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9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雷达隐身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
作者 张卫东 吴伶芝 +2 位作者 冯小云 刘剑锋 孟秀兰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共3页
从纳米材料的结构特征出发 ,简单阐述了纳米材料在雷达隐身方面的应用前景及近年来国内外不同的纳米雷达隐身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构特点和雷达吸波性能。
关键词 纳米材料 隐身材料 雷达隐身 制备 吸波
下载PDF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一次强降水的中尺度流场 被引量:38
2
作者 杨毅 邱崇践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25-931,共7页
利用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资料对 2003年7月4~5日发生在我国江淮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流场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在降水带附近中低层有一个由西南与西北气流交汇形成的辐合带, 高层受偏西气流控制;中低层的辐合带长时间维持,是这次持... 利用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资料对 2003年7月4~5日发生在我国江淮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流场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在降水带附近中低层有一个由西南与西北气流交汇形成的辐合带, 高层受偏西气流控制;中低层的辐合带长时间维持,是这次持续性降水的主要原因.辐合带南侧的西南气流将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降水地区,为这次持续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暴雨 流场结构 反演
下载PDF
TRMM卫星对一次冰雹降水过程的观测分析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何文英 陈洪滨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4-376,i0002,共14页
利用TRMM卫星上时空匹配较好的测雨雷达(PR)、微波成像仪(TMI)、可见光和红外扫描仪(VIRS)观测资料,研究了1999年5月9日发生在黄淮地区的一次冰雹降水过程。根据卫星接连3个轨道的观测,综合分析了此次强对流降水过程在不同阶段的降水结... 利用TRMM卫星上时空匹配较好的测雨雷达(PR)、微波成像仪(TMI)、可见光和红外扫描仪(VIRS)观测资料,研究了1999年5月9日发生在黄淮地区的一次冰雹降水过程。根据卫星接连3个轨道的观测,综合分析了此次强对流降水过程在不同阶段的降水结构、云顶亮温和降雨厚度以及相应的微波亮温变化特征。观测分析表明,此次降水过程由对流很强的冰雹降水逐渐演变到对流渐弱的暴雨降水。冰雹降水阶段,云中有多个强对流单体,云体中高层有大量的固态降水粒子,使得中高层降水量在降水柱含量中贡献远大于融化层降水量的贡献;暴雨降水阶段,若干对流单体被大面积的层云降水包围,降水高度逐渐降低,云体中高层降水量明显减少,融化层降水量对柱含量的贡献明显增加。降水率廓线中不同高度的降水量对降水柱含量贡献的比较表明:中高层降水量占的比例越大,降雨云对流越强,反之,融化层降水量占的比例越大,降雨云越趋向为稳定的层云。微波亮温信号在不同降雨阶段随雨强的响应程度大不相同,这表明在反演地面降雨时,最好结合降雨云的结构特征及其发展阶段,针对不同降雨类型选取最为有效的微波通道组合来建立最佳反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MM卫星 测雨雷达(PR) 冰雹 降雨结构 微波亮温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面Doppler雷达与TRMM星载雷达测云比较 被引量:28
4
作者 冯锦明 刘黎平 +1 位作者 王致君 楚荣忠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5-353,共9页
利用 1998年青藏高原地面Doppler雷达资料和TRMMPR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发 ,分析了Doppler雷达和TRMMPR所测云区在回波结构和回波强度等方面的相同和差异之处 。
关键词 DOPPLER雷达 回波结构 回波强度 青藏高原 三维结构
下载PDF
利用加密探测资料分析冷式切变线类大暴雨的动力结构 被引量:23
5
作者 杨成芳 阎丽凤 周雪松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19-827,共9页
