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锈斑病的病原菌 被引量:12
1
作者 龙月娟 毛忠顺 +5 位作者 朱书生 陈中坚 魏富刚 尹兆波 朱有勇 何霞红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7-185,共9页
锈腐病是三七根腐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其病原是柱孢属真菌Cylindrocarpon sp.。作者认为柱孢属真菌侵染三七根部后引起的症状不一,可引起黑腐、锈裂和锈斑3类不同的症状,本文报道的是引起三七块根锈斑症状的病原菌,对采自云南省文山... 锈腐病是三七根腐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其病原是柱孢属真菌Cylindrocarpon sp.。作者认为柱孢属真菌侵染三七根部后引起的症状不一,可引起黑腐、锈裂和锈斑3类不同的症状,本文报道的是引起三七块根锈斑症状的病原菌,对采自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的发病植株进行了症状观察,并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显微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r DNA-ITS序列分析,确定该类型的病害是由毁灭柱孢粗孢变种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 var.crassum侵染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毁灭柱孢粗孢变种 形态特征 its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症状的玉米丝黑穗病病原菌rDNA-ITS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姜钰 徐秀德 +2 位作者 胡兰 徐婧 刘可杰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0-154,共5页
采用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对不同症状表现的玉米丝黑穗病菌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不同症状的玉米丝黑穗病菌均为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玉米丝黑穗病菌菌株间ITS区域序列存在微小差异,具有一定的遗传... 采用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对不同症状表现的玉米丝黑穗病菌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不同症状的玉米丝黑穗病菌均为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玉米丝黑穗病菌菌株间ITS区域序列存在微小差异,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菌 its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茄子烂秆病的病原鉴定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绍丽 吴仁锋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3期2455-2457,共3页
从湖南省寄来茄子病样中分离出引起茄子烂秆病的病原真菌,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分子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形态学鉴定为拟茎点霉(Phomopsis vexans)。对菌株HNQJ的核糖体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进行PCR扩增和序... 从湖南省寄来茄子病样中分离出引起茄子烂秆病的病原真菌,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分子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形态学鉴定为拟茎点霉(Phomopsis vexans)。对菌株HNQJ的核糖体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在GenBank中进行比对分析,根据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结合病株症状和病菌的形态学特征,认为湖南茄子烂秆病的病原菌为拟茎点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烂秆 形态学 分子鉴定 rdna-its分析
下载PDF
猕猴桃果实贮藏期主要真菌病害的rDNA-ITS鉴定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4
4
作者 段爱莉 雷玉山 +3 位作者 孙翔宇 高贵田 赵金梅 谷留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0-818,共9页
【目的】对陕西省周至县猕猴桃主栽品种‘华优’、‘海沃德’及‘秦美’贮藏期霉烂果实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分析比较病原菌rDNA-ITS序列的差异和种内与种间群体分化状况,确定优势菌,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原菌形态... 【目的】对陕西省周至县猕猴桃主栽品种‘华优’、‘海沃德’及‘秦美’贮藏期霉烂果实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分析比较病原菌rDNA-ITS序列的差异和种内与种间群体分化状况,确定优势菌,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原菌形态鉴定与rDNA-ITS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引起猕猴桃霉烂的病原菌种类;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病原菌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从贮藏期霉烂的猕猴桃果实中共分离出30株病原菌,主要为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毛霉属(Mucor)、拟青霉属(Simplicillium)等5个属。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19株占63.3%,为优势菌,包括Penicillium sp.、Penicillium chrysogenum、Penicillium paneum、Penicillium purpurogenum和Penicillium commune;木霉属(Trichoderma)8株占26.7%较次之,包括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和Trichoderma sp;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毛霉属(Mucor)、拟青霉属(Simplicillium)各1株,各占3.3%;聚类分析表明,30株病原聚为五大类群。【结论】引起陕西省周至县‘华优’、‘海沃德’和‘秦美‘猕猴桃贮藏期果实霉烂优势病原菌为Penicillium sp.、Penicillium chrysogenum、Penicillium paneum、Penicillium purpurogenum和Penicilliumcommune;rDNA-ITS区序列在青霉菌属内种间差异鉴别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真菌 鉴定 rdna-its序列分析
下载PDF
青藏高原黄绿蜜环菌纯培养菌种的分离培养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34
