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生成词库论看名词的词典释义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强 袁毓林 《辞书研究》 2016年第4期12-26,共15页
词条释义在词典的编纂系统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一些名词在词典中的释义不够准确,主要表现为义项设立并不完备。文章从生成词库理论框架下的名词语义类型和物性角色描写体系来对名词的词典释义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讨论相关名词的... 词条释义在词典的编纂系统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一些名词在词典中的释义不够准确,主要表现为义项设立并不完备。文章从生成词库理论框架下的名词语义类型和物性角色描写体系来对名词的词典释义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讨论相关名词的用法特点,并结合认知语言学对规约性的看法解释有的名词包含事件义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释义 语义类型 物性角色 规约性
下载PDF
从物性角色看汉语供用句的句法语义特点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强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8-507,共20页
文章主要对供用句这类特殊的句式结构进行探讨,认为:供用句的形式具有多样性;语义具有非动态性;可以突显主语所指事物的属性特征;包含"供给"义和"使用"义。在此基础上对供用句所表达的语义进行总结。同时讨论供用... 文章主要对供用句这类特殊的句式结构进行探讨,认为:供用句的形式具有多样性;语义具有非动态性;可以突显主语所指事物的属性特征;包含"供给"义和"使用"义。在此基础上对供用句所表达的语义进行总结。同时讨论供用句的形成机制问题,总体来看轻动词移位说、构式说、认知图示说和名词移位说等四种解释方案都有一定的价值,但都存在一些问题。进而主张从物性角色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供用句的句法语义性质,指出主语名词物性角色中的功用角色与供用句中的动词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供用句的"供给"义和"使用"义的生成也与功用角色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用句 句法形式 句式语义 形成机制 物性角色
下载PDF
从物性角色看汉语中动句中动词的语义约束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强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42,共12页
文章主要探讨汉语中动句的合格性及其对中动词的语义约束问题。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指出现有几种解释方案的不足,进而从生成词库论所提出的物性角色角度出发,认为物性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动句的语义和句法合格性产生重要的影响。... 文章主要探讨汉语中动句的合格性及其对中动词的语义约束问题。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指出现有几种解释方案的不足,进而从生成词库论所提出的物性角色角度出发,认为物性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动句的语义和句法合格性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动句旨在突显事物的属性特征对于动作行为或状态的促进作用,要求主语名词的物性角色与谓语成分在语义上具有共构性和关联性,只有满足该语义条件的中动句才能够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动句 中动词 物性角色 共构性 关联性
原文传递
怎样利用语言知识资源进行语义理解和常识推理 被引量:11
4
作者 袁毓林 卢达威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23,共13页
该文讨论怎样利用语言知识资源来帮助机器进行语义理解和常识推理。首先,指出人类生活在常识和意义世界中,人工智能机器人必须理解自然语言的意义,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识推理。接着,简单梳理了基于知识和基于统计两种自然语言处理路线... 该文讨论怎样利用语言知识资源来帮助机器进行语义理解和常识推理。首先,指出人类生活在常识和意义世界中,人工智能机器人必须理解自然语言的意义,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识推理。接着,简单梳理了基于知识和基于统计两种自然语言处理路线各自的优长和短缺。然后,说明完全绕开知识的统计方法和深度学习,都不能真正理解概念和语言。该文通过具体案例说明,《实词信息词典》已经配备了有关词项的语义角色关系及其句法配置信息;把这种语言知识加入知识图谱和内容计算中,可以为人工智能提供理解和解释从而造就一种可解释的人工智能。由于"物性角色"描述了名词所指事物的百科知识,可用以回答相关事物是什么(形式角色)、有哪些部件(构成角色)、用什么做的(材料)、怎么形成的(施成)、有什么用途(功用)等常识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知识资源 语义理解 常识推理 基于知识/统计 语义角色 物性角色
