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市发展的自组织特征与判据——为什么说所有城市都是自组织的? 被引量:81
1
作者 陈彦光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4-30,共7页
城市的发展是一种自组织过程,无论东方城市抑或西方城市概莫例外。自组织是城市演化背后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城市系统构成可以划分为三种成分:随机成分、可预测成分和受控成分,中央计划和城市规划主要是对控制成分而言。城市或者城... 城市的发展是一种自组织过程,无论东方城市抑或西方城市概莫例外。自组织是城市演化背后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城市系统构成可以划分为三种成分:随机成分、可预测成分和受控成分,中央计划和城市规划主要是对控制成分而言。城市或者城市体系是否自组织系统,可以借助三个临界指标进行检测:一是时间尺度的1/f涨落,二是空间尺度的分形结构,三是等级尺度的济夫(Zipf)定律。计算表明,中国的城市化过程、城市体系的空间网络和位序-规模分布分别服从这三个定量判据。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的城市具有自组织系统的演化特征,这对我们今后的城市规划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 自组织城市 城市规划 1/f 噪声 分形 位序-规模分布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82
2
作者 蒲英霞 马荣华 +1 位作者 马晓冬 顾朝林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1-172,共12页
从不同的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演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体系经历了首位型-位次型-首位型分布模式,城市首位度降低,并不能排除城市规模呈现首位型分布;(2)就整个研究期间而言,长三... 从不同的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演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体系经历了首位型-位次型-首位型分布模式,城市首位度降低,并不能排除城市规模呈现首位型分布;(2)就整个研究期间而言,长三角城市体系呈现较弱的收敛增长态势;(3)规模相对较大的城市,其维持自身状态的可能性较大。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将有高达78%的城市的人口规模低于同期平均水平,人口规模超过平均水平2倍以上的大城市数量将有所减少;(4)长三角城市体系在总体上并没有呈现均匀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极化现象一直比较明显。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在苏南、环杭州湾一带地区出现的空间集聚现象不断加强,这与苏北、浙南地区空间分布格局的相对平静形成了鲜明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分布 位序-规模法则 马尔可夫链 空间自相关 长江三角洲
原文传递
城市体系位序-规模特征的空间计量分析——以中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为例 被引量:63
3
作者 程开明 庄燕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05-912,共8页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的城市快速发展并引起广泛关注。为增进对中部地区城市体系发展规律的认识,根据1985~2009年城市人口数据,利用非参数密度估计方法得到该地区地级以上城市的Kernel密度图,发现城市规模的核...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的城市快速发展并引起广泛关注。为增进对中部地区城市体系发展规律的认识,根据1985~2009年城市人口数据,利用非参数密度估计方法得到该地区地级以上城市的Kernel密度图,发现城市规模的核密度曲线不断右移,城市整体规模日益扩大;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该地区地级以上城市的位序-规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城市间的空间依赖性使空间滞后模型估计的Zipf指数值比OLS估计结果要小,表明考虑空间效应的城市体系规模分布更为集中。随后进一步解析空间依赖性影响城市规模结构演化的内在机制,认为要素集聚、产业调整和创新扩散等造成的空间相互作用提供了空间依赖性赖以存在的基础,影响城市体系的演化和位序-规模变动,使城市体系规模分布更趋均衡。结论对于明晰城市在区域城市体系中的定位,确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序-规模法则 空间计量模型 演化机制 中部地区
下载PDF
城市等级体系的多重Zipf维数及其地理空间意义 被引量:36
4
作者 陈彦光 周一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23-830,共8页
基于城市等级体系的分形递归模型Pm =P1r1-mp ,fm =f1rm -1f 及其等价形式三参数Zipf定律P(r) =C(r-α) -dz提出关于城市位序 规模分布的多分形模型 ,得到多分维谱的二标度表达形式Dq=ln[pq+ ( 1-p) q] [( 1-q)lnrf],这里p =P( 2 ) [P... 基于城市等级体系的分形递归模型Pm =P1r1-mp ,fm =f1rm -1f 及其等价形式三参数Zipf定律P(r) =C(r-α) -dz提出关于城市位序 规模分布的多分形模型 ,得到多分维谱的二标度表达形式Dq=ln[pq+ ( 1-p) q] [( 1-q)lnrf],这里p =P( 2 ) [P( 2 ) +P( 3) ]为概率尺度 (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城市的位序 ,P为对应城市的人口 ) ;然后借助Legendre变换给出相应的参量表达 ,包括质量指数τ(q)、关于质量的Lipschitz H lder指数α(q)以及指数支集的分维函数f(α)。导出关于城市体系人口分布的空间维数谱模型Dp(q) =DqDf 以及有关的参量表达式 ,实现了区域城市人口多分维的可计算性。多重Zipf维数模型不仅可以有效地统一中心地的等级阶梯与位序 规模法则反映的连续分布 ,而且可以揭示城市体系演化的更多信息和隐含法则。以美国城市体系 ( 1998年的数据 )为实证对象 ,给出了城市规模分布的多分维Dq 以及f(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序—规模法则 ziPf定律 空间结构 双分形 多分形 对称性 美国 城市体系 城市地理系统