利用风廓线雷达、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加密自动站和闪电定位仪等非常规观测资料,对发生在山东东南部沿海青岛的一次大暴雨天气的动力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探索如何综合应用新资料追踪暴雨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此次大暴雨过程的影响系... 利用风廓线雷达、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加密自动站和闪电定位仪等非常规观测资料,对发生在山东东南部沿海青岛的一次大暴雨天气的动力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探索如何综合应用新资料追踪暴雨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此次大暴雨过程的影响系统是冷式切变线,冷空气从对流层低层入侵,切变线在850 hPa以下层次明显,地面冷锋逐渐演变为静止锋。(2)暴雨过程经历了两个强降雨和一个弱降雨时段,1小时30 mm以上的短历时强降雨发生在冷空气刚入侵阶段,并伴随雷电。(3)强降雨主要发生在925 hPa切变线附近,降雨分布在925 hPa切变线的东北风与850 hPa切变线的西南风叠置区域。大暴雨的分布与切变线走向基本一致。(4)在切变线移动和发展过程中,水平风有明显不同:冷空气刚影响时,对流层低层产生了明显的中尺度低压环流,是导致对流性短历时强降雨的关键因素;静止锋形成的时段内,从低层至高层,低压环流消失,代之以较强西南风与弱西北风之间的切变线;在静止锋维持的后期,低层和高层均转为西北风,仅在中层有西南风与偏北风之间的切变线,从而产生稳定性弱降雨。(5)风廓线对降雨的起止、盛衰有较强信号,风向风速自上而下顺序变化,当中层西南风风速增大且不断向下扩展,持续4 h后西南低空急流明显加强,当近地面转为东北风时,强降雨开始,强降雨阶段的显著特点是在风廓线雷达上表现为中低层强西北风和强西南风交替出现,降雨强度与交替的高度有关;当各层均转为稳定的西北风时预示降雨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多普勒天气雷达 加密探测 动力结构 冷式切变线
下载PDF
利用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一次台风流场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段云霞 邵爱梅 杨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7-196,共10页
应用Qiu等提出的两步变分反演法,由厦门、长乐两部雷达观测资料反演0604号台风"碧利斯"登陆福建霞浦前的风场,并利用反演的水平风场检验几种常用的台风涡旋模型对此次台风的合理性,以期对雷达资料应用于台风过程分析和模拟有... 应用Qiu等提出的两步变分反演法,由厦门、长乐两部雷达观测资料反演0604号台风"碧利斯"登陆福建霞浦前的风场,并利用反演的水平风场检验几种常用的台风涡旋模型对此次台风的合理性,以期对雷达资料应用于台风过程分析和模拟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结果表明,两步变分法可以较好地反演出台风的水平、垂直风场特征,水平风场呈现不对称性且有明显的偏心结构,流场随高度表现出漏斗形特征,垂直风速与水平流场对应较好,台风中心有下沉气流,外围有上升气流。通过对台风物理量的分析发现,此次台风过程存在以最大风速半径随高度向外倾斜的主环流圈和低层向中心流入,高层向外流出的次环流圈。利用反演的水平风场对常用的对称风场涡旋模型进行了验证,发现在最大风速圈内取Rankine模式,最大风速圈外取Chen3模式对此次台风过程拟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台风反演 流场结构 风场模型
下载PDF
基于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东太平洋台风的云、降水和热力结构特征 被引量:14
7
作者 韩丁 严卫 +1 位作者 叶晶 刘会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91-704,共14页
利用2006~2010年的CloudSat热带气旋过境数据集资料,依据风速大小划分为不同演变阶段,对各阶段内东太平洋台风的云、降水和热力结构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雷达反射率在5km高度上下的分布截然相反,沿径向回波强度和顶高不断减小。各... 利用2006~2010年的CloudSat热带气旋过境数据集资料,依据风速大小划分为不同演变阶段,对各阶段内东太平洋台风的云、降水和热力结构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雷达反射率在5km高度上下的分布截然相反,沿径向回波强度和顶高不断减小。各类云沿径向和垂直方向的分布差异较大,而深对流云的垂直尺度和发生概率始终较大。有效粒子半径、分布宽度参数和冰水含量随高度减小而粒子数浓度却增大,沿径向各冰云参数以及降雨率都不断减小。各阶段降雨率总体上夏季大于秋季,沿纬向各季节在不同阶段的分布各异。内核区降雨率近似服从指数分布且对暖的海面温度SST较为敏感,其与雷达反射率的散点分布集中在三个区域内。内核区5~10km高度存在暖核结构,其下方恰好对应湿心区,而10km以上相对湿度距平较大值区对应台风顶部的卷云罩。各阶段4.5km以上为对流性稳定层结而该高度以下的层结特性各异,此外假相当位温沿径向不断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SAT 台风 雷达反射率 降雨率 热力结构
下载PDF
