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干热岩资源主要赋存类型与成因模式 被引量:74
1
作者 甘浩男 王贵玲 +3 位作者 蔺文静 王潇 马峰 朱喜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2-27,共6页
干热岩资源作为地热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清洁、稳定、可再生的资源优势及巨大的高温发电潜力,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干热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并在不同地质背景条件预测或勘查到干热岩资源,然而至今仍未对干热岩... 干热岩资源作为地热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清洁、稳定、可再生的资源优势及巨大的高温发电潜力,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干热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并在不同地质背景条件预测或勘查到干热岩资源,然而至今仍未对干热岩资源的赋存形式进行分类及开展干热岩资源成因机制研究,阻碍了中国干热岩资源的调查与精细潜力评价。在阐述干热岩资源赋存的指标参数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已发现干热岩资源的成因模式分析,结合中国地壳结构背景,将中国干热岩资源的赋存类型分为高放射性产热型、沉积盆地型、近代火山型和强烈构造活动带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类型干热岩资源的成因机制,比较不同类型干热岩资源成因机制之间的差别,提出干热岩资源赋存的有利前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资源 指标参数 热源 放射性生热 成因机制
原文传递
南岭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中生代花岗岩放射性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圈热结构对比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林乐夫 孙占学 +4 位作者 王安东 刘金辉 万建军 李小聪 罗贤文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8-500,共13页
华南地区广泛发育中生代花岗岩,主要出露于南岭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受大地构造作用影响,自西向东,莫霍面深度逐渐变薄,深部温度逐渐升高,软流圈顶部上升,花岗岩形成时代也随之逐渐年轻化。南岭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地表和钻孔花岗岩放射性... 华南地区广泛发育中生代花岗岩,主要出露于南岭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受大地构造作用影响,自西向东,莫霍面深度逐渐变薄,深部温度逐渐升高,软流圈顶部上升,花岗岩形成时代也随之逐渐年轻化。南岭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地表和钻孔花岗岩放射性生热元素含量测试结果表明,南岭地区放射性生热率平均值为5.18μW/m^3,东南沿海地区为3.01μW/m^3,最高生热率为南岭佛冈岩体7.56μW/m^3;热贡献率主要来自Th和U的放射性衰变热,K的热贡献率一般不超过10%。通过本文研究结果,结合前人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热学研究成果,发现南岭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地壳热流对地表热流值的贡献率分别为60%~65%和40%~45%,指示两者分别为"热壳冷幔"和"冷壳热幔"型岩石圈热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 深部温度 放射性生热率 岩石圈热结构
下载PDF
松辽盆地地壳热结构与深部热源条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健 何雨蓓 范艳霞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7-167,共11页
松辽盆地是中国中低温地热能的重点地热资源区。利用最新地震成像资料,结合重、磁、地热观测数据及盆地构造演化与地幔热流关系,计算分析了松辽盆地深、浅地层热量配分比例,莫霍面与居里面深度,盆地生热率结构。结果表明:①松辽盆地浅... 松辽盆地是中国中低温地热能的重点地热资源区。利用最新地震成像资料,结合重、磁、地热观测数据及盆地构造演化与地幔热流关系,计算分析了松辽盆地深、浅地层热量配分比例,莫霍面与居里面深度,盆地生热率结构。结果表明:①松辽盆地浅部地壳的地温场以传导传热为主;②盆地中心莫霍面上隆,但上地幔热流处于衰减回落状态,上地幔供热不足导致莫霍面温度相对周缘要低;③盆地中心居里面较深,与上地幔热松弛相关;居里面之上,受花岗岩较高放射性生热率影响,地温梯度较高;居里面之下,受地幔热流衰减回落影响,地温梯度下降。综上所述,中央坳陷区上地幔处于热流衰减的热松弛阶段,其对地表热流贡献小于上地壳放射性生热对地表热流的贡献,松辽盆地中部地表热异常成因主要是地壳上部的花岗岩放射性生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地壳热结构 放射性生热 上地幔热松弛 居里面 莫霍面 花岗岩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山东省陈庄潜凸起区地温场特征与泰山岩群放射性元素生热率 被引量:9
4
作者 谭现锋 王浩 张震宇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58-61,共4页
