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urkholderia属luxIR同源群体感应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刘长建 权春善 范圣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5754-5756,共3页
介绍了群体感应系统和Burkholderia属概况,阐述了Burkhkolderia菌属中的群体感应系统,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Burkholderia属 群体感应 luxIR同源系统
下载PDF
副猪嗜血杆菌qseC基因缺失突变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开杰 冯賽祥 +3 位作者 周琪 张建民 廖明 樊惠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99-1504,共6页
通过构建副猪嗜血杆菌qseC突变体,探讨qseC基因的缺失对副猪嗜血杆菌生长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利用自然转化方法构建副猪嗜血杆菌qseC基因的突变体,测定副猪嗜血杆菌野生株SC096与缺失株ΔqseC的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晶紫染色... 通过构建副猪嗜血杆菌qseC突变体,探讨qseC基因的缺失对副猪嗜血杆菌生长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利用自然转化方法构建副猪嗜血杆菌qseC基因的突变体,测定副猪嗜血杆菌野生株SC096与缺失株ΔqseC的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晶紫染色法定性检测野生株和突变体生物被膜的差异;通过96微孔板定量方法检测突变体生物被膜的量;电镜观察二者生物被膜的变化。结果如下:成功构建qseC基因突变体。生长曲线显示副猪嗜血杆菌野生株SC096与缺失株ΔqseC生长速度基本一致。缺失株ΔqseC较之野生株SC096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有所减弱。研究表明,qseC基因对副猪嗜血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qseC双组分系统 群体感应 生物被膜
下载PDF
牙菌斑生物膜密度感应信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欧美珍 凌均棨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0-12,共3页
自然界细菌主要以生物膜形式生存。生物膜内细菌之间存在着各种信号交流以协调群体生理活动或竞争各类营养物质。口腔牙菌斑生物膜与龋病、牙周病密切相关。牙菌斑内的微生物信号传导近年来受到较多的关注并取得了研究进展。本文就近年... 自然界细菌主要以生物膜形式生存。生物膜内细菌之间存在着各种信号交流以协调群体生理活动或竞争各类营养物质。口腔牙菌斑生物膜与龋病、牙周病密切相关。牙菌斑内的微生物信号传导近年来受到较多的关注并取得了研究进展。本文就近年来牙菌斑生物膜的信号传导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菌斑 密度感应 信号传导
下载PDF
蜂胶抗口腔病原菌研究进展
4
作者 熊萍 雷雅燕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年第3期41-43,共3页
蜂胶的抗菌作用已经被证实并应用于口腔疾病的治疗。龋病、牙周病为细菌感染性疾病,均为牙菌斑生物膜所引起。本文就目前国内外蜂胶对口腔病原菌的抑制试验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蜂胶 口腔病原菌 抗菌作用 生物膜
下载PDF
荧光假单胞菌2P24调控基因突变体定殖能力和生防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清霞 吴小刚 +1 位作者 张力群 唐文华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0-46,共7页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分离自小麦全蚀病自然衰退土壤、可防治多种土传病害的荧光假单胞杆菌2P24菌株的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合成基因突变体、GacS/GacA双因子调控系统突变体,以及PcoR-PcoI群体感应系统的突变体菌株在植物根围定殖能...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分离自小麦全蚀病自然衰退土壤、可防治多种土传病害的荧光假单胞杆菌2P24菌株的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合成基因突变体、GacS/GacA双因子调控系统突变体,以及PcoR-PcoI群体感应系统的突变体菌株在植物根围定殖能力和防病效果。结果表明,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生物合成突变体不影响菌株在植物根部的定殖;GacS/GacA双因子调控系统中任一因子的突变菌株和pcoI-突变菌株显著降低了菌株在植物根部的定殖能力。温室病害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与野生菌2P24相比,phlD-,gacS-,gacA-,pcoI-突变体对小麦全蚀病和番茄青枯病生防效果均显著降低;而相应的互补菌株生防效果恢复到野生型的水平。结合前期工作结果,我们推测GacS/GacA双因子调控系统和QS系统在2P24菌株定殖和防病过程的信号传递上形成级联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假单胞菌 生物防治 双因子调控系统 群体感应系统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曾莉莉 史道华 牛培广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01-705,714,共6页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严重,形成的感染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群体感应是细菌密度依赖的群体调控行为。细菌利用可扩散的信号分子监控周围同种或异种细菌的密度,调控特定基因的适时、协同表达。群体感应系统参与调控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性和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严重,形成的感染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群体感应是细菌密度依赖的群体调控行为。细菌利用可扩散的信号分子监控周围同种或异种细菌的密度,调控特定基因的适时、协同表达。群体感应系统参与调控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备受关注。深入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可阐明该菌的群体行为调控机制及致病机制,由此研发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抑制剂,对缓解该菌的耐药并根除其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群体感应 致病性 耐药性 调节因子 群体感应抑制剂
下载PDF
肉桂醛对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綦国红 井佳丽 +3 位作者 杨志萍 陈贵堂 王海翔 程抒劼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47-150,共4页
本文拟研究肉桂醛在非抑菌浓度条件下对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FML05-2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首先测定了肉桂醛对模式细菌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CVO26紫色素产生的影响;再对荧光假单胞菌FML05-2形成的生... 本文拟研究肉桂醛在非抑菌浓度条件下对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FML05-2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首先测定了肉桂醛对模式细菌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CVO26紫色素产生的影响;再对荧光假单胞菌FML05-2形成的生物膜以及与生物膜形成有关的重要因素胞外多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非抑菌浓度40、20μg/m L条件下,肉桂醛对紫色杆菌CVO26紫色素的产生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31.53%、17.90%;对荧光假单胞菌FML05-2生物膜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44.22%、21.77%;对荧光假单胞菌FML05-2胞外多糖产生的抑制率分别为15.72%、5.34%。因此,肉桂醛在非抑菌浓度条件下对荧光假单胞菌FML05-2生物膜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醛 群体感应抑制 荧光假单胞菌 生物膜 胞外多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