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R型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装置 被引量:59
1
作者 陈文亮 唐克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106-110,共5页
SR型人工降雨装置是一种多喷头、多单元组合式的间歇降雨装置。选用目前国内外较理想的喷头 ,在喷头处辅以可改变喷头降水方式的机械传动装置 ,以间歇方式降雨来满足其降雨强度 ,雨滴直径大小及其分布与自然降雨相似。每个单元的有效降... SR型人工降雨装置是一种多喷头、多单元组合式的间歇降雨装置。选用目前国内外较理想的喷头 ,在喷头处辅以可改变喷头降水方式的机械传动装置 ,以间歇方式降雨来满足其降雨强度 ,雨滴直径大小及其分布与自然降雨相似。每个单元的有效降雨面积为 2 m× 5 m;如果 4个单元组合成 ,其长度可增加 4倍 ,有效降雨面积即 2 m× 2 0 m。装置采用轻型铝合金材料制成 ,结构简单 ,易于安装拆卸 ,适用于野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特性 SR型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装备 土地侵蚀
下载PDF
用人工模拟降雨仪研究我国亚热带土壤的可蚀性 被引量:40
2
作者 史学正 于东升 吕喜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8-42,共5页
用人工模拟降雨仪研究了我国亚热带7种有代表性土壤的可蚀性,结果表明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以紫色土最高,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土类最低,该文还用诺谟方法估算了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但其中大部分与人工模拟降雨仪测得的相差较大,因... 用人工模拟降雨仪研究了我国亚热带7种有代表性土壤的可蚀性,结果表明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以紫色土最高,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土类最低,该文还用诺谟方法估算了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但其中大部分与人工模拟降雨仪测得的相差较大,因此,认为该地区极大多数土壤类型不能直接用诺谟图方法来估算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性 人工模拟降雨 亚热带
下载PDF
摆喷式人工降雨机的特性试验 被引量:26
3
作者 吴长文 徐宁娟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1995年第1期58-66,共9页
在试验率定的基础上,对摆喷式人工模拟降雨的试验特性进行了研究。该机的原始技术结构取自于奥地利维也纳农业大学,原装置仅适于平缓农地,经改装后可用于陡玻坡面流及坡面侵蚀研究。经率定,该机在一定的雨强范围内均匀度可达80%... 在试验率定的基础上,对摆喷式人工模拟降雨的试验特性进行了研究。该机的原始技术结构取自于奥地利维也纳农业大学,原装置仅适于平缓农地,经改装后可用于陡玻坡面流及坡面侵蚀研究。经率定,该机在一定的雨强范围内均匀度可达80%以上,且模拟降雨试验表明,其径流泥沙过程与作者导出的坡面流及侵蚀的理论模型是吻合的。该机喷嘴喷出的水股具有一定的初速。利用力学原理,还得出了在有初速条件下雨滴在有限高度下降的终点速度公式。该机拆装亦较方便,但雨强范围较窄,不适于进行连续变雨强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降雨 土壤侵蚀 模拟降雨 喷灌
下载PDF
SB-YZCP人工降雨模拟装置特性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素媛 韩奇志 +1 位作者 聂振刚 贾天会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7-53,共7页
SB-YZCP人工降雨模拟装置经5年研制、3年应用、3万个数据率定,计算确定了该装置特性的关系式:(1)喷射中心(L)~喷孔直径(D)~工作压强(P)的关系式;(2)降雨均匀系数(K)~D~面积(S)的关系式;(3)... SB-YZCP人工降雨模拟装置经5年研制、3年应用、3万个数据率定,计算确定了该装置特性的关系式:(1)喷射中心(L)~喷孔直径(D)~工作压强(P)的关系式;(2)降雨均匀系数(K)~D~面积(S)的关系式;(3)平均降雨强度(I)~S的关系式;I~D~P的关系式;(4)平均雨滴动能(E)~D~P的关系式;(5)雨滴中数直径(D50)~D~P的关系式;(6)E~D的关系式。经模拟不同雨型、不同植被的水保效益试验,检验了机械性能、降雨特征及模拟效果。经检定认为:该装置性能稳定,观测数据精确可靠,自控部分运行灵敏、降雨特性与天然降雨特性别无它样,是我国目前较先进的野外移动降雨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降雨 模拟装置 喷射中心 喷孔直径 工作压强 降雨强度
下载PDF
我国亚热带土壤可蚀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邢廷炎 史学正 于东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96-302,共7页
本文用人工模拟降雨法和田间实测法对比研究了我国亚热带七种有代表性土壤的可蚀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得的土壤可蚀性K值都以红砂岩发育的(耕作)铝质湿润淋溶土和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紫色湿润雏形土为最高,最低的是第四纪红色粘土... 本文用人工模拟降雨法和田间实测法对比研究了我国亚热带七种有代表性土壤的可蚀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得的土壤可蚀性K值都以红砂岩发育的(耕作)铝质湿润淋溶土和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紫色湿润雏形土为最高,最低的是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色湿润新成土。本文还对每个供试土壤分别建立了这两种条件下求得K值间的定量关系,为今后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开展各种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可蚀性 人工模拟降雨法 田间实测法 K值