下载PDF
从生成词库论看动词“读”与名词的组合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5年第2期69-80,共12页
语义的组合与生成并不总是遵守"弗雷格原则",很多情况是整个结构的语义超出了组成成分的语义之和。文章在生成词库论的指导下,通过检索相关语料,考察动词"读"与名词的搭配组合情况,在名词物性角色、语义类型和相关... 语义的组合与生成并不总是遵守"弗雷格原则",很多情况是整个结构的语义超出了组成成分的语义之和。文章在生成词库论的指导下,通过检索相关语料,考察动词"读"与名词的搭配组合情况,在名词物性角色、语义类型和相关组合机制的基础上,说明动词与名词的组合存在较为复杂的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检讨动词"读"携带非常规宾语的问题。物性角色可以为非常规的"读+N"结构的形成提供一种解释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词库论 “读” 物性角色 语义类型 组合机制 非常规宾语
下载PDF
谓词隐含、物性角色和“NP1+的+NP2”结构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强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20,共12页
在生成词库理论的框架下,"谓词隐含"(袁毓林1995)实质上就是"事件强迫"。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汉语的"NP1+的+NP2"结构,根据该结构的语义关系,对该结构能否隐含谓词以及隐含什么样谓词的现象进行了归纳... 在生成词库理论的框架下,"谓词隐含"(袁毓林1995)实质上就是"事件强迫"。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汉语的"NP1+的+NP2"结构,根据该结构的语义关系,对该结构能否隐含谓词以及隐含什么样谓词的现象进行了归纳和描写;同时解释了为什么有的结构可以隐含谓词,有的结构不能隐含谓词,并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结为NP1和NP2所代表概念或事物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差异。此外,文章还涉及"NP1+的+NP2"结构的歧义性问题,歧义性源于"NP1+的+NP2"结构隐含谓词的多样性,而谓词的多样性又是因为NP(包括NP1和NP2)有多种物性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谓词隐含 事件强迫 物性角色 “NP1+的+NP2”结构 歧义
原文传递
词义中物性角色的分布及其对词语释义的影响——以“颜色语素+名物语素”复合词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恩旭 袁毓林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41,共11页
汉语复合词的意义大多是不透明的,需要专门的解释。为了进一步了解复合词的语义透明情况及其成因,本文以"颜+名"复合词为例,从物性角色在释义中的分布入手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1)不透明的意义占绝大多数(98%),透明的意义只... 汉语复合词的意义大多是不透明的,需要专门的解释。为了进一步了解复合词的语义透明情况及其成因,本文以"颜+名"复合词为例,从物性角色在释义中的分布入手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1)不透明的意义占绝大多数(98%),透明的意义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不透明的意义中通常包含2-4种物性角色,透明的意义中通常只包含1种物性角色。2)不透明意义的物性角色分布是有规律的——物性角色分布和词的语义类型直接相关,语义类型相同的词语,往往物性角色分布也相同。利用这些规律,可以建立复合词的物性角色分布序列,为同一语义类型复合词建构统一的释义模版,进而改善已有的复合词释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名”复合词 不透明意义 物性角色 释义
原文传递
基于物性角色的同义名词辨析方法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强 袁毓林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9-531,共13页
同义名词辨析一直是研究词汇语义的学者们所关心的问题,但传统的辨析方式和手段在实际效果上很难令人满意,主要原因在于它们大体上还是沿袭一种基于意义的辨析路子,而意义是难以确切把握的。本文尝试利用生成词库论中的物性角色描写体... 同义名词辨析一直是研究词汇语义的学者们所关心的问题,但传统的辨析方式和手段在实际效果上很难令人满意,主要原因在于它们大体上还是沿袭一种基于意义的辨析路子,而意义是难以确切把握的。本文尝试利用生成词库论中的物性角色描写体系初步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同义名词描写框架;通过对30余组同义名词进行描写,我们总结了若干条带有普遍性的关于同义名词语义差异的规律,并展示了物性角色在同义名词辨析方面的优势;希望这种描写方法能最终应用到中文信息处理和国际汉语教学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义名词 词语辨析 物性角色 描写框架 语义规律