下载PDF
东北地区城市规模分布演变及其空间特征 被引量:36
5
作者 王颖 张婧 +1 位作者 李诚固 张雪娜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59,共5页
采用1990—2008年的城市人口数据,首先对东北地区城市规模级别结构演变概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引入城市首位指数、位序—规模法则、城市基尼系数对地区城市规模分布演变展开计量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区域城市规模成长的空间特征。结果表... 采用1990—2008年的城市人口数据,首先对东北地区城市规模级别结构演变概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引入城市首位指数、位序—规模法则、城市基尼系数对地区城市规模分布演变展开计量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区域城市规模成长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呈阶段性、层级递进式演变;由于缺乏龙头带动城市,各城市首位指数较低且不断下降;1996—2008年,城市体系符合位序—规模法则,城市规模分布总体趋于合理;1990—2005年,经济基尼系数与人口基尼系数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地区大城市、特大城市仍有较大的人口发展空间;区域城市规模成长表现出空间极化、轴线指向、群带集聚、区域差异等空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分布 城市首位指数 位序—规模法则 城市基尼系数 东北地区
原文传递
论城市体系 被引量:23
6
作者 杨吾扬 《地理研究》 1987年第3期1-8,共8页
本文从城市群体的空间分布型入手,对城市体系下了科学定义,并对我国城市体系区分为三个层次,即市域城市体系、中心城市经济区城市体系和国家或大区城市体系。作者对国外流行的柏克曼和齐夫-贝里城市体系模式作了介绍,并结合我国国情指... 本文从城市群体的空间分布型入手,对城市体系下了科学定义,并对我国城市体系区分为三个层次,即市域城市体系、中心城市经济区城市体系和国家或大区城市体系。作者对国外流行的柏克曼和齐夫-贝里城市体系模式作了介绍,并结合我国国情指出其适用性和局限性。最后,对作者提出的城市体系的级别-数日-规模对应模式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实验论证,指出该模式适合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特点,特别对我国组织中心城市经济区的规划工作有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体 城市体系 级别—规模原则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特征 被引量:31
7
作者 范晓莉 黄凌翔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20,共8页
采用1995-2012年城市人口数据,运用城市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城市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状态空间转移矩阵等研究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规模特征与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群首位城市作用较强,呈现"双核... 采用1995-2012年城市人口数据,运用城市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城市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状态空间转移矩阵等研究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规模特征与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群首位城市作用较强,呈现"双核心"辐射作用;高位序城市规模集聚明显,首位城市与中小城市规模差距大,城市体系不均衡;人口规模处于弱集中状态,经济规模处于强集中状态,经济发展不协调;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持续性较强,城市规模转型较难;首位型城市规模分布趋势逐步减弱,城市规模分布向合理态势转变。因此,现阶段应提高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质量,提升城市群综合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城市规模分布 位序-规模法则 城市基尼系数 核密度估计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时空演化特征——基于“五普”和“六普”人口统计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万庆 吴传清 +1 位作者 罗翔 曾菊新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90,共10页
