 张锡辉 王慧 罗启仕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9-255,共7页
综述了电动力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方面的应用。电动力学技术利用电渗析、电迁移和电泳使土壤孔隙中的水和荷电离子或粒子发生迁移运动。大量研究表明,电动力学技术能够高效地去除土壤和地下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最... 综述了电动力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方面的应用。电动力学技术利用电渗析、电迁移和电泳使土壤孔隙中的水和荷电离子或粒子发生迁移运动。大量研究表明,电动力学技术能够高效地去除土壤和地下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最新研究表明电动力学技术也能够直接去除有机污染物,其与生物修复优化组合有可能成为高效“绿色”修复技术。这种技术具有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和成本低廉的特点,而且不影响生态环境,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一种环境修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力学 重金属 地下水污染 土壤修复
下载PDF
木材热解特性和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2
18
作者 文丽华 王树荣 +3 位作者 施海云 方梦祥 骆仲泱 岑可法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2004年第1期2-5,共4页
选取杉木、花梨木和水曲柳为样品 ,对其在不同升温速率下进行了 TG、DTG和 DSC分析。将木材的热解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分析了每个阶段的化学物理变化以及热效应的变化 ,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对热解过程的影响 ,并建立试样的热解模型 ,求出... 选取杉木、花梨木和水曲柳为样品 ,对其在不同升温速率下进行了 TG、DTG和 DSC分析。将木材的热解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分析了每个阶段的化学物理变化以及热效应的变化 ,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对热解过程的影响 ,并建立试样的热解模型 ,求出了其动力学参数 ,有助于着火机理、火蔓延机理、阻燃机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 木材 反应动力学 热解 热效应 动力学
下载PDF
炉内高温喷射氨水脱除NO_x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2
19
作者 王智化 周俊虎 +2 位作者 周昊 樊建人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5-500,共6页
在一台小型沉降炉上进行了氨水喷射还原模拟烟气中NOx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electivenon-catalyticreduction,SNCR)实验研究,同时结合绝热预混模型进行了化学动力学模拟,研究了采用氨水喷射的SNCR技术的诸多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采用该技... 在一台小型沉降炉上进行了氨水喷射还原模拟烟气中NOx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electivenon-catalyticreduction,SNCR)实验研究,同时结合绝热预混模型进行了化学动力学模拟,研究了采用氨水喷射的SNCR技术的诸多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采用该技术最高可以达到82.1%的NOx还原率,氨水喷入点的最佳温度范围为700~950℃,炉内最佳的停留时间为0.8s,随着NH3/NO摩尔比的增加NOx还原率逐渐升高,但未反应的NH3造成的泄漏也会随之增加,最佳的NH3/NO摩尔比应控制在1.5~3.0.从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情况来看,为达到模拟结果的理论值,试验当中应采取措施强化氨水与烟气的混合过程,同时烟气成分中大量的CO和较低的O2可以促进NO还原率的进一步提高,另外从运行成本的角度来看,同样是经济合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水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摩尔比 停留时间 NOx 脱除工艺 大气污染
下载PDF
生物质热解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37
20
作者 蒋剑春 沈兆邦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6,共6页
 对木屑在不同的升温速度下的热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的升温速度使生物质的热解反应机理和过程发生了变化。在4.2和40℃/min的升温速度下,两者反应的TG DSC T曲线有相似之处,均出现明显的吸热峰,而在390℃以后,...  对木屑在不同的升温速度下的热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的升温速度使生物质的热解反应机理和过程发生了变化。在4.2和40℃/min的升温速度下,两者反应的TG DSC T曲线有相似之处,均出现明显的吸热峰,而在390℃以后,升温速度为4.2℃/min时,热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已经不能用传统的数学模型表示,其反应速率与升温速度显示了一个线性关系。40℃/min升温速度时,在385~490℃拐点范围内,亦不能用通常使用的数学模型公式描述;在490~700℃的范围内,用数学模型可以表示,且线性回归的相关性很好。其反应活化能为29.53kJ/mol,大大低于人们通常试验的数据(一般为70~110kJ/mol)。10和20℃/min的升温速度时,其热解反应TG DSC T曲线相近,且它们的反应动力学数学模型基本符合传统的表示方法。研究表明,不同升温速度决定了反应的过程。研究结果可以推论,快速热解反应的机理将不同于人们通常描述的步骤进行,相应的反应活化能这一重要的物理参数会发生很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反应 反应动力学 数学模型 升温速度 反应活化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