自然界的岩石中存在着放射性元素,这些元素在衰变过程中会释放出热能,放射性生热是岩石圈内热的主要来源之一。山东省陈庄潜凸起区作为一个干热岩勘探研究区域,在干热岩调查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基础性资料。本文对该区大地热流及地温场... 自然界的岩石中存在着放射性元素,这些元素在衰变过程中会释放出热能,放射性生热是岩石圈内热的主要来源之一。山东省陈庄潜凸起区作为一个干热岩勘探研究区域,在干热岩调查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基础性资料。本文对该区大地热流及地温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Rybach生热率公式计算了钻孔岩石的放射性生热率,从GRY1孔的生热率与深度的关系来看,1650 m以上,生热率整体数值较大,且变幅较大,在埋深1430~1645 m生热率达到4.72~6.78μW/m3,该区间主要由含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绿泥石化二长花岗岩组成。1645~2500 m区间主要由花岗岩及含黑云母闪长岩、辉长岩组成,生热率有所降低。整体来说,花岗岩中生热率变化较小,一般在2.0~2.5μW/m3;而含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弱绿泥石化二长花岗岩生热率较高,且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庄潜凸起 地温场 泰山岩群 放射性生热率
原文传递
基于多种估算方法的湖南省现今地温梯度综合确定 被引量:2
5
作者 欧健 皮建高 +9 位作者 张保建 唐显春 周华 高俊 白华青 王思琪 欧任文 黄郁淇 皮景 文娟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3-557,共15页
湖南省目前地热井多为深度较小(多在500 m以浅)的热对流型,用地热井测温数据求取的地温梯度一般偏大很多。为解决对流型地热测得的地温梯度偏大问题,本文采用地热温标、管道模型及基于生热率的深部地温反推法等地温梯度估算方法,综合确... 湖南省目前地热井多为深度较小(多在500 m以浅)的热对流型,用地热井测温数据求取的地温梯度一般偏大很多。为解决对流型地热测得的地温梯度偏大问题,本文采用地热温标、管道模型及基于生热率的深部地温反推法等地温梯度估算方法,综合确定了湖南省现今的地温梯度。结果显示,湖南省高地温场大致沿中部的白马山岩体、沩山岩体、幕阜山—黄龙山岩体一线和湖南省东南部分布,地温梯度大于3.0℃/100 m;5000 m深度、6000 m深度沩山岩体、热水圩一带的最高温度分别达到了218.69℃、216.70℃和258.99℃、256.60℃。深大断裂与多块体接合部位的构造形态相配合,使湖南省中部构造交汇带处于张开性的构造环境,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深循环与深部热物质的上侵,是形成湖南省中部高地温场的主要原因。湖南省东南部是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与回撤的前缘,处于江南造山带与华夏板块的接合带,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深循环与深部热物质的上侵;同时高放射性生热率的铀矿床、矿点也提供了较高的地壳热量,是形成湖南省东南部高地温场的主要原因。地温梯度及地温场的科学界定,为湖南省下一步寻找高温地热资源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生热 地温梯度 地温场 湖南省
下载PDF
福建沿海地区地热异常热源成因的地球物理分析
6
作者 张健 何雨蓓 范艳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2-401,共10页
福建沿海地区是我国东南丘陵沿海地带重要的地热异常区,其成因机制、热源构成一直是我国地热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利用热、震、磁、重资料分析了该区地热异常的成因及热量来源。结果表明:福建沿海地区剪切波“低速走廊”与政和—大... 福建沿海地区是我国东南丘陵沿海地带重要的地热异常区,其成因机制、热源构成一直是我国地热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利用热、震、磁、重资料分析了该区地热异常的成因及热量来源。结果表明:福建沿海地区剪切波“低速走廊”与政和—大埔断裂带和滨海断裂带在深部形成的铲形逆冲断层相关,其东端向下至环太平洋地热带高温热源区,西端向上至漳州、福州地表地热异常区。居里面至莫霍面之间,地温增温平缓,不具备形成现代侵入岩体异常热源的条件。花岗岩放射性生热是地表热异常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射性元素热源深度小于5 km,地下水沿导热构造“汲取”围岩放射性生热量,向热田中心汇集形成高温区。我们认为:福建沿海地热异常区的热能由深、浅两种来源组成,深部热能来源于环太平洋高温岩浆,浅部热能来源于花岗岩放射性元素生热。深部热源的热量顺铲形逆冲断层向上传输到地表,浅部热源的热量由地下水汇集到地热田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沿海地区 地热异常成因 地球物理分析 铲形逆冲断层 放射性生热率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幔源岩浆岩放射性元素生热率的时空差异与主控因素
7
作者 孟凡超 秦丽媛 +2 位作者 王扬州 刘朋 周瑶琪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5,共10页