根据“五普”和“六普”城镇常住人口统计数据,按照国际上常用的城市人口规模阈值标准筛选城市样本,采用统计分布检验、空间基尼系数、马尔科夫转移矩阵等方法,从全国、区域和省域三个层面考察中国城市规模的统计分布模式、空间分布... 根据“五普”和“六普”城镇常住人口统计数据,按照国际上常用的城市人口规模阈值标准筛选城市样本,采用统计分布检验、空间基尼系数、马尔科夫转移矩阵等方法,从全国、区域和省域三个层面考察中国城市规模的统计分布模式、空间分布特征和结构演化态势。结果表明:①2000-2010年,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均符合位序-规模法则,但并不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帕累托分布和齐普夫分布;城市规模结构呈“金字塔”格局,城市规模差距过小;受行政区划变动的影响,城市规模分布呈现集中化趋势;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增长趋势差异明显。②2010年,仅东北地区城市规模服从帕累托分布,其他区域城市规模既不服从帕累托分布也不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四大板块内部城市规模差距均过小,且并不存在梯度或反梯度分异规律;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首位城市规模相对优势不突出;2000-2010年,中部地区的城市规模差距在缩小,而其他区域城市规模差距则在扩大。③绝大部分省份内部城市规模发展过于均衡,但也有部分省份城市体系“一城独大”特征明显;省域城市规模差距的地域差异显著,但未表现出梯度或反梯度分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常住人口 城市规模分布 位序-规模法则 帕累托分布 统计分布 空间分布 动态演化
原文传递
城市规模分布的三参数Zipf模型──Davis二倍数规律的理论推广及其分形性质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陈彦光 刘继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8-102,共5页
将关于城市等级-规模分布的Davis二倍数(2n)规律推广为任意倍数(δn)规律:ai=ai+n·2n,fi=fi+n·δ-n,然后从中导出具有一般意义的三参数Zipf模型:P(r)=C(r-a)-dz.揭示了参数dz的分维性质并给出了它与分维D以及邻... 将关于城市等级-规模分布的Davis二倍数(2n)规律推广为任意倍数(δn)规律:ai=ai+n·2n,fi=fi+n·δ-n,然后从中导出具有一般意义的三参数Zipf模型:P(r)=C(r-a)-dz.揭示了参数dz的分维性质并给出了它与分维D以及邻级倍数δ的数值关系:dz=1/D-In2/Inδ。从而证明Davis的2n规律乃是δ=2即dz=1的特殊情形;最后用Davis的原始数据对推导结果进行了实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分布 三参数Zipf模型 Davis二倍数规律
下载PDF
城市人口-城区面积异速生长模型的理论基础、推广形式及其实证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陈彦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5-380,共6页
从基于广义Beckmann Davis模型的关于城市人口规模分布的三参数Zipf模型P(r) =C(r-α) -dz 和城市人口 城区面积的异速生长定律A(r) =aP(r) b 出发 ,导出关于城区面积规模分布的三参数Zipf模型A(r) =K(r -α) -d,然后将它们还原为一组... 从基于广义Beckmann Davis模型的关于城市人口规模分布的三参数Zipf模型P(r) =C(r-α) -dz 和城市人口 城区面积的异速生长定律A(r) =aP(r) b 出发 ,导出关于城区面积规模分布的三参数Zipf模型A(r) =K(r -α) -d,然后将它们还原为一组奇异对称序列 :Pm =P1λ1-m,Am=A1γ1-m,fm =f1δm -1,从这一组几何级数序列出发推导出城市人口 城区面积异速生长模型的一般形式 ,进而证明 :当令Ps =∑rP(r)、As =∑rA(r)时 ,下式成立 :As(t)∝Ps(t)bs,且当λ≤δ、γ≤δ ,即城市规模分布的分维D≥ 1时 ,标度因子bs =1;当λ >δ ,γ>δ ,即分维D <1时 ,有bs=(d - 1) / (dz- 1) ,从而将城市人口 城区面积异速生长关系推广到城市体系的总量分析领域 ,并且发现bs =(lnA1-lna) /lnP1,即城市体系总量的异速生长系数在理论上等于最大城市的异速生长系数 .以河南省的城市和城市体系为检验对象对本文的理论推导结果进行了实证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口-城区面积异速生长模型 理论基础 推广形式 实证分析 位序-规模法则 Zipf定律 Beckmann-Davis模型
下载PDF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环渤海城市群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路春燕 许燕婷 +2 位作者 林晓晴 钟连秀 苏颖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8-226,共9页
城市群时空演变过程研究对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及促进城市间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以1992—2013年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为数据源,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技术、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城市空... 城市群时空演变过程研究对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及促进城市间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以1992—2013年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为数据源,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技术、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城市空间扩展速率指数及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环渤海城市群时空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1992—2013年间,该城市群各城市夜间灯光总量均呈显著增长,整体增长率为135.89%;②随时间推移,该城市群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城市规模分布由不均衡状态向均衡状态转变;③该城市群空间扩展呈中心城市圈层化特征,演变格局表现为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趋势,重心向西南方向偏移,空间范围呈扩张态势。