Case studies on mesoscale structures of heavy rainfall system in the Yangtze River generated by Meiyu front 被引量:11
8
作者 LIU Liping1, RUAN Zheng1 & QIN Danyu2 1.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2. Nanjing Institute of Meteorology, Nanjing 210044,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8期1303-1311,共9页
A heavy rainfall system was observed over the Yangtze River during Meiyu season by using dual-Doppler radar systems in the field experiment conducted by the project of National Fundamental Research Planning “Research... A heavy rainfall system was observed over the Yangtze River during Meiyu season by using dual-Doppler radar systems in the field experiment conducted by the project of National Fundamental Research Planning “Research on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the prediction theory of hazardous weather over China”. The three-dimensional mesoscale kinematic structure and process of a heavy rain on 22 and 23 July, 2002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radial velocity and dual-Doppler radar technique.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southwest-northeast oriented rain band with the length of about 1000 km involves numbers of meso-β or meso-γ-scale convective cells with the size of 20―50 km. The heavy rain band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x-ists in a low-level wind shea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outhwest low-level jet on the southern side of wind shear and east wind on the northern side formed the updraft. The wind disturbance, wind shear and convergence generate the convective action. The new cell developed in right rear flank of rain band and moved to the southwest wind area, where the vapor is abundant. This kind of echo can last a long time and developed well. The strong convective echoes are often ac-companied by the meso-γ-scale vortex and converg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RAINFALL in MEIYU front MESOSCALE structure dual-Doppler radar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low-level jet.
原文传递
雷达机内测试(BIT)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新忠 《电子测量技术》 2008年第3期134-137,共4页
雷达机内测试(BIT)技术是改善雷达测试性、维修性和故障诊断能力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已经引起了雷达系统设计者和用户的高度重视。本文介绍了一种雷达BIT系统的设计。根据设计原则,BIT系统采用多机分布式结构,故障检测电路和故障检测软... 雷达机内测试(BIT)技术是改善雷达测试性、维修性和故障诊断能力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已经引起了雷达系统设计者和用户的高度重视。本文介绍了一种雷达BIT系统的设计。根据设计原则,BIT系统采用多机分布式结构,故障检测电路和故障检测软件采用通用化设计,故障定位采用基于故障传播有向图的故障定位方法。文中还详细介绍了通用故障检测电路的组成框图及工作原理,总结了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实验证明该雷达BIT故障检测率≥95%,隔离率≥90%,虚警率≤4%,满足系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BIT分布式结构 故障检测 故障定位
