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柑橘炭疽病病原菌的形态与分子鉴定 被引量:34
1
作者 王震 杨媚 +2 位作者 杨迎青 彭正凯 周而勋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8-493,共6页
炭疽病是柑橘的主要真菌性病害之一。2007年春,广东省德庆县名优柑橘品种贡柑炭疽病暴发流行。为了明确该县及广东省其他地区柑橘炭疽病菌的种类,为防治提供依据,对采集自广东省6个地区柑橘属10个栽培品种上的炭疽病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 炭疽病是柑橘的主要真菌性病害之一。2007年春,广东省德庆县名优柑橘品种贡柑炭疽病暴发流行。为了明确该县及广东省其他地区柑橘炭疽病菌的种类,为防治提供依据,对采集自广东省6个地区柑橘属10个栽培品种上的炭疽病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共获得柑橘炭疽病菌单孢菌株75株,对其中10株代表性的菌株进行了种类鉴定。通过培养性状和形态学特征观测、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区(ITS)序列分析、ITS区特异性引物PCR检测和系统发育关系比较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10个柑橘炭疽病菌菌株均为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未发现国际上其他国家报道的严重危害柑橘花器和幼果部位的柑橘花后落果病病原菌——尖刺盘孢C.acutat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长孢状刺盘孢 形态学特征 核糖体DNA内转录间区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5株桃、李果实采后褐腐病菌鉴定、rDNA ITS序列与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友升 张燕 陈玉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46-250,共5页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桃、李果实中分离到5株丝状病原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以及核糖体rDNA ITS序列分析和95种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5株病原真菌均为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其中091#和089#菌与Monilin...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桃、李果实中分离到5株丝状病原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以及核糖体rDNA ITS序列分析和95种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5株病原真菌均为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其中091#和089#菌与Monilinia fructicola(FJ515894)的亲缘关系较近。5株褐腐病菌对D-果糖、麦芽糖、蔗糖等共56种碳源的代谢能力相同,包括51种最适碳源和5种不可利用碳源,其中Monilinia fructicola 091#与089#的代谢指纹图谱最接近,而Monilinia fructicola 086#、071#、072#的代谢指纹图谱最接近。因此利用rDNA ITS序列和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均可区分桃、李果实5株褐腐病菌不同菌株之间的差异,且两种方法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果实 李果实 褐腐病菌 rdna its序列分析 碳源代谢指纹图谱
下载PDF
云南几种兰花菌根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2
3
作者 段春芳 李枝林 +3 位作者 方飞 杨根华 陈思思 洪群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56-759,共4页
从采自云南昆明的墨兰,文山红竹兰、大雪素、小雪素、惠兰、春绿兰以及采自丽江、保山的小雪素根中分离到12株真菌。通过培养性状、ITS序列分析鉴定得出分离菌株分别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格孢腔菌属(Pleospo... 从采自云南昆明的墨兰,文山红竹兰、大雪素、小雪素、惠兰、春绿兰以及采自丽江、保山的小雪素根中分离到12株真菌。通过培养性状、ITS序列分析鉴定得出分离菌株分别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格孢腔菌属(Pleospora)、毛壳菌属(Choetarnium)、柱孢属(Cylindrocarpon sp.)。本文首次从采自云南的大雪素和小雪素中分离兰花菌根真菌。从墨兰中分离到格孢腔菌属(Pleospora)真菌在国内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花 菌根菌 its序列分析 分离鉴定
下载PDF
3株果实采后葡萄孢属真菌ITS区rDNA序列与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姚婷 陈其葳 +3 位作者 张燕 张萌 何欣萌 王友升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9-55,共7页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草莓、蓝莓和樱桃果实中分离到3株丝状真菌138#、233#和366#。综合形态学特征观察与ITS区r DNA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3株真菌均为葡萄孢属病原菌(Botrytis)。分子鉴定进化树和碳源代谢聚类分析结果,都得到菌株138#...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草莓、蓝莓和樱桃果实中分离到3株丝状真菌138#、233#和366#。综合形态学特征观察与ITS区r DNA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3株真菌均为葡萄孢属病原菌(Botrytis)。分子鉴定进化树和碳源代谢聚类分析结果,都得到菌株138#与366#在一个大的分支上,而菌株233#在一个分支上。菌株138#鉴定结果与Botrytis cinerea(KJ937044.1)在同一分支上亲缘性达100%,且与366#亲缘性达99%;菌株233#鉴定结果与Botrytis elliptica(EU519207.1)在同一分支上且亲缘性达100%。95种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的结果表明,3株葡萄孢属病原菌对吐温80、N-乙酰-D-半乳糖胺、N-乙酰-D-葡萄糖胺和苦杏仁苷等67种碳源的代谢能力相同,包括56种最适碳源、1种可利用碳源和10种不可利用碳源,Biolog系统中鉴定出3株丝状真菌均与B.cinerea Pers.BGA相近,其中菌株233#与B.cinerea的代谢指纹图谱最为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 葡萄孢菌 itsrdna序列分析 碳源代谢指纹图谱