下载PDF
紫色土渗透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一兵 KimTroubowst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13,20,共4页
该文用双环法和人工降雨方法分别对遂宁组紫色土的渗透性能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1)双环法和人工降雨法测定的土壤稳定入渗速率分别为101mm/h和18mm/h;(2)雨强对土壤稳定入渗速率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双环法 人工降雨 入渗速率 紫色土
下载PDF
秸秆覆盖对干态和湿态土壤产流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柳松 史学正 +4 位作者 任红艳 于东升 王洪杰 孙维侠 张黎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9,81,共5页
秸秆覆盖是影响地表产流的重要因子,又是防治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利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秸秆覆盖对坡耕地干湿态土壤产流过程的影响。试验地位于江西省余江县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土壤类型为红砂岩发育的红壤,试验小区长12 ... 秸秆覆盖是影响地表产流的重要因子,又是防治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利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秸秆覆盖对坡耕地干湿态土壤产流过程的影响。试验地位于江西省余江县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土壤类型为红砂岩发育的红壤,试验小区长12 m、宽3 m,坡度为9%;人工模拟降雨历时1 h,降雨强度为60 mm/h;试验设置5个秸秆覆盖度(0%,15%,30%,60%和90%)和2种土壤前期含水量(干态和湿态)。结果表明,覆盖度为0%时,干态土壤径流系数在降雨30 min后达到稳定,覆盖度为15%,30%,60%和90%时,径流系数随着降雨时间推移都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1 h模拟降雨时段内没有达到稳定,其中,后30 min径流系数是前30 min径流系数的3.3倍。湿态土壤径流系数在模拟降雨开始后10~15 min内达到稳定,1 h模拟降雨时段内后30 min径流系数比前30 min径流系数增加不明显。5种秸秆覆盖度湿态土壤平均径流系数为0.76,干态土壤平均径流系数为0.26,湿态土壤平均径流系数是干态土壤的2.9倍。干态土壤径流系数对秸秆覆盖度敏感,湿态土壤对秸秆覆盖度不敏感。从经济实用和保水效果来看,15%~30%的秸秆覆盖是该区水土保持最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前期含水量 秸秆覆盖 产流过程 模拟降雨
下载PDF
用于土壤侵蚀试验的降雨模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程飞 徐向舟 +1 位作者 高吉惠 薛燕妮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2期107-112,共6页
述评悬线式、针头式、管网式、喷头式4种降雨模拟器的特性及其应用现状与前景。悬线式和针头式降雨模拟器具有降雨强度下限低、均匀性好等优点,但在模拟降雨时,控制面积小,雨滴粒径偏大而且单一,所以应用渐少。管网式与喷头式降雨模拟... 述评悬线式、针头式、管网式、喷头式4种降雨模拟器的特性及其应用现状与前景。悬线式和针头式降雨模拟器具有降雨强度下限低、均匀性好等优点,但在模拟降雨时,控制面积小,雨滴粒径偏大而且单一,所以应用渐少。管网式与喷头式降雨模拟器所产生的雨滴粒径与能量分布与天然降雨更为接近,广泛应用于土壤侵蚀试验研究中。目前,智能化、自动化、大型化的降雨模拟大厅不断涌现,同时根据雨滴发生基本原理搭建的手控、简易的降雨模拟器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模拟器 土壤侵蚀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覆盖和耕作对黄土高原冬小麦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牛伊宁 沈禹颖 +2 位作者 高崇岳 Kong Yin CHAN 南志标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8,共6页
用人工模拟降雨器对黄土高原冬小麦收获后6个耕作措施:不翻耕(NT),不翻耕+覆盖(NTC),浅翻耕(LT),浅翻耕+覆盖(LTC),深翻耕(DT),深翻耕+覆盖(DTC)处理下土壤的入渗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土壤表面结皮、粗糙度等指标因子。结果表明,在模拟降... 用人工模拟降雨器对黄土高原冬小麦收获后6个耕作措施:不翻耕(NT),不翻耕+覆盖(NTC),浅翻耕(LT),浅翻耕+覆盖(LTC),深翻耕(DT),深翻耕+覆盖(DTC)处理下土壤的入渗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土壤表面结皮、粗糙度等指标因子。结果表明,在模拟降雨强度为66 mm/h的条件下,覆盖处理的稳定入渗率>60 mm/h,降雨开始的40 m in内,平均入渗量>93%;深翻耕(DT)的稳定入渗率(26.4 mm/h)是浅翻耕(LT)(13.0 mm/h)的2倍,是不翻耕(NT)(6.4 mm/h)的4.1倍,降雨历时20m in时,深翻耕(DT)和浅翻耕(LT)分别比不翻耕处理(NT)减少径流28%和7%,40 m in时,浅翻耕(LT)和不翻耕(NT)处理径流量相当,深翻耕(DT)比这两个处理减少径流30%左右,土壤翻耕后在前期能提高土壤的入渗率,表现出经长年耕作后土壤退化的强烈特征,是“耕地越深,入渗越快”观念的根源;地表结皮是影响降雨入渗的主要因素,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更有利于土壤入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 覆盖 粗糙度 结皮 人工模拟降雨