原文传递
程度评价构式“X没的说”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晓辉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25,共5页
程度评价构式"X没的说"主要表达说话人对X程度之高的主观评价,其中X的核心成分多为N属性,N属性自身具有的评价型物性角色和量性特征的突显为构式成型创造了条件。构式形成过程中,X的话题化与N属性评价角色的互动,促进了构式... 程度评价构式"X没的说"主要表达说话人对X程度之高的主观评价,其中X的核心成分多为N属性,N属性自身具有的评价型物性角色和量性特征的突显为构式成型创造了条件。构式形成过程中,X的话题化与N属性评价角色的互动,促进了构式整体评价功能的浮现;"没的说"的肯定情态对N属性量性特征的肯定和认同,激发了构式正向程度义的产生。多因素合力互动作用下,评价程度的构式用法得以成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 属性名词 物性角色 话题化
原文传递
现代汉语隐喻式双音节名名复合词研究——基于生成词库理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青青 宋作艳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7,共7页
该文基于生成词库理论中的物性结构和语义类框架,对现代汉语双音节隐喻式名名复合词进了语义信息标注。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这些复合词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即考察了复合词在隐喻过程中涉及的物性角色、探索语义类对隐喻涉及物性角色的... 该文基于生成词库理论中的物性结构和语义类框架,对现代汉语双音节隐喻式名名复合词进了语义信息标注。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这些复合词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即考察了复合词在隐喻过程中涉及的物性角色、探索语义类对隐喻涉及物性角色的影响、以及语素语义类与复合词整体语义类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形式角色是隐喻式名名复合词中最常涉及的物性角色;自然类在发生隐喻时较多涉及构成角色,而人造类则较多涉及功用角色。并且,构词语素的语义类对复合词整体的语义类具有一定的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名复合词 隐喻 生成词库 物性角色 语义类
下载PDF
物性角色视角下的“V满”类主宾互易句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超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5-154,共10页
从名词视角出发,借助物性结构理论框架,考察“V满”类主宾互易句互易的内在语义基础,并发现互易的A式B式动词充当前后“器”“物”名词的物性角色分布各有特点。此外,A式存现句话题名词的空间构成属性凸显,在场景和空间描述语篇中表现... 从名词视角出发,借助物性结构理论框架,考察“V满”类主宾互易句互易的内在语义基础,并发现互易的A式B式动词充当前后“器”“物”名词的物性角色分布各有特点。此外,A式存现句话题名词的空间构成属性凸显,在场景和空间描述语篇中表现为“整体—部分”的切镜头视角;B式中话题名词的强势搭配使充当其行为角色的动词,投射在一般动结式语义上通常表现出使成性、动态性及时间上的特指性,呈现“部分—整体”的慢镜头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式语义 物性角色 主宾互易 语用功能
原文传递
物性结构视角下的新兴构式“××西施”研究
12
作者 王洁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114-119,共6页
“××西施”在媒体语言中已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词汇构式,该构式在语法结构上有“N+西施”和“V+西施”两种类型,前者的能产性大大强于后者。“N+西施”的次类在数量分布上,体现出“典型人造类+西施>自然类+西施>纯人造类... “××西施”在媒体语言中已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词汇构式,该构式在语法结构上有“N+西施”和“V+西施”两种类型,前者的能产性大大强于后者。“N+西施”的次类在数量分布上,体现出“典型人造类+西施>自然类+西施>纯人造类+西施”的趋势,表明“人造物+人”也是相当能产的语义模式。涉及“××西施”的各种隐喻、转喻现象中,以定语位置上的转喻最为常见。一般情况下,结合定语的某一物性角色和“西施”的功用角色,可以生成“××西施”的基本语义。“××西施”中存在歧义现象,其成因主要是对构式典型范畴义的偏离和定语所指事物功用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施” 构式 功用义 物性结构 物性角色
下载PDF
生成词库理论和名词语义的结构描述与概念解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强 袁毓林 《语言学论丛》 2019年第1期263-295,共33页