研究可为环渤海及我国其他城市群时空演变研究提供方法借鉴与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城市群 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 位序-规模法则 城市扩展速率指数 标准差椭圆
下载PDF
武汉市新城区乡村发展水平评价及规模等级结构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罗静 蒋亮 +4 位作者 罗名海 田玲玲 陈国磊 田野 吴益坤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70-1381,共12页
论文以行政村为研究单元,从乡村聚落、土地、人口、经济和人居环境5个维度出发,构建乡村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和位序-规模法则等分析和评价乡村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及规模等级结构。结果显示:①武汉市新城区... 论文以行政村为研究单元,从乡村聚落、土地、人口、经济和人居环境5个维度出发,构建乡村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和位序-规模法则等分析和评价乡村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及规模等级结构。结果显示:①武汉市新城区乡村发展水平空间分异明显,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乡村发展水平高的行政村集中分布在黄陂区南部与东西湖区东部的交界处、汉南区东部和江夏区北部,发展水平一般及以下的行政村广泛分布。②新城区乡村发展规模符合位序-规模法则,且高位次行政村发育不足,中低位序行政村广泛发育,乡村规模较为分散,城镇化水平有待提高。③新城区乡村聚落等级体系呈现出金字塔结构,并与按市场原则(K=3)分布的中心地理论模型相接近,中心地等级较低。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乡村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水平 空间格局 位序-规模法则 等级结构 武汉市新城区
原文传递
传统农区村落位序—规模法则的实证研究——以周口市为例 被引量:20
13
作者 卫春江 朱纪广 +1 位作者 李小建 罗鹏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8-165,共8页
以传统农区周口市域的村落数据为基础,引入不同村落规模分布模型,试图检验不同模型对村落位序—规模的拟合效果,以期为村落的规模分布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结果显示:①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和村落位序—规模法则属于不同的分布函数。在模... 以传统农区周口市域的村落数据为基础,引入不同村落规模分布模型,试图检验不同模型对村落位序—规模的拟合效果,以期为村落的规模分布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结果显示:①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和村落位序—规模法则属于不同的分布函数。在模拟村落位序—规模分布中,村落位序—规模法则优于城镇位序—规模法则。②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倾向于从城市化的角度解释村落的规模分布,而常忽略其他因素对村落的影响;村落位序—规模法则从村落自身的角度解释村落的发展问题。③在预测村落未来发展方面,村落位序规模法则优于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城市位序规模法则是从一个静态的视角看待聚落的变化,而村落位序—规模法则可用村落规模变化率来表征村落规模的分布规律,其实质是用演化的、动态的视角看待村落规模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序—规模法则 村落 城镇化 周口市
原文传递
基于传统和五普口径的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毛广雄 曹蕾 +1 位作者 丁金宏 严士清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33-1838,共6页
基于传统和第五次人口普查两种口径,结合相关模型分析了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①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基本满足位序—规模分布规律,分布的集中性趋于减弱而均衡程度则趋于增强;②城市GNI指数的区域差异明显,苏南>苏北>苏... 基于传统和第五次人口普查两种口径,结合相关模型分析了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①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基本满足位序—规模分布规律,分布的集中性趋于减弱而均衡程度则趋于增强;②城市GNI指数的区域差异明显,苏南>苏北>苏中;③统计口径影响很大,相比而言,五普口径较传统口径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城市规模分布演变的总体趋势。研究表明,经济因素与城市规模分布变动呈明显的相关性,但政治结构因素(行政区划调整和统计口径)是引起城市规模分布演变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分布 位序规模法则 统计口径 特征 原因
