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从资源的优质共享到高职院校的优质均衡——基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已立项建设资源库”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8
1
作者 李小娃 莫玉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0-34,共5页
共建共享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本形式,实现高职院校的优质均衡发展是其最终目的。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呈现如下特征:牵头主体多元化,独立模式与合作模式并存,以独立模式为主;资源库建设数量增加、速度提升,... 共建共享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本形式,实现高职院校的优质均衡发展是其最终目的。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呈现如下特征:牵头主体多元化,独立模式与合作模式并存,以独立模式为主;资源库建设数量增加、速度提升,并呈现出新变化;资源库牵头单位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省份,主要以国家示范性(骨干)院校为主,非国家重点建设高职院校逐步增加;牵头单位以理工类高职院校为主,资源库所属专业大类也以理工类为主,其中,最为集中的为装备制造大类。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应在企业参与主体身份确认、中职学校参与度、质量监控、区域协调发展及相关的研究和组织协调方面进行重点改革,以体现"共建共享",为高职院校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教学资源库 优质高职院校 优质共享 优质均衡
下载PDF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与反思 被引量:12
2
作者 彭波 《当代教育论坛》 2015年第5期1-5,共5页
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均衡是前提,优质是核心,其内涵要求包括协同发展、共生发展和个性发展三个方面。目前,我国一些教育发达地区先后对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如杭州的"名校集团化"、上海浦东的&q... 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均衡是前提,优质是核心,其内涵要求包括协同发展、共生发展和个性发展三个方面。目前,我国一些教育发达地区先后对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如杭州的"名校集团化"、上海浦东的"委托管理"以及江苏的义务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改革,他们按照协同发展的要求,通过优质教育资源注入、创新管理机制等办法以图促进薄弱校的内生发展,但由此也引起了学校同质化发展、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如何处理好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协调统一以及学校特色建设和学生个性发展是义务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 协同发展 内生发展 个性发展
下载PDF
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优质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基于长沙市K区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邹蓉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29,共17页
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优质均衡包括教师结构、教师素养及教师培训等三个方面,其中结构主要包括年龄、学科、性别、学历、职称等,素养包括职业精神、专业知识与核心能力等,培训则是促进教师成长,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优质均衡包括教师结构、教师素养及教师培训等三个方面,其中结构主要包括年龄、学科、性别、学历、职称等,素养包括职业精神、专业知识与核心能力等,培训则是促进教师成长,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K区城乡义务教育教师结构、素养及培训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仍存在编制不合理、结构不均衡、整体素质不均衡、教师自主内驱力不足、评估体系不统一、培训机会不均等、培训形式不合理等问题,需要通过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创建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加强自我研修、坚持多维评价、统筹城乡教师培训计划、创新培训方式等途径来实现城乡义务教育教师优质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 编制 培训 素养 自我研修 多维评价
下载PDF
应用多维多箱与高斯模型结合的复合模型预测大气环境质量 被引量:4
4
作者 吴丽芳 程水源 +1 位作者 郭秀锐 王海燕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6-69,共4页
根据北京市市区自然环境、污染气象特征、大气环境过程及区域污染源分布等现有信息,建立了用于大气环境质量预测的多维多箱与高斯模型结合的复合模型,对北京市市区采暖季(2002年1月)和非采暖季(2002年8月)特征污染物SO2和PM10的质量浓... 根据北京市市区自然环境、污染气象特征、大气环境过程及区域污染源分布等现有信息,建立了用于大气环境质量预测的多维多箱与高斯模型结合的复合模型,对北京市市区采暖季(2002年1月)和非采暖季(2002年8月)特征污染物SO2和PM10的质量浓度进行了预测。将预测结果与地面监测值比较分析后发现,多维多箱与高斯模型结合的复合模型预测大气环境质量产生的相对误差在2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多维多箱模型 高斯模型 复合模型 大气环境质量预测 质量平衡
下载PDF
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保障 被引量:5
5
作者 陈金干 《江苏教育研究》 2011年第2期21-23,共3页
教育要发展,师资是关键。针对当前农村教师队伍仍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待遇不公平造成心理失衡、享受不到优质职后教育、政府缺乏政策倾斜和相应的督查措施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在政策上突出农村教育地位,让农村教师享受相同待遇,科学评价农... 教育要发展,师资是关键。针对当前农村教师队伍仍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待遇不公平造成心理失衡、享受不到优质职后教育、政府缺乏政策倾斜和相应的督查措施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在政策上突出农村教育地位,让农村教师享受相同待遇,科学评价农村教师工作,制定并实施督查措施,强化职后教育工作,提高师范院校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育 教育优质均衡 教师队伍 教育质量
