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覆膜与沟垄种植模式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形成及水分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87
1
作者 秦舒浩 张俊莲 +2 位作者 王蒂 蒲育林 杜全中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9-394,共6页
研究了覆膜及不同沟垄种植模式对黄土高原西部半干旱区旱作马铃薯产量形成和水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平畦覆膜(T2)、全膜双垄沟播(T3)、全膜双垄垄播(T4)、半膜膜侧种植(T5)和半膜沟垄垄播(T6)种植方式的产量分别比传统平畦不覆膜(T1)... 研究了覆膜及不同沟垄种植模式对黄土高原西部半干旱区旱作马铃薯产量形成和水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平畦覆膜(T2)、全膜双垄沟播(T3)、全膜双垄垄播(T4)、半膜膜侧种植(T5)和半膜沟垄垄播(T6)种植方式的产量分别比传统平畦不覆膜(T1)方式高50.1%、75.9%、86.8%、69.6%和60.6%;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提高47.0%、82.7%、84.0%、75.2%和54.3%,其中,T4、T3产量和WUE增加幅度最大.与传统方式相比,各覆膜及沟垄处理普遍优化了马铃薯各产量构成性状,其中T4和T3最有利于大薯率和中薯率的提高、绿薯率和烂薯率的降低,其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产量也较高.因此,全膜双垄垄播和全膜双垄沟播为半干旱区马铃薯适宜的抗旱节水高产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 沟垄种植 旱作马铃薯 产量 蒸散量 水分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GGE双标图在我国旱地春小麦稳产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0
2
作者 常磊 柴守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8-994,共7页
GGE双标图法是研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以及不同环境下作物品种产量稳定性的新型有力工具。对2005年由17个试点、9个新品种(系)组成的国家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的产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和GGE分析表明:在我国旱地春小麦产区的大环境尺度下,品... GGE双标图法是研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以及不同环境下作物品种产量稳定性的新型有力工具。对2005年由17个试点、9个新品种(系)组成的国家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的产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和GGE分析表明:在我国旱地春小麦产区的大环境尺度下,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对产量变异的影响约为品种效应的5.37倍,品种间的稳产性差异很大,丰产性、稳产性均较理想的品种只占供试品种的11%,但有些品种对某些环境具有特殊适应性。17个试点可划分为3个类型区,其中在黄土高原中部旱作区表现最好的品种是"8821-1-1"和"陇春9143",在青藏高原寒旱区和华北旱作区表现最好的品种分别是"青春193"和"乌麦7号"。从环境代表性和对品种鉴别能力两方面分析,较理想的试点为甘肃省榆中县和青海省互助县。在7个环境因子中,生育期的降雨量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旱地 区域试验 GGE双标图 基因型×环境交互作用 产量稳产性 丰产性 品种适应性
下载PDF
半湿润偏旱区沟垄覆盖种植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5
3
作者 韩娟 廖允成 +2 位作者 贾志宽 韩清芳 丁瑞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109,共9页
为探索半湿润偏旱区沟垄集雨种植模式下冬小麦田土壤蓄水保墒和节水增产效果,于2007—2010年连续3个小麦生长季在渭北旱塬旱农试验站,研究了不同沟垄集雨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设置3个沟垄集雨处理,分... 为探索半湿润偏旱区沟垄集雨种植模式下冬小麦田土壤蓄水保墒和节水增产效果,于2007—2010年连续3个小麦生长季在渭北旱塬旱农试验站,研究了不同沟垄集雨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设置3个沟垄集雨处理,分别是垄上覆盖地膜+沟内不覆盖(P1)、沟内覆盖小麦秸秆(P2)、沟内覆盖液体地膜(P3)处理,以传统平作(CK)为对照。P1、P2和P3处理显著提高冬小麦生育前期0-20 cm和20-100 cm的土壤贮水量,其中以P2处理蓄水保墒效果最显著,P3处理由于液态地膜的降解,仅在小麦生长前期有一定的蓄水保墒作用,在小麦的生长后期与P1处理无显著差异;各沟垄集雨处理100-200 cm土壤贮水量与CK无差异。P2处理对冬小麦平均株高和生物量影响最大,3年平均株高和生物量分别较对照提高26.7%和60.3%。以P2处理增产效果最显著,3年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CK对照提高39.3%和35.6%;且P1和P3之间无显著差异。因此,垄覆地膜、沟覆秸秆的二元沟垄集雨覆盖种植模式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适宜在半湿润偏旱区冬小麦生产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小麦 节水栽培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0
4
作者 王改玲 郝明德 +1 位作者 许继光 洪坚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9-544,共6页