名词在词类范畴和语法系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名词的词义描写和刻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在降级述谓结构和物性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对汉语复合名词,主要是动名复合词和名名复合词的语义结构进行研究。文章用降级述谓结... 名词在词类范畴和语法系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名词的词义描写和刻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在降级述谓结构和物性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对汉语复合名词,主要是动名复合词和名名复合词的语义结构进行研究。文章用降级述谓结构为复合名词的语义描写提供跟传统的"种差+属"相对应的基础构架,用复合名词的物性角色来锚定降级述谓结构中的支撑性动词。此外,文章还从名词的物性角色和语义类型的角度对名词的词典释义进行检视,发现一些复合名词和合成类名词的词典释义存在不准确性和不完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级述谓结构 物性角色 名名复合词 动名复合词 语义类型
原文传递
汉语供用句和中动句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9年第6期52-64,共13页
供用句和中动句是汉语两种非常有特色的句式,各自具有特殊的句法构造和句式意义,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一系列共性,包括非施事性主语和施事成分的隐含、句子情态义和语义的非动态性、突显事物的内在属性特征和促动事件实施的句式义等。文... 供用句和中动句是汉语两种非常有特色的句式,各自具有特殊的句法构造和句式意义,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一系列共性,包括非施事性主语和施事成分的隐含、句子情态义和语义的非动态性、突显事物的内在属性特征和促动事件实施的句式义等。文章对供用句和中动句进行对比分析,并在体验构式语法理论的框架下探讨作为构式的供用句和中动句构式义是如何产生并被理解的;指出构式理论本身并不能对构式义的产生机制问题进行恰当的解释。构式义高于组构成分义,但同时也来源于组构成分的意义。物性角色知识可以对体验构式语法的图式内容加以充实,进而说明供用构式和中动构式构式义的产生和理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用句 中动句 体验构式语法 物性角色 构式义
下载PDF
动名定中复合词词义衍生研究——基于生成词库理论与隐喻、转喻理论
15
作者 张舒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23年第4期140-154,共15页
本文基于生成词库理论和隐喻、转喻理论对动名定中复合词词义衍生现象进行了探究。动名定中复合词的词义行生类型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场间转移、场内转移)、转类等四大类5小类。词义扩大、词义缩小、场内转移主要是基于... 本文基于生成词库理论和隐喻、转喻理论对动名定中复合词词义衍生现象进行了探究。动名定中复合词的词义行生类型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场间转移、场内转移)、转类等四大类5小类。词义扩大、词义缩小、场内转移主要是基于概念之间的邻近性转喻而来,但这几类还受语义结构的制约,衍生前后两个意义的物性角色相似,所以隐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部分场间转移是基于相似的物性角色隐喻而来,转类和少部分场间转移是基于概念之间的邻近性转喻而来。动名定中复合词的语义结构与语义类型作为词义衍生的基础,制约着词义衍生,但是不同的词义衍生类型中,二者的制约作用却不相同。语义结构、语义类型的制约只是词义衍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动名定中复合词词义衍生还受词长、社会文化、规约化程度等因素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名定中复合词 词义衍生 物性角色 隐喻转喻
原文传递
从一般评价义到情态义和具体评价义——“好”的语法化和“好V”的词汇化规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尹会霞 《现代语文》 2021年第1期38-45,共8页
评价范畴与情态范畴是语言中的两大重要范畴,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表现之一是评价义可以演变为情态义。一般评价义形容词“好”演变产生情态义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语法化为情态助动词;二是与其他成分一起语法化为情态副词。溯因推理和... 评价范畴与情态范畴是语言中的两大重要范畴,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表现之一是评价义可以演变为情态义。一般评价义形容词“好”演变产生情态义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语法化为情态助动词;二是与其他成分一起语法化为情态副词。溯因推理和间接言语行为推理是该语义演变的重要机制,而汉语中“形容词直接作状语”和“受事主语句”的广泛存在则为该语义演变提供了句法条件。“好V”词汇化为表示具体评价义的复合形容词,需要满足“NP_(受)+好V_(功用)”格式,物性角色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义 情态义 语义演变 物性角色 复合形容词