下载PDF
信息化何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纵向追踪数据下基于广东省的大样本实证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林晓凡 胡钦太 +1 位作者 周玮 李汶颐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1-47,共7页
为响应《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战略要求,从纵向追踪角度探明信息化如何才能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对同一批参与者分别在2016学年和2019学年填答的58968份大样本教育追踪调查数据进行纵向实证... 为响应《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战略要求,从纵向追踪角度探明信息化如何才能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对同一批参与者分别在2016学年和2019学年填答的58968份大样本教育追踪调查数据进行纵向实证分析,旨在揭示信息化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信息化投入时间增长,信息化教学应用和信息化师资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但是只关注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有负面作用。这为如何利用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启示:一是要优化信息化师资和应用,保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效益;二是基于资源最大化适配信息化教学应用,强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品质标准;三是均量保障信息化投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持续增量;四是平衡城乡信息化师资水平,建设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精准帮扶体系,从而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有效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 纵向研究 实证研究
下载PDF
我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革政策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查吉德 《现代教育论丛》 2018年第3期20-25,共6页
人民对更高质量、更加多样、更具特色的教育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新时代基础教育的主要矛盾,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依托优质教育机构组建办学联合体、推动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要素的流... 人民对更高质量、更加多样、更具特色的教育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新时代基础教育的主要矛盾,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依托优质教育机构组建办学联合体、推动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要素的流动、对薄弱区域或学校给予政策性倾斜或帮扶等改革探索在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对"优质教育"认识不足,可能导致"千校一面"、新的不均衡、"削峰填谷"等问题。建议树立"适宜的"就是"优质的"教育理念,政府确保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推进基础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多元改革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优质均衡 政策 问题 建议
下载PDF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多主体治理困境及消解路径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宜江 贾红旗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1-49,共9页
国家、地方、学校和社会组织作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治理主体分别扮演着元治、主治、自治和辅治的角色,由此形成了规定的、正式的、实施的、体验的四种优质均衡的认识与实践层次,共同形塑了优质均衡发展的多主体治理体系框架。基于... 国家、地方、学校和社会组织作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治理主体分别扮演着元治、主治、自治和辅治的角色,由此形成了规定的、正式的、实施的、体验的四种优质均衡的认识与实践层次,共同形塑了优质均衡发展的多主体治理体系框架。基于该体系框架分析,当前义务教育多主体治理存在标准化治理与多样化发展的错位,唯效率治理造成重结果轻过程的优质退让,唯指标治理加剧学校的“表现性危机”,配合式治理难以发挥第三方治理优势等困境。为此,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各主体在协同治理的基础上,发挥主体灵活性,着力从构建多维弹性评估标准,强化过程质量监控,重视学校内涵式建设,增强社会组织专业能力等方面调整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 多主体治理 弹性评估 内涵建设
下载PDF
学区制改革:困惑与厘清——基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视角 被引量:4
9
作者 彭波 邹蓉 《当代教育论坛》 2016年第6期7-12,共6页