原文传递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京津冀城市群规模结构实证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孙雷 鲁强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4-130,共7页
在城市群引领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本文针对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现状及演化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了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等级分布特征和城市群的规模结构,研究表明:京津冀城市群首位度小于2,首位城市优势不突出,京津形成双核心城市,同时,... 在城市群引领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本文针对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现状及演化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了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等级分布特征和城市群的规模结构,研究表明:京津冀城市群首位度小于2,首位城市优势不突出,京津形成双核心城市,同时,分析结构表明,豪斯道夫数值有大于1的趋势,这说明近些年来,京津冀城市群的中小城市有了一定发展,逐渐向规模结构合理性过度,最后,文章提出了优化京津冀城市群规模结构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城市首位率 位序-规模法则
下载PDF
基于集聚经济规律的城市规模问题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孙祥栋 郑艳婷 张亮亮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4-81,共8页
本文分析了2000年-2010年中国城市规模的变化规律,借鉴集聚经济理论对上述变化规律给出合理解释,并指出以不同产业为主的城市之间的适度规模差异巨大。首先,使用第五次人口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全国地级市的城镇地区人口数据,文章首... 本文分析了2000年-2010年中国城市规模的变化规律,借鉴集聚经济理论对上述变化规律给出合理解释,并指出以不同产业为主的城市之间的适度规模差异巨大。首先,使用第五次人口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全国地级市的城镇地区人口数据,文章首次计算并比较了2000年和2010年中国城市的规模位序。结果发现总体上我国的城镇体系发展较为平衡、首位度低,10年间中国城市体系中人口往大城市集中的特征明显,高位次城市发展突出;但是在规模前100位的城市中,人口分布则更为平衡。这表明10年间中国一批大城市发展迅速,人口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集中与扩散并存"的趋势。进一步地,基于集聚经济理论,文章构造了城市单位生产成本函数,指出城市的单位生产成本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呈现出"U"型曲线特征,城市规模不能无限制的扩大。本文将城市的适度规模界定为城市单位生产成本最小时所对应的规模,利用中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异方差稳健性估计的固定效应模型,测度了中国城市的适度规模。测算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城市的适度规模为420万人。这一结果也同时证实了目前中国的城市规模是普遍偏小的,人口往大城市迅速集中可以降低城市的生产成本,当前城市体系的发展趋势符合经济理性。此外,文章认为,现实中各个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别巨大,这使得上述对城市适度规模的估计只是一个"一般情况"下的估计。一个城市的适度规模部分地取决于这个城市的产业特征。一个城市中追求集聚效益的产业越多,那么这个城市的适度规模就会越大。在界定制造业集聚型城市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型城市的基础上,文章的实证结果进一步表明,与"一般情况"下的城市适度规模相比,制造业集聚型城市的适度规模较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型城市的适度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经济 规模位序律 城市规模
下载PDF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吕薇 刁承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6-141,共6页
选择2000-2010年中国县级及县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以建成区面积来表征城市规模,运用位序—规模法则和帕雷托公式,分析了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①各年的判定系数都在0.943以上,位序—规模法则能较好地描述中国城市的规... 选择2000-2010年中国县级及县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以建成区面积来表征城市规模,运用位序—规模法则和帕雷托公式,分析了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①各年的判定系数都在0.943以上,位序—规模法则能较好地描述中国城市的规模分布.②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均衡度呈现减弱的趋势.③城市建成区用地的位序—规模曲线有平行向上推进的特点,城市建成区用地规模持续增长.④总体看来城市用地规模增长速度减缓,但是不同位序城市的用地规模增长速度存在差异.最后从自然地理环境、行政区划调整、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等方面探讨了城市用地增长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建成区用地 位序—规模法则 帕雷托公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新疆典型绿洲城乡聚落规模体系特征及空间重构--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例 被引量:16
