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集集堰沉沙池泥沙浓度与浊度率定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许盈松 黄振杰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44,共8页
水体浊度观测为水环境及水资源领域中之例常观测项目,泥沙浓度则为水资源及水利工程中重要之水文观测数据。浊度数据对于水生态环境、水资源利用评估及公共用水营运,为极重要判别指标;泥沙浓度数据则为集水区保育及河道稳定评估规划所... 水体浊度观测为水环境及水资源领域中之例常观测项目,泥沙浓度则为水资源及水利工程中重要之水文观测数据。浊度数据对于水生态环境、水资源利用评估及公共用水营运,为极重要判别指标;泥沙浓度数据则为集水区保育及河道稳定评估规划所需之重要基本数据。现行浊度观测方式及仪器,相对于传统泥沙浓度之观测,其仪器自动化程度高、价格较低,且设站较为简易方便且普遍。虽河川中悬移泥沙浓度与浊度之物理定义不同,但在工程实务应用上仍有许多泥沙浓度数据以浊度数据来替代表示。本文研究特定水沙条件下之浊度与浓度率定关系,并以集集拦河堰为案例,探讨试样水体浊度、浓度观测数值在不同含沙量条件下之对应及量化关系规律,并依ISO标准规范,进行不确定度分析及误差分析。研究成果显示,浊度观测方式之重现性及精度良好,且浊度与浓度测值间对应率定关系明确,但此率定关系与泥沙类别、泥沙粒径及分布组成条件密切相关。参照本研究所提出之泥沙浊度与浓度观测之率定关系规律,可以利用现已普遍设站之水质观测站之浊度观测数据,建立推估特定流域河道之水、沙特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浓度 浑水浊度 率定关系 沉沙池
下载PDF
嘉陵江中段含沙量与浑浊度换算关系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罗本福 张彬 +2 位作者 杨曦 杨开明 李志勤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90-92,共3页
鉴于嘉陵江水文监测通常检测含沙量而不是悬浮物浓度值,而城市自来水厂排泥水系统干泥量是用"悬浮物/浑浊度"换算关系K1值进行计算的,存在实际计算中只能用"含沙量/浑浊度"经验数据代替"悬浮物/浑浊度"... 鉴于嘉陵江水文监测通常检测含沙量而不是悬浮物浓度值,而城市自来水厂排泥水系统干泥量是用"悬浮物/浑浊度"换算关系K1值进行计算的,存在实际计算中只能用"含沙量/浑浊度"经验数据代替"悬浮物/浑浊度"但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用"含沙量/浑浊度"代替"悬浮物/浑浊度"的适用条件,以及通过试验确定"含沙量/浑浊度"的换算关系,有助于解决城市自来水厂排泥水系统设计中的这一难题。通过对嘉陵江广元段取样水体含沙量进行测定,推算"含沙量/浑浊度"的换算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嘉陵江中段水环境在Ⅲ类水体条件内,可用含沙量与浑浊度之比Cs/TU代替悬浮物与浑浊度之比SS/TU,且含沙量与浑浊度曲线趋势线高度吻合;嘉陵江中段含沙量与浑浊度呈幂函数关系,当Cs≤100 mg/L时,TU=0.977 3Cs0.856,100 mg/L<Cs≤1 000 mg/L时,TU=0.743 5Cs0.909,Cs>1 000 mg/L时,TU=0.542 8Cs0.952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中段 城市自来水厂 悬浮物 含沙量 浑浊度 换算关系
下载PDF
青铜峡水电站尾水渠淤积特点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孙万林 秦国民 +1 位作者 杜志水 李跃涛 《西北水电》 2014年第6期58-62,共5页
针对运行40余年的青铜峡水电站尾水渠及尾水河床,通过进行水下地形实测、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对比分析,阐述了青铜峡水电站在实际运行中尾水渠冲淤的变化,提出了不同于其他电站尾水渠的淤积特点,对电站正常运行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青铜峡水电站 尾水渠 淤积 水位-流量关系
下载PDF
安氏Ⅱ、Ⅲ类错畸形治疗后咬合关系与牙量比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达 胡敏 +1 位作者 王芳 相亚宁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4-576,共3页
目的了解安氏Ⅱ1、Ⅱ2、Ⅲ类错畸形治疗后咬合关系与牙量比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治疗结束的153例安氏Ⅱ、Ⅲ类错畸形患者的模型,利用PAR指数评分将患者分为咬合理想与咬合不理想两组,分别测量每一副模型Bolton全牙比值,根据其正常... 目的了解安氏Ⅱ1、Ⅱ2、Ⅲ类错畸形治疗后咬合关系与牙量比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治疗结束的153例安氏Ⅱ、Ⅲ类错畸形患者的模型,利用PAR指数评分将患者分为咬合理想与咬合不理想两组,分别测量每一副模型Bolton全牙比值,根据其正常值得出两组样本牙量不调的比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咬合理想组Bolton全牙比值不调的占47.27%,而治疗后咬合不理想组Bolton全牙比值不调的占71.43%;治疗后咬合不理想组模型分类研究结果显示:牙量不调比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安氏Ⅱ2类>安氏Ⅲ类>安氏Ⅱ1类,分别为85%、68.8%、66.7%。咬合不理想组全牙牙量不调明显高于咬合理想组,P=0.003,安氏Ⅱ2类全牙量不调发生率最高。结论上下牙量比例直接影响治疗后尖牙、双尖牙及磨牙的咬合关系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分析 PAR指数 咬合关系 牙量不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