下载PDF
模拟降雨与水土流失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广 黄高宝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8年第4期463-465,共3页
降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为了探明水土流失与降雨之间的关系,引进澳大利亚人工降雨模拟器对水土流失规律进行研究。对人工模拟降雨器进行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性能非常稳定,并且符合自然降雨特性,可以用来模拟天然降雨。
关键词 模拟降雨 水土流失 试验
下载PDF
基于降雨滑坡模型的两种边坡破坏模式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乔 徐烽淋 +3 位作者 朱洪林 张阔 谢治国 陈吉龙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8-144,共7页
实验室滑坡监测模型是评估滑坡破坏方式规律的一种常见有效的手段,为研究边坡的几何形态对边坡破坏模式的影响,在考虑"降雨是引发滑坡的主要因素"的前提下,基于降雨引发滑坡的渗透特性构建降雨型滑坡监测模型,在对相关仪器设... 实验室滑坡监测模型是评估滑坡破坏方式规律的一种常见有效的手段,为研究边坡的几何形态对边坡破坏模式的影响,在考虑"降雨是引发滑坡的主要因素"的前提下,基于降雨引发滑坡的渗透特性构建降雨型滑坡监测模型,在对相关仪器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的基础上,模拟了近似无限边坡和削平坡顶的两种几何形态在相同降雨事件中的失稳状况,同时,结合SEEP/W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大面积或者整体破坏的滑坡有所不同,对于非整体破坏滑坡,特别是从坡脚开始的降雨引发的牵引式浅源滑坡,尽管水平坡顶降低了整体下滑力,但是更易由降雨入渗导致浸润线升高或孔隙水压增加,导致较早发生大范围破坏。研究成果对完善边坡稳定方案设计方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模型 降雨装置 传感器标定 排水监测 几何形状
下载PDF
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坡面养分流失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宇 陈晓燕 康静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4,40,共5页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研究降雨强度为104.24mm/h时三峡库区5°紫色土坡面的养分流失规律。研究表明:在降雨后坡面表层土各养分均呈现减小的趋势,土壤全量养分流失量表现为坡腰>坡脚>坡顶。随土层加深,土壤剖面养分富集现象越...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研究降雨强度为104.24mm/h时三峡库区5°紫色土坡面的养分流失规律。研究表明:在降雨后坡面表层土各养分均呈现减小的趋势,土壤全量养分流失量表现为坡腰>坡脚>坡顶。随土层加深,土壤剖面养分富集现象越明显。侵蚀泥沙养分在产流过程中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特征,泥沙携带全量养分含量大小顺序为有机质>全钾>全磷>全氮,有效养分含量大小顺序为速效钾>碱解氮>有效磷。侵蚀泥沙养分与产流历时间的关系为线性函数、二次函数和幂函数,养分不同函数表达不同,而径流总氮、总磷与产流历时的关系均可用幂函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人工模拟降雨 养分流失 径流小区
下载PDF
Simulated rainfall in Brazil:An alternative for assesment of soil surface processes and an opportunity for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13
作者 Camila Calazans da Silva Luz Wilk Sampaio de Almeida +3 位作者 Adilson Pacheco de Souza Nivaldo Schultz Jamil Alexandre Ayach Anache Daniel Fonseca de Carvalho 《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29-42,共14页
Rainfall simulators(RS)have been used,above all,to evaluat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related to soil water infiltration,surface runoff and soil erosion.They allow repeatability of rain application with different precipi... Rainfall simulators(RS)have been used,above all,to evaluat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related to soil water infiltration,surface runoff and soil erosion.They allow repeatability of rain application with different precipitation intensities in field and/or laboratory conditions and should produce events with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similar to natural rain.In this manuscript,we carried out a bibliometric and scientometric analysis of studies with simulated rainfall in Brazil to assess the temporal evolution of publications,the main topics addressed and the degree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equipment.We searched for the terms“rainfall simulator”OR“simulated rainfall”AND“Brazil”in the Scopus,Web of Science,SciELO and Google Scholar databases.We found 143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last 37 years(1985-2022).