5
作者 李海波 吴学谦 +3 位作者 王立武 付立忠 魏海龙 吴庆其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3-883,共11页
首次从采自青藏高原、与高原牧草嵩草属Kobresia草本植物形成外生菌根的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luteo-virens子实体中分离获得一组织分离菌株,运用rDNA-ITS和rDNA-IGS-1测序技术对该组织分离菌株是否为黄绿蜜环菌的纯培养菌种进行分子鉴定... 首次从采自青藏高原、与高原牧草嵩草属Kobresia草本植物形成外生菌根的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luteo-virens子实体中分离获得一组织分离菌株,运用rDNA-ITS和rDNA-IGS-1测序技术对该组织分离菌株是否为黄绿蜜环菌的纯培养菌种进行分子鉴定,并基于黄绿蜜环菌的5.8S/ITS和IGS-1序列进行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同源性检索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黄绿蜜环菌子实体组织分离菌株即为其纯培养菌种。基于ITS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黄绿蜜环菌与口蘑科内其它属间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较远;基于IGS-1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黄绿蜜环菌与蜜环菌属内的其它种序列差异较大,系统发育关系较远,而与Lepiota属内的部分种具有较近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首次基于分子手段对我国青藏高原的黄绿蜜环菌种进行了分离培养、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为黄绿蜜环菌的科学分类提供了分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 分离培养 rdna-its序列分析 rdna-IGS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广东省柑橘炭疽病病原菌的形态与分子鉴定 被引量:34
6
作者 王震 杨媚 +2 位作者 杨迎青 彭正凯 周而勋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8-493,共6页
炭疽病是柑橘的主要真菌性病害之一。2007年春,广东省德庆县名优柑橘品种贡柑炭疽病暴发流行。为了明确该县及广东省其他地区柑橘炭疽病菌的种类,为防治提供依据,对采集自广东省6个地区柑橘属10个栽培品种上的炭疽病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 炭疽病是柑橘的主要真菌性病害之一。2007年春,广东省德庆县名优柑橘品种贡柑炭疽病暴发流行。为了明确该县及广东省其他地区柑橘炭疽病菌的种类,为防治提供依据,对采集自广东省6个地区柑橘属10个栽培品种上的炭疽病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共获得柑橘炭疽病菌单孢菌株75株,对其中10株代表性的菌株进行了种类鉴定。通过培养性状和形态学特征观测、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区(ITS)序列分析、ITS区特异性引物PCR检测和系统发育关系比较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10个柑橘炭疽病菌菌株均为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未发现国际上其他国家报道的严重危害柑橘花器和幼果部位的柑橘花后落果病病原菌——尖刺盘孢C.acutat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长孢状刺盘孢 形态学特征 核糖体DNA内转录间区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东北玉米苗枯病病原镰孢菌rDNA ITS鉴定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丽娟 徐秀德 +2 位作者 姜钰 董怀玉 刘可杰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1-133,137,共4页
从东北地区采集引起玉米苗枯病的镰孢菌种群的菌株,选取12株形态及培养性状不同的菌株,采用rDNA ITS序列分析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玉米苗枯病的主要致病镰孢菌有7个种,分别是拟轮生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des... 从东北地区采集引起玉米苗枯病的镰孢菌种群的菌株,选取12株形态及培养性状不同的菌株,采用rDNA ITS序列分析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玉米苗枯病的主要致病镰孢菌有7个种,分别是拟轮生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des)、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半裸镰孢菌(Fusarium semitectum)、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亚粘团镰孢菌(Fusarium subgiutinans)、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及尚未确定种类的F11菌株。F11菌株与Genbank中的镰孢菌株FVS3(DQ885388)的同源性达到99.8%,该菌株与其他测试菌株ITS序列差异显著,可能是一个新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苗枯病 镰孢菌 rdna its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青海省青贮玉米链格孢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其致病力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祁鹤兴 芦光新 +5 位作者 李宗仁 徐成体 德科加 周孝娟 王英成 马桂花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105,共12页
青贮玉米是青海省玉米发展的优势产业,但是链格孢叶枯病的发生对青贮玉米的品质和产量造成了影响。为了对青贮玉米链格孢叶枯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及对其致病力进行分析,本研究从青海省不同海拔高度青贮玉米种植区采集病叶,从中分离得到177... 青贮玉米是青海省玉米发展的优势产业,但是链格孢叶枯病的发生对青贮玉米的品质和产量造成了影响。为了对青贮玉米链格孢叶枯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及对其致病力进行分析,本研究从青海省不同海拔高度青贮玉米种植区采集病叶,从中分离得到177株病原菌,根据菌落和孢子等的形态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根据对金皇828、铁研53号和中单2号青贮玉米的接种结果计算病情指数,对155株菌株致病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交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极细链格孢(A.tenuissima)、致密链格孢(A.compacta)和Alternaria sp,分别占病原菌总数的28.2%、17.5%、15.2%和21.5%,为优势病原菌。155株病原菌都能侵染3种青贮玉米,接种铁研53号后强致病力菌株、中等致病力菌株和弱致病力菌株分别有68、56和31株;接种金皇828后强、中等和弱致病力菌株分别有69、60和26株;接种中单2号后强、中等和弱致病力菌株分别有64、58和33株。本研究结果表明青贮玉米链格孢叶枯病是由多种链格孢属真菌共同侵染造成的,且病原菌存在致病力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链格孢叶枯病 rdna-its序列分析 致病力
