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精神对西方艺术的双重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陈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5-22,2,共18页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人就从"摹仿说"入手,将艺术创作看成是认识世界的手段和工具。他们从代数的角度研究音乐,从几何的角度研究建筑,从解剖的角度研究雕塑,从透视的角度研究绘画,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这种研究既造就了西方...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人就从"摹仿说"入手,将艺术创作看成是认识世界的手段和工具。他们从代数的角度研究音乐,从几何的角度研究建筑,从解剖的角度研究雕塑,从透视的角度研究绘画,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这种研究既造就了西方艺术的辉煌成果,又导致了西方艺术的观念误区。科学手段的介入,确实能给艺术创作带来某种手段上的支撑;但科学精神的渗透,又常常遮蔽了艺术创作的美学目的。不了解科学精神对艺术创作的正面影响,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西方艺术的光辉业绩;不了解科学精神对艺术创作的负面影响,就不可能彻底反思西方艺术所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艺术 科学精神 哲学思辨 美学问题
下载PDF
回答美学的“高更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勇健 吴程程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8-92,共15页
所谓美学的"高更问题",也就是"美学从哪里来,美学是什么,美学到哪里去"?回答"美学从哪里来"的问题,需要区分美学学科和美学思想。作为学科的美学起源于德国;文化虽有创始者,却无固定主人,因此美学起源于... 所谓美学的"高更问题",也就是"美学从哪里来,美学是什么,美学到哪里去"?回答"美学从哪里来"的问题,需要区分美学学科和美学思想。作为学科的美学起源于德国;文化虽有创始者,却无固定主人,因此美学起源于德国,却走向全世界";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的对立可能只是一个虚构的对立;对当代中国学者而言,美学有"双重来源",详言之,美学问题和框架来自德国,美学材料和元素却可以来自中国。回答"美学是什么"的问题,当从美学的研究对象和思维层次两方面着手。美学研究美、审美、艺术三大问题;美学处于反思的思维层次,是"第二级的思考"。广义的美学包括经验性美学和哲学美学,狭义的美学是哲学美学。哲学美学是"本来意义的美学"。关于"美学到哪里去"的问题,我们发现美学的发展往往根源于其哲学基础的变动,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结束之后中国的美学研究已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可称之为"从实践论到现象学"的转向;但是新的现象学美学与以往欧洲的现象学美学大不相同,它将呈现为"现象学的大美学观"。这一"现象学大美学"将完整地回答美、审美、艺术这三大问题,在性质上跨越形而上学的三大领域,是一个将本体论美学、认识论美学、价值论美学囊括其中的"大美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高更问题 现象学美学 本体论 认识论 价值论
原文传递
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阐释模式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杰 阿列西.艾尔雅维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45,共6页
当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美学的复兴,这种复兴是与美学范式的转型相联系的。在世界范围内,以康德美学为基本框架的美学大厦在近三十年来开始崩塌,一种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主体的新的美学范式开始生长。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国内美学界在当代美... 当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美学的复兴,这种复兴是与美学范式的转型相联系的。在世界范围内,以康德美学为基本框架的美学大厦在近三十年来开始崩塌,一种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主体的新的美学范式开始生长。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国内美学界在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理论方法和核心范畴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模糊和混乱。针对这些问题从三个方面提出关于当代美学理论阐释的基本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 美学的转型 “反映论”反思 美学研究方法论
下载PDF
提问的思路分析与美学的出路 被引量:1
4
作者 单国华 《晋中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64-68,共5页
从提问的思路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美是什么"这个问题惟有持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和二元世界观的西方人才能提出,同时又注定了这个问题不可能被这类西方人解决。这种思维方式预设了一个精神性的实体,然后从此出发寻求解决的方案,这... 从提问的思路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美是什么"这个问题惟有持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和二元世界观的西方人才能提出,同时又注定了这个问题不可能被这类西方人解决。这种思维方式预设了一个精神性的实体,然后从此出发寻求解决的方案,这显然是个头脚倒置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思维虽有许多缺陷,但也有许多优势,是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问方式 思维方法 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