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交联及物理缔合对聚丙烯酸增稠剂的作用 被引量:37
1
作者 田大听 谢洪泉 过俊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2-135,共4页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类增稠剂,比较了交联型单体及疏水型共聚单体对聚合产物在水中粘度及耐电解质的影响。结果指出,一定量的交联型单体及疏水型长链单体都能明显增加粘度。疏水单体中甲基丙烯酸十六酯(HM)的影响大于...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类增稠剂,比较了交联型单体及疏水型共聚单体对聚合产物在水中粘度及耐电解质的影响。结果指出,一定量的交联型单体及疏水型长链单体都能明显增加粘度。疏水单体中甲基丙烯酸十六酯(HM)的影响大于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的影响。含疏水型长链单体的缔合型交联增稠剂比非缔合型交联增稠剂的性能更优良。此外,还研究了两种类型的聚合物浓度及反相剂对粘度的影响以及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聚合物胶乳的粒子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聚丙烯酸 增稠剂 缔合 交联
下载PDF
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敬芹 张力 +1 位作者 朱志博 刘意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98-103,共6页
采用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单体,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团单体,合成了聚丙烯酸酯涂料乳液.探讨了软硬单体比例、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对共聚物的结构和乳液的性能进行表征.FTIR和DSC测试... 采用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单体,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团单体,合成了聚丙烯酸酯涂料乳液.探讨了软硬单体比例、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对共聚物的结构和乳液的性能进行表征.FTIR和DSC测试结果表明丙烯酸酯类单体之间发生了自由基共聚反应;乳液的流变性分析说明该乳液具有假塑性,且贮存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自由基共聚 丙烯酸酯乳液 反应性乳化剂 流变性 涂料 涂膜性能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RE^(3+) doped luminescent co-polymer by solution copolymerization 被引量:12
3
作者 严长浩 许传杰 +3 位作者 胡红辉 王蓉 张明 邱关明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5期761-766,共6页
Bonded type RE3+ doped luminescent co-polymer was synthesized by solution free 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The influence of charge sequence, monomers and co-polymerized method on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s of the co-poly... Bonded type RE3+ doped luminescent co-polymer was synthesized by solution free 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The influence of charge sequence, monomers and co-polymerized method on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s of the co-polymers was studied. The emission intensity of the co-polymers at different RE3+ concentrations was te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polymers of Eu-PSt and Eu-PMMA both had wide absorption peak at 200-400 nm and the strongest peak appeared at 235 nm. The fluorescent intensity of Eu3+ doped polystyrene co-polymer was stronger than that of Eu3+ doped PMMA copolymer. The characteristic emission of europium ions was observed in the co-polymers. The copolymer doped with rare earth elements showed the 'sensitization effect' for the central ions. The bonded-type rare earth copolymer not only enhanced the energy transfer efficiency, but also improved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by increasing the rigidity of main and side ch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MINESCENCE bonded-type rare earth co-polymers 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sensitization effect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polystyrene/silica nanocomposites by 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with silica macromonomer 被引量:7
4
作者 OU BaoLi1,2 & LI DuXin2 1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411201,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wder Metallurg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07年第3期385-391,共7页
