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公共品、外部性与农业保险的性质——对农业保险政策性补贴理论的探讨 被引量:70
1
作者 张跃华 顾海英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15,共6页
本文首先回顾了农业保险理论中市场失灵问题的中外文献以及由此导致的农业保险政策性补贴的理论基础。认为以农业保险所产生的外部性及准公共产品性质作为农业保险市场失灵与政策性补贴的理论依据并不严密。本文从两个层面分析了农业保... 本文首先回顾了农业保险理论中市场失灵问题的中外文献以及由此导致的农业保险政策性补贴的理论基础。认为以农业保险所产生的外部性及准公共产品性质作为农业保险市场失灵与政策性补贴的理论依据并不严密。本文从两个层面分析了农业保险所产生的外部性与准公共产品特性,并且提出,农业保险政策性补贴的理论依据主要在于:农业保险所需政策性补贴的额度取决于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支农政策与其他相关支农政策相比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准公共产品 外部性 政策性补贴
下载PDF
共享经济的现代发展及其潜在问题:以共享单车为例的分析 被引量:78
2
作者 朱富强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7-50,共14页
共享经济减少了物品的闲置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物品的功效,不仅可以增进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而且也有利于打造新型的低碳环保的经济形态。但同时,共享经济的无序发展也带来了两大严重问题:(1)准公共品性质滋生出大量的搭便车行为,进... 共享经济减少了物品的闲置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物品的功效,不仅可以增进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而且也有利于打造新型的低碳环保的经济形态。但同时,共享经济的无序发展也带来了两大严重问题:(1)准公共品性质滋生出大量的搭便车行为,进而使得运营商受损;(2)准公共品性质还滋生出强烈的负外部性,进而使得运营商获利。进而,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有效的治理机制,其中最佳机制是"强互惠"机制,而这依赖于社会网络的建设和文化伦理的培育;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明确的责任界定,其中可行的措施是设立"维安基金",而这有赖于新的制度安排和立法思考。一般地,只有解决上述两大问题,才能全面衡量新兴共享经济的真实经济价值,进而才能更好地引导共享经济的有序发展。很大程度上,共享泡沫的产生和破灭都体现出市场创新的盲目性,从而就需要政府的积极规划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经济 共享单车 准公共品 公地悲剧 负外部性
下载PDF
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来自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分析 被引量:69
3
作者 崔世泉 袁连生 田志磊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39,共7页
学前教育的准公共产品与信任品属性及其信息的不完全与不对称、市场结构的层级分化等决定了单纯依靠市场不可能实现学前教育资源的最优分配,更不能保障学前教育公平的实现,政府干预由此必不可少。政府通常采取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国家财... 学前教育的准公共产品与信任品属性及其信息的不完全与不对称、市场结构的层级分化等决定了单纯依靠市场不可能实现学前教育资源的最优分配,更不能保障学前教育公平的实现,政府干预由此必不可少。政府通常采取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支持幼儿教育,政府大力支持贫困家庭和社会不利阶层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建立健全幼儿教育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幼儿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严格幼儿教育师资标准等。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警惕政府干预也可能失败,如政府也有可能因为"逐利"而出现寻租与腐败行为,政府财政直接支持的公立幼儿教育机构有过度膨胀的动机,政府可能监管不力致使学前教育资源浪费严重,政府垄断学前教育优质资源致使择园风盛行。为确保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应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各自的积极作用,特别是政府应找准自己的定位,限定自己的主要职责是为一般大众提供具有保育与看管功能的救济型学前教育,对于超出基准服务的学前教育要求,还是应当由学前教育市场来提供。为此,政府应加强学前教育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理顺现有投资体制,取消重点园、示范园、中心园,推行基准化服务,并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最终实现学前教育成本的合理分担与学前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失灵 政府失败 准公共产品
下载PDF
论准公共品的本质特征和范围变化 被引量:33
4
作者 任俊生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59,共6页
社会产品按照其不同的消费方式 ,可以分为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两大类。过去2 0年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在私人产品展开 ,并且基本上为之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当前 ,公共产品领域已经成为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倍受人们关注的电信、... 社会产品按照其不同的消费方式 ,可以分为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两大类。过去2 0年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在私人产品展开 ,并且基本上为之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当前 ,公共产品领域已经成为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倍受人们关注的电信、电力、自来水、铁路运输等垄断行业产品都属于准公共品范畴。因此 ,分析界定准公共品的本质特征和范围变化 ,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而且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公共品 公共品 私人产品
下载PDF
市场失灵、政府干预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论——分歧与讨论 被引量:45
5
作者 张跃华 庹国柱 符厚胜 《保险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10,共8页
