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grated optimization analyses of aerodynamic/stealth characteristics of helicopter rotor based on surrogate model 被引量:13
1
作者 Jiang Xiangwen Zhao Qijun +1 位作者 Zhao Guoqing Li Peng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737-748,共12页
Abstract Based 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method, electromagnetic high-frequency method and surrogate model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an integration design method about aerody- namic/stealth has been estab... Abstract Based 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method, electromagnetic high-frequency method and surrogate model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an integration design method about aerody- namic/stealth has been established for helicopter rotor. The developed integration design method is composed of three modules: integrated grids generation (the moving-embedded grids for CFD sol- ver and the blade grids for radar cross section (RCS) solver are generated by solving Poisson equa- tions and folding approach), aerodynamic/stealth solver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re simulated by CFD method based upon NavieStokes equations and Spalart-Allmaras (S-A) tur- bulence model), and the stealth characteristics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a panel edge method combining the method of physical optics (PO), equivalent currents (MEC) and quasi-stationary (MQS), and integrated optimization analysis (based upon the surrogate model optimization technique with full factorial design (FFD) and 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 an integrated optimization analyses on aerodynamic/stealth characteristics of rotor are conducted. Firstly, the 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tor with different blade-tip swept and twist angl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hen timfrequency domain grayscale with strong scattering regions of rotor have been given. Meanwhile, the effects of swept-tip and twist angles on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rotor have been performed. Furthermore, by choosing suitable object function and constraint condition, the compromised design about swept and twist combinations of rotor with high aerodynamic performances and low 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s has been given at l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Equivalent currents Physical optics quasi stationary ROTOR Radar cross section Stealth characteristics Surrogate model
原文传递
基于准静态荷载试验的梁式桥梁状态快速评定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宇峰 段鸿杰 马志国 《现代交通技术》 2009年第5期21-24,共4页
针对当前桥梁结构状态评定中普遍存在的调查、检算方法判别准确性较差,而常规荷载试验方法又费时费力、代价高昂且对正常交通干扰较大的缺陷,提出了基于准静态荷载试验进行桥梁状态快速评定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就其参数选择、模型校准等... 针对当前桥梁结构状态评定中普遍存在的调查、检算方法判别准确性较差,而常规荷载试验方法又费时费力、代价高昂且对正常交通干扰较大的缺陷,提出了基于准静态荷载试验进行桥梁状态快速评定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就其参数选择、模型校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以盐通高速公路上一座特大跨径连续梁桥为依托,开展了准静态荷载试验和常规静载试验的对比试验和相关分析,为该方法的进一步应用与推广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状态评估 荷载试验 准静态 模型校准
下载PDF
Recent Rapid Decline of the Arctic Winter Sea Ice in the Barents–Kara Seas Owing to Combined Effects of the Ural Blocking and SST 被引量:3
3
