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f flow field in interference area between impeller and guide vane of axial flow pump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华 施卫东 +2 位作者 陈斌 张启华 曹卫东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4年第6期894-901,共8页
Axial flow pump is a kind of typical pumps with rotor-stator interaction, thus the measurement of the flow field between impeller and guide vane would facilitate the study of the internal rotor-stator interaction mech... Axial flow pump is a kind of typical pumps with rotor-stator interaction, thus the measurement of the flow field between impeller and guide vane would facilitate the study of the internal rotor-stator interaction mechanism. Through a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of a traditional axial flow pump, the requirements of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 measurement are me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opt.0.8Q, the axial vortex is identified between impeller hub and guide vane hub, which is developed into the main flow and to affect the movement when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impeller and guide vane at different flow rates are the same. Besides,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dissipation of the tip leakage and the passage vortex in impeller passages are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difference of the flow field close to the outer rim. As the flow rate decreas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eridional velocities at the impeller outlet becomes more non-uniform and the radial velocity component keeps increasing. The PIV measurement result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opt.1.0Q indicate that the flow separation and the trailing vortex at the trailing edge of a blade are likely to result in a velocity sudden change in this area, which would dramatically destroy the continuity of the flow field. Moreover,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flow between impeller and guide vane on the measurement plane does not always point from hub to rim. For a certain position, the direction is just from rim to hub, as is affect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intersection line of the shooting section and the impeller blade on the impeller as well as the angle between the intersection line and the rotating sha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xial flow pump tip leakage passage vortex radial velocity axial velocity
原文传递
跨声速压气机低雷诺数下流动失稳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如根 周敏 +2 位作者 赵英武 夏钦斌 曾令君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4-419,共6页