下载PDF
华莱士瓜采后丝状真菌的分离及rDNAITS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王郅媛 姚婷 +2 位作者 范雅为 张燕 王友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12-118,共7页
从采后贮藏期间自然发病的华莱士瓜上分离到12株丝状真菌,将分离菌经纯化后回接到健康无损的华莱士瓜上,发病特征与分离发病果实一致,确定其为华莱士瓜的病原菌。结合形态学观察和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 从采后贮藏期间自然发病的华莱士瓜上分离到12株丝状真菌,将分离菌经纯化后回接到健康无损的华莱士瓜上,发病特征与分离发病果实一致,确定其为华莱士瓜的病原菌。结合形态学观察和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1株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1株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2株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 ex Wallr.)真菌、3株曲霉属(Aspergillus Micheli ex Fr.)真菌和5株镰刀属(Fusarium LK. ex Fr.)真菌。其中,黑附球菌(E. nigrum)为甜瓜中首次发现的病原菌,而草酸青霉菌(P. oxalicum)、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泡盛曲霉菌(Aspergillus awamori)、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轮状镰刀菌(F. verticillioides)和燕麦镰刀菌(F. avenaceum)分别为甜瓜上分离到的青霉属、链格孢属、曲霉属和镰刀属的新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士瓜 病原真菌 形态学 its区序列
下载PDF
5株樱桃果实采后病原真菌分离及rDNA ITS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姚婷 黄津津 +3 位作者 任向峰 张燕 何欣萌 王友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74-79,共6页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自然发病的"拉宾斯"、"红灯"樱桃果实中分离到5株丝状病原真菌319~#、323~#、367~#、369~#和370~#。对分离得到的菌株纯化、回接、再分离纯化,并观察菌落形态和个体形态。提取5株病原真菌DNA,PCR扩...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自然发病的"拉宾斯"、"红灯"樱桃果实中分离到5株丝状病原真菌319~#、323~#、367~#、369~#和370~#。对分离得到的菌株纯化、回接、再分离纯化,并观察菌落形态和个体形态。提取5株病原真菌DNA,PCR扩增rDNA ITS区序列后测序,分析测序结果并构建进化树。综合形态学特征和r DNA ITS区序列鉴定分析结果,得到菌株319~#为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菌株323~#为苹果果腐病菌(Diaporthe perniciosa)、菌株367~#为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菌株369~#为核果褐腐病菌(Monilinia laxa)和菌株370~#为圆孤青霉菌(Penicillium cyclopium),其中D.perniciosa、E.nigrum和P.cyclopium为在樱桃果实上首次分离到的病原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 病原真菌 形态学观察 rdna its区序列分析
下载PDF
4株水果采后链格孢属真菌的rDNA ITS区序列与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任向峰 姚婷 +2 位作者 张萌 张燕 王友升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2-78,94,共8页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冬枣、樱桃、杏及蓝莓果实中分离到4株丝状病原真菌231#、320#、322#和333#。由形态学特征观察可确定4株病原菌均为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 Nees),r DNA ITS区序列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樱桃320#和杏322#与A.altern...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冬枣、樱桃、杏及蓝莓果实中分离到4株丝状病原真菌231#、320#、322#和333#。由形态学特征观察可确定4株病原菌均为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 Nees),r DNA ITS区序列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樱桃320#和杏322#与A.alternata(AY625056.1)处于同一分枝,置信度达100%;而蓝莓333#与A.tenuissima(KP324980.1)处于同一分枝,冬枣231#与蓝莓333#和A.tenuissima(KP324980.1)的亲缘性很近,在同一分支上的置信度达100%。对95种碳源的代谢指纹图谱分析的结果表明,4株链格孢属真菌对吐温80、N-乙酰-D-葡萄糖胺、N-乙酰-β-D-甘露糖胺等86种碳源的代谢特征相同,包括78种最适碳源和8种不可利用碳源,其中冬枣231#与A.alternata(Fr.)Keissl的代谢指纹图谱最为相近。4株链格孢属真菌的ITS区序列系统进化树分类与碳源代谢聚类分析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 链格孢菌 rdna its序列分析 碳源代谢指纹图谱
下载PDF