下载PDF
5株桃、李果实采后褐腐病菌鉴定、rDNA ITS序列与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友升 张燕 陈玉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46-250,共5页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桃、李果实中分离到5株丝状病原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以及核糖体rDNA ITS序列分析和95种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5株病原真菌均为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其中091#和089#菌与Monilin...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桃、李果实中分离到5株丝状病原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以及核糖体rDNA ITS序列分析和95种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5株病原真菌均为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其中091#和089#菌与Monilinia fructicola(FJ515894)的亲缘关系较近。5株褐腐病菌对D-果糖、麦芽糖、蔗糖等共56种碳源的代谢能力相同,包括51种最适碳源和5种不可利用碳源,其中Monilinia fructicola 091#与089#的代谢指纹图谱最接近,而Monilinia fructicola 086#、071#、072#的代谢指纹图谱最接近。因此利用rDNA ITS序列和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均可区分桃、李果实5株褐腐病菌不同菌株之间的差异,且两种方法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果实 李果实 褐腐病菌 rdna its序列分析 碳源代谢指纹图谱
下载PDF
云南几种兰花菌根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2
10
作者 段春芳 李枝林 +3 位作者 方飞 杨根华 陈思思 洪群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56-759,共4页
从采自云南昆明的墨兰,文山红竹兰、大雪素、小雪素、惠兰、春绿兰以及采自丽江、保山的小雪素根中分离到12株真菌。通过培养性状、ITS序列分析鉴定得出分离菌株分别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格孢腔菌属(Pleospo... 从采自云南昆明的墨兰,文山红竹兰、大雪素、小雪素、惠兰、春绿兰以及采自丽江、保山的小雪素根中分离到12株真菌。通过培养性状、ITS序列分析鉴定得出分离菌株分别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格孢腔菌属(Pleospora)、毛壳菌属(Choetarnium)、柱孢属(Cylindrocarpon sp.)。本文首次从采自云南的大雪素和小雪素中分离兰花菌根真菌。从墨兰中分离到格孢腔菌属(Pleospora)真菌在国内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花 菌根菌 its序列分析 分离鉴定
下载PDF
人参主要病原菌生防真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2
11
作者 肖春萍 杨利民 +3 位作者 韩梅 程林 马锋敏 郭双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1-192,201,共13页
【目的】筛选对人参主要病原菌具高效、广谱抑菌作用的生防真菌,丰富人参生防菌菌种资源。【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从吉林省2处采样地的人参健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真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通过初筛和复筛,筛选对人参链格孢菌(Alternaria p... 【目的】筛选对人参主要病原菌具高效、广谱抑菌作用的生防真菌,丰富人参生防菌菌种资源。【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从吉林省2处采样地的人参健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真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通过初筛和复筛,筛选对人参链格孢菌(Alternaria panax)、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恶疫霉菌(Phytophthora cactorum)、人参核盘菌(Sclerotinia schinseng)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具有高效广谱抑菌活性的生防真菌;利用传统形态学和rDNA-ITS分子分析技术对分离到的生防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人参健株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400株真菌,其中有15株生防真菌对人参7种主要病原菌具有广谱抑菌作用,特别是对立枯丝核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均大于50%),且FSR-106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率87.41%,下同);FSR-121对人参链格孢菌的抑菌作用最强(60.00%);FSR-74对腐皮镰孢菌的抑菌率高达67.48%;FSR-46对毁灭柱孢菌和灰葡萄孢菌的抑菌率最大(66.67%和68.97%);FSR-97对恶疫霉菌及人参核盘菌的抑制作用最强(73.33%和66.67%)。通过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发现,15株生防真菌中有8株木霉属(Trichoderma)、3株青霉属(Penicillium)、1株曲霉属(Aspergillus)、1株附球菌属(Epicoccum)、1株毛壳菌属(Chaetomium)和1株轮层炭壳属(Daldinia),其中FSR-38为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FSR-10、FSR-43和FSR-106为深绿木霉(T.atroviride),FSR-46为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FSR-55为钩状木霉(T.hamatum),FSR-72为桔绿木霉(T.citrinoviride),FSR-74为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FSR-97为多孢木霉(Trichoderma polysporum),FSR-91为蔡氏轮层炭壳菌(Daldinia childiae),FSR-25、FSR-67和FSR-121为青霉属(Penicilliumsp.)。【结论】从人参健株根际土壤中可快速有效地筛选获得大量广谱性生防真菌;本研究所得的15株生防真菌对7种人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病原菌 木霉属 rdna-its序列分析 生防真菌
下载PDF
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4种林型土壤真菌的多样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文静 周明 +2 位作者 孙海 崔岱宗 赵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5-109,共5页