作者 Binhe LUO Yao YAO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8年第2期191-202,共12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why the Arctic winter sea ice loss over the Barents–Kara Seas(BKS) is accelerated in the recent decade. We first divide 1979–2013 into two time periods: 1979–2000(P1) and 2001–13(P2)...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why the Arctic winter sea ice loss over the Barents–Kara Seas(BKS) is accelerated in the recent decade. We first divide 1979–2013 into two time periods: 1979–2000(P1) and 2001–13(P2), with a focus on P2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1 and P2.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P2, the rapid decline of the sea ice over the BKS is related not only to the high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over the BKS, but also to the increased frequency,duration, and quasi-stationarity of the Ural blocking(UB) events. Observational analysis reveals that during P2, the UB tends to become quasi stationary and its frequency tends to increase due to the weakening(strengthening) of zonal winds over the Eurasia(North Atlantic) when 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SAT) anomaly over the BKS is positive probably because of the high SST. Strong downward infrared(IR) radiation is seen to occur together with the quasi-stationary and persistent UB because of the accumulation of more water vapor over the BKS. Such downward IR favors the sea ice decline over the BKS, although the high SST over the BKS plays a major role. But for P1, the UB becomes westward traveling due to the opposite distribution of zonal winds relative to P2, resulting in weak downward IR over the BKS. This may lead to a weak decline of the sea ice over the BKS. Thus, it is likely that the rapid decline of the sea ice over the BKS during P2 is attributed to the joint effects of the high SST over the BKS and the quasi-stationary and long-lived UB e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tic sea ice rapid decline Ural blocking quasi stationary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原文传递
昆明准静止锋的准地转Q矢量分析 被引量:33
4
作者 李英 段旭 潘里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6-10,共5页
应用Q矢量理论,对1995年2月一次与云南寒潮天气过程有关的昆明准静止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850hPa上,云南东部地区存在明显的非地转风辐合场,从而引起昆明准静止锋锋生;当700hPa上Q矢量锋生函数值增大... 应用Q矢量理论,对1995年2月一次与云南寒潮天气过程有关的昆明准静止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850hPa上,云南东部地区存在明显的非地转风辐合场,从而引起昆明准静止锋锋生;当700hPa上Q矢量锋生函数值增大,说明锋后冷空气加强,昆明准静止锋容易南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锋 Q矢量 锋生 准地转 昆明
下载PDF
准静止锋背景下的贵州两次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肖艳林 池再香 +2 位作者 严锐 瞿中友 刘丽娟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该文利用常规探空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及NCEP1.0°×1.0°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6月9日08时—10日08时(简称9日,下同)和6月26日08时—27日08时(简称26日,下同)贵州出现的两次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两次暴雨均集中... 该文利用常规探空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及NCEP1.0°×1.0°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6月9日08时—10日08时(简称9日,下同)和6月26日08时—27日08时(简称26日,下同)贵州出现的两次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两次暴雨均集中分布在20时准静止锋附近及其偏南一侧,跨越纬度约1°,其分布与环流垂直结构有较好的对应关系。②9日暴雨落区主要集中在贵州西南部,呈团状分布,降水时段比较集中;26日暴雨落区位于贵州南部一线,呈不连续的带状分布,降水时段偏长;9日08时准静止锋位于滇东,26日08时准静止锋位于贵州东北部,结合两次暴雨落区与准静止锋位置变化,暴雨落区与滇黔准静止锋摆动有极大的关系。③9日暴雨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西南气流;26日暴雨的水汽受孟加拉湾偏西气流和副高外围西南气流共同作用。9日暴雨位于反气旋底后部东南气流与偏西气流交汇处,26日暴雨发生在低涡前部偏西南气流与偏南气流的交汇处。④9日暴雨垂直上升运动大值中心位于贵州西南部,26日暴雨垂直上升运动大值中心分别位于贵州西南部和东南部,暴雨落区与垂直上升运动大值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9日暴雨在贵州西南部上空存在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高层辐合的配置,26日暴雨在贵州东南部上空存在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高层辐合的配置,高、低空抽吸作用对暴雨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静止锋 水汽条件 动力条件 暴雨 贵州
