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全球化与普遍伦理的建立 被引量:1
1
作者 虞晓骏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306-309,共4页
对“普遍伦理”可能性问题的考察,既要超越启蒙道德对普遍性价值标准的谋划方式,又要从后现代主义的道德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消极立场中杀出重围。立足于新全球化时代的交往实践,依凭共同的价值理性,自下而上地寻求普遍的道德价值准则。
关键词 普遍价值 普遍伦理 启蒙理性 道德相对主义 全球化
下载PDF
公共利益观念:一个思想史的考察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方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2,共9页
公共利益贯穿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在古希腊时期,"公共利益"仅仅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城邦的"共同利益"即"共同善"。在理性启蒙时代,人们相信理性有能力设计一种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相互协调的政治... 公共利益贯穿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在古希腊时期,"公共利益"仅仅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城邦的"共同利益"即"共同善"。在理性启蒙时代,人们相信理性有能力设计一种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相互协调的政治社会结构,公共利益成为一种社会构建原则。但功利主义认为,社会政治秩序是在个人不考虑公共利益的情况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无意而自然形成的。及至当代,公共利益观念呈现价值纷乱的多重景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公共利益只有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才能得到真正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共同善 理性启蒙 功利主义 唯物史观 思想史
下载PDF
20世纪后期美国城市空间发展演变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荣增 朱传耿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69-72,共4页
美国城市开发建设中经历了 2 0世纪 80年代的“边缘城市模式”到 90年代的“新城市主义”的转变。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角度探讨其转变的哲学理念 。
关键词 边缘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 价值理性 美国 城市开发建设 哲学理念 20世纪
下载PDF
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祛魅和启蒙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钝 《科学文化评论》 2013年第4期5-12,共8页
本文概述科学史与科学文化各自的学术内涵、社会功能、文化旨趣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指出科学史研究对于建设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国际趋势协调、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国情一致的当代新文化的意义。作者认为,弘扬科学理性的首要目标应该... 本文概述科学史与科学文化各自的学术内涵、社会功能、文化旨趣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指出科学史研究对于建设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国际趋势协调、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国情一致的当代新文化的意义。作者认为,弘扬科学理性的首要目标应该是针对反智文化的祛魅,科学史的启蒙功能应该引起包括各级领导在内的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史 科学文化 反智 祛魅 理性启蒙 李约瑟问题
下载PDF
从“理性启蒙”到“感性自由”——现代性语境中教育的异化与价值重建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仁 杨兆山 李颖辉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17年第3期165-185,164+229,共23页
从文艺复兴经启蒙运动,人类开启了“现代性”的进程。在整个现代性方案中,理性启蒙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它奠定了一套全新的认识论、生存论和价值观框架。教育现代性的开启,正是来源于理性启蒙对于观念文化、生活方式和制度结构的现代性... 从文艺复兴经启蒙运动,人类开启了“现代性”的进程。在整个现代性方案中,理性启蒙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它奠定了一套全新的认识论、生存论和价值观框架。教育现代性的开启,正是来源于理性启蒙对于观念文化、生活方式和制度结构的现代性价值预设,而基于“人”本体的人学想象构成了其内在的观念动力学基础。但理性启蒙也蕴含着自我分裂的因素,在理性启蒙力量的主导下,教育取得了革命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现代性异化的风险,从而陷入了与“启蒙”背反的合法性危机。不过,“现代性”本身就是复杂和充满张力的,并不能采取全面否定的姿态来进行批判。事实上,“现代性”并非只是理性现代性,也包括感性现代性,教育应在坚持理性启蒙成果的基础上,积极纳入“感性启蒙”议题,推进人的自由与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现代性 教育现代性 理性启蒙 感性启蒙 人的自由与解放