近几年我国一些地区开始试行学区制改革,通过硬件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共享、以强带弱等方式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探索出了捆绑、托管、拓展和网络等改革模式,部分契合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的协同发展的内涵要求,但改... 近几年我国一些地区开始试行学区制改革,通过硬件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共享、以强带弱等方式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探索出了捆绑、托管、拓展和网络等改革模式,部分契合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的协同发展的内涵要求,但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一是如何对学区进行科学的定位?学区究竟是一个松散的学校联盟还是一个责权利三者统一的独立法人,它会不会成为一个新的管理层级?二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划分学区?三是如何避免学区内学校的同质化发展,避免优质校对薄弱校的文化侵蚀,使薄弱校边缘化。解困之关键,首先需要加强学区建制,明确学区职能,赋予学区一定的财权、人权和事权,充分调动学区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需要深入了解学区内学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远景,充分考虑城市的规划布局,综合协调学区内学校的不同管理部门和单位的关系,合理划分学区并加强对学区的监管与评价;最后,需要在相对均衡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学区及学校的办学特色,鼓励薄弱校在保持自身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借助资源共享的契机,充分挖掘与发挥自身潜力,进一步发展特色,并以特色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学校整体进步,变薄弱为优质,不断增加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和家长满意度,促进学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区制 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 协同发展 学区定位 学区划分 评价体系 办学特色
下载PDF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演变、行动逻辑与实践路向——共同富裕的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红旗 李宜江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9,共10页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公共服务规划的题中要义,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共同富裕视野下审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政策变迁的历程,发现其与国家推进共同富裕战略任务的政策价值变迁存在一致的递进关系,并总体上奠定...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公共服务规划的题中要义,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共同富裕视野下审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政策变迁的历程,发现其与国家推进共同富裕战略任务的政策价值变迁存在一致的递进关系,并总体上奠定了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制度基础。在把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脱贫攻坚提供兜底保障,为共同富裕奠定人力资本基石,为满足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求,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积势蓄能的行动逻辑基础上,面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出以提升供需匹配度推动服务的高效能均等化、以提高服务供给质量推动服务的高水平均等化、以丰富精神产品供给推动服务的高品位均等化、以提升治理能力推动服务的高质量均等化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共同富裕 均等化 优质均衡 行动逻辑
下载PDF
内涵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路向选择 被引量:35
11
作者 冯建军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两种不同方式。前者重在教育的外力,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后者重在教育的内力,促进教育质量的均衡。随着义务教育资源均衡的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入了质量提升的优质均衡阶段。内涵发展是... 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两种不同方式。前者重在教育的外力,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后者重在教育的内力,促进教育质量的均衡。随着义务教育资源均衡的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入了质量提升的优质均衡阶段。内涵发展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必然选择。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就是要通过学校教育教学的变革性实践,推动学校整体的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优质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 内涵发展 外延发展
下载PDF
智能时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路径研究--以“三个课堂”为支撑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妮 穆佳男 +1 位作者 熊若欣 罗莹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26,共9页
人工智能的应用与普及推动人类社会迈进智能时代,与此同时,我国义务教育面临着由基本均衡过渡到优质均衡的新挑战。智能时代下,具备专门性、共享性和开放性的“三个课堂”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该文在技术现象学理论... 人工智能的应用与普及推动人类社会迈进智能时代,与此同时,我国义务教育面临着由基本均衡过渡到优质均衡的新挑战。智能时代下,具备专门性、共享性和开放性的“三个课堂”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该文在技术现象学理论和角色理论的指导下,以参与“三个课堂”的六个核心角色为切入点,对角色精准定位并明确其协同关系,进而从技术整合、角色协同、多轮实践和健全机制四个方面探索智能时代下“三个课堂”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径,以期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提供较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课堂”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智能时代 技术现象学理论 角色理论
下载PDF
如何优化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丹 范先佐 郭清扬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2,共10页