下载PDF
从认知图景看“NP1+(的)+NP2”的语义理解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英顺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3,共11页
关于“NP1+(的)+NP2”的语义理解问题,学界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过很多研究,但尚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本文从认知图景视角审视相关问题,主要观点是,对该结构的理解涉及相关认知图景要素的激活,特别是中心认知图景;不同认知图景激活的要... 关于“NP1+(的)+NP2”的语义理解问题,学界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过很多研究,但尚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本文从认知图景视角审视相关问题,主要观点是,对该结构的理解涉及相关认知图景要素的激活,特别是中心认知图景;不同认知图景激活的要素之间的相容性以及要素自身在认知上的凸显性决定了我们对“NP1+(的)+NP2”结构的语义理解。同时指出,当充当修饰语的直接语义成分不止一个时,不同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的排列顺序依据它们与中心语语义关系的亲疏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1+(的)+NP2”结构 认知图景 物性角色 直接语义成分
下载PDF
从语言接触、自身演化和物性角色看“N_(-价认知)+是”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佩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150-156,共7页
文章从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分析现代汉语中的“N_(-价认知)+是”。文章认为,现代汉语中的半图式性构式“N_(-价认知)+是”,经历了语言接触和自身演化两个步骤。“一价认知名词”凸显评价物性角色时,附缀“是”的依附程度要高,... 文章从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分析现代汉语中的“N_(-价认知)+是”。文章认为,现代汉语中的半图式性构式“N_(-价认知)+是”,经历了语言接触和自身演化两个步骤。“一价认知名词”凸显评价物性角色时,附缀“是”的依附程度要高,整个“N_(-价认知)+是”的整合度也高。从整合度高低来看,“N_(-价认知)+是”形成一个由典型构式到不典型构式的连续统,表现为用频存在高低之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接触 自身演化 物性角色 概念整合 连续统
下载PDF
基于物性角色的《汉语大词典》盐类词语研究
19
作者 王冬梅 赵海燕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95-99,共5页
《汉语大词典》中有不少盐类词语,物性角色可以更详细地分析词义,对于构建词语的释义维度有一定的价值。从施成角色来看,盐的名称因地而异,古今不同,盐的来源不同,名称也会有差异,盐宗煮的不一定是海盐。从功用角色来看,“咸醝”是祭祀... 《汉语大词典》中有不少盐类词语,物性角色可以更详细地分析词义,对于构建词语的释义维度有一定的价值。从施成角色来看,盐的名称因地而异,古今不同,盐的来源不同,名称也会有差异,盐宗煮的不一定是海盐。从功用角色来看,“咸醝”是祭祀时使用的盐;“形盐”有祭祀和宴会两个使用场合,词语“盐梅相成、朝齑暮盐、撮盐入火”体现了盐的不同功能;从形式角色来看,“拟盐咏雪、水中着盐”表现的是盐的外表特征和内在属性。构成角色在盐类词语中也有表现。物性角色理论对于系统地梳理盐文化现象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性角色 词语 功用
下载PDF
实体四因说和语义后验性
20
作者 李强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49-60,共12页
古希腊时期的“实体四因说”和与之相颉颃的近代自然科学的“因果决定论”思想格格不入,前者虽然不能纳入现代科学的逻辑框架中,却蕴含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二者在语言研究当中的投映所带来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方法论思考是体验主义... 古希腊时期的“实体四因说”和与之相颉颃的近代自然科学的“因果决定论”思想格格不入,前者虽然不能纳入现代科学的逻辑框架中,却蕴含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二者在语言研究当中的投映所带来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方法论思考是体验主义和规则主义的分歧。相对于规则主义,体验主义具有可感知性和可验证性的特点。与传统的名词语义描述方法相比,由“实体四因说”抉发出的物性角色这种体验实证性知识对语义分析理解具有较强的解释操作力。强调语义分析和加工应该关照人们的社会体验感知的本体论语义学思想亦是由“实体四因说”所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四因说 因果决定论 规则主义 体验主义 物性角色 本体论语义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