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main research areas covered in papers are soil erosion(57.34%),soil water infiltration(24.47%),nutrient losses(9.8%)and RS development and calibration/assessment(8.39%).In recent years,the number of published papers in international high-impact factor journals has increased.Most of the papers(49.65%)refer to studies carried out by institutions located in the south and southeast regions of Brazil.Moreover,there is a large gap of studies on simulated rainfall in other regions of Brazil,where important biomes such as the Cerrado,Amazon,Caatinga,and their transitions are located.This study informs research priorities on soil erosion under simulated rainfall and provides a bibliographic database that can assist in more detailed future analy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nfall simulator Soil and water losses Soil water infiltration BIBLIOMETRICS Scientific review
原文传递
降水类天气现象仪检测实验室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14
作者 方海涛 张世国 +1 位作者 汪玮 王敏 《电子测量技术》 2018年第19期22-27,共6页
我国气象部门已在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列装降水类天气现象仪2 300余台。针对在用设备的实验室测试需求,设计实现了不依赖于自然天气过程的模拟检测环境。在合理配置各类模拟设备运行参数和结构布局的基础上,可在实验室内程控模拟毛毛雨... 我国气象部门已在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列装降水类天气现象仪2 300余台。针对在用设备的实验室测试需求,设计实现了不依赖于自然天气过程的模拟检测环境。在合理配置各类模拟设备运行参数和结构布局的基础上,可在实验室内程控模拟毛毛雨、雨、雪、雨夹雪和冰雹5种降水类天气现象。实验室主要由降雨模拟器、降雪模拟器、冰雹模拟器、视频采集系统、遥控测试平台、制冷系统及控制软件等部分组成,并利用温度回升过程建立了检测流程。降水粒子谱的实测结果表明,我国气象部门已列装型号的降水类天气现象仪可在实验室内稳定观测到毛毛雨、雨、雪、冰雹等天气现象的发生。实验室模拟环境还可用于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雨量传感器、称重式降水传感器等其他气象探测设备的测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类天气现象仪 降雨模拟器 降雪模拟器 冰雹模拟器 多普勒降水雷达
下载PDF
秸秆覆盖对干湿态红壤坡面流水力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柳松 史学正 +4 位作者 于东升 王洪杰 任红艳 孙维侠 张黎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6期20-25,共6页
秸秆覆盖对地表径流的水力学参数有重要影响。在江西省余江县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附近的坡耕地,利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秸秆覆盖对坡耕地干湿态红壤地表径流水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无秸秆覆盖对土壤地表径流速度和曼宁系数影... 秸秆覆盖对地表径流的水力学参数有重要影响。在江西省余江县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附近的坡耕地,利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秸秆覆盖对坡耕地干湿态红壤地表径流水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无秸秆覆盖对土壤地表径流速度和曼宁系数影响明显:1)0~30%覆盖度之间,流速随着覆盖度的增大迅速降低,而曼宁系数随着覆盖度的增大迅速增大;30%~90%覆盖度之间,流速随着覆盖度的增大降低缓慢,但曼宁系数随覆盖度增大而在高位小幅振荡。2)在同一覆盖度下,湿态土壤流速比干态土壤流速大,在0、15%和30%覆盖度时,这种现象较为明显,当覆盖度大于30%时,这种现象不明显;在0~30%覆盖度范围内,干态土壤曼宁系数比湿态土壤大;在30%~90%覆盖度范围内,干态土壤曼宁系数比湿态土壤小。3)30%覆盖度秸秆覆盖可以有效降低地表径流流速,增大地表糙率。从经济实用和水土保持效果来看,30%的秸秆覆盖是该区农地水土保持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杆覆盖 土壤前期含水量 流速 曼宁系数 模拟降雨