10株葡萄源丝状真菌分离鉴定及其致病力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黄津津 姚婷 王友升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54,共9页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京郊地区腐烂的葡萄果实及葡萄叶上分离到10株丝状真菌,其中从腐烂的葡萄果实中分离到3株丝状真菌,命名为814~#、815~#和880~#;从葡萄叶上分离到7株丝状真菌,命名为794~#、797~#、798~#、811~#、902~#、903~#和1397~#...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京郊地区腐烂的葡萄果实及葡萄叶上分离到10株丝状真菌,其中从腐烂的葡萄果实中分离到3株丝状真菌,命名为814~#、815~#和880~#;从葡萄叶上分离到7株丝状真菌,命名为794~#、797~#、798~#、811~#、902~#、903~#和1397~#。结合形态学特征及真菌r DNA ITS区序列分析结果,菌株814~#为茎点霉(Phoma sp.),菌株815~#为刺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菌株880~#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株794~#为日本曲霉(Aspergillus japonicus),菌株797~#为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菌株798~#为大蒜盲种葡萄孢(Botrytis porri),菌株811~#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菌株902~#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eichhorniae),菌株903~#为芬芳镰孢菌(Fusarium redolens)和菌株1397~#为脉孢菌(Neurospora terricola),其中A.aculeatus、A.japonicus、C.fructicola、A.eichhorniae、F.redolens和N.terricola未见在葡萄上分离到的报道。将10株丝状真菌分别接种到健康的葡萄、圣女果、苹果和梨果实上,B.cinerea、A.japonicus、A.aculeatus、T.roseum、B.porri、C.fructicola、A.eichhorniae和F.redolens均可使4种果实发病,其中B.cinerea、A.japonicus、B.porri和F.redolens致病力较强;而Phoma sp.和N.terricola只能使葡萄和圣女果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病原菌 形态学特征 rdna its区序列分析 致病力
下载PDF
4株无花果病原真菌分离鉴定与碳源代谢指纹谱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珂 姚婷 +4 位作者 丁凤兰 陈玉娟 张燕 何欣萌 王友升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106,共9页
无花果果实皮薄多汁,采后易受微生物侵染。分离筛选采后贮藏期间无花果发病部位的病原真菌,结合形态学观察、真菌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序列分析、系统发育树构建进行研究,并将分离得到的病原真菌回接至... 无花果果实皮薄多汁,采后易受微生物侵染。分离筛选采后贮藏期间无花果发病部位的病原真菌,结合形态学观察、真菌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序列分析、系统发育树构建进行研究,并将分离得到的病原真菌回接至健康果实,发现健康果实出现与发病果实相同的病症。最终从无花果叶子和果实上分别分离到4株丝状病原真菌,其中179#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180#为气味镰刀菌(Fusarium odoratissimum)、181#为内生炭疽杆菌(Colletotrichum endophyticum)和182#为总枝状毛霉(Mucor racemosus),其中气味镰刀菌、内生炭疽杆菌和总枝状毛霉为无花果中未见报道的病原真菌。利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对4株病原真菌进行碳源代谢指纹谱分析,发现它们对60种碳源具有相似的代谢特征,包括L-阿拉伯糖、D-纤维二糖和α-环式糊精等56种可利用碳源以及N-乙酰-D-半乳糖胺、N-乙酰-β-D-甘露糖胺、L-海藻糖和D-乳酸甲酯4种不可利用碳源。研究结果旨在为无花果病原真菌的生物学特征以及采后病害防治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 病原真菌 形态学观察 rdna its序列分析 碳源代谢指纹谱
下载PDF
5株杏果实采后病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
10
作者 王珂 姚婷 +2 位作者 张燕 何欣萌 王友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21-128,共8页
杏采后易受病原菌侵染,本研究通过对采后贮藏期间‘金太阳杏’和‘胭脂杏’果实发病部位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将纯化后的菌株回接到相应品种的健康果实上,出现与分离发病果实相同的病症,经形态学特征分析、真菌r DNA内转录间隔区(i... 杏采后易受病原菌侵染,本研究通过对采后贮藏期间‘金太阳杏’和‘胭脂杏’果实发病部位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将纯化后的菌株回接到相应品种的健康果实上,出现与分离发病果实相同的病症,经形态学特征分析、真菌r 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从杏果实共分离到5株病原菌。从‘金太阳杏’分离到3株病原真菌,其中325#为甜樱间座壳菌(Diaporthe eres),327#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328#为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从‘胭脂杏’果实分离得到两株病原真菌,分别为326#椭圆葡萄孢菌(Botrytis elliptica)和331#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D.eres、B.dothidea、A.pullulans和B.elliptica为杏果实上未见文献报道的病原真菌,而B.cinerea未有发现侵染‘胭脂杏’的报道,研究结果旨在为杏果实的生物防治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果实 采后病害 病原真菌 itsrdna序列分析
下载PDF