华北克拉通地热资源与中生代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然而,地热资源的成因、分布与岩浆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尚不明确。为研究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岩浆活动对地热资源的影响,在厘清中生代幔源岩浆岩期次、岩性、成因和分布的基础上,利用632组幔源... 华北克拉通地热资源与中生代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然而,地热资源的成因、分布与岩浆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尚不明确。为研究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岩浆活动对地热资源的影响,在厘清中生代幔源岩浆岩期次、岩性、成因和分布的基础上,利用632组幔源岩浆岩的U、Th、K生热元素数据,计算不同时期岩石放射性生热率,探究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幔源岩浆岩放射性生热率时空差异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幔源岩浆岩岩石类型是影响生热率的直接因素,霞石正长岩、辉石岩、正长岩和煌斑岩的生热率高于辉长岩、辉绿岩和玄武岩;幔源岩石成因是放射性生热率高低的基础,与伸展构造背景相比,碰撞环境下岩石生热率较高;不同破坏机制下岩石生热率差异较大,热-化学侵蚀岩石圈破坏地区的岩石生热率普遍高于拆沉作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中生代 幔源岩浆岩 放射性生热率 地热
下载PDF
甘肃西秦岭北麓与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赋存条件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康亮 丁宏伟 +1 位作者 杨涛 张家峰 《甘肃地质》 2019年第1期63-67,共5页
发展新能源和建立清洁能源大基地是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六大支柱”之一。笔者在广泛收集分析青海干热岩已有勘探资料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甘肃西秦岭北麓地热异常(温泉、地热井)有限的勘探测试数据,分析研究了甘肃西秦岭... 发展新能源和建立清洁能源大基地是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六大支柱”之一。笔者在广泛收集分析青海干热岩已有勘探资料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甘肃西秦岭北麓地热异常(温泉、地热井)有限的勘探测试数据,分析研究了甘肃西秦岭北麓和青海共和盆地所处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从干热岩形成条件和热储赋存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认为甘肃西秦岭北麓与青海共和盆地具有相同的地质构造背景;西秦岭北麓规模较大的酸性岩体大部分直接裸露地表,属开启式地热田类型,岩浆岩侵入时代相对较早;岩体中放射性元素U、Th、K含量及放射性生热率略低于青海共和盆地;地层增温率6.O℃/100m左右,温度随深度基本上呈现线性增加,表现出以热传导为主的热源特征,推测在甘肃西秦岭北麓4000~5000m深度热储温度可达180℃-200℃以上,具备干热岩赋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 放射性生热率 酸性花岗岩 西秦岭北麓 共和盆地
原文传递
两淮煤田煤系岩石生热率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彭涛 任自强 张海潮 《山西煤炭》 2016年第5期4-7,共4页
基于对两淮煤田煤系地层所测定的32块岩石样品的放射性生热元素(U、Th、K)结果,计算得出各个岩石样品的放射性生热率的大小;并全面报道了两淮煤田岩石放射性生热率参数及其特征,从多方面分析影响其大小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两淮... 基于对两淮煤田煤系地层所测定的32块岩石样品的放射性生热元素(U、Th、K)结果,计算得出各个岩石样品的放射性生热率的大小;并全面报道了两淮煤田岩石放射性生热率参数及其特征,从多方面分析影响其大小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两淮煤田煤系地层岩石放射性生热率变化范围为0.58μW/m3~3.21μW/m3,平均值仅为1.68μW/m3;放射性生热率与岩性、埋藏深度、地层时代相关密切,同时岩石放射性生热对区内地表热流也有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生热率 岩性 埋深 两淮煤田
下载PDF
江西主要产热岩体岩石放射性生热率特征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起伟 刘金辉 +1 位作者 刘峰 何挺 《矿产与地质》 2021年第5期918-922,共5页
岩石放射性生热率评价是地热资源形成的重要指标。为了解地壳物质对大地热流的热贡献、解释地温场分布特征,文章对采集的地热钻孔岩心样品的U、Th、K含量进行了分析测试,计算得到了岩石放射性生热率。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岩性之间放射性... 岩石放射性生热率评价是地热资源形成的重要指标。为了解地壳物质对大地热流的热贡献、解释地温场分布特征,文章对采集的地热钻孔岩心样品的U、Th、K含量进行了分析测试,计算得到了岩石放射性生热率。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岩性之间放射性生热率相差较大,花岗岩、变质岩、沉积岩与凝灰岩平均值分别为3.24μW/m^(3),0.75μW/m^(3),1.49μW/m^(3)和3.06μW/m^(3),且放射性生热率值从赣南至赣北呈减小趋势,赣南地区平均值为3.08μW/m^(3),赣北南部地区为2.32μW/m^(3),赣北北部地区为1.86μW/m^(3)。这些数据可为今后江西干热岩资源开发靶区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生热率 岩石U、Th、K含量 产热岩体 江西