下载PDF
一次准静止锋影响下的昆明长水机场大雾过程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徐海 周立 张潇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6年第3期76-81,96,共7页
本文利用常规高空探测资料和长水机场自动探测资料,分析了 2013年12月26-31日大雾天气过程出现的天气背景和气象要素特征,以找出昆明准静止锋影响下长水机场大雾天气的特征.分析表明,此次大雾过程出现了 5 次大雾天气,在冷空气西进加强... 本文利用常规高空探测资料和长水机场自动探测资料,分析了 2013年12月26-31日大雾天气过程出现的天气背景和气象要素特征,以找出昆明准静止锋影响下长水机场大雾天气的特征.分析表明,此次大雾过程出现了 5 次大雾天气,在冷空气西进加强、维持、减弱摆动阶段均可产生,其中冷空气维持阶段大雾持续时间最长.大雾时长水机场位于锋后或锋面附近冷空气区内.大雾发生时昆明上空多有双层逆温出现,逆温层底高度低,湿层较深厚,最大相对湿度在92%以上;大雾发生时长水机场为东北风,风速2-5m/s,风向转为西南风,能见度将很快转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静止锋 大雾 逆温 能见度
下载PDF
乙烯简化化学动力学模型在HIFiRE燃烧室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肖保国 赵慧勇 +1 位作者 杨顺华 邢建文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87-1294,共8页
为评估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对超燃冲压发动机计算结果的影响,首先利用基于"准稳态"假设方法建立了复杂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简化软件包(SPARCK),从详细模型出发得到了一个包含20组分16步总包反应的乙烯简化动力学模型.然后采用... 为评估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对超燃冲压发动机计算结果的影响,首先利用基于"准稳态"假设方法建立了复杂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简化软件包(SPARCK),从详细模型出发得到了一个包含20组分16步总包反应的乙烯简化动力学模型.然后采用该简化模型和Princeton大学的简化模型对乙烯点火延迟时间进行了计算,对比显示两个简化模型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与实验测量结果均吻合较好,都能准确反映乙烯点火特性.但对HIFiRE燃烧室直连式实验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两个模型计算得到的燃烧流场静温分布差别较大,内流道推力性能相差近12%.相比于Princeton大学的简化模型,SPARCK软件得到的简化模型计算的壁面压力分布与实验结果吻合更好,能够准确描述燃烧室流场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准稳态”假设 简化化学动力学 燃烧室 HIFIRE
原文传递
基于EC-2T的黔西南州春季静止锋气温预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范倩 李刚 +3 位作者 王芬 孟庆怡 刘相 陈晓燕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1年第6期59-65,共7页
对近5a(2015—2019年)发生在黔西南的滇黔准静止锋个例进行统计整理,分析滇黔准静止锋不同类型下在黔西南出现的规律及其附近要素分布特征,结合黔西南州8个站点气温实况数据和EC-2T预报,采用偏差订正法,建立订正方程。结果表明:近5 a中,... 对近5a(2015—2019年)发生在黔西南的滇黔准静止锋个例进行统计整理,分析滇黔准静止锋不同类型下在黔西南出现的规律及其附近要素分布特征,结合黔西南州8个站点气温实况数据和EC-2T预报,采用偏差订正法,建立订正方程。结果表明:近5 a中,2019年春季出现静止锋天数最多,2016年春季出现静止锋天数最少,以3月出现次数为最多;黔西南州位于锋后冷气团内的天数最多(Ⅰ型),位于锋前的暖气团中(Ⅱ型)最少;弱静止锋出现天数最多,强静止锋出现天数最少,以3月出现强静止锋天数为最多;在滇黔准静止锋附近,各气象要素分布呈现不同的特征,即最高和最低气温空间基本呈现“东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雨日空间基本呈现“西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建立订正方程订正后,黔西南州春季静止锋最高气温在各月预报准确率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2T 滇黔准静止锋 温度检验 黔西南
下载PDF
无约束全局最优化的一种新的辅助函数法 被引量:2
9
作者 吴至友 刘呈军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对无约束全局最优化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平稳点函数法和拟平稳点函数法,通过实现一系列局部极小化来获得问题的全局极小。这种求解过程由局部极小化的两阶段循环组成:第一阶段对原目标函数执行局部极小化;第二阶段对提出的这种新的平稳点... 对无约束全局最优化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平稳点函数法和拟平稳点函数法,通过实现一系列局部极小化来获得问题的全局极小。这种求解过程由局部极小化的两阶段循环组成:第一阶段对原目标函数执行局部极小化;第二阶段对提出的这种新的平稳点函数或拟平稳点函数执行极小化,同时使得原目标函数下降。最后通过举例,并运用Matlab7.11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新的平稳点函数法和拟平稳点函数法是非常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局最优化 辅助函数 局部极小化 平稳点函数法 拟平稳点函数法
原文传递
一次华南准静止线状对流系统触发维持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宫宇 张楠 +1 位作者 孙赫敏 刘凑华 《暴雨灾害》 2022年第1期33-41,共9页
2014年5月10日08时左右,在广东阳江市附近有分散对流单体出现并发展合并形成为尺度约200 km的准静止东西向线状MCS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持续近16 h,造成广东阳江以东至珠江入海口以西沿海强降水。通过实况分析、WRF-ARW (th... 2014年5月10日08时左右,在广东阳江市附近有分散对流单体出现并发展合并形成为尺度约200 km的准静止东西向线状MCS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持续近16 h,造成广东阳江以东至珠江入海口以西沿海强降水。通过实况分析、WRF-ARW (the Advanced Research WRF)模式模拟及地形敏感试验发现,在有利的大尺度水汽热力条件背景下,特殊的中尺度动力热力结构与云雾山地形的持续相互作用是该MCS触发和维持机制的关键因素。在大气低层出现的SLLJ (Super-low Level Jet)构成了向北输送的暖湿气流"通道",增强了云雾山南侧上干冷与下暖湿的大气对流不稳定层结,使得暖湿空气在云雾山地形的阻挡作用下被强迫抬升达到自由对流高度,气块的CAPE (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被触发释放,在云雾山附近生成分散的对流单体,配合中层偏西引导气流的作用,对流单体向东移动发展。由于以上大气中尺度动力热力结构特征的持续维持,配合云雾山地形抬升作用,在此后的十余小时内,云雾山附近不断触发新对流单体,在中层引导气流作用下向东移动的同时,持续的SLLJ为对流的发展供给大气不稳定能量使得对流单体逐渐发展合并,以此往复,形成了西端位于云雾山附近的准东西向线状MCS并长时间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静止线状对流 华南暴雨 地形敏感试验 云雾山 超低空急流