5株枣果实采后病原真菌分离鉴定及rDNA ITS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婷 丁凤兰 +5 位作者 王珂 马国为 陈玉娟 张燕 何欣萌 王友升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70,共9页
枣果实皮薄肉厚、细嫩多汁,不仅在采后运输中易损坏,也极易受微生物侵染而腐烂变质。对造成枣果实采后腐烂变质的病原真菌进行分离筛选,结合形态学观察、真菌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序列分析构建进化树,... 枣果实皮薄肉厚、细嫩多汁,不仅在采后运输中易损坏,也极易受微生物侵染而腐烂变质。对造成枣果实采后腐烂变质的病原真菌进行分离筛选,结合形态学观察、真菌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序列分析构建进化树,同时进行菌株的回接及病斑病症的验证,最终从采后贮藏过程中自然发病的冬枣和骏枣果实上分别分离到3株(221^(#)、227^(#)、232^(#))和2株(229^(#)和230^(#))丝状病原真菌。经形态学初步鉴定菌株221^(#)和227^(#)为镰孢菌,229^(#)和232^(#)为葡柄霉,230^(#)为短柄霉属真菌,通过rDNA ITS区序列分析,鉴定221^(#)为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227^(#)为变红镰孢菌(Fusarium incarnatum),229^(#)为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230^(#)为产酶短梗霉(Aureobasidium proteae),232^(#)为葡柄霉(Stemphylium armeriae)。目前这5种病原真菌均未发现可导致枣果实采后病害发生的报道,其中Stemphylium armeriae未见引起植物病害的报道。通过挖掘出更多的引起枣果实病害的病原真菌种类,希望为枣果实病害生物防治措施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果实 采后病害 病原真菌 形态学观察 rdna its区序列分析
下载PDF
The diversity of soil culturable fungi in the three alpine shrub grasslands of Eastern Qilian Mountains 被引量:1
12
作者 Junzhong ZHANG Baiying MAN +2 位作者 Benzhong FU Li LIU Changzhi HAN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76-84,共9页
To understand the diversity of culturable fungi in soil at alpine sites, Rhododendron fruticosa shrubland, Salix cupularis fruticosa shrubland, and Dasiphoru fruticosa shrubland of the Eastern Qilian Mountains were se... To understand the diversity of culturable fungi in soil at alpine sites, Rhododendron fruticosa shrubland, Salix cupularis fruticosa shrubland, and Dasiphoru fruticosa shrubland of the Eastern Qilian Mountains were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ree methods, including tradi- tional culturing, 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sequence analysis, and economical efficiency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to estimate the diversity of soil culturable fungi of these three alpine shmblands. A total of 35 strains of culturable fungi were cultured by dilution plate technique and were analyzed by rDNA ITS sequence. The diversity indices such as species abundance (S), Shannon-Wiener index (H), Simpson dominance index (D), and Pielou evenness index (3) of Rhododendron fruticosa shrubland, Salix cupularis fruticosa shrubland, and Dasiphoru fruticosa shrubland were ranged between 16 and 17, 2.66-2.71, 0.92, 0.95~).97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versity of soil fungi were abundant in these three types of alpine shrub grasslands, while further study should be done to explore their potential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ine shrub grasslands culturable fungi rdna its sequence analysis DIVERSITY
原文传递
一株分离自铀矿酸性浸出液霉菌的鉴定与碳源代谢分析
13
作者 刘欢 徐玲玲 李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8-213,共6页
旨在通过形态学观察、r DNA ITS序列分析以及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对霉菌进行鉴定,并通过计算平均吸光值(AWCD)了解霉菌的生长情况以及各类碳源的消耗量,运用数据分析霉菌的碳源利用情况。结果表明,结合r DNA ITS序列、形态学观察以及Bi... 旨在通过形态学观察、r DNA ITS序列分析以及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对霉菌进行鉴定,并通过计算平均吸光值(AWCD)了解霉菌的生长情况以及各类碳源的消耗量,运用数据分析霉菌的碳源利用情况。结果表明,结合r DNA ITS序列、形态学观察以及Biolog鉴定系统确定菌株为黑曲霉;比较8类碳源消耗情况,可知对氨基酸类、脂类、酸类的利用最多,根据碳源代谢情况列出15种最先利用碳源。鉴定菌株为黑曲霉,且该菌株的最适碳源为P-羟苯乙酸,可作为耐酸曲霉代谢研究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观察 rdna its序列分析 碳源代谢 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