以1992年设置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的保护性耕作试验基地为基础,研究了长期保护性耕作对旱地小麦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剖面水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年免耕覆盖和15年免耕覆盖分别比传统耕作平均增产19.2%和27.6%;丰水年份增产率为5... 以1992年设置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的保护性耕作试验基地为基础,研究了长期保护性耕作对旱地小麦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剖面水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年免耕覆盖和15年免耕覆盖分别比传统耕作平均增产19.2%和27.6%;丰水年份增产率为5.2%和11.7%,而干旱年份增产率高达85.0%和97.6%,表现为实施保护性耕作年限越长、越是干旱,保护性耕作的增产效果越显著。保护性耕作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剖面水分含量和土壤贮水量,提高表层0—10 cm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但不利于有效磷含量的提高。11年免耕覆盖和15年免耕覆盖,表层0—1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比传统耕作降低6.8和6.3 mg/kg,降低了56.1%和51.9%,应注意磷肥的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黄土高原 旱地 土壤理化性质 小麦产量
下载PDF
渭北旱塬小麦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刘芬 同延安 +1 位作者 王小英 赵佐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2-558,共7页
总结2006~2009年陕西省渭北旱塬测土配方施肥项目180个"3414"试验数据,分析当前生产条件下旱作区小麦施肥效果以及施肥量、土壤肥力水平对小麦产量、经济效益、肥料利用效率等的影响,为提高旱作小麦产量和肥料高效利用提供... 总结2006~2009年陕西省渭北旱塬测土配方施肥项目180个"3414"试验数据,分析当前生产条件下旱作区小麦施肥效果以及施肥量、土壤肥力水平对小麦产量、经济效益、肥料利用效率等的影响,为提高旱作小麦产量和肥料高效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施用氮(N)、磷(P2O5)、钾肥(K2O)小麦分别增产986、679和405kg/hm2,增产率为30.0%、18.9%和9.5%,增收1098、810和392 Yuan/hm2,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21.5%、14.8%和8.8%,农学效率分别为6.4、7.1和7.1 kg/kg;施肥增产、增收效果以及肥料贡献率均表现为N>P2O5>K2O,农学效率表现为P2O5=K2O>N;与不施肥相比,平衡施用氮、磷、钾肥(N+P2O5+K2O)小麦增产73.0%,增收1923 Yuan/hm2,对产量的贡献率为40.0%,农学效率为5.8 kg/kg;过量施用氮、磷、钾肥均无显著减产效应,推荐施肥处理化肥的增产、增收效果,对产量的贡献率以及农学效率均最高。土壤肥力对化肥肥效有显著影响,投肥于中、低肥力土壤既能实现养分高效利用又能获得较大经济效益。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氮肥利用效率明显降低,磷肥肥效基本不变,而钾肥肥效在快速提升。合理施肥与耕作、栽培等多种措施相结合是旱区作物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区 小麦 施肥 产量 经济效益 肥料贡献率 农学效率
下载PDF
施氮深度对旱地小麦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1
6
作者 段文学 于振文 +2 位作者 石玉 张永丽 赵俊晔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7-664,共8页
为确定黄淮冬麦区旱地小麦施氮技术的最佳施肥深度,2010—2012连续两年度在大田条件下设置氮肥表面撒施(D1),施氮深度10cm(D2)、20cm(D3)和30cm(D4)4个处理,研究了施氮深度对旱地小麦山农16和烟农0428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为确定黄淮冬麦区旱地小麦施氮技术的最佳施肥深度,2010—2012连续两年度在大田条件下设置氮肥表面撒施(D1),施氮深度10cm(D2)、20cm(D3)和30cm(D4)4个处理,研究了施氮深度对旱地小麦山农16和烟农0428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与D1和D2处理相比,D3和D4处理在拔节至开花期和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显著提高,40~120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显著增加,在降水量较丰富的2011—2012年度,D3和D4处理120~160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也显著高于D1和D2处理(高4.0~5.3mm),说明20~30cm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尤其是土壤深层贮水的利用,满足小麦拔节后的水分需求;D3和D4处理拔节至开花期和开花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D1和D2处理,成熟期和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高642.1~2006.8kghm2和394.5~723.1kghm2。D3的籽粒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与D4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D1和D2,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因此,20cm是黄淮冬麦区旱地冬小麦的适宜施氮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深度 旱地小麦 耗水特性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籽粒产量
下载PDF