下载PDF
西方古典主义绘画中的理性启蒙精神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兴龙 《泰山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古典主义绘画艺术发生在理性启蒙的高峰期,艺术中的理性启蒙精神成为可能,由此形成古典主义绘画艺术精神追求中的三个重要症候,即从膜拜彼岸的神的虚幻世界转向关注此岸的人的现实生存空间;对死亡意识的深刻思考和焦虑;理性至上的美学... 古典主义绘画艺术发生在理性启蒙的高峰期,艺术中的理性启蒙精神成为可能,由此形成古典主义绘画艺术精神追求中的三个重要症候,即从膜拜彼岸的神的虚幻世界转向关注此岸的人的现实生存空间;对死亡意识的深刻思考和焦虑;理性至上的美学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主义绘画 理性启蒙精神 普桑 达维特
下载PDF
一种古典的理性启蒙观——对柏拉图“洞喻”和“线喻”的现代解读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臻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A6期69-71,共3页
在西方哲学的路径里,"启蒙"似乎仅仅特指中世纪以来的"启蒙运动"或"启蒙思潮"。然而,如果打破这种特定的"启蒙"话语而拓展启蒙的视野,回溯柏拉图的"洞喻"和"线喻"并进行... 在西方哲学的路径里,"启蒙"似乎仅仅特指中世纪以来的"启蒙运动"或"启蒙思潮"。然而,如果打破这种特定的"启蒙"话语而拓展启蒙的视野,回溯柏拉图的"洞喻"和"线喻"并进行认真探究,则这两个比喻所相互映现的正是一种古典的"理性启蒙"观。那么在柏拉图的视阈里,为何启蒙,如何可能启蒙,启蒙具有何种特性,启蒙之人性究竟发生何种变化?以上诸类问题,正是本文需要梳理和阐释的基本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理性启蒙 “洞喻” “线喻” “可见世界” “可知世界”
下载PDF
理性启蒙及其异化——霍克海默对启蒙的批判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健 谢鸿昆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6-30,共5页
在霍克海默那里,启蒙是用理性代替神话的过程,是拥有自我意识、敢于自我批判的人的理性思维的确立,因此启蒙就是理性启蒙。霍克海默通过分析理性启蒙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演进,揭示了理性走向异化、变质为工具理性的过程,也揭示了理性启蒙... 在霍克海默那里,启蒙是用理性代替神话的过程,是拥有自我意识、敢于自我批判的人的理性思维的确立,因此启蒙就是理性启蒙。霍克海默通过分析理性启蒙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演进,揭示了理性走向异化、变质为工具理性的过程,也揭示了理性启蒙异化的过程,并断定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种种异化现象,如科技异化、知识异化、文化的堕落等,并非是偶然的,而其实是理性启蒙异化的具体表现,是理性变质为工具理性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启蒙 异化 工具理性 霍克海默
下载PDF
理性的启蒙:论五四时期“教学论”的科学化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原 《基础教育》 CSSCI 2014年第1期66-71,共6页
科学化是近现代理性启蒙的重要标志,也是近现代教学论发展的必然过程和重要特点。中国教学论的科学化是从清末到五四运动前后这段时间里完成的,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论研究本身等方面。同时,经由人文主义影响下的反思性批判... 科学化是近现代理性启蒙的重要标志,也是近现代教学论发展的必然过程和重要特点。中国教学论的科学化是从清末到五四运动前后这段时间里完成的,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论研究本身等方面。同时,经由人文主义影响下的反思性批判,使得我国教学论的科学化进程更为理性,也更为切合实际。可以说,五四时期是我国教学论科学化发展的理性启蒙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论 五四时期 理性启蒙 科学化
下载PDF
教条主义产生的原因与防范对策--基于理性启蒙、自我意识、理性自我视角
10
作者 刘保民 王吉平 刘琅琅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6,14,共7页
教条主义在人类社会中长期存在,并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教条主义产生与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理性启蒙与自我意识的缺失,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理性观,从社会主体自我意识视角,探究教条主义产生的主体性内因,通过理... 教条主义在人类社会中长期存在,并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教条主义产生与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理性启蒙与自我意识的缺失,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理性观,从社会主体自我意识视角,探究教条主义产生的主体性内因,通过理性启蒙从激发自我意识和培育理性自我意识方面探寻一条反对和防范教条主义的有效的主体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条主义 理性启蒙 自我意识 理性自我 产生 防范