下载PDF
猕猴桃果实贮藏期主要真菌病害的rDNA-ITS鉴定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4
14
作者 段爱莉 雷玉山 +3 位作者 孙翔宇 高贵田 赵金梅 谷留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0-818,共9页
【目的】对陕西省周至县猕猴桃主栽品种‘华优’、‘海沃德’及‘秦美’贮藏期霉烂果实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分析比较病原菌rDNA-ITS序列的差异和种内与种间群体分化状况,确定优势菌,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原菌形态... 【目的】对陕西省周至县猕猴桃主栽品种‘华优’、‘海沃德’及‘秦美’贮藏期霉烂果实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分析比较病原菌rDNA-ITS序列的差异和种内与种间群体分化状况,确定优势菌,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原菌形态鉴定与rDNA-ITS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引起猕猴桃霉烂的病原菌种类;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病原菌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从贮藏期霉烂的猕猴桃果实中共分离出30株病原菌,主要为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毛霉属(Mucor)、拟青霉属(Simplicillium)等5个属。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19株占63.3%,为优势菌,包括Penicillium sp.、Penicillium chrysogenum、Penicillium paneum、Penicillium purpurogenum和Penicillium commune;木霉属(Trichoderma)8株占26.7%较次之,包括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和Trichoderma sp;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毛霉属(Mucor)、拟青霉属(Simplicillium)各1株,各占3.3%;聚类分析表明,30株病原聚为五大类群。【结论】引起陕西省周至县‘华优’、‘海沃德’和‘秦美‘猕猴桃贮藏期果实霉烂优势病原菌为Penicillium sp.、Penicillium chrysogenum、Penicillium paneum、Penicillium purpurogenum和Penicilliumcommune;rDNA-ITS区序列在青霉菌属内种间差异鉴别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真菌 鉴定 rdna-its序列分析
下载PDF
青藏高原黄绿蜜环菌纯培养菌种的分离培养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34
15
作者 李海波 吴学谦 +3 位作者 王立武 付立忠 魏海龙 吴庆其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3-883,共11页
首次从采自青藏高原、与高原牧草嵩草属Kobresia草本植物形成外生菌根的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luteo-virens子实体中分离获得一组织分离菌株,运用rDNA-ITS和rDNA-IGS-1测序技术对该组织分离菌株是否为黄绿蜜环菌的纯培养菌种进行分子鉴定... 首次从采自青藏高原、与高原牧草嵩草属Kobresia草本植物形成外生菌根的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luteo-virens子实体中分离获得一组织分离菌株,运用rDNA-ITS和rDNA-IGS-1测序技术对该组织分离菌株是否为黄绿蜜环菌的纯培养菌种进行分子鉴定,并基于黄绿蜜环菌的5.8S/ITS和IGS-1序列进行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同源性检索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黄绿蜜环菌子实体组织分离菌株即为其纯培养菌种。基于ITS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黄绿蜜环菌与口蘑科内其它属间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较远;基于IGS-1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黄绿蜜环菌与蜜环菌属内的其它种序列差异较大,系统发育关系较远,而与Lepiota属内的部分种具有较近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首次基于分子手段对我国青藏高原的黄绿蜜环菌种进行了分离培养、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为黄绿蜜环菌的科学分类提供了分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 分离培养 rdna-its序列分析 rdna-IGS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
下载PDF
人参主要病原菌生防真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1
16
作者 肖春萍 杨利民 +3 位作者 韩梅 程林 马锋敏 郭双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1-192,201,共13页