A two-stage process has been developed to generate the silica-based macromonomer through surface-modification of silica with polymerizable vinyl groups. The silica surfaces were treated with excess 2,4-toluene diisocy... A two-stage process has been developed to generate the silica-based macromonomer through surface-modification of silica with polymerizable vinyl groups. The silica surfaces were treated with excess 2,4-toluene diisocynate (TDI), after which the residual isocyanate groups were converted into polymerizable vinyl groups by reaction with hydroxypropylacrylate (HPA). Thus, polystyrene/silica nan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conventional 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with silica macromonomer. The main effecting factors, such as ratios of styrene to the macromonomer, together with polymerization time on the copolymerization were studied in detail. FTIR, DSC and TGA were utilized to characterize the nanocomposites.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silica nanoparticles act as cross-linking points in the polystytene/silica nanocomposites, and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s of the nanocomposites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rresponding pure polystyrene.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s of nanocomposite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silica contents, which were further ascertained by D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A nanoparticles surface modification STYRENE 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NANOCOMPOSITES
原文传递
AA-AM-AN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溶液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钱军民 郭焱 +1 位作者 李旭祥 卢凤纪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12-316,共5页
采用自由基水溶液共聚法制备了水溶性丙烯酸 -丙烯酰胺 -丙烯腈共聚物。对聚合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尿素用量、聚合物浓度、电解质浓度、剪切速率、温度等因素对聚合物溶液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合成的水溶性聚合物具有良... 采用自由基水溶液共聚法制备了水溶性丙烯酸 -丙烯酰胺 -丙烯腈共聚物。对聚合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尿素用量、聚合物浓度、电解质浓度、剪切速率、温度等因素对聚合物溶液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合成的水溶性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增稠作用及耐温抗盐抗剪切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共聚合 溶液性能 AA AM AN 三元共聚物
下载PDF
聚环氧乙烷大单体与丙烯酸乙酯的共聚及其规整接枝共聚物的表征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沿 谢洪泉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44-451,共8页
本工作研完了末端为甲基丙烯酸酯型的聚环氧乙烷大单体与丙烯酸乙酯的溶液自由基共聚。结果表明,大单体接枝效率和共聚物分子量受单体总浓度、投料比、大单体分子量及引发剂等的影响,接枝效率最高可达90%以上,分子量可在5-15×10~... 本工作研完了末端为甲基丙烯酸酯型的聚环氧乙烷大单体与丙烯酸乙酯的溶液自由基共聚。结果表明,大单体接枝效率和共聚物分子量受单体总浓度、投料比、大单体分子量及引发剂等的影响,接枝效率最高可达90%以上,分子量可在5-15×10~4范围内变化。丙烯酸乙酯与大单体共聚的竞聚率为0.83。共聚物用萃取法精制后,用IR、~1H-NMR、裂解色谱、GPC和膜渗透压计等进行了表征。证实产物有预期的规整接枝共聚物结构。平均接枝数为2—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 接枝共聚物 聚丙烯酸乙酯 PEO
下载PDF
乙烯基硅烷偶联剂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9
7
作者 荆蓉 温演庆 +1 位作者 俞凌云 朱谱新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15年第5期45-49,共5页
通过氧化-还原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实现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水性聚氨酯共聚反应。应用红外光谱测试(FTIR-ATR)表征了共聚产物,根据差示扫描量热测试(DSC)、热失重分析(TG)、X-射线衍射分析(XRD)测试分析了改性前后水性聚氨酯的热... 通过氧化-还原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实现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水性聚氨酯共聚反应。应用红外光谱测试(FTIR-ATR)表征了共聚产物,根据差示扫描量热测试(DSC)、热失重分析(TG)、X-射线衍射分析(XRD)测试分析了改性前后水性聚氨酯的热性能、结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偶联剂单体加入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2%时,体系交联度可达到12%,明显改善了水性聚氨酯疏水性,其耐水性提高了54%,耐丙酮性提高21%,断裂强度提高2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自由基聚合 交联