施氮量对旱地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7
作者 段文学 于振文 +2 位作者 张永丽 王东 石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57-1664,共8页
2009—2010和2010—2011小麦生长季,分别利用小麦品种济麦22和山农16,研究了施氮量0(N0)、90(N1)、120(N2)、150(N3)、180(N4)和210 kg hm-2(N5)条件下的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水平。N3处理的耗水量在播种至拔节期与N1和N2处理无显著差异,... 2009—2010和2010—2011小麦生长季,分别利用小麦品种济麦22和山农16,研究了施氮量0(N0)、90(N1)、120(N2)、150(N3)、180(N4)和210 kg hm-2(N5)条件下的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水平。N3处理的耗水量在播种至拔节期与N1和N2处理无显著差异,但在拔节至成熟期显著高于N1和N2处理;N4处理各阶段耗水量与N3处理无显著差异;N5处理在返青至开花期耗水量显著增加。当施氮量由90 kg hm-2增加到150 kg hm-2时,小麦对深层土壤贮水利用能力增强,但施氮量继续增加,80cm以下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未显著增加。N3处理在拔节后株间蒸发量显著低于N1和N2处理,开花后旗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N1和N2处理,但与N4和N5处理拔节后的株间蒸发量及开花后旗叶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在本试验条件下,N3处理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降水利用效率最高,氮肥生产效率也较高,因此150 kg hm-2是适宜的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旱地小麦 耗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籽粒产量
下载PDF
基于APSIM模型的气候变化对西南春玉米产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戴彤 王靖 +1 位作者 赫迪 王娜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5-165,共11页
为研究西南地区春玉米生长季主要气象因子对产量的影响,本文利用农业气象试验站作物及土壤资料,评价了APSIM-Maize模型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适应性,并应用其分析该地区1961-2010年春玉米雨养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明确了春玉米雨养产量的影响... 为研究西南地区春玉米生长季主要气象因子对产量的影响,本文利用农业气象试验站作物及土壤资料,评价了APSIM-Maize模型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适应性,并应用其分析该地区1961-2010年春玉米雨养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明确了春玉米雨养产量的影响因子及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APSIM模型对该区6个常用玉米品种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与实测生育期的均方根误差(RMSE)在8d以内;4个品种地上部分生物量以及产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均低于29%,该模型在西南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研究区域春玉米生长季总辐射在南部中区和北部降低最明显,≥8℃有效积温在西部升高显著,日均温度日较差在西部和东南部减小最显著,总降水在区域中部减少较显著。模拟的春玉米雨养产量在全区46%的研究站点中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尤其东部中区和南部最显著;减产显著的站点中,生长季辐射降低、温度升高、降水减少和温度日较差降低对减产的贡献率分别为32%、40%、1%和-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参验证 雨养产量 逐步回归 贡献率 模型 春玉米 西南地区
原文传递
覆膜方式和保水剂对旱作马铃薯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包开花 蒙美莲 +2 位作者 陈有君 张婷婷 于小彬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9-143,159,共6页
为了探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适宜的覆膜种植方式,以马铃薯"克新1号"品种为材料,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露地平播(CK)、平作行上覆膜(PZHS)、双垄全膜覆盖沟播(QFM)、起垄覆膜膜侧播种(QLMC)四种不同覆膜方... 为了探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适宜的覆膜种植方式,以马铃薯"克新1号"品种为材料,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露地平播(CK)、平作行上覆膜(PZHS)、双垄全膜覆盖沟播(QFM)、起垄覆膜膜侧播种(QLMC)四种不同覆膜方式和保水剂对旱作马铃薯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施保水剂还是不施保水剂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的马铃薯叶片Pn、Gs、Tr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块茎形成期达到最高值,Ci则呈逐渐降低的变化;QLMC、QFM、PZHS三种覆膜方式的马铃薯叶片Pn、Gs、Tr均显著高于CK,Pn较CK分别增加4.5μmol·m^(-2)·s^(-1)、2.6μmol·m^(-2)·s^(-1)、1.2μmol·m^(-2)·s^(-1),三种覆膜Gs较CK分别增加3.14 mmol·m^(-2)·s^(-1)、2.56 mmol·m^(-2)·s^(-1)、1.63 mmol·m-2s-1,Tr较CK分别增加0.31 mol·m^(-2)·s^(-1)、0.21 mol·m^(-2)·s^(-1)、0.09 mol·m^(-2)·s^(-1),Ci与之相反,三种覆膜方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且表现为PZHS>QFM>QLMC,较CK分别低9.92μmol·mol-1、21.23μmol·mol-1、30.31μmol·mol-1;三种覆膜方式的马铃薯产量均高于对照,且均表现为QLMC>QFM>PZHS,分别较对照增产35.96%、15.99%、15.68%,其中QLMC与CK和PZHS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同种覆膜方式下,施保水剂较未施保水剂的产量及叶片Pn、Gs、Tr高,但Ci则是未施保水剂的高于施保水剂的。