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系统性种族主义理论综述 被引量:6
1
作者 刘艳明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20世纪50-60年代民权运动以来,随着非洲裔等有色人种在政治、经济、教育和住房等方面条件的改善,一些白人和保守主义学者开始对美国的种族关系持乐观的态度,认为美国已经进入"后种族时代"(post-racial era)。与该论调持相反... 20世纪50-60年代民权运动以来,随着非洲裔等有色人种在政治、经济、教育和住房等方面条件的改善,一些白人和保守主义学者开始对美国的种族关系持乐观的态度,认为美国已经进入"后种族时代"(post-racial era)。与该论调持相反的观点,系统性种族主义理论认为今天的美国与过去一样仍然是一个白人支配的压迫社会,白人对非洲裔等有色人种的支配是种族不平等的根源。该理论为美国种族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范式,有助于理解美国种族主义的本质和种族关系的发展脉络。但是,该理论也受到一些质疑和批判,如陷入"黑白二元论"的窠臼,忽视了有色人种的作用,对种族关系持悲观的态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种族主义理论 有色人种 种族压迫 种族不平等
下载PDF
三重叙事:《血色子午线》的后殖民书写 被引量:1
2
作者 韩龙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65-70,共6页
《血色子午线》是寓意丰富的西部小说。通过建构西部荒野扩张,指涉美墨战争,穿插印第安人与白人、墨西哥人种族仇恨,以及叠加原始部落和现代文明冲突,麦卡锡在政治、历史和文化上深刻地展现出美国建国殖民拓张的暴力与死亡意蕴。本文运... 《血色子午线》是寓意丰富的西部小说。通过建构西部荒野扩张,指涉美墨战争,穿插印第安人与白人、墨西哥人种族仇恨,以及叠加原始部落和现代文明冲突,麦卡锡在政治、历史和文化上深刻地展现出美国建国殖民拓张的暴力与死亡意蕴。本文运用萨义德和斯皮瓦克的后殖民批评理论,通过分析小说中以格兰顿和霍尔顿为首的美国殖民主体与印第安、墨西哥被殖民他者的话语关系,白人至上主义对黑人群体的直接压迫,殖民者男性权威下第三世界女性的言语缺席和失声,揭示其帝国叙事、白人中心叙事和男权叙事的三重特性。麦卡锡通过白人殖民者对印第安部落和墨西哥人的屠杀来重述美国殖民史,折射其对战争的鞭挞和对生命的敬畏,殖民主体主宰权力和暴力反映出人性道德的冷漠和文明的缺失,揭示帝国意识和真实历史的暴力与血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马克麦卡锡 《血色子午线》 后殖民理论 种族压迫 女性失声
下载PDF
Afro-American Socio-Psycho Resistance AgainstOppression of Identity
3
作者 Amber Mushtaq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9年第10期631-639,共9页
Social discrimination of races and racial oppression in American colonial history had deep devastating impact on Afro-Americans.Their true identities were shattered and the truth of their existence was constructed for... Social discrimination of races and racial oppression in American colonial history had deep devastating impact on Afro-Americans.Their true identities were shattered and the truth of their existence was constructed for them by the so-called superior white American race.Afro-Americans’struggles for recognition had been started since the moment racial oppression took place and United States might profess now to be agenda-free but contemporary Afro-American literature does not say so.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Critical Race Analysis of Toni Morrison’s work manifests that Afro-Americans are still struggling for their recognition and their place in the white US society;she delineates their pain of going through the continuous identity-formation process that how white American society still make them finding escapes because of their dark skin tone and put them in need to prove them to be worthy of living in America.Her writing has helped analyze Afro-American subjectivation through a series of socio-psycho conceptualizations.Frantz Fanon’s work on western colonial racial oppression and identity crisis of blacks has helped analyze what traumatic culture Afro-Americans faced.His work sheds light on that disrespect and contempt experiences of blacks in personal and collective terms which they have been facing under the rule of white supremacy.Morrison’s fiction and Fanon’s“socio-psychopolitics”—his critical psychological approach analyzes the identity crisis that functions betwixt sociopolitical and psychological realms—have yielded the analyses of how manipulative power of“Racial Politics”actualizes its agendas.Morrison’s work demonstrates how historical trauma of turning Afro-Americans into stereotypical subjects still prevails in the blacks living in the contemporary racist and prejudiced white America while Fanon’s work gives a vast and detailed framework of analysis;his work consists on intersectionality and psychopolitical violence which have been forcing blacks to turn their ident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ro-Americans identity crisis socio-psychopolitics subjectivation racial oppression
