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NDING OF SPORO-POLLEN ASSOCIATION OF MANGROVE PLANT DURING THE LATE LATE PLEISTOCENE IN HONGKONG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昆叔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89年第16期1358-1363,共6页
I studied Palynology of the Late Quaternary section in Chek Lap Kok, north Lantau in Hongkong (Fig. 1), from December 1985 to March 1986. The Quaternary sequence of a borehole at Chek Lap Kok was described by Dr. Rayn... I studied Palynology of the Late Quaternary section in Chek Lap Kok, north Lantau in Hongkong (Fig. 1), from December 1985 to March 1986. The Quaternary sequence of a borehole at Chek Lap Kok was described by Dr. Raynor Shaw. The samples studied were provided by the Civil Engineering Office of the Civil Engineering Services Department, Hongkong Government. Among the three samples (buried underground 14.24—16.79m) including relics of plant, sporo-pollen association of the mangrove plant is found. T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ro-pollen ASSOCIATION of the mangrove plant LATE LATE PLEISTOCENE quaternary paleoenvironment HONGKONG
原文传递
应用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追溯环境变迁过程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国庆 张丽 +2 位作者 武振坤 鲜锋 孔祥辉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4-540,共7页
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因其特殊的形成机制、稳定的地球化学行为和相对较长的半衰期,可有效示踪不同时间尺度地球环境演化过程,近年来在追溯地貌演化和第四纪古环境变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介绍10Be和26Al的生成机制,大气成因10Be... 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因其特殊的形成机制、稳定的地球化学行为和相对较长的半衰期,可有效示踪不同时间尺度地球环境演化过程,近年来在追溯地貌演化和第四纪古环境变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介绍10Be和26Al的生成机制,大气成因10Be的应用,原地成因10Be与26Al测年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和采样及实验注意事项等,为进一步拓展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应用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成因核素 10Be 26Al 第四纪古环境 地貌演化
原文传递
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古土壤与古环境初探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庆强 李从先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A01期79-87,共9页
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硬粘土层中有植物根、植屑、裂隙、粘粘胶膜、土壤结构体、结核等古土壤特征,系古土壤。粒度、化学分析及磁组构分析揭示它为多期成土作用形成的复合古土壤层。根据硬粘土层与南京下蜀土、黄土高原黄土一古土壤系列... 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硬粘土层中有植物根、植屑、裂隙、粘粘胶膜、土壤结构体、结核等古土壤特征,系古土壤。粒度、化学分析及磁组构分析揭示它为多期成土作用形成的复合古土壤层。根据硬粘土层与南京下蜀土、黄土高原黄土一古土壤系列及上海亚近代潮坪沉积的磁性参数对比,推断该古土壤的母质系河流冲积物。硬粘土层中裂隙的广泛发育及充填,软锰矿的分布表明当时地下水位波动较大,干湿季节分明,古季风的影响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土壤 长江三角洲 晚第四纪 古环境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中的植物硅酸体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宝柱 李从先 业治铮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7-24,共8页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层,即以前所谓的“暗绿色硬粘上层”过去被看作是“哑地层”,本文首次发现该层中含有丰富的植物硅酸体,且各种类型的硅酸体在地层中均有出现,并在剖面上有较大的变化。在定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其...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层,即以前所谓的“暗绿色硬粘上层”过去被看作是“哑地层”,本文首次发现该层中含有丰富的植物硅酸体,且各种类型的硅酸体在地层中均有出现,并在剖面上有较大的变化。在定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其组合特征,并进一步利用对应分析方法,探讨了本区晚第四纪古地理、古环境变迁历史,认为该层形成子一种弱草甸环境,且在其形成过程中有四次气候冷—暖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植物 硅酸体 晚第四纪 古土壤
下载PDF
阿拉克湖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国灿 贾春兴 +5 位作者 朱云海 向树元 林启祥 王青海 安守文 朱耀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9-554,共6页
将东昆仑造山带划分为东昆北古老基底单元、东昆中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东昆南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马尔争-布青山晚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和巴颜喀拉山三叠纪浊积盆地5个次级构造单元,重新厘定了东昆仑不同构造混杂岩带的组成、结构... 将东昆仑造山带划分为东昆北古老基底单元、东昆中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东昆南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马尔争-布青山晚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和巴颜喀拉山三叠纪浊积盆地5个次级构造单元,重新厘定了东昆仑不同构造混杂岩带的组成、结构、性质和时代,恢复了古海盆的演化历史。通过成分分析和颗粒裂变径迹年龄分析,确定了测区巴颜喀拉山群物源来自北部,基底性质可与马尔争-布青山带相对比,恢复了巴颜喀拉山群经历的构造热历史。运用构造年代学分析方法限定了测区经历的几次重大地质历史转折事件。确定了测区浆混花岗岩的存在。通过构造地貌和第四纪沉积分析,揭示了测区第四纪成山作用过程、水系变迁过程和古环境古气候演变过程。新发现一中型砂岩型铜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山 马尔争-布青山 构造混杂岩 角度不整合 华力西造山 巴颜喀拉山群 区域构造与演化 高原隆升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