下载PDF
自由基共聚合教学中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8
作者 吴子尧 李因文 +3 位作者 马登学 李兴建 宋慧 徐守芳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4-700,共7页
自由基共聚合主要讲授二元共聚组成及其控制、共聚类型及行为曲线、单体和自由基相对活性等核心模块。本文对共聚中几个难点内容,如二元共聚类型、二元共聚行为类型、二元共聚曲线、二元共聚组成、二元共聚物结构表征等进行解析,对教材... 自由基共聚合主要讲授二元共聚组成及其控制、共聚类型及行为曲线、单体和自由基相对活性等核心模块。本文对共聚中几个难点内容,如二元共聚类型、二元共聚行为类型、二元共聚曲线、二元共聚组成、二元共聚物结构表征等进行解析,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讨论,期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共聚合 共聚类型 共聚曲线 共聚组成 共聚物结构表征
原文传递
具正氮离子乙烯基化合物DMAPA制备及同丙烯酰胺共聚制备阳离子聚合物 被引量:3
9
作者 唐蜀忠 胡星琪 +1 位作者 马喜平 徐东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104-109,共6页
本文叙述了丙烯酰胺,环氧氯丙烷,二甲胺通过三组份不对称缩合反应制备N—(3—二甲胺基、2—羟基)丙基丙烯酰胺盐酸盐,即DMAPA,并同丙烯酰胺进行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获得一定阳离子度的阳离子聚合物.对该聚合物作了红外... 本文叙述了丙烯酰胺,环氧氯丙烷,二甲胺通过三组份不对称缩合反应制备N—(3—二甲胺基、2—羟基)丙基丙烯酰胺盐酸盐,即DMAPA,并同丙烯酰胺进行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获得一定阳离子度的阳离子聚合物.对该聚合物作了红外光谱图,确认聚合物具有正氨离子的结构。并用此阳离子聚合物进行粘土防膨及絮凝性评价,实验表明,不同阳离子度,不同分子量的该阳离子聚合物皆具有良好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 共聚合 防膨率 阳离子度 钻井泥浆
下载PDF
《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中关于自由基共聚合的几个难点解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学刚 华静 胡海青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4-99,共6页
自由基共聚合是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进行的自由基聚合,在聚合物改性,丰富聚合物品种,研究单体和自由基的相对活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对自由基二元共聚的几个难点内容进行了深入解析,并对教材部分内容进行补充讨... 自由基共聚合是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进行的自由基聚合,在聚合物改性,丰富聚合物品种,研究单体和自由基的相对活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对自由基二元共聚的几个难点内容进行了深入解析,并对教材部分内容进行补充讨论,籍此厘清概念,强化重点,提高高分子化学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化学 自由基共聚合 难点解析
原文传递
1-烯丙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单体与丙烯腈共聚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贵宝 刘晓辉 +1 位作者 李百祥 白云刚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6-221,共6页
以1-烯丙基-3-甲基咪唑盐酸盐([AMIM]Cl)作为离子液体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作为引发剂,二甲基亚砜为溶剂,实现了与丙烯腈(AN)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自由基共聚合.研究了AN/[AMIM]Cl二元共聚合的动力学,得到了相应的竞聚率数据(rAN=8.11,r[AMIM... 以1-烯丙基-3-甲基咪唑盐酸盐([AMIM]Cl)作为离子液体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作为引发剂,二甲基亚砜为溶剂,实现了与丙烯腈(AN)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自由基共聚合.研究了AN/[AMIM]Cl二元共聚合的动力学,得到了相应的竞聚率数据(rAN=8.11,r[AMIM]Cl=0).用1H-NMR、GPC、DSC、TGA等手段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对AN/[AMIM]Cl二元共聚及AN/IA/[AMIM]Cl三元共聚的研究发现,[AMIM]Cl在与丙烯腈共聚时具有双重作用,一部分离子单体进入到共聚物的分子链中调节其亲水性及可纺性,剩下的大部分留在纺丝液中可显著降低纺丝液的黏度,从而使高分子量高固含量纺丝液的纺制成为可能,有望得到高性能的碳纤维原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烯丙基-3-甲基咪唑盐酸盐 离子液体单体 丙烯腈 自由基共聚 碳纤维
下载PDF
双水相合成法制备聚丙烯酰胺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晓松 李梦耀 +2 位作者 郭印丽 李扬 张海龙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300-303,共4页
以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丙烯酰胺(AM)为单体,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PEG)水溶液为双水相,合成聚丙烯酰胺高分子絮凝剂。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PEG总量、单体总量以及pH值对相对分子质量和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 以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丙烯酰胺(AM)为单体,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PEG)水溶液为双水相,合成聚丙烯酰胺高分子絮凝剂。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PEG总量、单体总量以及pH值对相对分子质量和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体总量为4%和温度为65℃情况下,最佳工艺条件:时间60 min,引发剂1.5 mL,pH=7,PEG=9%。最佳工艺条件下,丙烯酰胺转化率为88.5%,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为2.84×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相对分子质量 转化率 自由基共聚合