数值模拟了低雷诺数下跨声速压气机设计转速下内部流场特性.结果表明:在压气机流场内部存在从叶根向叶顶运动的附面层径向涡流,它由叶根附面层转捩区内的分离气流引发,从叶根向叶顶发展,并在叶顶聚集.随着雷诺数下降,该附面层径向涡的... 数值模拟了低雷诺数下跨声速压气机设计转速下内部流场特性.结果表明:在压气机流场内部存在从叶根向叶顶运动的附面层径向涡流,它由叶根附面层转捩区内的分离气流引发,从叶根向叶顶发展,并在叶顶聚集.随着雷诺数下降,该附面层径向涡的作用范围不断增大,在叶顶形成大面积分离区,在激波和间隙泄漏流诱发的阻塞尚未充分发展起来之前,该分离区产生的通道阻塞起主导作用,成为低雷诺数条件下影响压气机流动失稳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失稳机制 雷诺数 附面层 径向涡
原文传递
跨声速轴流压气机径向涡现象与失稳机理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加国 王如根 +1 位作者 李少伟 甘甜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39-2246,共8页
对NASA Rotor 37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对比,计算了堵塞点到失稳点的全部工况,详细探究了跨声速轴流压气机附面层分离规律与失稳机理.研究发现:激波后的吸力面附面层中存在一条径向涡,它增强了附面层分离,使部分靠近吸力面的主流向... 对NASA Rotor 37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对比,计算了堵塞点到失稳点的全部工况,详细探究了跨声速轴流压气机附面层分离规律与失稳机理.研究发现:激波后的吸力面附面层中存在一条径向涡,它增强了附面层分离,使部分靠近吸力面的主流向叶尖堆积.随着工况向失稳点推进,压气机转子叶尖出现两块堵塞区,由叶尖泄漏涡与激波作用引起的堵塞区位于压力面前端,由叶尖泄漏涡与径向附面层分离涡耦合作用引起的堵塞区位于吸力面50%弦长后,两块堵塞区的叠加作用最终引起压气机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声速轴流压气机 流动分离 径向涡 叶尖间隙泄漏 失稳机理
原文传递
综掘巷道径向涡旋运移对截割产尘污染的影响
4
作者 常伟 王昊 陶金旭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87,共7页
为了掌握综掘巷道风幕运移动态过程对截割产尘污染的影响规律,以进一步提高风幕阻尘效率。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研究分析不同径向涡旋强度和运移距离条件下综掘巷道流场结构演变和粉尘污染。研究结果表明:径向涡旋以贴壁旋流... 为了掌握综掘巷道风幕运移动态过程对截割产尘污染的影响规律,以进一步提高风幕阻尘效率。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研究分析不同径向涡旋强度和运移距离条件下综掘巷道流场结构演变和粉尘污染。研究结果表明:径向涡旋以贴壁旋流形式运移,随径向涡旋强度和运移距离增大,运移过程中分别形成偏向压风侧和轴向的支流,随后径向涡旋转变为均匀轴向流场,粉尘污染随之分别呈不断减小和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掘进司机处粉尘质量浓度与径向涡旋强度和运移距离间分别满足玻尔兹曼分布Boltzmann模型和对数正态分布LogNormal模型。当径向涡旋强度为0.9,运移距离为30 m时,能够实现高效控尘,现场实测结果显示,掘进司机处总尘和呼吸性粉尘降尘率分别达到82.7%和78.3%,能够有效改善人员作业环境。研究结果可为煤矿综掘巷道粉尘污染高效控制与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涡旋 贴壁旋流 流场演变 粉尘污染
下载PDF
微小型向心涡轮转子的流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温泉 梁德旺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5-272,共8页
利用三维粘性数值模拟手段分析研究了一台直径35mm、设计转速为150000r/min的向心涡轮转子的流动特性。根据计算结果,得到了设计转速下向心涡轮转子的特性曲线以及设计点参数(流量为0 064kg/s,总落压比为1 716,绝热效率为0 849,做功量9 ... 利用三维粘性数值模拟手段分析研究了一台直径35mm、设计转速为150000r/min的向心涡轮转子的流动特性。根据计算结果,得到了设计转速下向心涡轮转子的特性曲线以及设计点参数(流量为0 064kg/s,总落压比为1 716,绝热效率为0 849,做功量9 25kW)。根据流场内的壁面极限流线、空间流线以及截面流线,分析了在这台转子叶片通道中涡系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分离形态的演变。根据叶轮主要特征流面的流动等值线图,分析了这台涡轮转子的流动特点。在初步认识向心涡轮的流动规律之上,为这台向心涡轮转子的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心涡轮 数值模拟 流动分析 叶片设计
下载PDF
多径向节次拉盖尔-高斯光束旋转多普勒效应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向阳 邱松 +3 位作者 丁友 刘通 刘政良 任元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7-244,共8页