下载PDF
安徽省岩浆岩放射性生热率特征研究
11
作者 豆保娜 王安东 +2 位作者 丁宁 陶继华 万建军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9-627,共19页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岩浆活动频繁,燕山期岩浆活动最为发育,岩浆岩出露面积超过13000 km^(2),不同类型、不同成因的岩石均有发育,并以大别山、长江中下游和皖南地区较为集中。本研究在安徽省不同岩浆岩带共采集159块样品开展岩石密度...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岩浆活动频繁,燕山期岩浆活动最为发育,岩浆岩出露面积超过13000 km^(2),不同类型、不同成因的岩石均有发育,并以大别山、长江中下游和皖南地区较为集中。本研究在安徽省不同岩浆岩带共采集159块样品开展岩石密度和放射性生热元素含量测试,结合前人对安徽省岩浆岩放射性生热元素的测试结果,首次对安徽省岩浆岩开展了系统的放射性生热元素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岩浆岩总体上U、Th、K平均含量相差较大,花岗质岩石及中酸性火山岩的U、Th、K含量较高,基性岩浆岩的U、Th、K含量较低;不同类型的岩浆岩放射性生热率相差较大,花岗质岩石和中酸性火山岩生热率相对较高且变化范围较宽,基性岩浆岩生热率较低且变化范围较窄;金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花岗岩生热率超过5μW/m^(3),为高产热花岗岩;岩浆岩的热贡献主要来自于U和Th的放射性衰变热,K的衰变热贡献相对较低,一般不超过10%。通过本文研究,结合前人对安徽省地质地热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发现岩浆岩放射性生热对安徽省温泉分布、干热岩勘探和U矿床勘探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为安徽省后续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研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生热率 热贡献 岩浆岩体 地热 安徽省
下载PDF
湘东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放射性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圈热结构研究
12
作者 郑平 肖清华 林乐夫 《国土资源导刊》 2020年第4期1-5,共5页
湘东南地区位于南岭地区中段北部,区内广泛发育中生代花岗岩。通过在收集整理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湘东南地区花岗岩进行了放射性生热率和元素热贡献率计算,结果表明;区内中生代花岗岩放射性生热率平均值为7.03μW/m3,属于高产热花岗... 湘东南地区位于南岭地区中段北部,区内广泛发育中生代花岗岩。通过在收集整理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湘东南地区花岗岩进行了放射性生热率和元素热贡献率计算,结果表明;区内中生代花岗岩放射性生热率平均值为7.03μW/m3,属于高产热花岗岩,U热贡献率明显高于Th热贡献率。结合该区开展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热学等研究成果,得出区内地壳热流值地壳热流平均值为56.24mW/m2,在地表热流贡献中占有较大比重,指示了湘东南地区为"热壳冷幔"型岩石圈热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东南地区 花岗岩 放射性生热率 岩石圈热结构
下载PDF
尼日利亚Gongola盆地地层放射性热产量与生烃潜力 被引量:3
13
作者 OYEBANJO O M AJAYI T R TCHOKOSSA P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1-416,共6页
以取自尼日利亚上贝努埃地槽Gongola盆地Kolmani-1井的样品为基础,对其放射性热产量进行了估算,并对放射性热产量对沉积物生油气潜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精确标定的碘化钠伽马射线检测系统,对不同层组的38块样品(取样间隔73.2 m... 以取自尼日利亚上贝努埃地槽Gongola盆地Kolmani-1井的样品为基础,对其放射性热产量进行了估算,并对放射性热产量对沉积物生油气潜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精确标定的碘化钠伽马射线检测系统,对不同层组的38块样品(取样间隔73.2 m,包括砂岩、页岩、含煤页岩、砂质页岩、泥质砂岩)进行了40K、238U及232Th的放射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浓度存在显著变化,40K浓度最高;沉积物放射性热产量为228.44~1 412.82 p W/kg;Kolmani-1井砂岩和砂质页岩属于低热产量沉积物,含煤页岩、页岩及泥质砂岩属于中热产量沉积物,潜在烃源岩(页岩和含煤页岩层段)的放射性热产量值主要位于中热产量范围(750~1500 p W/kg),同时具有生成液态烃和气态烃的能力。此外,沉积物的放射性热量约占盆地总地表热通量的10.9%~20.9%,沉积物的放射性热量是总地表热通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其纳入盆地的热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放射性 放射性热产量 生烃潜力 Gongola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