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主动成像结合距离选通技术的零时信号测量方法 被引量:17
1
作者 范有臣 赵洪利 +2 位作者 孙华燕 郭惠超 赵延仲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1-107,共7页
针对火箭起飞过程中零时信号难以准确测量问题,提出了激光主动成像与距离选通技术相结合的测量方式,并通过求取光流的变化进而求取位移移动量获得火箭起飞的零时信号。对现有的零时信号测量方式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基于距离选通的ICCD成... 针对火箭起飞过程中零时信号难以准确测量问题,提出了激光主动成像与距离选通技术相结合的测量方式,并通过求取光流的变化进而求取位移移动量获得火箭起飞的零时信号。对现有的零时信号测量方式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基于距离选通的ICCD成像方式,结合目标垂直上升的特性,提出目标轮廓与HS光流结合的抗光照干扰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目标匀速上升过程中,在光照变化不大情况下,单独的边缘检测及单独的HS光流检测算法均能检测出目标的上升趋势;在光照变化剧烈情况下,边缘检测及HS光流检测算法均出现严重的误差,目标轮廓与HS光流结合算法排除了目标内部的干扰,得到的目标像素点位移量与真实的上升量基本一致,误差在亚像素量级,若图像帧频为25 fps,则时间精度为80 ms,完全符合零时信号提取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时信号 激光主动成像 距离选通 光流
下载PDF
互相关算法在运动目标距离选通激光三维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范有臣 赵洪利 +2 位作者 孙华燕 郭惠超 赵延仲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9-157,共9页
在微光成像中,距离选通成像是一种获取目标三维信息的有效手段。对于静止目标而言,可以通过对目标切片成像,获得不同选通距离的目标图像,进而通过二值化算法或质心算法获得目标的三维图像。而对于运动目标而言,在切片成像的同时,目标的... 在微光成像中,距离选通成像是一种获取目标三维信息的有效手段。对于静止目标而言,可以通过对目标切片成像,获得不同选通距离的目标图像,进而通过二值化算法或质心算法获得目标的三维图像。而对于运动目标而言,在切片成像的同时,目标的空间位置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对不同选通距离的目标图像进行配准,而后才能获得目标的三维图像。搭建了基于像增强电荷耦合器件(ICCD)的距离选通实验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像质评价的互信息配准算法配准激光图像目标的空间位置,然后对配准后的激光图像通过互相关算法获得三维图像,并在保证一定的三维精度基础上,逐渐减少激光图像的像幅数,最后与二值化算法和质心算法三维重构进行了实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互信息配准算法能够有效配准激光图像,互相关三维成像算法精度高于二值化法和质心法,最少采用2幅图像即可获得目标的三维点云图像,大大降低了对运动目标三维成像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目标 激光主动成像 距离选通 互相关
下载PDF
主被动复合激光距离选通探测系统最大作用距离的推算 被引量:6
3
作者 范有臣 赵洪利 +2 位作者 孙华燕 郭惠超 赵延仲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2期86-92,共7页
主被动复合激光距离选通探测系统的最大作用距离包括可见光/红外系统的最远探测距离和激光系统最远成像距离,分别对其进行建模分析,建立函数表达式,分析了探测器灵敏度和发射功率、激光发射角及大气能见度对最大作用距离的影响,并搭建了... 主被动复合激光距离选通探测系统的最大作用距离包括可见光/红外系统的最远探测距离和激光系统最远成像距离,分别对其进行建模分析,建立函数表达式,分析了探测器灵敏度和发射功率、激光发射角及大气能见度对最大作用距离的影响,并搭建了532 nm YAG激光器和860 ns固体激光器两套距离选通实验系统,仿真分析系统最远作用距离分别为11.2 km和5.5 km,采用YAG激光器分别对15.7 km、10.9 km、13 km目标成像,采用固体激光器分别对1.3 km、5.1 km、6 km目标成像,通过对比验证了系统的最远距离,实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的最远作用距离与实际最远作用距离基本相符,最远作用距离函数能够反映系统的实际性能,可以作为系统评价的基本参考,是系统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作用距离 主被动复合 激光主动成像 距离选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