下载PDF
笛卡尔哲学难题及其求解方法带给我们的理性启示
11
作者 张焕宁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8-20,共3页
笛卡尔哲学是一种典型的二元论哲学,他将世界一分为二,使身心处于二元对立之中,身心本质不同的东西如何获得内在统一,这就是笛卡尔哲学的难题。笛卡尔此后的哲学家,为消解身心二元论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总归起来,他们是依据笛卡尔所留下... 笛卡尔哲学是一种典型的二元论哲学,他将世界一分为二,使身心处于二元对立之中,身心本质不同的东西如何获得内在统一,这就是笛卡尔哲学的难题。笛卡尔此后的哲学家,为消解身心二元论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总归起来,他们是依据笛卡尔所留下的两种可能性继续推进的,要么消解二元对立,要么坚持二者对立但改进二者的相互作用。但都没有真正破解这一难题。这表明笛卡尔哲学难题根本不是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而是一个科学问题。随着现代神经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等相关研究的深入,心身问题的神秘面纱也将逐层揭开,或者为最终破解笛卡尔二元论的哲学难题给人以方法论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哲学难题 求解方法 理性启示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性视域探析
12
作者 叔贵峰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40-43,共4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中国转向现代文明社会的价值坐标,它既是对我国传统价值观进行的自我调整,也是中国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的价值指引。哲学应该以其学科自身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为引导社...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中国转向现代文明社会的价值坐标,它既是对我国传统价值观进行的自我调整,也是中国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的价值指引。哲学应该以其学科自身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为引导社会发展的先进理念,在普遍理性上加以反思、追问、澄清和自明,从而担负起完成中国现代化"理性启蒙"的时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现代文明社会 理性启蒙 哲学的时代使命
下载PDF
西方历史哲学研究主题的嬗变对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启示
13
作者 朱荣英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84-90,共7页
现代西方"实证史学"强调历史研究要尊重事实经验,且一切必须局限在主观经验的范围内,不能超验应用。而"材料史学"更是将史料的客观性、真实性强调到了非常不适当的地步,以至于提出材料就是一切的"无‘论’历史... 现代西方"实证史学"强调历史研究要尊重事实经验,且一切必须局限在主观经验的范围内,不能超验应用。而"材料史学"更是将史料的客观性、真实性强调到了非常不适当的地步,以至于提出材料就是一切的"无‘论’历史"的主张。与之相反,无论新康德主义者抑或新黑格尔主义者的史学主张,则将历史视作史家对史料的主观认知史、生命交感史、价值创造史、批判考察史、当代生成史和思想重演史,极大地凸显了历史哲学的主体性本质和思想性内涵,拓宽了历史思维的新生之域和多维视界。但由于其忽视了对历史本体及其实践基础的研究,导致了历史认识的"唯我"归宿和思想通病,又使史学方法及价值本身面临质疑,这对于马克思历史观研究极具理性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哲学 主题转换 理性启示
下载PDF
新课改的实践困境及其突破:理性启蒙的视角
14
作者 刘华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3-27,44,共6页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由于经验主义文化传统广泛而强大的渗透力,造成课改举措落实不到位,甚至出现改革偏差等实践困境。文章指出,课改的成功实施需要一种理性文化精神。然而,文化转型中的理性启蒙却非常困难,需要从推广教学变革的行动研...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由于经验主义文化传统广泛而强大的渗透力,造成课改举措落实不到位,甚至出现改革偏差等实践困境。文章指出,课改的成功实施需要一种理性文化精神。然而,文化转型中的理性启蒙却非常困难,需要从推广教学变革的行动研究、区分教学常规管理与教学研究管理、建立新的教学奖惩制度等方面进行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改 实践困境 理性启蒙
原文传递
一种古典的理性启蒙观——对柏拉图“洞喻”和“线喻”的一种现代解读
15
作者 刘臻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66-68,共3页