对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杨林、白桦林、黑桦林和落叶松林中土壤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在不同林型中,用5点法采集土壤样品,用稀释平板法和PDA培养基进行真菌的分离和培养。通过观测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和颜色,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对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杨林、白桦林、黑桦林和落叶松林中土壤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在不同林型中,用5点法采集土壤样品,用稀释平板法和PDA培养基进行真菌的分离和培养。通过观测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和颜色,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的形态特征及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rDNA-ITS序列的分析,鉴定出17属24种土壤真菌。选取有代表性的18种菌株进行基于rDNA-ITS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真菌区系与森林类型密切相关,被孢霉属(Mortierella)和青霉属(Penicillium)为各林型土壤真菌的优势种群,每个林型还存在着其特有的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土壤 真菌区系 rdnaits序列分析
下载PDF
3株果实采后葡萄孢属真菌ITS区rDNA序列与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姚婷 陈其葳 +3 位作者 张燕 张萌 何欣萌 王友升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9-55,共7页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草莓、蓝莓和樱桃果实中分离到3株丝状真菌138#、233#和366#。综合形态学特征观察与ITS区r DNA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3株真菌均为葡萄孢属病原菌(Botrytis)。分子鉴定进化树和碳源代谢聚类分析结果,都得到菌株138#...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草莓、蓝莓和樱桃果实中分离到3株丝状真菌138#、233#和366#。综合形态学特征观察与ITS区r DNA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3株真菌均为葡萄孢属病原菌(Botrytis)。分子鉴定进化树和碳源代谢聚类分析结果,都得到菌株138#与366#在一个大的分支上,而菌株233#在一个分支上。菌株138#鉴定结果与Botrytis cinerea(KJ937044.1)在同一分支上亲缘性达100%,且与366#亲缘性达99%;菌株233#鉴定结果与Botrytis elliptica(EU519207.1)在同一分支上且亲缘性达100%。95种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的结果表明,3株葡萄孢属病原菌对吐温80、N-乙酰-D-半乳糖胺、N-乙酰-D-葡萄糖胺和苦杏仁苷等67种碳源的代谢能力相同,包括56种最适碳源、1种可利用碳源和10种不可利用碳源,Biolog系统中鉴定出3株丝状真菌均与B.cinerea Pers.BGA相近,其中菌株233#与B.cinerea的代谢指纹图谱最为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 葡萄孢菌 itsrdna序列分析 碳源代谢指纹图谱
下载PDF
宁夏枸杞根腐病病原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思杰 杜娟 +1 位作者 张涛 顾沛雯 《农业科学研究》 2021年第4期7-11,共5页
为了明确宁夏枸杞根腐病的病原种类,以枸杞根腐病患病植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根腐病病原菌株的分离和纯化,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然后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病原菌确认。结果表明:从具有枸杞根腐病症状的枸杞根茎部... 为了明确宁夏枸杞根腐病的病原种类,以枸杞根腐病患病植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根腐病病原菌株的分离和纯化,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然后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病原菌确认。结果表明:从具有枸杞根腐病症状的枸杞根茎部共分离出38株菌株,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为4类,以LR-1、LR-2、LR-4和LR-5为代表的4类真菌菌株的分离频率依次是44.74%、34.21%、13.16%、7.89%。致病性检测表明这4类均是引起枸杞根腐病的致病真菌。通过rDNA-ITS序列分析表明,宁夏地区枸杞根腐病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和变红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其中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的分离频率最高,属优势种群;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和变红镰刀菌(F.incarnatum)可引起枸杞患根腐病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根腐病菌 分离 致病性测定 形态学鉴定 rdna-its序列分析
下载PDF
豇豆根腐病病原分离鉴定及其核糖体rDNA-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吴仁锋 杨绍丽 +1 位作者 万鹏 黄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5107-5110,共4页
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采集自武汉的豇豆根腐病分离物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菌株JGF形态学上为茄腐皮镰孢菌;对JGF菌株的核糖体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在GenBank中进行了Bl... 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采集自武汉的豇豆根腐病分离物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菌株JGF形态学上为茄腐皮镰孢菌;对JGF菌株的核糖体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在GenBank中进行了Blast搜索和比对分析,根据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结合豇豆病株症状和病菌的形态学特征,认为武汉地区豇豆根腐病的病原菌为茄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 Sch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根腐病 形态学 分子鉴定 rdna-its分析 FUSARIUM SOLANI Schl.