综合分析覆膜方式与马铃薯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关系,笔者认为,起垄覆膜膜侧播种可作为内蒙古阴山北麓旱作地区马铃薯覆膜种植的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方式 保水剂 旱作马铃薯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沟垄覆膜对旱作马铃薯土壤养分运移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秦舒浩 代海林 +1 位作者 张俊莲 王蒂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8-41,71,共5页
为了明确沟垄覆膜种植方式对旱作马铃薯田养分运移规律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平畦不覆膜(T1)、平畦覆膜(T2)、全膜双垄沟播(T3)、全膜双垄垄播(T4)、半膜膜侧种植(T5)及半膜沟垄垄播(T6)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沟垄覆膜条件下... 为了明确沟垄覆膜种植方式对旱作马铃薯田养分运移规律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平畦不覆膜(T1)、平畦覆膜(T2)、全膜双垄沟播(T3)、全膜双垄垄播(T4)、半膜膜侧种植(T5)及半膜沟垄垄播(T6)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沟垄覆膜条件下0~40 cm土壤养分运转分配规律及马铃薯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通过沟垄覆膜处理能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显著提高马铃薯根区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全生育期,各处理0~20 cm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7月份含量最高,且各沟垄覆膜处理均高于T1;20~40 cm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变化规律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以8月份养分含量最高,各处理间差异显著;而各沟垄覆膜处理0~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低于T1。与T1相比,T2、T3、T4、T5和T6分别增产36.3%、59.7%、60.5%、47.6%和46.0%,其中T4产量最高。沟垄覆膜种植提高了大薯率和中薯率总和。各处理综合表现以T4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垄覆膜 旱作马铃薯 土壤养分运移 产量
下载PDF
陇中半干旱区集雨限灌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震 秦舒浩 +1 位作者 王蒂 张俊莲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49,共4页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集雨有限补偿灌溉对旱区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有限补充灌溉对旱作马铃薯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其经济系数也得到相应提高,与对照(不灌水)相比,补灌处理产量增幅在3.91%~21.21%之间,苗期补灌4...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集雨有限补偿灌溉对旱区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有限补充灌溉对旱作马铃薯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其经济系数也得到相应提高,与对照(不灌水)相比,补灌处理产量增幅在3.91%~21.21%之间,苗期补灌45 mm与90 mm对马铃薯产量的补偿效应显著;补灌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但花后干物质的分配运转,苗期补灌处理比对照移动量大,转换率高,有利于花后薯块营养物质的积累;薯块膨大期补灌45 mm和90 mm,在干物质积累和花后干物质转化方面均低于对照,增产效果也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马铃薯 集雨限灌 干物质积累分配 产量
下载PDF
1961—2010年气候变化对西南冬小麦潜在和雨养产量影响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戴彤 王靖 +1 位作者 赫迪 王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3-305,共13页