【目的】筛选对人参主要病原菌具高效、广谱抑菌作用的生防真菌,丰富人参生防菌菌种资源。【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从吉林省2处采样地的人参健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真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通过初筛和复筛,筛选对人参链格孢菌(Alternaria p... 【目的】筛选对人参主要病原菌具高效、广谱抑菌作用的生防真菌,丰富人参生防菌菌种资源。【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从吉林省2处采样地的人参健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真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通过初筛和复筛,筛选对人参链格孢菌(Alternaria panax)、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恶疫霉菌(Phytophthora cactorum)、人参核盘菌(Sclerotinia schinseng)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具有高效广谱抑菌活性的生防真菌;利用传统形态学和rDNA-ITS分子分析技术对分离到的生防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人参健株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400株真菌,其中有15株生防真菌对人参7种主要病原菌具有广谱抑菌作用,特别是对立枯丝核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均大于50%),且FSR-106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率87.41%,下同);FSR-121对人参链格孢菌的抑菌作用最强(60.00%);FSR-74对腐皮镰孢菌的抑菌率高达67.48%;FSR-46对毁灭柱孢菌和灰葡萄孢菌的抑菌率最大(66.67%和68.97%);FSR-97对恶疫霉菌及人参核盘菌的抑制作用最强(73.33%和66.67%)。通过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发现,15株生防真菌中有8株木霉属(Trichoderma)、3株青霉属(Penicillium)、1株曲霉属(Aspergillus)、1株附球菌属(Epicoccum)、1株毛壳菌属(Chaetomium)和1株轮层炭壳属(Daldinia),其中FSR-38为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FSR-10、FSR-43和FSR-106为深绿木霉(T.atroviride),FSR-46为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FSR-55为钩状木霉(T.hamatum),FSR-72为桔绿木霉(T.citrinoviride),FSR-74为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FSR-97为多孢木霉(Trichoderma polysporum),FSR-91为蔡氏轮层炭壳菌(Daldinia childiae),FSR-25、FSR-67和FSR-121为青霉属(Penicilliumsp.)。【结论】从人参健株根际土壤中可快速有效地筛选获得大量广谱性生防真菌;本研究所得的15株生防真菌对7种人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病原菌 木霉属 rdna-its序列分析 生防真菌
下载PDF
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4种林型土壤真菌的多样性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文静 周明 +2 位作者 孙海 崔岱宗 赵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5-109,共5页
对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杨林、白桦林、黑桦林和落叶松林中土壤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在不同林型中,用5点法采集土壤样品,用稀释平板法和PDA培养基进行真菌的分离和培养。通过观测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和颜色,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对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杨林、白桦林、黑桦林和落叶松林中土壤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在不同林型中,用5点法采集土壤样品,用稀释平板法和PDA培养基进行真菌的分离和培养。通过观测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和颜色,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的形态特征及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rDNA-ITS序列的分析,鉴定出17属24种土壤真菌。选取有代表性的18种菌株进行基于rDNA-ITS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真菌区系与森林类型密切相关,被孢霉属(Mortierella)和青霉属(Penicillium)为各林型土壤真菌的优势种群,每个林型还存在着其特有的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土壤 真菌区系 rdnaits序列分析
下载PDF
豇豆根腐病病原分离鉴定及其核糖体rDNA-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仁锋 杨绍丽 +1 位作者 万鹏 黄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5107-5110,共4页
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采集自武汉的豇豆根腐病分离物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菌株JGF形态学上为茄腐皮镰孢菌;对JGF菌株的核糖体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在GenBank中进行了Bl... 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采集自武汉的豇豆根腐病分离物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菌株JGF形态学上为茄腐皮镰孢菌;对JGF菌株的核糖体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在GenBank中进行了Blast搜索和比对分析,根据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结合豇豆病株症状和病菌的形态学特征,认为武汉地区豇豆根腐病的病原菌为茄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 Sch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根腐病 形态学 分子鉴定 rdna-its分析 FUSARIUM SOLANI Schl.
