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意义
1
作者 徐克成 李绍白 +2 位作者 郭广洲 翁绍纪 雷春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1999年第2期23-25,共3页
目的:测定慢性HBV感染不同状态时血清HBV-DNA水平,阐明其在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共9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接受研究,共中HBeAg阳性无症状携带者(ASC)15例,HBeAg阳性慢性肝炎(CHB)17例,HBeAg阴性CHB14例,HBeAg阴性ASC16例;另... 目的:测定慢性HBV感染不同状态时血清HBV-DNA水平,阐明其在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共9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接受研究,共中HBeAg阳性无症状携带者(ASC)15例,HBeAg阳性慢性肝炎(CHB)17例,HBeAg阴性CHB14例,HBeAg阴性ASC16例;另有28例HBeAg阳性CHB接受干扰素治疗。血清HBV-DNA浓度测定应用AG-9600Amplisensor荧光PCR定量系统,测定范围定为10^(3.00-9.50)copies/ml。结果:血清HBV-DNA在HBeAg阳性ASC病例最高,达10^(8.46±0.71)copies/ml,其次依次为HBeAg阳性CHB(10^(7.24±0.54) cooies/ml)、HBeAg阴性CHB(10^(6.04±0.69) copies/ml),HBeAg阴性ASC者最低,为10^(3.80±0.71)copies/ml。4组病例相互之间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意义(P<0.01)。28例BHeAg阳性CHB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治疗结束时呈完全应答(CR)者13例,无应答(NR)15例。对13例CR患者继续随访6个月,其中4例血清ALT再升高(复燃)。血清HBV-DNA水平在治疗前,CR不伴ALT复燃组HBV-DNA为10^(3.44±0.43)copies/ml,明显低于CR伴ALT复燃组(10^(6.84±0.51))(P<0.01)和NR组(10^(7.18±0.66))(P<0.01)。结论:测定血清HBV-DNA水平有助于鉴别慢性HBV感染的不同状态;在HBeAg阳性CHB病例,干扰素治疗结束时,检测HBV-DNA水平对于判断疗效有指导价值,HBV-DNA低于104copies/ml往往能取得持久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阳性 CHB 血清HBV-DNA ASC HBEAG阴性 干扰素治疗 慢性HBV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DNA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患者
下载PDF
豌豆蚜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评估
2
作者 高雨晴 马子淇 +4 位作者 李真祥 陈珍珍 刘芳华 康志伟 许永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3-675,共1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内参基因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估,为豌豆蚜基因表达分析奠定基础。【方法】利用qPCR测定昆虫常用14种候选内参基因(EF1α,Tubulin,NADH,RPL12,SDHB, 18S rRNA, 28S rRN...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内参基因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估,为豌豆蚜基因表达分析奠定基础。【方法】利用qPCR测定昆虫常用14种候选内参基因(EF1α,Tubulin,NADH,RPL12,SDHB, 18S rRNA, 28S rRNA, 16S rRNA,ATPase,Actin,TATA,RPL32,GAPDH和RPL7)在豌豆蚜不同发育阶段(1-4龄若蚜和成蚜)、有翅和无翅孤雌成蚜、孤雌无翅成蚜不同组织(头、胸和腹)、不同地理种群(美国种群、甘肃种群、云南种群和德令哈种群)的孤雌无翅成蚜、不同寄主植物(苜蓿、三叶草和蚕豆)饲养的孤雌无翅成蚜、不同光周期(24L∶0D, 0L∶24D和16L∶8D)下饲养的孤雌无翅成蚜、不同温度(4, 18和35℃)下饲养的孤雌无翅成蚜和吡虫啉(200 g/L)处理下孤雌无翅成蚜中的表达量;利用RefFinder,ΔCt法,GeNorm, NormFinder和BestKeeper对上述14种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以CYP6CY3为靶标基因,探究不同内参基因对其在吡虫啉(200 g/L)处理下孤雌无翅成蚜中表达量分析的影响。【结果】依据qPCR检测结果,通过RefFinder对ΔCt法,GeNorm, NormFinder和BestKeeper结果的综合分析显示,在不同生物条件下(发育阶段、翅型、组织、地理种群和寄主植物),18S rRNA和GAPDH是表达最稳定的内参基因,而16S rRNA和Actin的表达稳定性最差。在非生物条件下(光周期、温度和杀虫剂),18S rRNA和EF1α的表达最稳定,而Tubulin和TATA的表达稳定性最差。基于GeNorm最佳内参基因数分析和不同内参基因对靶标基因CYP6CY3表达影响的分析,推荐使用2个表达最稳定内参基因18S rRNA和EF1α用于豌豆蚜的进一步研究。【结论】在豌豆蚜qPCR分析中,推荐同时使用18S rRNA和EF1α作为内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蚜 内参基因 稳定性 实时荧光定量pcr 表达分析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食源性疾病病原菌快速检测上的应用与评估 被引量:2
3