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优化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更是确保乡村儿童接受公平优质教育的重要基础。但现实中,小规模学校布局仍存在诸多问题:布局分散程度高;决策中缺少科学的程序和技术;布局规划中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弱势学生... 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优化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更是确保乡村儿童接受公平优质教育的重要基础。但现实中,小规模学校布局仍存在诸多问题:布局分散程度高;决策中缺少科学的程序和技术;布局规划中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弱势学生入学机会不均等;校际空间隔离,跨校资源共享难以稳定持续等。因此,应进一步明确小规模学校布局优化的逻辑理路:以教育规划理论引领布局优化的教育功能发挥;以“公平、效率、质量”框架重构布局规划目标;以“集中+分散”布局结构为乡村振兴奠定教育服务基础;以“入学可达性提升”促进乡村儿童入学机会均等;以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同时,围绕“空间可达、服务范围、学校规模、校际发展优质均衡程度、能否促进学校传承乡土文化”等维度因地制宜设置学校布局标准,并提供支持性策略,主要包括:综合区位因素,构建小规模学校布局与乡村振兴规划融合系统;以参与式GIS技术为基础,优化学校布局规划程序;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妥善处理好布局规划中的伴生问题;共享教育资源,促进小规模学校与县镇学校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教育一体化 乡村小规模学校 布局优化 优质均衡
下载PDF
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发展的时代转换、学理阐释与现实指向 被引量:5
14
作者 柳海民 杨宇轩 张晓梅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1,共11页
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阶段性目标后,为满足中国式现代化教育体系建立与完善的现实需要,我国义务教育已转向更为艰巨的优质均衡发展阶段。优质均衡作为新型政策话语统辖了义务教育各要素发展,但尚未明晰概念边界。从学理角度而言,优... 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阶段性目标后,为满足中国式现代化教育体系建立与完善的现实需要,我国义务教育已转向更为艰巨的优质均衡发展阶段。优质均衡作为新型政策话语统辖了义务教育各要素发展,但尚未明晰概念边界。从学理角度而言,优质均衡一方面体现义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展现义务教育自身特质,因而,这一概念超越了传统高位均衡所表达的阶段性意涵,直指义务教育本质性特征。义务教育并非由基本均衡直接跃入到优质均衡的过程,而是迭代呈现出“非均衡—基本均衡—过渡均衡—优质均衡”的演进现象,当前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表现为“过渡性优质均衡、一般性优质均衡和超越性优质均衡”三级模态。在不断推进义务教育向超越性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社会供给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必要前提,学校变革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要抓手,个体成长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要产出,只有三者协同发力,才能持续推进义务教育朝向超越性优质均衡的目标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均衡 义务教育发展 教育高质量发展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时代转换
下载PDF
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旨向、进路与架构 被引量:6
15
作者 阮成武 高守东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1-28,共8页
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是新发展阶段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核心任务,需要从理论上认清其政策意义和时代内涵。基于历史比较、逻辑辨证和政策分析提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在价值旨向上,应在强化公共资... 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是新发展阶段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核心任务,需要从理论上认清其政策意义和时代内涵。基于历史比较、逻辑辨证和政策分析提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在价值旨向上,应在强化公共资源投入和保障、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同时,以促进人的身心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的和落脚点,实现“服务性”和“教育性”兼重融合;在目标进路上,以“优质”和“均衡”作为核心分别互构生成的优质均衡范式为基本参考系,形成符合具体发展情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目标模式,实现“均衡”与“优质”互构跃升;体系架构上,依据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价值、目标及供给关系的需要,完善服务供给和运行、健全支撑和协同系统,促进“内构”与“外构”协力统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优质均衡 政策分析
原文传递
义务教育数字资源标准化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康晓宇 艾伦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9-124,133,共7页
我国义务教育的强迫性特点决定了它具有教育资源配备标准的要求,而义务教育的地域性特点决定了教育资源配备的均衡性要求。该文从这两点出发,并根据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特点,提出义务教育数字资源标准化的意义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数字教... 我国义务教育的强迫性特点决定了它具有教育资源配备标准的要求,而义务教育的地域性特点决定了教育资源配备的均衡性要求。该文从这两点出发,并根据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特点,提出义务教育数字资源标准化的意义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数字教育资源标准化不同于传统教育资源标准,在标准制订时除了关注不同标准的类型及其限定对象,同时必须对智能化教育资源的准入给出标准化的规定。该文讨论了义务教育数字资源标准化的意义、目的、研究的必要性、标准体系的架构、标准建立的方法,为义务教育数字资源标准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 数字资源 标准体系 配备标准