本研究通过对传统农业保险理论的分析,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理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传统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论以农业保险的外部性、准公共产品性质作为基础从逻辑上并不严密,指出以农业保险需求不足理论引发的市场失灵理论也不严谨。提出... 本研究通过对传统农业保险理论的分析,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理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传统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论以农业保险的外部性、准公共产品性质作为基础从逻辑上并不严密,指出以农业保险需求不足理论引发的市场失灵理论也不严谨。提出政策性农业保险实质上是一种支农政策,与其他支农工具一样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农户福利,但其重要性并不在于农业保险本身的性质,而在于农业保险与其他支农工具相比所具有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市场失灵 外部性 准公共产品 财政补贴 政策性保险
原文传递
深度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治理机制 被引量:37
6
作者 罗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70,129,共9页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人已达1.91亿,占总人口比重达13.5%,标志我国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14%)。基于我国现有的养老服务格局,未来95%以上的老人将在社区内居家养老,而随着数量庞大...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人已达1.91亿,占总人口比重达13.5%,标志我国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14%)。基于我国现有的养老服务格局,未来95%以上的老人将在社区内居家养老,而随着数量庞大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步入老年,单独依靠家庭力量已经难以承担对老年人晚年照料的责任,亟待强化社区对家庭养老的支持。文章提出了社区居家养老的两个支柱,即社区以准公共物品形式提供的公共服务和民营养老机构以自然垄断形式提供的专业化生活照料。文章论证了建立这两个支柱的理论依据及对应的多元供给主体间的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居家养老 准公共物品 自然垄断 治理机制
下载PDF
准公共物品定义下的农业保险供给 被引量:19
7
作者 赵莹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4-97,共4页
我国农业保险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目前我国借鉴国外经验 ,希望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来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论依据 ,并且探索建立一种以商业保险经营为主导 ,政府通过补贴保费进行引导 ,通过政... 我国农业保险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目前我国借鉴国外经验 ,希望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来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论依据 ,并且探索建立一种以商业保险经营为主导 ,政府通过补贴保费进行引导 ,通过政策性再保险提供扶持的农业保险供给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公共物品 商业运作 政策性再保险公司
原文传递
发展森林保险的政策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冷慧卿 王珺 高峰 《保险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6-70,共5页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为社会提供生态产品的重要公益事业,但是林业生产面临巨大的自然灾害风险。森林保险是重要的林业风险保障机制,但由于其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森林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历经曲折,严重滞后...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为社会提供生态产品的重要公益事业,但是林业生产面临巨大的自然灾害风险。森林保险是重要的林业风险保障机制,但由于其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森林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历经曲折,严重滞后于林业发展对风险保障的巨大需求。通过对森林保险的经济学分析和对国外森林保险制度的研究和借鉴,本文认为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机制对于我国森林保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性森林保险 准公共品 信息不对称
原文传递
“互联网+”养老平台供给模式的选择与优化——基于动/静态博弈分析 被引量:30
9
作者 睢党臣 曹献雨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82,共9页
"互联网+"养老平台供给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互联网+"养老的顺利实施,不利于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与效率,无法缓解养老服务供求矛盾。从"互联网+"养老平台供给角度出发,运用动/静态博弈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和现... "互联网+"养老平台供给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互联网+"养老的顺利实施,不利于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与效率,无法缓解养老服务供求矛盾。从"互联网+"养老平台供给角度出发,运用动/静态博弈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分析政府完全供给模式、私人自发参与供给模式和私人有偿参与供给模式下政府与私人企业形成的均衡格局,从中发现"互联网+"养老平台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从供给数量、供给结构、供给质量3个方面入手找出提高供给效率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养老 “互联网+” 智慧养老 准公共产品 供给模式 养老服务
下载PDF
PPP模式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中的经济风险因素分析——以北京地铁四号线为例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李静华 李启明 《建筑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3-26,共4页