下载PDF
山东牛心柿炭疽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余贤美 侯长明 +3 位作者 王洁 王海荣 安淼 艾呈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6-133,共8页
【目的】对侵染牛心柿引起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分析其致病性,初步构建其侵染谱,为柿树病害的病原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从感病牛心柿的果实、叶片和嫩梢中分离病原菌,根据菌落... 【目的】对侵染牛心柿引起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分析其致病性,初步构建其侵染谱,为柿树病害的病原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从感病牛心柿的果实、叶片和嫩梢中分离病原菌,根据菌落和孢子形态特征及其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种类鉴定,采用以菌饼进行伤口和非伤口接种、孢子悬浮液进行喷雾接种的离体接种试验分析其致病性。【结果】从感病牛心柿果实、叶片和嫩梢中分离获得9个病原菌分离物,菌落及孢子形态特征显示均为炭疽菌。以真菌转录间隔区通用引物ITS6和ITS4为引物,以菌丝总DNA为模板,扩增获得病原菌rDNA-ITS基因片段,经rDNA-ITS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将该病原物鉴定为柿树炭疽菌,将其rDNA-ITS基因序列提交到GenBank数据库(基因登录号KF010811)。牛心柿炭疽病菌和次郎炭疽病菌对不同品种柿树的致病性相同,均无差异性,对果实的致病性比叶片强;接种7天后,叶片无病斑或病斑较小,菌饼无伤口接种几乎不发病,在叶片上不产生病斑,果实上病斑较小;不同的接种方式在果实和叶片上产生的病斑大小为:菌饼伤口接种>孢子悬浮液接种>菌饼无伤口接种;牛心柿炭疽病菌和次郎炭疽菌对桃、苹果、梨等果树的叶片和果实均不致病。【结论】柿炭疽病菌具有一定的专性寄生性,对除柿树外的其他果树不致病,且在遗传上有一定的保守性,因地理距离产生的变异很小,这些特性对于柿炭疽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或削弱因病菌的遗传变异而产生的抗药性,从而有利于炭疽病的防治。在柿树有伤口时最易侵染致病,雨天或高湿度的情况下经孢子侵染致病的可能性居其次。在田间管理时注意避免造成柿树伤口感染,或者避免在下雨天气进行修剪,可最大程度地减轻或消除柿树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心柿 柿树炭疽病 病原分离与鉴定 rdna-its序列分析 离体接种试验
下载PDF
安徽省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增辉 蒋绿荣 +3 位作者 冷冰雪 郭维文 代玉立 高智谋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128,共8页
为明确安徽省夏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对采集自涡阳、怀远、固镇3个县的夏大豆病株及土样分离纯化后获得28株菌株,选取6株代表性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定了其致病型。结果表明,6株菌株在... 为明确安徽省夏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对采集自涡阳、怀远、固镇3个县的夏大豆病株及土样分离纯化后获得28株菌株,选取6株代表性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定了其致病型。结果表明,6株菌株在利马豆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质地均匀;菌丝无隔,致密,具近直角分枝;在10%V8C培养液中,游动孢子囊顶生,不脱落,卵形至椭圆形,无明显乳突,有内层出现象,长宽比大于1.6∶1;同宗配合,在利马豆培养基上单株培养产生大量卵孢子,藏卵器球形,雄器大多侧生;接种合丰35大豆品种后出现典型的大豆疫霉根腐病症状。r DNA-ITS序列分析表明,6株菌株与Gen Bank中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的ITS序列同源性高达100%;菌株GY4、GY8、HY11、HY16、GZ10、GZ21的毒力公式分别为1b,2,3a,3b,4,5,6,7;1b,1d,3a,3b;1d,3a,3b,3c,4,5,6,7;2,3c,4,5,6,7;1b,3a,3c,5,8;3a,3b,5,6,7,8;属于6个不同的致病型。研究表明,这6株菌株均为大豆疫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 病原菌鉴定 核糖体DNA-its 致病型
原文传递
华莱士瓜采后丝状真菌的分离及rDNAITS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郅媛 姚婷 +2 位作者 范雅为 张燕 王友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12-118,共7页