利用农业气象试验站作物资料及土壤资料,评价APSIM-Wheat模型在西南地区的适应性,应用该模型分析该地区1961—2010年冬小麦潜在和雨养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揭示小麦生长季主要气象因子对潜在产量和雨养产量的影响及相对... 利用农业气象试验站作物资料及土壤资料,评价APSIM-Wheat模型在西南地区的适应性,应用该模型分析该地区1961—2010年冬小麦潜在和雨养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揭示小麦生长季主要气象因子对潜在产量和雨养产量的影响及相对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APSIM模型对该区5个常用小麦品种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与实测生育期的均方根误差(RMSE)在7.0 d以内,地上部分生物量和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均低于25%,模型在西南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1961—2010年研究区域36%的站点冬小麦生长季总辐射显著降低,其中北部、东南部和南部中区最显著;68%的站点生长季≥0℃有效积温显著增加,西部增温显著;30%的站点生长季平均气温日较差显著减小,南部中区最显著;全区生长季总降水大面积减少但不显著,减少区主要位于最南端和东南部。模拟的冬小麦潜在产量在65%的站点呈显著减产趋势,南部中区和北部变化最明显;雨养产量在25%的站点显著降低,北部地区较明显,全区减产趋势较弱。减产显著的站点中,生长季辐射降低、温度升高、气温日较差减小对潜在产量降低的贡献率分别为45%、36%和2%,对雨养产量降低的贡献率分别为36%、39%和-8%,而降水减少对雨养产量降低的贡献率为7%。西南冬小麦生长季辐射降低、温度升高及降水减少共同导致了冬小麦潜在和雨养产量的显著下降,而气温日较差的降低对冬小麦潜在和雨养产量的影响分别表现为负作用和正作用,整体上辐射和温度的影响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APSIM模型 气候变化 气象因子 潜在产量 雨养产量 逐步回归 贡献率
下载PDF
生物质炭施用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贺东 吕泽先 +2 位作者 刘成 刘晓雨 潘根兴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8-892,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观测分析不同生物质炭用量(0、20和40 t/hm^2)下马铃薯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变化及其年际效应,为生物质炭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剂量生物质炭施用(20 t/hm^2)显著提高了马铃薯总产量和商品... 通过田间试验,观测分析不同生物质炭用量(0、20和40 t/hm^2)下马铃薯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变化及其年际效应,为生物质炭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剂量生物质炭施用(20 t/hm^2)显著提高了马铃薯总产量和商品率,生物质炭施用后第一年马铃薯总产量比对照提高了41.08%。当生物质炭用量为40 t/hm^2时,马铃薯产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但降低了一些品质指标,其中2016年干物质和淀粉含量比对照降低了18.47%和24.03%。生物质炭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并增加了土壤C/N和电导率;而对土壤p H和全氮含量的影响与生物质炭施用年限有关。生物质炭施用量和施用年限显著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低剂量生物质炭施用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但第二年无增产效果;随着生物质炭用量增加马铃薯增产效果消失,还可能会降低马铃薯品质。生物质炭施用后马铃薯产量变化与土壤紧实度改善无必然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田间试验 雨养旱地 马铃薯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沟播种植马铃薯的效益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郭忠富 冯荔 陈玢 《中国马铃薯》 2012年第3期162-166,共5页
在降雨量400 mm左右的原州区开城镇寇庄村,对晋薯7号进行了不同覆膜方式的研究,测定了0~20 cm土层地温和0~100 cm土壤含水量,以探索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对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长的每一个时期,不同土壤... 在降雨量400 mm左右的原州区开城镇寇庄村,对晋薯7号进行了不同覆膜方式的研究,测定了0~20 cm土层地温和0~100 cm土壤含水量,以探索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对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长的每一个时期,不同土壤深度的地温和有效积温总体表现为: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顶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播期全膜双垄沟播栽培>秋季半膜栽培>顶凌半膜栽培>播期半膜栽培;不同处理土壤含水量是秋季覆膜栽培>顶凌覆膜栽培>播期覆膜栽培,全膜覆盖栽培>半膜覆盖栽培。播期半膜栽培马铃薯667 m2产量为1 436.9 kg,而秋季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667 m2产量达到1 762.7 kg,增产效果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 马铃薯 全膜覆盖 产量
下载PDF
区域气候变化情景下气候变率对我国水稻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罗群英 林而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57-559,共3页