下载PDF
某雷达座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郑鸿生 欧开良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2-757,共6页
在实现雷达功能的基础上,要求雷达座质量轻、刚度大,设计了一种雷达支撑座,并分析结构承受载荷情况。用有限元方法,对雷达座结构进行分析,得到雷达座的强度和变形情况,将某一节点的等效应力值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仿真... 在实现雷达功能的基础上,要求雷达座质量轻、刚度大,设计了一种雷达支撑座,并分析结构承受载荷情况。用有限元方法,对雷达座结构进行分析,得到雷达座的强度和变形情况,将某一节点的等效应力值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仿真结果的可靠性。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对雷达座进行结构改进。分析各构件尺寸对质量、最大应力和最大变形的影响程度,确定优化变量,对雷达座结构作多目标优化,优化后雷达座质量减小,力学性能显著提高,为雷达座结构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座 有限元法 结构改进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2001—2018年北京地区暴雪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剑坤 黄初龙 雷蕾 《气象科技》 2021年第1期107-113,147,共8页
利用2001—2018年北京市20个国家级气象站冬季降水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北京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在统计分析北京地区暴雪天气过程的气候和环流特征的基础上,对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出现暴雪的天气形势主要有四种... 利用2001—2018年北京市20个国家级气象站冬季降水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北京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在统计分析北京地区暴雪天气过程的气候和环流特征的基础上,对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出现暴雪的天气形势主要有四种,分别是低涡低槽型,地面倒槽型,横槽型和回流型,其中低涡低槽型最多。按照雷达回波类型划分,北京暴雪一般可以分为混合型和层状云型,混合型占多数,回波形态呈片絮状,最强反射率因子可达35dBz以上,回波顶高在4km以上。速度场上,大部分个例出现较为明显的“牛眼”结构,且全部是边界层低空急流,该低空急流的存在对暴雪的产生和维持至关重要。该研究结果可为冬季暴雪天气过程的业务预报服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多普勒天气雷达 雷达回波 牛眼结构 低空急流
下载PDF
潮土区农田土体构型层次的探地雷达无损探测试验 被引量:10
12
作者 宋文 张敏 +3 位作者 吴克宁 李俐 赵华甫 李俊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29-138,共10页
为探究探地雷达对自然土壤土体构型进行快速无损探测的可行性,该文首先利用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的Gpr Max2D软件模拟4种具有不同介电特性差异的土壤层次的土体模型,识别雷达电磁波在具有不同土壤介电特性差异的土壤层次中传播时反射波振... 为探究探地雷达对自然土壤土体构型进行快速无损探测的可行性,该文首先利用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的Gpr Max2D软件模拟4种具有不同介电特性差异的土壤层次的土体模型,识别雷达电磁波在具有不同土壤介电特性差异的土壤层次中传播时反射波振幅和相位的客观变化规律;然后于2016年在位于黄淮海平原潮土区的河北省曲周县选择夹黏型和底漏型2种土壤层次较明显的农田土体构型进行GPR探测试验,并挖掘土壤剖面,通过雷达图像处理软件和MATLAB编程处理雷达图像并提取波形数据,根据模拟获取的规律进行土壤层次识别,对比探测层厚与实际剖面层厚。研究结果显示,雷达电磁波在不同介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两侧介电特性差异越大,反射波振幅越大;上层介质介电常数小于下层会发生正反射,反之发生负反射;实测波形比模拟波形杂乱;通过电磁波振幅和相位变化识别层次界面清晰的夹黏型土体构型中较厚层次的厚度的相对误差(<9%)要小于识别层次界面不清晰的底漏型土体构型各层厚度的相对误差(>9%);可识别的层次界面反射系数均大于0.02,两侧土壤具有较大介电特性差异;通过客观判读依据可以判别农田潮土的层次结构,但层次界面的整齐清晰程度、界面两侧介电特性差异程度和相邻层次的厚度大小影响着探地雷达探测效果。该文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实现土体构型这一重要耕地质量指标的快速监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土壤 模型 土体构型 耕地质量 正演模拟 黄淮海平原 农田潮土