针对不同径向节次拉盖尔-高斯(LG)光束,首先阐述了其物理意义及强度分布规律,分析了高径向节次LG光束在横向偏移入射条件下的旋转多普勒效应(RDE)。其次,根据散射体模型,设计变量控制实验探究了不同径向节次LG光束对横移条件下RDE的影响... 针对不同径向节次拉盖尔-高斯(LG)光束,首先阐述了其物理意义及强度分布规律,分析了高径向节次LG光束在横向偏移入射条件下的旋转多普勒效应(RDE)。其次,根据散射体模型,设计变量控制实验探究了不同径向节次LG光束对横移条件下RDE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径向节次LG光束虽然能够增强横向位移条件下旋转多普勒信号的光强及幅值,有助于转速信息提取,但二者并非线性关系;随着径向节次的增大,频域信号幅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存在最佳径向节次值,使得信号幅值最大;LG光束的径向节次并不影响转速测量精度。最后,从理论上分析了LG光束的径向节次影响旋转多普勒信号强度的原因。本研究在拓展涡旋光测速应用范围,增加目标转速探测距离及提高准确度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光学 径向节次 涡旋光 旋转多普勒效应 横向偏移
原文传递
异步电机永磁悬浮轴承结构设计与动力学计算
7
作者 葛研军 龙威 +2 位作者 于涵 马雪祺 董法强 《微特电机》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为保证异步电机转子在永磁悬浮状态下仅有微摩擦特性,必须保证永磁轴承具有稳定的高势能状态。采用一个机械调心滚子轴承限定其转子轴向位移。基于气隙磁导及等效磁荷法计算出转子所受不平衡磁拉力,并给出永磁轴承定转子气隙、转子偏移... 为保证异步电机转子在永磁悬浮状态下仅有微摩擦特性,必须保证永磁轴承具有稳定的高势能状态。采用一个机械调心滚子轴承限定其转子轴向位移。基于气隙磁导及等效磁荷法计算出转子所受不平衡磁拉力,并给出永磁轴承定转子气隙、转子偏移、永磁轴承环数划分、气隙位置与径向刚度之间的关系,对上述参数进行优化以获得永磁轴承的最佳径向刚度,使永磁轴承能有效平衡电机转子所受的不平衡磁拉力。通过对转子涡动轨迹及临界转速进行分析,验证了异步电机永磁轴承悬浮结构可实现微摩擦悬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轴承 不平衡磁拉力 径向刚度 转子涡动 临界转速
下载PDF
介质黏度对旋涡泵内流场及外特性的影响机理分析
8
作者 张人会 范丽丽 段鹏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3年第7期23-28,共6页
为分析介质黏度对旋涡泵不同工况下的内流场及外特性的影响,由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不同介质黏度和不同流量工况下的旋涡泵内流场结构及其外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叶轮及侧流道内流动沿叶轮旋转方向从泵的进口至出口逐渐趋于稳... 为分析介质黏度对旋涡泵不同工况下的内流场及外特性的影响,由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不同介质黏度和不同流量工况下的旋涡泵内流场结构及其外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叶轮及侧流道内流动沿叶轮旋转方向从泵的进口至出口逐渐趋于稳定,各纵向截面上存在明显的纵向旋涡和径向旋涡,随着流量的增大,叶轮及侧流道内的纵向旋涡及径向旋涡强度逐渐减弱,叶轮做功能力逐渐降低,泵的扬程逐渐下降,叶轮内湍动能耗散及叶轮内的涡量分布均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介质黏度的增大,各纵向截面上的纵向旋涡和径向旋涡强度均逐渐减弱,旋涡泵内湍动能耗散随粘性的变化更为显著,其随着介质黏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在各流量工况下,旋涡泵的扬程及效率均随着介质黏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小流量时,扬程及效率随黏度的增大而下降的趋势较为平缓,但在大流量工况时,扬程及效率随着黏度的增大而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涡泵 黏度 径向旋涡 纵向旋涡
下载PDF
弧形闸门前漩涡特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孙洪亮 刘亚坤 +1 位作者 张鸿煜 刘洁洁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15,共6页
吸气漩涡是水利工程中进水口前常见的水力学问题,模型试验是研究进水口前漩涡特性的常用方法。目前关于漩涡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淹没水深较大、进水口结构不变的泄洪洞以及电站进水口等,而对于弧形闸门局部开启时闸前漩涡特性的研究较... 吸气漩涡是水利工程中进水口前常见的水力学问题,模型试验是研究进水口前漩涡特性的常用方法。目前关于漩涡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淹没水深较大、进水口结构不变的泄洪洞以及电站进水口等,而对于弧形闸门局部开启时闸前漩涡特性的研究较少。为了研究弧形闸门前漩涡的水力特性以及黏性力和表面张力对弧形闸门前漩涡的影响,以某泄洪闸弧形闸门为研究对象,采用2个不同比尺的模型试验及理论分析方法,对弧形闸门局部开启时闸前吸气漩涡的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闸前漩涡是行进水流横向和纵向突然收缩共同作用的结果。弧形闸门前水面紊动较大,所以闸前漩涡频率较高,持续时间较短,闸门开度越大,闸前吸气漩涡越强。若按照弗劳德数准则设计模型试验,当来流雷诺数和韦伯数大于某一临界值时,可以忽略黏性力和表面张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闸门 漩涡 模型试验 比尺影响 雷诺数 韦伯数
下载PDF
整体涡旋流畸变下的压气机失速机理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磊 程邦勤 纪振伟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5,共6页