下载PDF
时间平均基流中准定常波的传播及多向折射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品文 徐建军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439-444,共6页
应用几何光学中的射线理论,直观地讨论了准定常波在时间平均基流中的传播,解释了定常波传播的纬向非均匀性。结果表明:折射指数平方可表示为基流绝对涡度对基流流函数的微商,定常波的传播路径与折射指数平方的空间分布有着密切的关... 应用几何光学中的射线理论,直观地讨论了准定常波在时间平均基流中的传播,解释了定常波传播的纬向非均匀性。结果表明:折射指数平方可表示为基流绝对涡度对基流流函数的微商,定常波的传播路径与折射指数平方的空间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射线有向折射指数平方大值区传播的趋势,而小值区则成为射线传播的区域性屏障。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射线传向小值区为偏射时,则发生单向折射;若为正射时,则可以发生多向折射。最后,应用实测资料计算了500hPa高度上折射指数平方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定常波 时间平均基流 多向折射 大气环流
下载PDF
一类拟平稳序列之超过数点过程的渐近分布
12
作者 彭作祥 程昌伦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6期532-538,共7页
在较弱的条件下,研究了一类拟平稳序列之超过数所形成的点过程Nn的渐近分布,得到Nn在(0。
关键词 拟平稳序列 超过数 点过程 渐近分布
下载PDF
连续时间马氏链中拟平稳分布和不变分布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梅其祥 林祥 《数学理论与应用》 2001年第2期26-29,共4页
Van Doorn (1991)说明在一个有吸收态的生灭过程中 ,如何用过程的转移概率来确定拟平稳分布 .Nair和 Pollett (1933)把它推广到由一个不可约类 C和一个吸收态 0 ,并且 0从可到不可约类 C的连续时间马氏链。
关键词 Q-函数 拟平稳分布 μ-不变分布 连续时间马氏链 转移概率
下载PDF
赣州市2021年5月一次暴雨过程漏报成因分析
14
作者 廖露莹 刘云香 余辉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3期113-115,共3页
通过分析发现,赣州市2021年5月16—17日的暴雨过程是一次高空槽过境引起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准静止锋系统带来的一次锋前暖区降水过程。此次预报主要参考了EC细网格模式,预报雨带位置偏北、雨强弱报、时间提前,导致此次暴雨漏报。反思可... 通过分析发现,赣州市2021年5月16—17日的暴雨过程是一次高空槽过境引起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准静止锋系统带来的一次锋前暖区降水过程。此次预报主要参考了EC细网格模式,预报雨带位置偏北、雨强弱报、时间提前,导致此次暴雨漏报。反思可得,当出现锋面降水时,预报员需考虑到锋前暖区的对流性条件,一旦暖区出现可触发对流的因子,则易产生锋前暖区暴雨,从而调整预报落区和雨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州 暴雨 准静止锋 暖区
下载PDF
孟加拉湾低压与昆明准静止锋影响下云南极端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鲁亚斌 唐盛 +4 位作者 闵颖 胡娟 李华宏 许迎杰 杨竹云 《气象科技进展》 2019年第5期24-31,共8页
利用水平分辨率为1°×1°逐6小时FNL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FY-2E观测资料,诊断分析了2015年10月9日云南极端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此次云南极端暴雨是由孟加拉湾低压和昆明准静止锋共同作用造成;孟加拉湾低压登陆后长... 利用水平分辨率为1°×1°逐6小时FNL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FY-2E观测资料,诊断分析了2015年10月9日云南极端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此次云南极端暴雨是由孟加拉湾低压和昆明准静止锋共同作用造成;孟加拉湾低压登陆后长时间维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700 hPa切变线和昆明准静止锋使水汽辐合明显增强;在高低空急流和锋面抬升作用下上升运动得到强烈发展;受地形和锋面抬升,在潮湿大气中存在倾斜上升运动有利于条件性对称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低压 昆明准静止锋 极端暴雨 形成机制
下载PDF
驰豫时间与准静态过程的关系
16
作者 徐秀娟 马晓栋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5-17,共3页
一般文献对驰豫时间与准静态过程的关系只给出了定性分析 ,本文通过对实际过程和理想过程的功的比较计算进行定量讨论。
关键词 驰豫时间 准静态过程 双曲正割函数 热学 实际过程 理想过程
下载PDF
非线性准静止超长波的低频振荡及混沌特性
17
作者 梁广德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5期108-112,共5页
利用混沌动力学的分析手段,对一个包含了地形、热力强迫以及耗散作用的准静止超长波动力系统的行为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超长波平衡态的建立与加热场的结构有关.方程的定性分析及数值计算结果均表明,当超长波表现为周期行为时... 利用混沌动力学的分析手段,对一个包含了地形、热力强迫以及耗散作用的准静止超长波动力系统的行为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超长波平衡态的建立与加热场的结构有关.方程的定性分析及数值计算结果均表明,当超长波表现为周期行为时,其周期约为30~40d,与低频振荡的频率相当.另外,还给出了一个与地形、耗散以及加热等因子有关的判据Cr,当Cr较小时系统出现周期态,而当Cr较大时系统出现混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静止超长波 低频振荡 浑沌 天气预报 短期预报
下载PDF
基于准静态电磁场的变压器线圈中特快速暂态仿真建模 被引量:19
18
作者 陈伟根 胡金星 +2 位作者 杜林 王有元 孙才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56-61,共6页