下载PDF
山东牛心柿炭疽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 被引量:9
19
作者 余贤美 侯长明 +3 位作者 王洁 王海荣 安淼 艾呈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6-133,共8页
【目的】对侵染牛心柿引起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分析其致病性,初步构建其侵染谱,为柿树病害的病原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从感病牛心柿的果实、叶片和嫩梢中分离病原菌,根据菌落... 【目的】对侵染牛心柿引起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分析其致病性,初步构建其侵染谱,为柿树病害的病原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从感病牛心柿的果实、叶片和嫩梢中分离病原菌,根据菌落和孢子形态特征及其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种类鉴定,采用以菌饼进行伤口和非伤口接种、孢子悬浮液进行喷雾接种的离体接种试验分析其致病性。【结果】从感病牛心柿果实、叶片和嫩梢中分离获得9个病原菌分离物,菌落及孢子形态特征显示均为炭疽菌。以真菌转录间隔区通用引物ITS6和ITS4为引物,以菌丝总DNA为模板,扩增获得病原菌rDNA-ITS基因片段,经rDNA-ITS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将该病原物鉴定为柿树炭疽菌,将其rDNA-ITS基因序列提交到GenBank数据库(基因登录号KF010811)。牛心柿炭疽病菌和次郎炭疽病菌对不同品种柿树的致病性相同,均无差异性,对果实的致病性比叶片强;接种7天后,叶片无病斑或病斑较小,菌饼无伤口接种几乎不发病,在叶片上不产生病斑,果实上病斑较小;不同的接种方式在果实和叶片上产生的病斑大小为:菌饼伤口接种>孢子悬浮液接种>菌饼无伤口接种;牛心柿炭疽病菌和次郎炭疽菌对桃、苹果、梨等果树的叶片和果实均不致病。【结论】柿炭疽病菌具有一定的专性寄生性,对除柿树外的其他果树不致病,且在遗传上有一定的保守性,因地理距离产生的变异很小,这些特性对于柿炭疽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或削弱因病菌的遗传变异而产生的抗药性,从而有利于炭疽病的防治。在柿树有伤口时最易侵染致病,雨天或高湿度的情况下经孢子侵染致病的可能性居其次。在田间管理时注意避免造成柿树伤口感染,或者避免在下雨天气进行修剪,可最大程度地减轻或消除柿树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心柿 柿树炭疽病 病原分离与鉴定 rdna-its序列分析 离体接种试验
下载PDF
青海省青贮玉米链格孢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其致病力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祁鹤兴 芦光新 +5 位作者 李宗仁 徐成体 德科加 周孝娟 王英成 马桂花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105,共12页
青贮玉米是青海省玉米发展的优势产业,但是链格孢叶枯病的发生对青贮玉米的品质和产量造成了影响。为了对青贮玉米链格孢叶枯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及对其致病力进行分析,本研究从青海省不同海拔高度青贮玉米种植区采集病叶,从中分离得到177... 青贮玉米是青海省玉米发展的优势产业,但是链格孢叶枯病的发生对青贮玉米的品质和产量造成了影响。为了对青贮玉米链格孢叶枯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及对其致病力进行分析,本研究从青海省不同海拔高度青贮玉米种植区采集病叶,从中分离得到177株病原菌,根据菌落和孢子等的形态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根据对金皇828、铁研53号和中单2号青贮玉米的接种结果计算病情指数,对155株菌株致病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交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极细链格孢(A.tenuissima)、致密链格孢(A.compacta)和Alternaria sp,分别占病原菌总数的28.2%、17.5%、15.2%和21.5%,为优势病原菌。155株病原菌都能侵染3种青贮玉米,接种铁研53号后强致病力菌株、中等致病力菌株和弱致病力菌株分别有68、56和31株;接种金皇828后强、中等和弱致病力菌株分别有69、60和26株;接种中单2号后强、中等和弱致病力菌株分别有64、58和33株。本研究结果表明青贮玉米链格孢叶枯病是由多种链格孢属真菌共同侵染造成的,且病原菌存在致病力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链格孢叶枯病 rdna-its序列分析 致病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