作者 谢晓红 韩华忠 +2 位作者 沈莉 王仁刚 陶力新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2890-2892,2895,共4页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实现对食源性疾病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方法:选取食源性疾病常见的四种病原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根据它们的基因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荧光定量PCR技术,同时验证...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实现对食源性疾病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方法:选取食源性疾病常见的四种病原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根据它们的基因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荧光定量PCR技术,同时验证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与普通PCR、常规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灵敏度可达4 CFU/ml~8 CFU/ml,其敏感性比普通PCR高10倍,比常规培养法高1000倍。且快速简便,特异性强,从核酸提取至完成检测最快能在2 h~3 h内完成,而常规培养需3 d~4 d。通过对282件样品的检测,证实该方法可以使阳性检出率从常规法的8.51%提高至14.18%。结论: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技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食源性疾病病原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食源性疾病 快速检测
原文传递
一株猪细小病毒7群的鉴定和分离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志 张丽丽 +3 位作者 刘爽 吴发兴 李晓成 王树双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68,共6页
猪细小病毒7群(Porcine parvovirus 7,PPV-7)是2016年首次从美国猪群发现和鉴定的新的猪细小病毒。为弄清我国猪群中是否存在PPV-7,本文用PPV-7特异性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常规PCR方法对采集的10份猪流产胎儿和10份保育仔猪病料分别进行... 猪细小病毒7群(Porcine parvovirus 7,PPV-7)是2016年首次从美国猪群发现和鉴定的新的猪细小病毒。为弄清我国猪群中是否存在PPV-7,本文用PPV-7特异性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常规PCR方法对采集的10份猪流产胎儿和10份保育仔猪病料分别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其中1份保育仔猪样品的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常规PCR扩增出的246 bp特异性条带测序和分子遗传演化时发现,该序列与PPV-7参考毒株KU5637332和KY996757的同源性分别为99.6%和98.0%,表明该样品中含有PPV-7,进一步用PK-15细胞分离病毒,连续传代5次后PK-15细胞都没有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但其上清液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都可以检测到该病毒。本研究结果证实我国猪群中存在PPV-7的感染,且检测到的PPV-7毒株能在PK15细胞中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7群 实时荧光定量pcr 常规pcr 鉴定 分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在人类宫颈癌RNA干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曾索 丁显平 +2 位作者 倪虹 曾梅 李小波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4-67,共4页
研究荧光定量PCR法在RNA干扰(RNA i)技术抑制宫颈癌Caski细胞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基因(HPV16 E6)的应用情况,并与传统使用的灰度值分析法进行比较。构建shRNA重组质粒干扰载体转染至Caski细胞中。通过荧光定量PCR法和灰度值分析法检测干... 研究荧光定量PCR法在RNA干扰(RNA i)技术抑制宫颈癌Caski细胞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基因(HPV16 E6)的应用情况,并与传统使用的灰度值分析法进行比较。构建shRNA重组质粒干扰载体转染至Caski细胞中。通过荧光定量PCR法和灰度值分析法检测干扰后细胞HPV16 E6基因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实验表明HPV16 E6基因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量都有明显降低,与阴性对照空白质粒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RNA i对宫颈癌Caski细胞中HPV16 E6基因的表达具有较高的抑制率;荧光定量PCR法较之传统的灰度值分析法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人类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抑制差减杂交法克隆牙鲆变态早期差异表达的基因 被引量:6
6
作者 鲍宝龙 杨桂梅 +1 位作者 施志仪 任大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4-210,共7页
为了克隆变态早期牙鲆头部差异表达的基因,采用抑制差减杂交法,以变态前的仔鱼头部表达的RNA作为驱动RNA,建立了牙鲆变态早期的差减cDNA文库,并利用相对定量RT-PCR对其进行了筛选。差减库的平均插入片段558bp左右,阳性率为81.8%。随机... 为了克隆变态早期牙鲆头部差异表达的基因,采用抑制差减杂交法,以变态前的仔鱼头部表达的RNA作为驱动RNA,建立了牙鲆变态早期的差减cDNA文库,并利用相对定量RT-PCR对其进行了筛选。差减库的平均插入片段558bp左右,阳性率为81.8%。随机测定的45个克隆,在剔除假阳性克隆后,共得到22个不同的基因,其中13个为已知cDNA的同源基因,而另外9个为已知蛋白的同源基因,分别为prolactin receptor-like,COL1A1,M-3muscarinic receptor,Sfrs3,tropomyosin,ribosomal protein L27,ribosomal protein S12,GAPDH,COL1A3。在所有22个基因中,COL1A1基因在差减库中的分布频率最高,为22.2%。RT-PCR检测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11个基因中,所有基因在右眼移动前后的牙鲆头部均有表达,只是体现在表达水平上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差减杂交 牙鲆 变态早期 变态前 差异表达 相对定量RT-pcr