从采后贮藏期间自然发病的华莱士瓜上分离到12株丝状真菌,将分离菌经纯化后回接到健康无损的华莱士瓜上,发病特征与分离发病果实一致,确定其为华莱士瓜的病原菌。结合形态学观察和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 从采后贮藏期间自然发病的华莱士瓜上分离到12株丝状真菌,将分离菌经纯化后回接到健康无损的华莱士瓜上,发病特征与分离发病果实一致,确定其为华莱士瓜的病原菌。结合形态学观察和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1株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1株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2株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 ex Wallr.)真菌、3株曲霉属(Aspergillus Micheli ex Fr.)真菌和5株镰刀属(Fusarium LK. ex Fr.)真菌。其中,黑附球菌(E. nigrum)为甜瓜中首次发现的病原菌,而草酸青霉菌(P. oxalicum)、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泡盛曲霉菌(Aspergillus awamori)、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轮状镰刀菌(F. verticillioides)和燕麦镰刀菌(F. avenaceum)分别为甜瓜上分离到的青霉属、链格孢属、曲霉属和镰刀属的新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士瓜 病原真菌 形态学 its区序列
下载PDF
盐生海芦笋内生真菌S19的分离鉴定与抗氧化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育卉 李连强 +3 位作者 湛东锐 王惠 刘天行 辛志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7-144,共8页
以盐生海芦笋中分离的1株内生真菌S19菌株为研究对象,对ITS区域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合形态学观察,将其鉴定为Gibberella avenacea。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曲面法对S19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 以盐生海芦笋中分离的1株内生真菌S19菌株为研究对象,对ITS区域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合形态学观察,将其鉴定为Gibberella avenacea。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曲面法对S19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抗氧化活性。优化后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6 g.L-酵母膏,17 g.L-1蛋白胨,300g.L-1土豆,30 g.L-1麦芽糖,30 g.L-1甘露醇,5 g.L-1葡萄糖,10 g.L-1味精,10 g.L-1氯化钠,pH为7。采用此培养基所得发酵产物对2,2-二苯基-1-苦肼基(DPPH)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为78.25%,比优化前(清除率66.55%)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海芦笋 rdna-its序列分析 抗氧化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鲜食核桃贮藏期主要真菌病害分离及抑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耿阳阳 徐俐 吴光慧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7-201,共5页
对贵州省特色品种“纸皮核桃”贮藏期(贮藏温度10~25℃)果实表面的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测定病原菌rDNA-ITS序列,确定菌属;初步进行病原菌的生物、化学抑菌试验,为鲜核桃病害防治提供依据。采用病原菌形态鉴定与rDNA—ITS鉴定... 对贵州省特色品种“纸皮核桃”贮藏期(贮藏温度10~25℃)果实表面的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测定病原菌rDNA-ITS序列,确定菌属;初步进行病原菌的生物、化学抑菌试验,为鲜核桃病害防治提供依据。采用病原菌形态鉴定与rDNA—ITS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引起鲜食核桃霉烂的病原菌种类;通过不同浓度生物、化学抑菌剂探索其对不同菌种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从贮藏期霉烂的鲜核桃上共分离出4株病原菌,主要为毛霉属(Mucor)、镰孢菌属(Fusarium)、曲霉属(Aspergillus),抑茵试验表明纳他霉素对4种菌抑菌效果最好,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液和双乙酸钠、山梨酸钾抑菌效果大体一致。引起“纸皮核桃”贮藏期果实霉烂的主要菌种为Mucorcircinelloides、Fusariumsolani、Aspergillus flavus、Aspergillusniger;纳他霉素能有效抑制“纸皮核桃”贮藏期主要微生物,解淀粉芽孢杆菌作为生防茵具有很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致病菌 抑菌 rdnaits序列分析 纳他霉素 解淀粉芽孢杆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