下载PDF
中国亚热带土壤不同前期含水量对可蚀性K值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立 邢廷炎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2年第1期66-69,共4页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研究我国亚热带7种有代表性土壤在干、湿两种状态下的土壤可蚀性K值,结果表明、相同类型土壤在干、湿两种状态下的可蚀性K值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耕作土壤的可蚀性K值高于非耕作土壤。
关键词 中国 亚热带 土壤可蚀性 K值 人工模拟降雨仪 前期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Structure-from-Motion Photogrammetry and Rare Earth Oxides can quantify diffuse and convergent soil loss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
17
作者 Pia Benaud Karen Anderson +3 位作者 Mike R.James Timothy A.Quine John N.Quinton Richard E.Brazier 《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 SCIE CSCD 2023年第4期633-648,共16页
Accurately quantifying rates of soil erosion requires capturing both the volumetric nature of the visible,convergent fluvial pathways(also known as rills)and the subtle nature of the less-visible,diffuse pathways(inte... Accurately quantifying rates of soil erosion requires capturing both the volumetric nature of the visible,convergent fluvial pathways(also known as rills)and the subtle nature of the less-visible,diffuse pathways(interrill areas).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use Rare Earth Oxide(REO)tracers and Structure-from-Motion(SfM)photogrammetry to elucidate retrospective information about soil erosion rates and sediment sources during different soil erosion conditions,within a controlled laboratory environment.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created erosion events consistent with diffuse and convergent erosion processes.REO tracers allowed the sediment transport distances of over 2 m to be described,and helped resolved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diffuse and convergent soil erosion;interrill areas were also iden-tified as a significant sediment sources soil loss under convergent erosion conditions.While the potential for SfM photogrammetry to resolve sub-millimetre elevations changes was demonstrated,under some conditions non-erosional changes in surface elevation,such as compaction,exceeded volumes of soil loss via diffuse erosion.The discrepancies between SfM Photogrammetry calculations and REO tagged sediment export were beneficial,identifying that during soil erosion events sediment in both aggregate and particle form is deposited within the convergent features,even when the rill extended the full length of the soil surface.The combination of SfM photogrammetry and REO tracers has provided a novel platform for building a spatial understanding of patterns of soil loss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 between rill and interrill ero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erosion Structure-from-Motion Photogrammetry Rare Earth Oxides Tracers Sediment rainfall simulator Sheetwash Rilling Interrill
原文传递
人工降雨条件下东北典型黑土侵蚀因子K值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石晨 郭成久 卢明春 《现代农业科学》 2009年第2期27-29,共3页