为了研究跨声速压气机在整体涡旋流畸变下的失速机理,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Stage35进行了整级数值模拟,研究了叶片通道流场中触发压气机失速的关键因素,分析了不同转速下,叶顶泄漏涡和径向涡在旋流畸变条件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同向整... 为了研究跨声速压气机在整体涡旋流畸变下的失速机理,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Stage35进行了整级数值模拟,研究了叶片通道流场中触发压气机失速的关键因素,分析了不同转速下,叶顶泄漏涡和径向涡在旋流畸变条件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同向整体涡能抑制叶背流动分离,使径向涡体积减小,叶顶泄漏涡减弱,叶顶通道堵塞程度减小,压气机稳定裕度增大;出现反向整体涡时,叶背气流分离加剧,径向涡体积扩大,低转速下,泄漏涡增强,堵塞区面积增大,高转速下,泄漏涡变化不大,但径向涡体积扩大引起流体向叶尖堆积,形成大面积的吸力面尾缘低速区,更容易导致压气机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畸变 整体涡 泄漏涡 径向涡 失速机理
下载PDF
附面层抽吸对低雷诺数下压气机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如根 周敏 夏钦斌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2010年第2期1-4,共4页
数值模拟了低雷诺数下附面层抽吸流动控制对跨声速压气机稳定性的影响。低雷诺数下附面层径向涡及其诱发的叶顶分离阻塞触发压气机流动失稳,通过在NASA Rotor 37跨声速轴流压气机转子叶片吸力面上设计抽吸槽,探讨了抽吸流动控制对低雷... 数值模拟了低雷诺数下附面层抽吸流动控制对跨声速压气机稳定性的影响。低雷诺数下附面层径向涡及其诱发的叶顶分离阻塞触发压气机流动失稳,通过在NASA Rotor 37跨声速轴流压气机转子叶片吸力面上设计抽吸槽,探讨了抽吸流动控制对低雷诺数下压气机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抽吸前后压气机流场特性的变化和抽吸流动控制提高低雷诺数下跨声速轴流压气机稳定性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声速压气机 附面层抽吸 低雷诺数 径向涡
下载PDF
小型离心压气机径向扩压器复杂涡系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安宇飞 刘艳明 +1 位作者 张希 王大磊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5-63,共9页
对某小型离心压气机进行详细数值模拟,构建径向扩压器复杂涡系结构模型,重点分析设计、堵塞、失速工况下径向扩压器内部复杂涡系结构。研究表明:径向扩压器内部涡系结构主要包括前缘涡、两个通道涡(压力面侧通道涡与吸力面侧通道涡)以... 对某小型离心压气机进行详细数值模拟,构建径向扩压器复杂涡系结构模型,重点分析设计、堵塞、失速工况下径向扩压器内部复杂涡系结构。研究表明:径向扩压器内部涡系结构主要包括前缘涡、两个通道涡(压力面侧通道涡与吸力面侧通道涡)以及喉部涡;主叶片吸力面的前缘涡是机匣侧低能流体在展向与流向压力梯度作用下形成的,喉部涡是吸力面侧通道涡沿分流叶片前缘的回流与前缘涡构成的;喉部涡在喉部的堆积是导致径向扩压器失速的原因,径向扩压器喉部的激波则是堵塞的原因;随流量的减小,前缘涡的涡核越向相邻主叶片压力面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压气机 径向扩压器 涡系结构 前缘涡 通道涡
原文传递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n tightly focused radially polarized vortex beams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富荣 周哲海 +3 位作者 谭峭峰 杨昌喜 张晓青 祝连庆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6期356-359,共4页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ightly focused radially polarized vortex beams are demonstrated. An auto-focus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into the measurement system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measurement prec...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ightly focused radially polarized vortex beams are demonstrated. An auto-focus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into the measurement system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measurement precision, and the radially polarized vortex beams are generated by a liquid-crystal polarization converter and a vortex phase plate. The focused fields of radially polarized vortex beams with different topological charges at