PPP模式是利用民营资本,建设公益设施的融资新渠道。城市轨道作为一项准公共产品,具有其独特的经济属性和经济特征,投资规模巨大,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如何权衡和分配政府、私营企业和民众三方的利益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项目的经济... PPP模式是利用民营资本,建设公益设施的融资新渠道。城市轨道作为一项准公共产品,具有其独特的经济属性和经济特征,投资规模巨大,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如何权衡和分配政府、私营企业和民众三方的利益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项目的经济风险因素分析是在确保项目投资效益基础上的有利探讨。本文在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经济风险之后,以北京地铁四号线为例,详细分析了PPP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经济风险因素,以达到"三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准公共产品 经济风险因素 PPP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保险供需“双冷”的经济解释 被引量:25
11
作者 郭颂平 张伟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2-111,128,共11页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农业保险并没有承担起保障农业生产安全、防范农业风险的职能,而是陷入了"供给有限、需求不足"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从供求角度看,过高的经营成本和赔付率导致保险公司供给不足,农民的低收入和农业...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农业保险并没有承担起保障农业生产安全、防范农业风险的职能,而是陷入了"供给有限、需求不足"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从供求角度看,过高的经营成本和赔付率导致保险公司供给不足,农民的低收入和农业保险的高费率则造成需求疲软。从产品属性来看,农业保险供需"双冷"的成因在于它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其供给和需求的双重"正外部性"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有效的解决办法是让政府参与农业保险的供给,即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供给 需求 准公共物品
下载PDF
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高彦彬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422-425,共4页
由于农业生产经营者同时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他们迫切需要建立一系列的风险保障机制。然而,我国农业保险供给和需求均不足,市场处于失灵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农业保险的双重外部性和准公共产品特性,商业性经营难以成功运作。作为... 由于农业生产经营者同时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他们迫切需要建立一系列的风险保障机制。然而,我国农业保险供给和需求均不足,市场处于失灵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农业保险的双重外部性和准公共产品特性,商业性经营难以成功运作。作为准公共产品的农业保险,只能采取国家财政支持下的经营方式,组建和发展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农业保险互助合作社。同时,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农业保险法规和优惠的扶持政策,为农业保险提供技术基础并加强对农业保险市场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外部效应 准公共产品 农业保险互助合作社
下载PDF
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 被引量:16
13
作者 韩保君 韩晓东 李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1期145-147,共3页
首先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对高等教育产品属性进行了定位:高等教育产品是具有正的外部效应的准公共产品。然后运用成本—收益理论分析了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现行高等教育供给短缺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有效供给 准公共产品 外部效应
下载PDF
关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合理选择 被引量:11
14
作者 赵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4期31-34,共4页
对教育界和经济界出现的所谓主张“高等教育要市场化” ,要以完全的市场方式配置高教资源的说法提出了异议 ,并利用经济学的公共产品理论和教育经济学的有关原理 ,阐释了高等教育产品的准公共产品性质 ,提出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对教育界和经济界出现的所谓主张“高等教育要市场化” ,要以完全的市场方式配置高教资源的说法提出了异议 ,并利用经济学的公共产品理论和教育经济学的有关原理 ,阐释了高等教育产品的准公共产品性质 ,提出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准公共产品 资源配置方式
下载PDF
基于CVM理论的塔里木河流域居民生态认知及支付决策行为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李青 薛珍 +1 位作者 陈红梅 徐崇志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75-1087,共13页
作为新疆南疆的核心区域,塔里木河流域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与参与意愿关系到当地环境演变态势。本文调查流域12个典型样本区,运用条件价值法、环境外部性与准公共物品理论分析1962户居民生态认知及支付行为。研究表明:(1)流域样本区6... 作为新疆南疆的核心区域,塔里木河流域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与参与意愿关系到当地环境演变态势。本文调查流域12个典型样本区,运用条件价值法、环境外部性与准公共物品理论分析1962户居民生态认知及支付行为。研究表明:(1)流域样本区60.30%的居民认为生态环境有所改善,67.30%的居民认为防护林的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保持土壤、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与增加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知程度影响居民的最大支付意愿;(2)家庭禀赋、对环境价值的认知、对环境变化的心理感知的差异导致居民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下游居民有支付意愿的比重平均比上游高29.99%;且收入水平不影响居民对生态价值的理性、客观认知;(3)样本区居民参与环境保护呈现"零意愿"的比重平均为11.90%,其中"搭便车"心理与"对政府环境治理缺乏信任"的占比达到61.90%;流域下游居民作为环境改善的最直接受益者,对生态环境保护呈现"零意愿"的仅为5.30%;(4)考虑居民的异质性,并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条件、环境演变趋势、资源配置方式,是提高CVM理论评估环境价值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流域 环境外部性 准公共物品 生态认知 支付决策行为 条件价值评估