在西方哲学的路径里,"启蒙"似乎仅仅特指中世纪以来的"启蒙运动"或"启蒙思潮"。然而,如果打破这种特定的"启蒙"话语而拓展启蒙的视野,回溯柏拉图的"洞喻"和"线喻"并进行... 在西方哲学的路径里,"启蒙"似乎仅仅特指中世纪以来的"启蒙运动"或"启蒙思潮"。然而,如果打破这种特定的"启蒙"话语而拓展启蒙的视野,回溯柏拉图的"洞喻"和"线喻"并进行认真探究,则这两个比喻所相互映现的正是一种古典的"理性启蒙"观。那么,在柏拉图的视阈里,为何启蒙?如何可能启蒙?启蒙具有何种特性?启蒙之人性究竟发生何种变化?以上诸类问题,都需要进行梳理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理性启蒙 “洞喻” “线喻”
下载PDF
民族主义的媒体呈现与话语转换
16
作者 黄炜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90-192,共3页
近几年中国民族主义的狂飙突进是由众多因素造成的,但不容置疑的是,大众传媒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构建理性民族主义的过程中,大众传媒必须转换角色,由民族主义事件的策划者、参与者、主导者向专业知识的提供者、新闻信息的解读者... 近几年中国民族主义的狂飙突进是由众多因素造成的,但不容置疑的是,大众传媒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构建理性民族主义的过程中,大众传媒必须转换角色,由民族主义事件的策划者、参与者、主导者向专业知识的提供者、新闻信息的解读者、文化差异的沟通者以及相关议题的设置者转换,要坚持开放性、针对性、灵活性的报道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媒 民族主义 理性启蒙 角色定位 策略方法
下载PDF
笛卡尔哲学难题的种种求解方案及现代启示
17
作者 朱荣英 《天中学刊》 2015年第2期41-50,共10页
为破解笛卡尔身心两离又内在统一的哲学难题,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曾做了种种试解,但最终倒向了唯心主义而只在主观观念中实现了身心统一。现代经验论对这一求解感到失望,而试图将精神的因素归结为物质的因素予以求解,即通过对语言进行逻... 为破解笛卡尔身心两离又内在统一的哲学难题,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曾做了种种试解,但最终倒向了唯心主义而只在主观观念中实现了身心统一。现代经验论对这一求解感到失望,而试图将精神的因素归结为物质的因素予以求解,即通过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来消除形而上学弊病,但因语言的固定界限而窒息了思想的内在活力。因此,现代存在论主张通过实现语言学转向以突破语言的逻辑限制,在生存命义中找到一条破解笛卡尔难题的可能路径。然而,将"此在"视作语言性的诗意存在,仅为求解这一难题找到一种虚幻可能而非可行之策。在语言学范围内,笛卡尔哲学难题是无解的,只有诉诸马克思实践观,这一难题才有望得到科学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 哲学难题 求解方案 理性启示
下载PDF
理性启蒙文化对传统群体文化的乌托邦式的跨越——“劳工神圣”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变调的意义断想
18
作者 王春 《阴山学刊》 2009年第4期35-39,共5页
"劳工神圣"自1918年在启蒙救国的语境下被提出后,就渐进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中潜在的话语体系,只是在中国现代文学不同阶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调,而在这变调的历程中潜隐着中国现代文学思想文化传统流变的复杂性。在五四新... "劳工神圣"自1918年在启蒙救国的语境下被提出后,就渐进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中潜在的话语体系,只是在中国现代文学不同阶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调,而在这变调的历程中潜隐着中国现代文学思想文化传统流变的复杂性。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理性启蒙文化对传统群体文化的乌托邦式的跨越呈现出了这种"流变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启蒙文化 传统群体文化 “劳工神圣” 变调
下载PDF
理性文学与文学理性──古典主义和启蒙主义文学的辨析和思考
19
作者 王捷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4年第1期37-42,共6页
对欧洲20世纪前各种文学思潮中的理性元素的综览显示:只有17、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文学才堪称理性文学,此前彼后文学思潮中的理性倾向则只能称之为文学理性.而理性文学得以形成是顺应了近代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的变革... 对欧洲20世纪前各种文学思潮中的理性元素的综览显示:只有17、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文学才堪称理性文学,此前彼后文学思潮中的理性倾向则只能称之为文学理性.而理性文学得以形成是顺应了近代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同为理性文学,古典主义与启蒙主义又在反封建、狭义与广义、方法论与认识论上各具差异。理性文学曾对文学理论和文学形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文学 古典主义 启蒙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