numerical apertures (NAs) of 0.65 and 0.85 a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otal intensity distribution at focus is dependent not only on the NA of the focusing objective lens and polarization pattern of the beam but also on the topological charge l of the beam. Some unique focusing properties of radially polarized vortex beams with fractional topological charges are presented based on numerical calculations. The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paves the way for som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radially polarized vortex beams, such as in optical trapping, near-field microscopy, and material proces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tex beams radial polarization tight focusing
下载PDF
导流板式减涡器总压损失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4
作者 白阳 罗翔 +2 位作者 何健 曹楠 蔡超凡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20-2130,共11页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形状的导流板式减涡器对总压损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压的损失主要由气体在减涡器中对导流板做功引起的平缓下降以及由于切向速度过大在转折处引起的迅速下降两部分组成。当导流板较长时,损失主要由气...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形状的导流板式减涡器对总压损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压的损失主要由气体在减涡器中对导流板做功引起的平缓下降以及由于切向速度过大在转折处引起的迅速下降两部分组成。当导流板较长时,损失主要由气流对导流板做功导致,导流板较短时损失则主要由转折处突降导致。因此,应在起到限制切向速度以降低转折处的突降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气流对导流板的做功。系统总压损失随导流板数量的增多和出口位置的提高呈现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导流板形状也会对总压损失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盘腔 径向入流 减涡器 导流板 总压损失
原文传递
雷诺数对跨声速压气机失速分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正鹤 赵辉 +1 位作者 卫萌 胡加国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88-1996,共9页
为了分析雷诺数对跨声速压气机失速分离特性的影响规律,对Rotor 37转子展开单通道数值研究,考察从海平面到20 km高空不同雷诺数下压气机内部流场结构的变化。研究表明:雷诺数的降低使得吸力面分离位置提前、分离区增大,压气机负荷和效... 为了分析雷诺数对跨声速压气机失速分离特性的影响规律,对Rotor 37转子展开单通道数值研究,考察从海平面到20 km高空不同雷诺数下压气机内部流场结构的变化。研究表明:雷诺数的降低使得吸力面分离位置提前、分离区增大,压气机负荷和效率明显降低;吸力面上由叶根发展起来的径向涡增强,促使低能流团在吸力面沿径向在叶尖区域堆积,加剧了叶尖的流动堵塞,使其成为叶尖流场恶化的主要因素即失稳的触发机制;同时,激波强度降低,叶尖间隙泄漏涡和激波相互作用诱发的叶顶流场阻塞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雷诺数 径向涡 叶尖泄漏流 流动分离
原文传递
低雷诺数下压气机的二次流旋涡结构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加国 王如根 +1 位作者 李坤 郭飞飞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472-2480,共9页
为了探究高空低雷诺数条件下跨声速压气机的流动规律,对NASA Rotor37进行单通道数值模拟,探索其在低雷诺数进气条件下二次流的旋涡结构.研究发现:马蹄涡压力面分支诱发压力面角区诱导涡,壁角涡形成了顺流和逆流的两段式结构,脱落涡由叶... 为了探究高空低雷诺数条件下跨声速压气机的流动规律,对NASA Rotor37进行单通道数值模拟,探索其在低雷诺数进气条件下二次流的旋涡结构.研究发现:马蹄涡压力面分支诱发压力面角区诱导涡,壁角涡形成了顺流和逆流的两段式结构,脱落涡由叶根角区发展起来后不断从尾缘脱落,泄漏涡近失速点仅局部破裂不是失稳触发的主要原因.通道中的激波系诱发了吸力面和压力面的两个径向涡,压力面径向涡构成闭合的气泡式分离,吸力面径向涡在叶顶的破碎诱导产生分离涡,触发了低雷诺数下压气机的失稳.流场旋涡结构由马蹄涡、壁角涡、径向涡、泄漏涡、分离涡、脱落涡6个大尺度旋涡以及其他小尺度旋涡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声速轴流压气机 低雷诺数 二次流 径向涡 旋涡模型