原文传递
排他性机制的重构和准公共产品受益的均等化——一种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新路径 被引量:21
16
作者 叶航 王国梁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90,共10页
排他性作为准公共产品的一项技术特征,其机制设计决定于准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即其社会性,这就要求排他性机制的设计必须与包容性增长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相适应。对准公共产品的排他性机制进行重构,应依据该类产品的公共性、排... 排他性作为准公共产品的一项技术特征,其机制设计决定于准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即其社会性,这就要求排他性机制的设计必须与包容性增长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相适应。对准公共产品的排他性机制进行重构,应依据该类产品的公共性、排他性的强弱以及消费过程中的不均等性对个人效用、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大小,分别设计不同的排他性机制,并从根源上摒弃原有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公共产品 排他性机制 公共服务均等化 本质属性 包容性增长
下载PDF
论城市准公共物品的合理提供 被引量:13
17
作者 彭积敷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0-72,共3页
城市准公共物品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城市准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已多样化,但仍存在总量供给不足和供给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本文以满足公共需要、注重效率和公平作为依据,提出几种改进措施,以促进城市准公共物品的合... 城市准公共物品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城市准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已多样化,但仍存在总量供给不足和供给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本文以满足公共需要、注重效率和公平作为依据,提出几种改进措施,以促进城市准公共物品的合理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物品 准公共物品 合理提供
下载PDF
政府绩效审计供需均衡分析——基于公共产品供需均衡视角 被引量:18
18
作者 赵保卿 谭先华 王巧荣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30,44,共6页
政府绩效审计是一种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供需均衡理论影响着绩效审计供给和需求的性质、数量以及均衡过程。实现政府绩效审计供需均衡要依据公共产品供需理论,结合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供需状况和存在的具体问题,刺激需求,促进供给,实现二者互... 政府绩效审计是一种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供需均衡理论影响着绩效审计供给和需求的性质、数量以及均衡过程。实现政府绩效审计供需均衡要依据公共产品供需理论,结合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供需状况和存在的具体问题,刺激需求,促进供给,实现二者互动;以动态与变化的眼光分析和考察决定互动的诸多因素,进而构建合理有效的均衡实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绩效审计 供需均衡 准公共产品 边际社会效益 边际社会成本
下载PDF
景区门票价格与门票经济问题的反思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凌云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24,共8页
我国景区门票价格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政府管理部门也连续多年发布限价政策文件,但成效不彰。旅游学界和业界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与国外同类景区相比,我国景区门票价格水平存在结构性差异,总体而言,我国的景区门票... 我国景区门票价格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政府管理部门也连续多年发布限价政策文件,但成效不彰。旅游学界和业界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与国外同类景区相比,我国景区门票价格水平存在结构性差异,总体而言,我国的景区门票价格与国外基本持平。但自然景观类景区尤其是山岳型景区存在隐性门票和二次门票收费现象,推高了此类景区的门票价格。门票价格偏高不一定是"门票经济"造成的。由于这类景区往往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不能完全通过市场机制解决。而且一些景区的管理主体也非真正的现代企业。在体现这类景区的公平和公益性方面,存在着地方政府发展旅游业目标与公众期待之间的错位和各级政府财政的博弈,以及出现的逆向转移支付现象,揭示出景区这种准公共物品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 门票价格 门票经济 准公共物品
下载PDF
论我国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支出的责任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文君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7-21,共5页
本文从社会保障的正外部性特征、准公共品性质、财政提供公共品以弥补市场“失灵”的职能、社会环境以及制度变迁层面分析得出农村社会保障支出是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的责任;实现社会公平目标、落实国民待遇,要求将农村社会保障纳入全... 本文从社会保障的正外部性特征、准公共品性质、财政提供公共品以弥补市场“失灵”的职能、社会环境以及制度变迁层面分析得出农村社会保障支出是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的责任;实现社会公平目标、落实国民待遇,要求将农村社会保障纳入全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此基础上界定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在农村社会保障改革中的各自职责,并提出建立起覆盖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保障 准公共品 财政职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