下载PDF
种族与性别的双重压迫:普里查德土著题材小说中的澳大利亚土著女性
4
作者 徐在中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60-63,71,共5页
澳大利亚作家凯瑟琳.苏珊娜.普里查德,在她的土著题材作品中,努力克服种族偏见,对土著民和土著文化倾注了同情、理解和尊重;不仅如此,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还对土著女性的不利生存地位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这使得她的土著题材作品既有反对... 澳大利亚作家凯瑟琳.苏珊娜.普里查德,在她的土著题材作品中,努力克服种族偏见,对土著民和土著文化倾注了同情、理解和尊重;不仅如此,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还对土著女性的不利生存地位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这使得她的土著题材作品既有反对种族主义的一面,又有关注性别歧视的一面。本文结合《库娜图》等四部作品,探讨了澳大利亚土著女性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殖民时期所遭受的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理查德 土著女性 种族压迫 性别歧视
下载PDF
路易丝·厄德里克《鸽灾》的叙事判断研究
5
作者 葛卿言 孙慧敏 张英杰 《科教文汇》 2020年第1期173-175,共3页
《鸽灾》是路易丝·厄德里克的近期力作,描述了在美国种族主义的压迫下,印第安民族所经受的悲惨遭遇。本文聚焦于小说中“处私刑”这一核心事件,援引费伦的叙事判断为理论框架,从阐释判断、道德判断、审美判断三个方面对小说加以研... 《鸽灾》是路易丝·厄德里克的近期力作,描述了在美国种族主义的压迫下,印第安民族所经受的悲惨遭遇。本文聚焦于小说中“处私刑”这一核心事件,援引费伦的叙事判断为理论框架,从阐释判断、道德判断、审美判断三个方面对小说加以研究分析,力图探求小说中体现的种族主义压迫下印第安民族的生存状态、异化的伦理观以及小说中体现的富含民族创伤的修辞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丝·厄德里克 《鸽灾》 叙事判断 种族压迫
下载PDF
枯萎凋谢的玫瑰——《所罗门之歌》中女性人物悲剧命运解读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军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25-29,共5页
《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瑞森的第三部作品。小说在讲述主人公奶娃道德成长历程的同时,对同奶娃有着密切关系的四个女性人物(母亲露丝,姐姐莉娜和科林西安丝以及情人哈格尔)的悲剧人生进行了描写。本文旨在对她们遭受的... 《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瑞森的第三部作品。小说在讲述主人公奶娃道德成长历程的同时,对同奶娃有着密切关系的四个女性人物(母亲露丝,姐姐莉娜和科林西安丝以及情人哈格尔)的悲剧人生进行了描写。本文旨在对她们遭受的性别歧视和种族压迫的悲剧命运进行解读,揭示黑人女性只有获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独立并以本民族文化作为立身之本,才能赢得自身的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女性 悲剧命运 性别歧视 种族压迫
下载PDF
峭壁中的百合在绝境中恣情绽放——浅析玛雅·安吉罗的自传体小说 被引量:2
7
作者 于小丹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1期51-52,共2页
美国黑人文学是当代美国文学中的一簇奇葩,这其中最为别致的一只百合就是玛雅.安吉罗。作为当代美国最为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不仅才华横溢、作品频频获奖,并高居畅销书榜经久不衰,而且她的传奇经历更使她成为反抗种族歧视和男权压迫下... 美国黑人文学是当代美国文学中的一簇奇葩,这其中最为别致的一只百合就是玛雅.安吉罗。作为当代美国最为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不仅才华横溢、作品频频获奖,并高居畅销书榜经久不衰,而且她的传奇经历更使她成为反抗种族歧视和男权压迫下的黑人女性的代言人,她的自传体小说也被美国文学界所广泛认可,成为颂扬黑人女性柔韧、坚定、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雅·安吉罗 美国黑人文学 自传体小说 种族歧视 男权压迫
下载PDF
姓名的隐喻——芭拉蒂·穆克吉《詹斯敏》中主人公的身份转变
8
作者 温玉玲 《科技信息》 2011年第19期I0250-I0250,I0254,共2页
芭拉蒂.穆克吉的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来自于第三世界的移民体验的新思考。女主公詹斯敏作为来自于第三世界的女性,在美国经历了来自种族、性别以及阶级的压迫。最终通过重新审视自己的印度身份,去适应美国主流社会,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了身... 芭拉蒂.穆克吉的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来自于第三世界的移民体验的新思考。女主公詹斯敏作为来自于第三世界的女性,在美国经历了来自种族、性别以及阶级的压迫。最终通过重新审视自己的印度身份,去适应美国主流社会,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了身份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身份 性别 种族 阶级压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