原文传递
压气机引气系统典型减涡器减阻特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夏子龙 王锁芳 +1 位作者 麻丽春 王海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4-122,共9页
为对用于压气机引气系统的典型减涡器结构的减阻特性进行对比,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带三种典型减涡器的径向内流共转盘腔模型开展研究,并与无减涡器共转盘腔基准模型进行了对比。模型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 为对用于压气机引气系统的典型减涡器结构的减阻特性进行对比,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带三种典型减涡器的径向内流共转盘腔模型开展研究,并与无减涡器共转盘腔基准模型进行了对比。模型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各模型流场结构、速度分布、哥氏力分布和压力损失特性,对典型减涡器的减阻特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结果表明:虽然三种典型减涡器结构差异较大,通过布置不同结构的减涡器,降低或抑制了共转盘腔内旋流比的增长速度和幅度,显著降低了压气机引气系统径向内流共转盘腔的压力损失,获得相近的减阻效果。与基准模型相比,在计算模型进出口截面间,去旋喷嘴式减涡器模型压力损失降低了73.4%;管式减涡器模型压力损失降低了80.7%,翅片式减涡器模型压力损失降低了8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气系统 径向内流 共转盘腔 减涡器 旋流比 减阻特性 压气机
下载PDF
环空流道液流失速水击特性及其成因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奚斌 刘扬 +1 位作者 韩洪升 周济人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9-778,共10页
环空流道与圆管的结构差异,使得其失速水击特性及其成因亦有不同。为了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利用PIV对套管环空和圆管流水击流场进行拍摄,并通过Tecplot显示流场,提取轴向速度和径向速度、等速度线等参数加以分析;同时采用高精度智能动态... 环空流道与圆管的结构差异,使得其失速水击特性及其成因亦有不同。为了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利用PIV对套管环空和圆管流水击流场进行拍摄,并通过Tecplot显示流场,提取轴向速度和径向速度、等速度线等参数加以分析;同时采用高精度智能动态压力传感器采集了套管环空内、外壁及内管内壁压力,对环空中水击特性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结论是:水击发生时环空断面外壁面水击压力大于内壁面水击压力;同初速情况下环空液流水击压力大于圆管流水击压力;环空中水击压力衰减速度快于圆管中;涡流是水击压力衰减以及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水击压力振荡变化主要是压力涡流引起的断面能量的相互转化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图像测速 环形空间 水击 轴向速度 径向速度 涡流 水击压力 衰减
原文传递
径向偏振高次方指数涡旋光束的紧聚焦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党锦超 樊承锦 +2 位作者 李浩然 陈子阳 蒲继雄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3-458,共6页
为了获得一些具有特殊光强分布的波长量级聚焦光斑,理论研究了具有径向偏振特性的高次方涡旋光束经过大数值孔径透镜的聚焦。基于矢量德拜理论,对径向偏振高次方涡旋光束经过大数值孔径透镜聚焦的光强和相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关于聚... 为了获得一些具有特殊光强分布的波长量级聚焦光斑,理论研究了具有径向偏振特性的高次方涡旋光束经过大数值孔径透镜的聚焦。基于矢量德拜理论,对径向偏振高次方涡旋光束经过大数值孔径透镜聚焦的光强和相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关于聚焦平面光强分布的研究发现,聚焦光斑的光强与高次方涡旋光束的拓扑荷数和幂次方数有关。拓扑荷数为1的一次方涡旋光束的聚焦光强呈现圆对称分布,随着光束幂次方数的增加,演变为非圆对称分布。拓扑荷数为2的一次方涡旋光束的聚焦光斑为中空的圆对称分布,随着光束幂次方数的增加,其暗核形状会变化并最终消失。紧聚焦的径向偏振光会产生较强的纵向分量,因此本文还研究了光束的纵向相位分布,研究发现纵向相位奇点的数目与涡旋光束的拓扑荷数相同。获得了不同光强分布的尺寸为波长量级的聚焦光斑,这些研究结果有望在基于激光的光学操控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偏振 大数值孔径 紧聚焦 涡旋光束 拓扑荷数
原文传递
等离子体柱中的短波漂移旋涡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银华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0-15,共6页
本文研宄等离子体柱中短波漂移非线性波。我们推导出柱坐标系中描述该波的非线性耦合方程组,求出一类不同于在笛卡尔坐标系中得到的偶极旋涡(vortex)的新解。这类新解由轴对称和反对称两部分组成,称之为径向旋涡。
关键词 短波 漂移 等离子体 旋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