下载PDF
利用3 mm云雷达资料分析混合相云垂直结构及过冷水分布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毅梅 周毓荃 杨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9-228,共10页
利用3 mm波云雷达以及加密探空等观测资料,分析了2008年11月6-8日安徽寿县先后两次冷锋过境产生的锋面混合相云垂直结构及过冷水分布。结果表明,本次锋面混合相云存在"播撒-供给"的垂直结构;锋面混合相云存在回波强度、多普... 利用3 mm波云雷达以及加密探空等观测资料,分析了2008年11月6-8日安徽寿县先后两次冷锋过境产生的锋面混合相云垂直结构及过冷水分布。结果表明,本次锋面混合相云存在"播撒-供给"的垂直结构;锋面混合相云存在回波强度、多普勒速度和速度谱宽三条亮带,并且速度谱宽亮带高度低于多普勒速度亮带高度,多普勒速度亮带高度低于回波亮带高度;在水平结构不均匀的云场中,下落粒子群存在"筛选作用";本次过程锋面混合相云存在一定过冷水,云层中过冷水的垂直分布是不连续的,其分布的温度范围比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雷达 锋面混合相云 垂直结构 过冷水
下载PDF
大口径高精度航管雷达天线结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牛忠文 任翠锋 +1 位作者 鞠金山 王亚峰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08,112,共7页
针对大口径、高响应和低副瓣类雷达天线结构的设计难点,尝试突破传统设计方法瓶颈,建立一种基于TRIZ理论的设计方法,实现创新设计。该设计流程主要包括概念阶段的构型拓扑优化、工程设计阶段的试验设计(DOE)、验证阶段的仿真优化和试验... 针对大口径、高响应和低副瓣类雷达天线结构的设计难点,尝试突破传统设计方法瓶颈,建立一种基于TRIZ理论的设计方法,实现创新设计。该设计流程主要包括概念阶段的构型拓扑优化、工程设计阶段的试验设计(DOE)、验证阶段的仿真优化和试验测试。以某大口径高精度航管雷达天线为应用对象,首次实现了5 500mm×3 047mm碳纤维A夹层复合材料反射面的设计与制造,并最终实现天线型面精度0.65mm(rms)和天线系统设计减重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式雷达 碳纤维复合材料 TRIZ理论 天线结构设计
下载PDF
山西北部一次飑线大风的多普勒雷达特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淑华 王丽丽 +3 位作者 梁进秋 贾利芳 李腊平 徐鑫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3-119,共7页
利用山西省北部大同地区多普勒雷达的基本反射率因子、组合反射率因子、速度剖面图、垂直液态含水量、回波顶及VWP产品,结合环流形势和自动站分钟数据资料,对2010年6月16日发生在大同地区的飑线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飑线... 利用山西省北部大同地区多普勒雷达的基本反射率因子、组合反射率因子、速度剖面图、垂直液态含水量、回波顶及VWP产品,结合环流形势和自动站分钟数据资料,对2010年6月16日发生在大同地区的飑线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飑线过程发生在高中低三层的冷涡环流形势和地面冷锋前的暖区;飑线过境时压、风、温三要素出现剧烈变化;研究极大风速≥16.8 m.s-1的台站时发现:飑线过境时两个站出现的速度极大值与外流边界的影响时间相吻合,四个站出现的速度极大值与强回波下沉气流影响时间相对应;冷涡携带的冷空气使飑线后部入流不断得到补充,而前侧暖湿气流沿着后部入流爬升,不断产生新的单体,是飑线能够维持、发展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飑线 弓形回波 流场结构 大风
下载PDF
冰面雷达探测揭示东南极Amery冰架内部结构基本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邓世坤 孙波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04年第1期1-9,共9页
为了调查东南极Amery冰架的内部结构 ,我们采用探地雷达对冰架上的 7个设计点位进行了剖面测量。利用雷达剖面资料能精确地确定浅部积雪层的厚度及天然降雪形成的冰 (淡水冰 )与海水冻结而形成的冰 (海冰 )之间的界面深度与形态。冰层... 为了调查东南极Amery冰架的内部结构 ,我们采用探地雷达对冰架上的 7个设计点位进行了剖面测量。利用雷达剖面资料能精确地确定浅部积雪层的厚度及天然降雪形成的冰 (淡水冰 )与海水冻结而形成的冰 (海冰 )之间的界面深度与形态。冰层中由于结构特征的变化或者由于冰介质酸度的变化会引起其介电系数或导电率的改变 ,这种变化在雷达剖面上能得到清晰的反映。同一点位上沿不同走向的雷达剖面所反映的淡水冰底界面形态特征的差异与冰架底部海洋环流的方向有关。不同点位的雷达剖面上来自淡水冰 /海冰界面的雷达反射波动力学特征的差异能反映出冰架底部不同部位的海冰在结构与成分上存在差异 ,亦即不同部位冰架底部的再冻结海冰其电性不同。在有的观测点位上由于底部海冰导电率低 ,雷达波的穿透深度大 ,因而所获得的雷达剖面能记录到来自底部海冰内部深处的雷达反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ERY冰架 雷达 内部结构 冻结区 消融区