利用中国随机天气模型将中国区域气候模式 R C M 与作物模式 C E R E S Rice 相连接,模拟了 3 种气候变率(0% 、10% 、20% )水平下未来气候(2050 年,假定此时 C O2 浓度为 550m g/ L)对... 利用中国随机天气模型将中国区域气候模式 R C M 与作物模式 C E R E S Rice 相连接,模拟了 3 种气候变率(0% 、10% 、20% )水平下未来气候(2050 年,假定此时 C O2 浓度为 550m g/ L)对我国水稻主产区(广州、长沙、南京)灌溉水稻和雨养水稻在考虑 C O2 肥效与否条件下的产量。模拟结果表明:(1)气候变率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因经营方式和研究地区的不同而有差异。对灌溉水稻来说,气候变率对其产量有负面影响,且这种影响随气候变率的加大而增大。对雨养水稻来说,气候变率对广州、长沙两地的产量有正面影响,且这种影响与变率呈正相关;而对南京的产量有负面影响,其影响规律和对灌溉水稻的相似。(2) C O2 的肥效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它能较大程度地减缓水稻减产的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灌溉水稻 雨养水稻 产量 气候变率
下载PDF
雨养条件下玉米穗位叶与产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国强 周吉 +4 位作者 路小芳 曹治彦 杨永强 徐萍 张正斌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28,共4页
华北地区是我国夏玉米主产区,但该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玉米生育期内经常干旱缺水,雨养玉米已经成为节水农业发展的趋势。筛选简单易行的抗旱指标,对抗旱节水高产玉米品种的评价和选育有重要意义。在雨养水分亏缺条件下,对华北地区广泛... 华北地区是我国夏玉米主产区,但该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玉米生育期内经常干旱缺水,雨养玉米已经成为节水农业发展的趋势。筛选简单易行的抗旱指标,对抗旱节水高产玉米品种的评价和选育有重要意义。在雨养水分亏缺条件下,对华北地区广泛种植的10个玉米品种穗位叶性状与产量关系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10个参试品种中浚单20的叶面积中等、叶鲜重和叶干重较重,物质的转运能力较高,其产量最高,具有抗旱节水高产特性。穗位叶各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叶面积对叶干重的影响较大,穗位叶干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并具有共线性关系。因此,建议将穗位叶干重作为雨养条件下品种鉴定及选育的指标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雨养 穗位叶 产量
原文传递
集雨限灌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秦舒浩 张俊莲 +2 位作者 王蒂 蒲玉林 刘震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3-95,共3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集雨有限补偿灌溉对旱区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补灌能显著提高旱作马铃薯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系数。与对照相比,补灌处理产量增幅在3.99%~21.21%之间,苗期补灌产量高于薯块膨大...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集雨有限补偿灌溉对旱区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补灌能显著提高旱作马铃薯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系数。与对照相比,补灌处理产量增幅在3.99%~21.21%之间,苗期补灌产量高于薯块膨大期补灌,苗期补灌45mm具有超补偿效应,补灌90mm具有高补偿效应。低定额补灌有利于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利用效率的提高,且苗期补灌高于薯块膨大期补灌。补灌明显降低了薯块小薯率而提高了大薯率和中薯率,另外单株薯重也提高了,单株薯重与大薯率对马铃薯的产量贡献最大。综合分析认为苗期补灌45mm和90mm是最优补灌方案和备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限灌 旱作马铃薯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最佳补灌时期 适宜补灌量
下载PDF
全膜垄作栽培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及土壤水热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孙梦媛 刘景辉 +2 位作者 赵宝平 杨彦明 马斌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3-139,共7页
为了明确全膜垄作对黄土高原旱作马铃薯土壤保水改土效果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克新1号"为供试材料,研究全膜双垄垄上播(A1)、全膜单垄垄上播(A2)、全膜单垄垄上微沟播(A3)和露地平作(CK)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土壤含水量、温... 为了明确全膜垄作对黄土高原旱作马铃薯土壤保水改土效果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克新1号"为供试材料,研究全膜双垄垄上播(A1)、全膜单垄垄上播(A2)、全膜单垄垄上微沟播(A3)和露地平作(CK)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土壤含水量、温度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垄作可明显地提高马铃薯株高、茎粗、冠幅和叶片叶绿素SPAD值;显著地影响了全生育时期0~40cm土层土壤含水量、0~30cm土层土壤温度、0~60cm土层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和脲酶活性;显著地增加马铃薯产量,降低马铃薯青薯率和烂薯率;同时,全膜垄作处理中以全膜单垄垄上微沟播表现最好,可作为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节水高产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马铃薯 全膜垄作栽培 土壤含水量 土壤温度 土壤酶活性 产量
原文传递
雨养和灌水条件下种植密度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朱文美 费立伟 +5 位作者 代兴龙 张秀 董述鑫 初金鹏 钤太峰 贺明荣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35-41,共7页