下载PDF
甜菜夜蛾生物钟基因Per和Tim的分子克隆及昼夜表达动态 被引量:5
7
作者 牛小慧 贺鹏 +1 位作者 张婷 董双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6,共6页
针对重要农业害虫甜菜夜蛾,通过序列相似性分析从转录组数据获得2个生物钟基因片段,利用RACE技术进一步克隆了cDNA全序列,分别命名为SexiPer和SexiTim。2个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和已报道的昆虫同源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其中SexiPer和... 针对重要农业害虫甜菜夜蛾,通过序列相似性分析从转录组数据获得2个生物钟基因片段,利用RACE技术进一步克隆了cDNA全序列,分别命名为SexiPer和SexiTim。2个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和已报道的昆虫同源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其中SexiPer和海灰翅夜蛾、甘蓝夜蛾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71%和52%;SexiTim和家蚕、柞蚕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65%和52%。进化分析表明,Per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与昆虫间的亲缘关系非常一致,但Tim基因不太一致。进一步利用qRT-PCR技术,对雄蛾触角中2个基因的昼夜表达动态进行了测定,发现2个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同步,均在光期前期较低,光期后期开始升高,至光期末期达到最高,并在整个暗期保持较高水平。研究认为,甜菜夜蛾触角中可能存在着生物钟,用于调控性信息素通讯的昼夜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生物节律 基因克隆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A murine model for human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ultiple gene expression in bone marrow and spleen 被引量:2
8
作者 Hong Wei Xinchun Ding +4 位作者 Jiangong Ren Ka Liu Pingping Tan Daquan Li Runlin Z. Ma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65-671,共7页
Homeostasis of platelet number in human and other mammals is well maintained for prevention of minor bleeding and for other im- munological functions, but the exact molecular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immune thrombocy... Homeostasis of platelet number in human and other mammals is well maintained for prevention of minor bleeding and for other im- munological functions, but the exact molecular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has not been fully understood. In an effort to identify genetic factors involved in initiation of platelet production in response to bleeding injury or platelet destruction, we have successfully generated an animal model of human ITP via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anti-platelet antibody into the Balb/c mouse. Platelet counts were dropped dramatically in animals that received antibody injection within 4 h, maintained at the mini- mum level for a period of 44 h, started to rebound after 48 h, and reached to the maximum at 144 h (6 days). Final homeostasis reached at approximately 408 h (17 days), following a minor cycle of platelet number fluctuation. Using semi-quantitative RT-PCR, we assessed and compared mRNA level of CD41, c-myb, c-mpl, caspase-3, caspase-9, GATA-1, and Bcl-xl in bone marrow and spleen. Alteration of mRNA expression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e of platelet level, and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was found for expression of the genes be- tween bone marrow and spleen. No transcription was detectable for any of the seven genes in bone marrow at the time when platelet number reached the maximum (144 h). In contrast, mRNA transcripts of the seven genes were found to be at the highest level in spleen tissue.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of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multiple platelet related genes in a highly reproducible ITP animal model. Our results provided the supportive evidence that expression of the above seven genes are more related to negative regulation of platelet number in spleen tissue, at least in the model anim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murine model semi-quantative RT-pcr