运用人工降雨观测资料,研究了中国东北地区典型黑土的土壤可蚀性值问题。研究结果表明:5min、l0min、15min、20min内最大降雨强度和降雨动能的乘积与土壤侵蚀量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经回归分析后发现,5min最大降雨强度和降雨动能乘积... 运用人工降雨观测资料,研究了中国东北地区典型黑土的土壤可蚀性值问题。研究结果表明:5min、l0min、15min、20min内最大降雨强度和降雨动能的乘积与土壤侵蚀量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经回归分析后发现,5min最大降雨强度和降雨动能乘积于土壤侵蚀值间相关系数最大,达到0.8170。依据这一研究结果,综合多次模拟降雨过程得出中国东北地区典型黑土可蚀性K值为0.03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典型黑土 土壤侵蚀因子K 人工模拟降雨
下载PDF
细沟侵蚀过程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粉莉 唐克丽 陈文亮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3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在对侧喷式单喷头降雨装置的降雨特性和模拟天然降雨程度的分析研究基础上,介绍了用人工降雨研究坡耕地细沟侵蚀发展过程的方法,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人工降雨 模拟程度 细沟侵蚀过程 研究方法 坡耕地
下载PDF
Soil loss and runoff obtained with customized precipitation patterns simulated by InfiAsper 被引量:1
20
作者 Daniel Fonseca de Carvalho Pietro Menezes Sanchez Macedo +2 位作者 Marinaldo Ferreira Pinto Wilk Sampaio de Almeida Nivaldo Schultz 《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 SCIE CSCD 2022年第3期407-413,共7页
Applying constant precipitation intensity,which does not occur in natural events,is one of the main limitations concerning rainfall simulators in soil erosion studies.The present work evaluated the InfiAsper rainfall ... Applying constant precipitation intensity,which does not occur in natural events,is one of the main limitations concerning rainfall simulators in soil erosion studies.The present work evaluated the InfiAsper rainfall simulator operating with a new control panel to program rainfalls with different precipitation intensities(PI).Infiltration rates and soil and water losses were evaluated in a Distrophic Acrisol(clay loam texture)with simulated rainfalls of 30 mm and duration of 40 min,considering advanced(AD),intermediate(IN),delayed(DE),and inverted intermediate(II)patterns,all with PI peaks of 110 mm h^(-1),and a constant(CT)pattern.The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in randomized blocks with five treatments(rainfall patterns)and experimental units measuring 2.5×2.5 m.The simulator worked satisfactorily,applying the rainfall according to the preconfigured programs.The simulated rainfall with the CT and II patterns did not promote runoff nor soil loss.Infiltration and runoff rates varied according to the applied rainfall pattern,reaching 97.8 and 27.3 mm h^(-1)(AD),82.1 and 39.5 mm h^(-1)(IN),and 76.2 and 49.7 mm h^(-1)(DE),respectively.Soil loss and surface runoff totaled each 4.77 g m^(-2)and 3.9 mm(AD),6.70 g m^(-2)and 6.8 mm(IN),and 6.03 g m^(-2)and 7.0 mm(DE).The InfiAsper simulator modified enables varying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besides obtaining satisfactory results in the field and information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cted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rainfall patterns.In the intermediate and delayed rainfall patterns,soil and water losses are higher than in the advan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erosion rainfall simulator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