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分期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近期及远期疗效,为寻找简便、疗效持久的治疗方法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将7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及西药组各35例。穴位埋线组于经前3天及经间期(月经第12-14天)各埋线一次...目的:观察分期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近期及远期疗效,为寻找简便、疗效持久的治疗方法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将7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及西药组各35例。穴位埋线组于经前3天及经间期(月经第12-14天)各埋线一次,经前期以关元、子宫、地机、次髎为主穴;经间期以肾俞、肝俞、脾俞为主穴;西药组采用口服芬必得,每次300mg,每日2次,于经前3日开始口服,致疼痛缓解。一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三个周期,分别于第三个周期结束后及停止治疗三个月后进行近期及远期疗效评定。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拟定的痛经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分别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健康调查简表( 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F-36)对疼痛程度及生命质量进行评价。结果:①三个周期后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1.4%(32/35),优于西药组74.3%(26/35);随访期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1.4%(32/35),优于西药组40.0%(14/35),近期及远期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两组第一、二周期治疗后痛经及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三周期、随访期埋线组痛经及VAS评分均较西药组下降明显(P〈0.05、P〈0.01);西药组在随访期出现反弹。④埋线组第三周期、随访期生活质量总分的改善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P〈0.01)结论:分期穴位埋线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口服西药芬必得。随着痛经症状及疼痛的改善,生活质量也随之改善。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调理脾胃灸法对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来源于3个透析中心的109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均采用西医规律血液透析加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目的:探讨调理脾胃灸法对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来源于3个透析中心的109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均采用西医规律血液透析加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纸管贴穴灸疗器于足三里、三阴交两穴施灸,每周治疗2~3次,4周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随访3个月。应用肾脏疾病生存质量专用量表(kidney disease quality of life short form,KDQOL-SFTM1.3)在治疗前、治疗后、随访结束后分别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其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功能(83.62±13.27vs 79.32±22.17)、一般健康(58.88±20.24vs 48.82±20.89)、活力(77.07±15.56vs 70.59±22.61)3个领域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组在躯体功能、一般健康、活力、症状与不适4个领域的生存质量评分提高(均P<0.05)。随访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功能、一般健康、情感健康、社交功能、活力、肾脏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认知功能等7个领域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结束后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在活力、症状与不适、认知功能3个领域的生存质量评分提高(均P<0.05)。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及随访后全部19个领域的生存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调理脾胃灸法可在躯体功能、一般健康、活力3个领域改善透析患者生存质量,随之对患者的心理产生有益的影响,进而改善情感健康、社交功能、肾脏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认知功能等领域的生存质量。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分期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近期及远期疗效,为寻找简便、疗效持久的治疗方法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将7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及西药组各35例。穴位埋线组于经前3天及经间期(月经第12-14天)各埋线一次,经前期以关元、子宫、地机、次髎为主穴;经间期以肾俞、肝俞、脾俞为主穴;西药组采用口服芬必得,每次300mg,每日2次,于经前3日开始口服,致疼痛缓解。一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三个周期,分别于第三个周期结束后及停止治疗三个月后进行近期及远期疗效评定。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拟定的痛经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分别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健康调查简表( 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F-36)对疼痛程度及生命质量进行评价。结果:①三个周期后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1.4%(32/35),优于西药组74.3%(26/35);随访期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1.4%(32/35),优于西药组40.0%(14/35),近期及远期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两组第一、二周期治疗后痛经及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三周期、随访期埋线组痛经及VAS评分均较西药组下降明显(P〈0.05、P〈0.01);西药组在随访期出现反弹。④埋线组第三周期、随访期生活质量总分的改善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P〈0.01)结论:分期穴位埋线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口服西药芬必得。随着痛经症状及疼痛的改善,生活质量也随之改善。
文摘目的:探讨调理脾胃灸法对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来源于3个透析中心的109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均采用西医规律血液透析加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纸管贴穴灸疗器于足三里、三阴交两穴施灸,每周治疗2~3次,4周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随访3个月。应用肾脏疾病生存质量专用量表(kidney disease quality of life short form,KDQOL-SFTM1.3)在治疗前、治疗后、随访结束后分别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其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功能(83.62±13.27vs 79.32±22.17)、一般健康(58.88±20.24vs 48.82±20.89)、活力(77.07±15.56vs 70.59±22.61)3个领域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组在躯体功能、一般健康、活力、症状与不适4个领域的生存质量评分提高(均P<0.05)。随访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功能、一般健康、情感健康、社交功能、活力、肾脏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认知功能等7个领域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结束后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在活力、症状与不适、认知功能3个领域的生存质量评分提高(均P<0.05)。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及随访后全部19个领域的生存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调理脾胃灸法可在躯体功能、一般健康、活力3个领域改善透析患者生存质量,随之对患者的心理产生有益的影响,进而改善情感健康、社交功能、肾脏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认知功能等领域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