下载PDF
MMA-BA-MAA树脂自由基共聚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保帅 朱春山 杨耘 《广东化工》 CAS 2009年第8期10-11,62,63,共4页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MAA)树脂,通过实验确定了自由基共聚合适宜的单体配比、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溶剂以及反应的升温速度。该改性后的丙烯酸树脂可作为胶粘...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MAA)树脂,通过实验确定了自由基共聚合适宜的单体配比、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溶剂以及反应的升温速度。该改性后的丙烯酸树脂可作为胶粘剂的大分子固化剂,能提高粘接强度和透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树脂 自由基共聚 固化剂
下载PDF
自乳化水性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的制备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元浩 柳向林 +1 位作者 侯佩民 万众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53-55,共3页
以椰子油、甘油、新戊二醇、间苯二甲酸、富马酸等为原料合成了不饱和聚酯,再与含有亲水单元的丙烯酸混合单体自由基共聚合,制得丙烯酸接枝聚酯,将其中和后水分散即得自乳化水性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讨论了富马酸含量、接枝部分的酸值... 以椰子油、甘油、新戊二醇、间苯二甲酸、富马酸等为原料合成了不饱和聚酯,再与含有亲水单元的丙烯酸混合单体自由基共聚合,制得丙烯酸接枝聚酯,将其中和后水分散即得自乳化水性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讨论了富马酸含量、接枝部分的酸值以及接枝反应温度对水分散体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乳化 聚酯 丙烯酸改性 接枝 自由基共聚合
下载PDF
AM/NIPAM对P(NIPAM-co-AM)温敏凝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黎亚丽 王潮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9-263,共5页
以丙烯酰胺(AM)、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亚硫酸氢钠(SBS)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制备了亲水型温敏凝胶P(NIPAM-co-AM)。研究了投料比m(AM)/m(NIPAM)对凝胶性能的影响。结... 以丙烯酰胺(AM)、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亚硫酸氢钠(SBS)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制备了亲水型温敏凝胶P(NIPAM-co-AM)。研究了投料比m(AM)/m(NIPAM)对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凝胶体系中亲水单体AM比例的增大,共聚凝胶溶胀率、保水率、硬度均提高。当AM质量分数从0增大到100%时,凝胶硬度从84.929 g增为1 252.222 g。DSC表明,当AM质量分数从2%提高到10%时,凝胶LCST从38.61℃增加到57.95℃。随着AM比例降低,凝胶LCST向低温方向移动,相变范围温敏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凝胶 LCST N-异丙基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 自由基共聚 功能材料
下载PDF
异丁烯与丙烯酸酯改性自由基共聚合Ⅱ.反应条件对AlCl_3/AIBN/IB/BA共聚合体系的影响
16
作者 高骁 马育红 +1 位作者 吴一弦 武冠英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752-755,共4页
研究了AlCl3 用量、单体配比、AIBN 用量、聚合反应时间和AlCl3/BA 络合物陈化时间等,在L 酸存在下,对AIBN 引发的BA 与IB 的共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AlCl3 用量对聚合反应的转化... 研究了AlCl3 用量、单体配比、AIBN 用量、聚合反应时间和AlCl3/BA 络合物陈化时间等,在L 酸存在下,对AIBN 引发的BA 与IB 的共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AlCl3 用量对聚合反应的转化率及共聚产物的组成没有大的影响。而IB 与BA 的单体配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很大,在n(IB)/ n(BA) < 1 时,转化率较高,共聚物中BA 的含量较大且随IB 含量的增加急剧地降低,当n(IB)/ n(BA) ≥1 时随IB 的增加转化率降低,但共聚物中BA的含量保持稳定。AIBN 用量对聚合反应的表观转化率影响较大,但当AIBN 用量达到一定值后,表观转化率变化不大,AIBN 用量对共聚物的组成影响不大,但随AIBN 用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特性粘数稍有降低。聚合反应时间~ 表观转化率曲线为典型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在常温下,BA/IB 络合物的配制时间对共聚产物的组成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共聚合 异丁烯 丙烯酸丁酯 改性 共聚合
下载PDF
大环单氮杂冠醚与丙烯腈的自由基共聚反应竞聚率的测定及其共聚物的热力学性质研究
17
作者 侯瑞斌 陈铁 金龙一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265-268,共4页
利用Fineman-Ross方法,在甲苯溶剂中测定了大环N-(4-乙烯基苄基)-1-单氮杂-m-亚苯基-34-冠-11单体与丙烯腈的共聚合反应的单体竞聚率,其值分别为3.99和0.19,并采用TGA和DSC简略地研究了共聚物的热力学性质.