18
作者 马晨 王宏卫 +3 位作者 谈波 周璟 代芯妍 王晓琴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2-868,共17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及实施,城乡关系也进入融合发展新时期,厘清典型地域城乡聚落规模体系的演变过程及现状特征并探明其空间重构与优化路径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及实施,城乡关系也进入融合发展新时期,厘清典型地域城乡聚落规模体系的演变过程及现状特征并探明其空间重构与优化路径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简称“渭库绿洲”)为例,利用2009—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及位序—规模法则等方法,刻画了渭库绿洲城乡聚落规模体系特征;依据乡村振兴多级目标的理论内涵,探讨了渭库绿洲城乡聚落体系空间重构模式及优化路径。结果表明:①渭库绿洲城镇村体系建设过程中城镇主导作用较弱,城乡聚落规模总体扩张较快,城乡人口与聚落增长反差较大,乡村人地关系失调特征明显;②渭库绿洲城乡聚落规模分布整体服从位序—规模法则,零星聚落“摆尾”现象加剧且空间无序扩张特征显著,城乡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县城、中心乡镇、干渠及道路指向性,但向中心乡镇空间集聚趋势不明显;③渭库绿洲城乡聚落规模体系空间重构的首要举措是整治零星斑块,对典型样区设定了3个优化目标并对空间重构路径进行了逻辑解析,提出了5种整治方向。基于乡村振兴多级目标,构建以土地要素流动为关键的空间重构方案,对促进渭库绿洲城乡聚落规模体系结构优化与功能协调、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理学 城乡融合 城乡聚落规模体系 空间重构 位序—规模法则 渭库绿洲
原文传递
中国三大城市群服务业规模结构及演化特征 被引量:15
19
作者 柳坤 申玉铭 刘辉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89-1294,共6页
选择京津冀都市区、长三角城市群及珠三角城市群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2000-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数据,运用位序—规模法则和分形理论,分析并阐释了区域内服务业规模结构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以服务业增加值数据构建的京津冀都市区服务业... 选择京津冀都市区、长三角城市群及珠三角城市群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2000-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数据,运用位序—规模法则和分形理论,分析并阐释了区域内服务业规模结构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以服务业增加值数据构建的京津冀都市区服务业规模分布符合位序—规模法则,判定系数显示拟合效果较好;②根据分维值比较发现,长三角城市群服务业规模结构接近理想状态并且比较稳定,首位城市上海在区域服务业发展中发挥良好的辐射作用。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都市区服务业规模结构体系并不均衡,由于高位序城市服务业的规模效应和惯性优势,目前的结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观;③北京和上海分别作为服务业的区域中心性城市的理论地位与实际较为接近,并且北京显示出明显的集聚作用,而广州的区域服务业中心性地位面临弱化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 规模结构 位序—规模法则 分形理论 城市群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曹跃群 刘培森 《西北人口》 CSSCI 2011年第4期47-52,共6页
文章应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与分形理论,测算了1999—2008年间分别以城市人口、建成区面积和经济规模表征的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分维值,对分维值进行了纵向对比分析,并实证分析了影响城市规模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具... 文章应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与分形理论,测算了1999—2008年间分别以城市人口、建成区面积和经济规模表征的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分维值,对分维值进行了纵向对比分析,并实证分析了影响城市规模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具有显著的分形特征,符合城市位序—规模法则;1999—2008年间三种表征的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分维值均呈现下降趋势;中国城市规模具有明显区域性差异,资本投入、科技水平、产业结构和外资是推动城市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最后,文章据此提出了发展和完善中国城市规模体系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分布 位序—规模法则 分维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