下载PDF
小麦苗期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及叶绿体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得壬 田丰 +3 位作者 张静雅 陈贵松 郭蔼光 徐虹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39-745,共7页
叶绿体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Chloroplast Fructose-1,6-bisphosphate aldolase,CpFBA)参与叶绿体(质体)的碳、氮代谢,在光合作用中具有重要功能,并能对植物的非生物胁迫产生积极响应。为了深入研究小麦CpFBA的生物学功能和对外界逆境... 叶绿体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Chloroplast Fructose-1,6-bisphosphate aldolase,CpFBA)参与叶绿体(质体)的碳、氮代谢,在光合作用中具有重要功能,并能对植物的非生物胁迫产生积极响应。为了深入研究小麦CpFBA的生物学功能和对外界逆境的响应模式,以矮变1号、返白系、中国春、西农928、西农2000和晋麦47等六个不同生理特性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析其在低温、NaCl、PEG模拟干旱和ABA处理下最大叶长和主根根长受到的影响,并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研究小麦幼苗中CpFBA基因表达模式的变化。结果表明,各种外界非生物胁迫均不同程度的抑制了小麦幼苗叶片和根的生长,其中低温和ABA处理的抑制最为显著。在各种处理条件下,小麦幼苗CpFBA均有明显的上调表达,但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表达模式的改变与品种的生理特性之间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幼苗 叶绿体果糖-1 6-二磷酸醛缩酶(CpFBA) 非生物胁迫 半定量RT-pcr
下载PDF
蛹虫草类胡萝卜素双加氧裂解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栋 林俊芳 +4 位作者 刘聪 叶志伟 郭丽琼 云帆 康林芝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15-220,共6页
目的:类胡萝卜素双加氧裂解酶(CCD)是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旨在鉴定并克隆蛹虫草中的CCD酶,通过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荧光定量PCR探究其结构、功能聚类以及表达调控。方法:用GenBank登录的CCD酶基因序列与蛹虫草基因... 目的:类胡萝卜素双加氧裂解酶(CCD)是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旨在鉴定并克隆蛹虫草中的CCD酶,通过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荧光定量PCR探究其结构、功能聚类以及表达调控。方法:用GenBank登录的CCD酶基因序列与蛹虫草基因组比对,在保守区域设计1对引物,以蛹虫草基因组的DNA为模板对CCD酶基因进行扩增,扩增产物命名为car-TC。car-TC基因连接载体后由生物公司测序;序列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和在线工具分析;表达量随生长情况的变化关系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测定。结果:克隆了car-TC基因,该基因长1784bp,编码一个577aa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含有CCD酶活性必需的4个组氨酸残基,系统发育进化分析表明该蛋白和棒束菌、白僵菌的同源蛋白聚在同一簇,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该蛋白的表达量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结论:获得一个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双加氧裂解酶基因car-TC,该基因的表达主要受时序调控,随生活周期的进行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双加氧裂解酶 生物信息学分析 实时荧光pcr
下载PDF
小金海棠ferritin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11
作者 卢彬彬 王忆 +2 位作者 殷丽丽 张新忠 韩振海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8-167,共10页
本试验从小金海棠(Malus xiaojinensisensis)中克隆得到2个具有CDS全长的ferritin基因(1182bp和940bp)和4个具有CDS片段的ferritin基因(934bp、594bp、1070bp和834bp)。序列分析表明它们均具有真核生物铁蛋白保守区(Euk_Ferritin)这一... 本试验从小金海棠(Malus xiaojinensisensis)中克隆得到2个具有CDS全长的ferritin基因(1182bp和940bp)和4个具有CDS片段的ferritin基因(934bp、594bp、1070bp和834bp)。序列分析表明它们均具有真核生物铁蛋白保守区(Euk_Ferritin)这一典型的植物铁蛋白结构特征。预测蛋白质相对分子量在21.58kDa和34.32kDa之间。进化树分析表明小金海棠的ferritin基因与梨的ferritin基因在同一进化分支上。根据qPCR和半定量RT-PCR结果,可将小金海棠ferritin基因的时间表达模式划分为早期表达型(MxFer1)、晚期表达型(MxFer2)、组成表达型(MxFer6)和波动表达型(MxFer3-5);就组织部位而言,MxFer1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只在叶中特异表达,而MxFer2-6在根和叶中均有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蛋白 克隆 qpcr 半定量RT—pcr 小金海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