基于准静态电磁场原理提出了一种在快速暂态过电压的作用下以单匝中并联导线为单元支路和以两段线匝为单元支路相结合的集中参数混合线圈模型。通过单匝单线模型可准确计算陡波冲击下的匝间过电压,结合两段线匝模型可有效减少仿真时间... 基于准静态电磁场原理提出了一种在快速暂态过电压的作用下以单匝中并联导线为单元支路和以两段线匝为单元支路相结合的集中参数混合线圈模型。通过单匝单线模型可准确计算陡波冲击下的匝间过电压,结合两段线匝模型可有效减少仿真时间。拓扑网路的大小和参数与变压器的结构和特性有关,网络中的电感和电容等参数是无源和线性的,但它们与传播电磁波的介质有内在的联系。给出了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对以两段线饼为单元支路的线圈模型进行了截波冲击下的仿真分析,变压器首端对地电压的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接近,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暂态过电压 混合模型 准静态 变压器线圈 高电压绝缘技术 电力系统
下载PDF
滑动邻域克里金插值法的改进 被引量:12
19
作者 牛文杰 朱大培 陈其明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52-756,共5页
在分析了原滑动邻域克里金插值法存在的不足之后 ,提出了在插值过程中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确定待插点邻域内区域化变量的漂移次数 ,利用三角网格剖分后的节点数据结构 ,快速搜索局部邻域内的已知点 ,变异函数参数的求取采用受限最大似... 在分析了原滑动邻域克里金插值法存在的不足之后 ,提出了在插值过程中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确定待插点邻域内区域化变量的漂移次数 ,利用三角网格剖分后的节点数据结构 ,快速搜索局部邻域内的已知点 ,变异函数参数的求取采用受限最大似然法的改进方法 .应用实例的效果表明 ,改进的滑动邻域克里金插值法优于原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邻域克里金插值 科学计算可视化 三角网格剖分 计算机图形学
下载PDF
The Propagation and Transport Effect of Planetary Wave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Winter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文 黄荣辉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113-1126,共14页
Based on the transformed Eulerian-mean equations, the dynamics of planetary waves are discussed. Both observations and simulations indicate that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winter there are two waveguides for the merid... Based on the transformed Eulerian-mean equations, the dynamics of planetary waves are discussed. Both observations and simulations indicate that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winter there are two waveguides for the meridional propagation of quasi-stationary planetary waves. One is the high latitude waveguide, and the other is the low latitude waveguide. These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oretical analysis. Moreover, the convergence of EP flux indicates that the stratospheric sudden warming is the result of anomalous planetary wave propagation along the high latitude waveguide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mean flows. The tropical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QBO) winds, which represent one significant variation of zonal flow in the lower stratosphere at low latitudes, can influence the low latitude waveguide of planetary wave propagation. Our results of the wave-mean flow coupled model show that these tropical winds can also modulate the high latitude waveguide significantly in the case of wave-mean flow interaction.The transport effect of planetary waves on ozone is also analyzed. The residual mean circulation forced by planetary waves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strong transport circulation for the dissipative planetary waves. Under the forcing of northward eddy heat transport, a positive transport circulation can result which rises at low latitudes and sinks at high latitudes. At the same time, the modification of planetary wave propagation by the equatorial QBO winds is shown to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transport circulation. The mode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eridional transport is amplified during the easterly phase of the QBO. This mechanism may explain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ozone in the stratosphere at high latitu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si-stationary planetary waves wave propagation planetary wave-mean flow interaction transport effe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