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品管圈(QCC)的放射防护管理,减少放射医学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降低人均辐射剂量。方法:成立QCC管理小组,采用问卷与统计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医院放射科、放疗科、核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和介入中心5个科室的285名放射医学工作人员...目的:基于品管圈(QCC)的放射防护管理,减少放射医学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降低人均辐射剂量。方法:成立QCC管理小组,采用问卷与统计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医院放射科、放疗科、核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和介入中心5个科室的285名放射医学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和人均辐射剂量进行调查,确定"降低放射从业人员职业暴露和辐射剂量"为QCC管理的主题,通过真因分析,拟定并实施科学配置放射工作人员、增加放射防护培训、提高放射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落实计量质量控制工作等有效措施,对辐射防护进行科学管理,运用柏拉图分析等方法评估改善前后辐射剂量原因。结果:将QCC管理方法运用于医疗放射防护管理中,放射医学工作人员2018年3-8月执业期间的人均暴露率从13.7%降为4.3%,最高辐射剂量由5.34 m Sv/a降为1.41 m Sv/a,人均辐射剂量由2.105 m Sv/a降为0.893 m Sv/a。结论:QCC放射防护管理的实施,可降低放射性暴露率与人均辐射剂量,调动QCC管理小组成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团队凝聚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安全健康的医疗工作环境。展开更多
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放射诊断场所存在的感染控制和辐射安全风险进行调查和监测,为放射技师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根据国家标准(WS 519-2019和GBZ 130-2013)对湖北省4所未启用的应急医院(“小汤山式”甲、乙医...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放射诊断场所存在的感染控制和辐射安全风险进行调查和监测,为放射技师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根据国家标准(WS 519-2019和GBZ 130-2013)对湖北省4所未启用的应急医院(“小汤山式”甲、乙医院及方舱医院、砖混模式医院)中新安装的8台CT及其场所进行成像性能和放射防护检测并评价。对机房布局等感染控制安全的因素实施了监测与调查。选择定点医院2所(综合医院和传染病专科医院),通过现场调查和对4个CT机房环境生物样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对放射场所的布局、感染防控和核酸检测结果的分布进行分析,评价其生物安全的可靠性和风险点。结果应急医院的8台CT设备的成像性能和放射防护指标均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甲、乙医院各有3个CT机房,面积均为38.8 m^2和4 mm Pb当量的屏蔽防护;方舱医院和砖混建筑医院的CT机房面积和屏蔽防护分别为20.0 m^2、4 mm Pb当量和35.8 m^2、3 mm Pb当量。8个放射诊断场所符合感染防控“三区两通道”的设计要求。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CT机房内患者触碰到的多个位点如检查床、机架内侧、地面等多处发现核酸阳性。放射技师通过手部、足底沾染造成操作间内操作台和地面的病毒污染风险。此外,机房内患者未触及的区域如观察窗和排风口等处也出现类似阳性。结论4所应急医院的8台CT设备和机房基本满足成像性能和放射防护要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放射诊断检查场所需加强消毒的规范化。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基于品管圈(QCC)的放射防护管理,减少放射医学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降低人均辐射剂量。方法:成立QCC管理小组,采用问卷与统计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医院放射科、放疗科、核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和介入中心5个科室的285名放射医学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和人均辐射剂量进行调查,确定"降低放射从业人员职业暴露和辐射剂量"为QCC管理的主题,通过真因分析,拟定并实施科学配置放射工作人员、增加放射防护培训、提高放射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落实计量质量控制工作等有效措施,对辐射防护进行科学管理,运用柏拉图分析等方法评估改善前后辐射剂量原因。结果:将QCC管理方法运用于医疗放射防护管理中,放射医学工作人员2018年3-8月执业期间的人均暴露率从13.7%降为4.3%,最高辐射剂量由5.34 m Sv/a降为1.41 m Sv/a,人均辐射剂量由2.105 m Sv/a降为0.893 m Sv/a。结论:QCC放射防护管理的实施,可降低放射性暴露率与人均辐射剂量,调动QCC管理小组成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团队凝聚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安全健康的医疗工作环境。
文摘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放射诊断场所存在的感染控制和辐射安全风险进行调查和监测,为放射技师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根据国家标准(WS 519-2019和GBZ 130-2013)对湖北省4所未启用的应急医院(“小汤山式”甲、乙医院及方舱医院、砖混模式医院)中新安装的8台CT及其场所进行成像性能和放射防护检测并评价。对机房布局等感染控制安全的因素实施了监测与调查。选择定点医院2所(综合医院和传染病专科医院),通过现场调查和对4个CT机房环境生物样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对放射场所的布局、感染防控和核酸检测结果的分布进行分析,评价其生物安全的可靠性和风险点。结果应急医院的8台CT设备的成像性能和放射防护指标均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甲、乙医院各有3个CT机房,面积均为38.8 m^2和4 mm Pb当量的屏蔽防护;方舱医院和砖混建筑医院的CT机房面积和屏蔽防护分别为20.0 m^2、4 mm Pb当量和35.8 m^2、3 mm Pb当量。8个放射诊断场所符合感染防控“三区两通道”的设计要求。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CT机房内患者触碰到的多个位点如检查床、机架内侧、地面等多处发现核酸阳性。放射技师通过手部、足底沾染造成操作间内操作台和地面的病毒污染风险。此外,机房内患者未触及的区域如观察窗和排风口等处也出现类似阳性。结论4所应急医院的8台CT设备和机房基本满足成像性能和放射防护要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放射诊断检查场所需加强消毒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