于2015—2016、2016—2017年连续两个小麦生长季,选用大穗型品种泰农18(T18)和中穗型品种山农22(S22)为试验材料,设置雨养(全生育期不灌水)和灌水(每次灌水60 mm)2个灌溉水平,泰农18选用135、270、405、540株·m^(-2)4个种植密度(... 于2015—2016、2016—2017年连续两个小麦生长季,选用大穗型品种泰农18(T18)和中穗型品种山农22(S22)为试验材料,设置雨养(全生育期不灌水)和灌水(每次灌水60 mm)2个灌溉水平,泰农18选用135、270、405、540株·m^(-2)4个种植密度(分别用T135、T270、T405、T540表示),山农22选用90、180、270、360株·m^(-2)4个种植密度(分别用S90、S180、S270、S360表示),研究了雨养与灌水条件下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籽粒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农田耗水特性、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雨养和灌水条件下,随种植密度增加,两品种籽粒产量、氮素利用率、总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泰农18和山农22种植密度分别为405、270株·m^(-2)时上述各指标达到最大值,并且种植密度的增产增效效应在雨养和灌水条件下存在显著差异,雨养条件下增加种植密度的增产效应及其对氮素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的提升效应显著高于灌水条件,这与其在雨养条件下干物质提升幅度大(雨养和灌水条件下分别为29.78%和20.42%)、氮素利用效率下降幅度小(雨养和灌水条件下分别为12.90%和17.65%)和耗水增量低(雨养和灌水条件下分别为4.95%和6.74%)有关。两品种冬小麦在雨养条件下基于氮素积累增量、水分消耗增量的密度增产效应亦优于灌水条件,生产中将有限的肥水投入到雨养或节水栽培条件下其增产效应可能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种植密度 雨养与灌水 产量 水氮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施肥量对旱作沟垄集雨种植农田土壤水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庞津雯 王钰皓 +6 位作者 刘畅 高原 刘东华 张艳 杨宝平 贾志宽 张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6-836,共11页
【目的】沟垄集雨种植是西北旱作农田广泛运用的高效节水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旱作沟垄集雨种植农田土壤水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为优化施肥配置,进一步提升其增产效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玉米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回族自治区... 【目的】沟垄集雨种植是西北旱作农田广泛运用的高效节水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旱作沟垄集雨种植农田土壤水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为优化施肥配置,进一步提升其增产效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玉米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进行了连续5年的田间定位施肥试验。试验玉米栽培采用集雨沟垄栽培技术,设置4个施肥水平处理:无肥对照(CK),低肥(N 150 kg/hm^(2)、P2O575 kg/hm^(2)),中肥(N 300 kg/hm^(2)、P2O5150 kg/hm^(2)),高肥(N 450 kg/hm^(2),P2O5225 kg/hm^(2))。在玉米生长关键期,取0—200 cm深土壤不同层次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含水量、农田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调查了玉米产量。【结果】无论缺水年、平水年还是丰水年,随施肥量的增加,农田耗水量、玉米干物质累积量均呈提高趋势,高、中、低水平施肥处理的农田耗水量较CK分别平均提高了8.8%、7.7%和5.3%,玉米干物质累积量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38.3%、35.8%和31.2%。在各年份,各处理土壤含水量从四叶期到抽雄吐丝期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而在收获期,各施肥处理土壤含水量均显著(P<0.05)低于CK,高、中、低水平施肥处理分别平均降低24.7%、24.2%和17.7%。综合来看,中肥处理5年平均籽粒产量最高(11.4 t/hm^(2)),产量变异系数最小(12.9%)。在丰水年,低肥处理玉米产量及籽粒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高肥和中肥处理,而在平水年和干旱年,中肥处理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论】在半干旱地区,施肥量对沟垄集雨种植模式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受制于降雨量。在丰水年,较低的施肥量(N 150 kg/hm^(2)、P2O575 kg/hm^(2))即可获得理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在平水年和干旱年,中量施肥水平(N 300 kg/hm^(2)、P2O5150 kg/hm^(2))获得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高施肥量(N 450 kg/hm^(2)、P2O5225 kg/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区 集雨种植 施肥量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率 玉米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