关键词 氮杂冠醚 丙烯腈 自由基共聚 竞聚率
下载PDF
聚环氧乙烷大单体与丙烯酸酯的三元接枝共聚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新华 谢洪泉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32-435,共4页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将大单体聚环氧乙烷(PEO)与小单体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苯溶液中进行共聚,合成了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共聚时间对大、小单体转化率的影响,探讨了共聚条件对接枝效率及接枝共聚物相...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将大单体聚环氧乙烷(PEO)与小单体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苯溶液中进行共聚,合成了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共聚时间对大、小单体转化率的影响,探讨了共聚条件对接枝效率及接枝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前期,大单体的转化率大于小单体,而在聚合后期,小单体的转化率大于大单体;加大引发剂AIBN的用量或延长共聚时间,可提高接枝效率,其值可接近90%;随着大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投料质量比的增加或MMA质量分数的增大,接枝效率下降;随着AIBN用量的增加,接枝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下降;随着共聚时间的延长,接枝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其值在1.5×105~4.5×105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环氧乙烷 大单体 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自由基共聚合 两亲性 接枝共聚物
下载PDF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ARRANGEMENT OF MONOMERS IN LINEAR BINARY COPOLYMERS USING A MONTE CARLO SIMULATION METHOD
19
作者 Mohammad Najafi Mehdi Salami-Kalajahi Vahid Haddadi-Asl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95-208,共14页
A Monte Carlo method was used to take thorough account of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reactivity ratios and initial feed compositions on copolymer microstructure.The model proves the lack of azeotropic behavior in sys... A Monte Carlo method was used to take thorough account of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reactivity ratios and initial feed compositions on copolymer microstructure.The model proves the lack of azeotropic behavior in systems in which r_A>1 and r_B<1 or vice versa;it is also able to calculate the drift in the copolymer properties:copolymer composition,and randomness parameter.Moreover,for each reactivity ratio pair given,there is a unique reaction conversion,at which macromolecules produced inherit their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copolymer microstructure copolymer composition Monte Carlo simulation Randomness parameter copolymer heterogeneity Azeotrope point.
下载PDF
聚环氧乙烷大分子单体与小分子单体共聚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锦 谢洪泉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77-82,共6页
研究了末端为甲基丙烯酸酯型的聚环氧乙烷(PEO)大分子单体分别与苯乙烯(S)、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甲酯(MA)的溶液自由基共聚动力学.结果表明,大单体和小单体的共聚合体系由于粘度的影响,使其有别于小单体之间的共聚合体系.大单... 研究了末端为甲基丙烯酸酯型的聚环氧乙烷(PEO)大分子单体分别与苯乙烯(S)、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甲酯(MA)的溶液自由基共聚动力学.结果表明,大单体和小单体的共聚合体系由于粘度的影响,使其有别于小单体之间的共聚合体系.大单体的接枝效率受小单体的结构、大单体的分子量等因素的影响,接枝效率最高为81.3%,用Kennedy的积分式对小分子单体的竞聚率γ_2值进行了估算,并计算求得接枝共聚物的平均接枝数为1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单体 接枝共聚物 聚环氧乙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