下载PDF
网络雷达及其数据融合问题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丁锋 姜秋喜 李明亮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85-292,共8页
网络雷达作为雷达与电子战一体化的新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实现了雷达与电子战的技术一体、功能一体、情报一体和资源共享,是网络时代雷达与电子战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分析了网络雷达的系统组成,探讨了网络雷达数据融合需求,提出了... 网络雷达作为雷达与电子战一体化的新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实现了雷达与电子战的技术一体、功能一体、情报一体和资源共享,是网络时代雷达与电子战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分析了网络雷达的系统组成,探讨了网络雷达数据融合需求,提出了基于数据融合树的网络雷达数据融合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雷达 数据融合 体系结构
下载PDF
机载雷达天线座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潇 《电子机械工程》 2015年第5期35-37,共3页
机载雷达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刚强度要求,而且要满足轻量化要求。文中采用拓扑优化方法对某机载雷达天线座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以体积最小化为设计目标,单元密度为设计变量,节点位移限制为约束条件。将优化后的方案与最初设计方案进行对比... 机载雷达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刚强度要求,而且要满足轻量化要求。文中采用拓扑优化方法对某机载雷达天线座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以体积最小化为设计目标,单元密度为设计变量,节点位移限制为约束条件。将优化后的方案与最初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发现,在结构重量减轻的同时,结构的刚强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也表明,拓扑优化方法非常适合于机载雷达特别是天线座的结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雷达 天线座 结构设计 拓扑优化
下载PDF
基于数据关联的多雷达点迹融合算法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昕 张博文 +2 位作者 张玉萍 李军侠 燕瑞超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9年第8期207-211,216,共6页
在典型应用场景下,针对传统数据关联算法易于产生目标跟踪丢失的问题,提出了并行多传感器联合概率数据关联算法(PMSJPDA),给出行多传感器联合概率数据关联算法的实现流程,并对该算法进行理论分析;最后采用两部典型雷达构成PMSJPDA数据... 在典型应用场景下,针对传统数据关联算法易于产生目标跟踪丢失的问题,提出了并行多传感器联合概率数据关联算法(PMSJPDA),给出行多传感器联合概率数据关联算法的实现流程,并对该算法进行理论分析;最后采用两部典型雷达构成PMSJPDA数据融合系统,对其算法的目标跟踪精度进行1 000次蒙特卡洛仿真,仿真统计结果表明,在目标跟踪全程阶段,融合后的目标跟踪精度比单部雷达跟踪精度提高约6%,在目标跟踪稳定阶段,融合后的目标跟踪精度比单部雷达跟踪精度提高约10%,即所提出的PMSJPDA算法可有效提高对目标的跟踪性能,尤其是目标跟踪进入稳定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迹融合 联合概率数据关联 组网雷达 融合算法 并行结构
下载PDF
某机载雷达天线罩结构设计 被引量:8
20
作者 梁斌 陈志刚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4-108,共5页
根据直升机旋翼上方雷达天线的工作方式及安装特殊性,对某雷达天线罩结构设计的主要环节进行了阐述,包括环境分析、详细结构设计、强度分析、试验验证等,强调通过严谨的分析、设计及试验来达到电性能和结构性能指标要求,可供同行进行类... 根据直升机旋翼上方雷达天线的工作方式及安装特殊性,对某雷达天线罩结构设计的主要环节进行了阐述,包括环境分析、详细结构设计、强度分析、试验验证等,强调通过严谨的分析、设计及试验来达到电性能和结构性能指标要求,可供同行进行类似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装直升机 机载雷达 天线罩 结构设计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