下载PDF
水利普查数据汇总审核及水量汇总平衡预审核系统使用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东 徐林春 +2 位作者 刘画眉 顾立忠 张庭荣 《中国水利》 2012年第12期47-48,46,共3页
以水利普查数据审核相关技术规定为依据,通过Visual Basic直接调用水利普查成果的Excel文件进行数据审核与处理,研发了"水利普查数据汇总审核和水量汇总平衡预审核系统",统一了各级水利普查机构数据汇总审核标准,提高了审核... 以水利普查数据审核相关技术规定为依据,通过Visual Basic直接调用水利普查成果的Excel文件进行数据审核与处理,研发了"水利普查数据汇总审核和水量汇总平衡预审核系统",统一了各级水利普查机构数据汇总审核标准,提高了审核效率、加快审核进度和确保成果质量。为便于各级水利普查审核人员操作,从数据导出、参数设置、资料录入、数据审核及结果分析等方面对该系统的使用方法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普查 汇总审核 水量汇总平衡 系统 VISUAL Basic Excel
下载PDF
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理路
18
作者 郑小军 《基础教育参考》 2024年第10期50-59,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明确了新时代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研究基于新时代背景,厘清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应坚持的实践路径,对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价值意蕴作出系统阐释...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明确了新时代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研究基于新时代背景,厘清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应坚持的实践路径,对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价值意蕴作出系统阐释,对现实中常见的认知和实践偏差进行深入辨析。研究认为,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公平与质量相统一的发展,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的发展,应注重学生个性和学校特色的发展。因此,不能忽视乡村振兴大背景,将城乡一体化发展视为单纯的教育缩差;不可割裂质量与公平关联,无视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而将新时代公平水准降格;不应背离人的全面发展宗旨,走实用功利的应试淘汰的老路;不宜刻板化理解优质均衡,忽视学生个性和学校特色发展。应更加重视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融合发展,促成城乡义务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推动学校的多样特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 城乡一体化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北京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政策路径
19
作者 薛二勇 王红伟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3,共13页
北京市率先在全国提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其基本均衡发展经验体现为:均衡发展政策先行,发挥引导作用;学校布局调整改进,发挥支撑作用;教师配置因需优化,发挥能动作用;要素建设抓实抓细,发挥基石作用。新时期北京市义务教育优质... 北京市率先在全国提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其基本均衡发展经验体现为:均衡发展政策先行,发挥引导作用;学校布局调整改进,发挥支撑作用;教师配置因需优化,发挥能动作用;要素建设抓实抓细,发挥基石作用。新时期北京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体现为:学位需求大且区域需求不均衡、优质师资配置存在量和质的差距、学校建设关键基础要素需优化、优质资源扩散组合协同性不足。北京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首善标准在于发展“个适性”教育。为此,应多源并用、内部扩散、外部疏解,优化学校布局;主动流动、胜任先行、双向互促,优化教师轮岗;执行章程、以文育人、要素联动,建设品质学校;要素综合、模式多样、效果监测,推进资源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 政策研究 高质量教育体系 首都
下载PDF
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发展的机制和路径探索——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
20
作者 丁杨广 李备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12-120,共9页
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是推进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前在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中存在价值取向偏离、内生动力不足、合作环境较差、资源流动不畅等问题。为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文章尝试引入共生理论,运用共... 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是推进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前在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中存在价值取向偏离、内生动力不足、合作环境较差、资源流动不畅等问题。为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文章尝试引入共生理论,运用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共生界面四大要素分析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发展机制,通过改变价值观念、提高内生动力、加强合作关系、畅通资源流动等策略,构建城乡义务教育共生关系,探索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新路径,从而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 共同体 共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