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 被引量:71
1
作者 徐盛桓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0-35,共6页
用心智哲学的观点研究语言是一个新课题。本文试图简述心智哲学的发展,说明心智哲学同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关系,从而对用心智哲学的观点研究语言作出恰当的定位,并初步从思维、感受质、意向性这三个方面为例,说明心智哲学的观点在语... 用心智哲学的观点研究语言是一个新课题。本文试图简述心智哲学的发展,说明心智哲学同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关系,从而对用心智哲学的观点研究语言作出恰当的定位,并初步从思维、感受质、意向性这三个方面为例,说明心智哲学的观点在语言研究中可能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哲学 语言研究 心理语言 感受质 意向性
下载PDF
表征、感受性和言语思维 被引量:46
2
作者 李恒威 王小潞 唐孝威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26-33,共8页
在人的意识经验中,有一个"为我"的方面,即感受性的成分,这是认知意义的最初起源。为了探究认知意义的起源,我们必须扩展心智表征计算观念。脑—身体的神经系统不仅可以完成信息处理,在系统整体层面上,它还涌现出"为我&qu... 在人的意识经验中,有一个"为我"的方面,即感受性的成分,这是认知意义的最初起源。为了探究认知意义的起源,我们必须扩展心智表征计算观念。脑—身体的神经系统不仅可以完成信息处理,在系统整体层面上,它还涌现出"为我"的感受性。因为感受性,智能体的认知行为获得了定向和意义;智能体的情感、情绪、意动不再是认知的无关因素,相反,在认知的意义中它们是根本的。基于这个扩展的表征观,可知言语思维不是一个单一流程,而是思维的生成和表达的统一。在言语思维过程中,存在三个矛盾,正是这三个矛盾构成了人类言语思维发展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征 感受性 言语思维 情感-意动 思维水平 思维生成 思维表达
下载PDF
“感受质”概念溯源 被引量:9
3
作者 刘玲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63,70,共5页
感受质的问题因为其对理解意识本质的重要性而在心灵哲学中被热烈地讨论。然而,与对感受质问题关注的程度相比,哲学家们对"感受质"这个词本身历史的关注似乎不够。普遍认为"感受质"一词主要由刘易斯所引入,然而在... 感受质的问题因为其对理解意识本质的重要性而在心灵哲学中被热烈地讨论。然而,与对感受质问题关注的程度相比,哲学家们对"感受质"这个词本身历史的关注似乎不够。普遍认为"感受质"一词主要由刘易斯所引入,然而在刘易斯之前,该词已经出现在历史文献和哲学翻译文献中了,特别是在哲学家皮尔士的著作中。考察该词在早期哲学翻译文献,在皮尔士、刘易斯以及费格尔著作中的使用有助于弄清"感受质"一词的历史含义,对理解当今心灵哲学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也会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受质 意识经验
原文传递
当代意识研究中的主要困难及其可能出路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晓阳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6,126,共10页
一般认为,感受特质(quale)是当代意识研究中的核心难题。本文首先指出学界研究感受特质过程中普遍遭遇到三个困难:描述性困难、非还原性困难和私密性困难,并表明私密性是导致感受特质难题得不到妥善解决的真正原因;其次,尝试将特定的哲... 一般认为,感受特质(quale)是当代意识研究中的核心难题。本文首先指出学界研究感受特质过程中普遍遭遇到三个困难:描述性困难、非还原性困难和私密性困难,并表明私密性是导致感受特质难题得不到妥善解决的真正原因;其次,尝试将特定的哲学概念考察法与认知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相结合,设计一种对付私密性困难的复合消解方案,这一方案被精简地表述为私密感受论证(private sensations argument,PSA)。在此基础之上,又具体展示了一条能有效处理感受特质的神经哲学进路(neurophilosophical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受特质 意识 私密性 私密感受论证 神经哲学进路
原文传递
矛盾修辞的感受质解释 被引量:1
5
作者 龙德银 《外国语文研究》 2016年第3期17-24,共8页
矛盾修辞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传统修辞学、文学、翻译、语言学及其它领域的热门问题,但至今很少有学者研究矛盾修辞背后隐藏的感受意。为了弥补缺陷,本文主要以符号学的"语言符号三元观"为理论基础,从感受质视角解释矛盾修辞,发... 矛盾修辞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传统修辞学、文学、翻译、语言学及其它领域的热门问题,但至今很少有学者研究矛盾修辞背后隐藏的感受意。为了弥补缺陷,本文主要以符号学的"语言符号三元观"为理论基础,从感受质视角解释矛盾修辞,发现矛盾修辞将两个看似相互矛盾、不协调的语词结合在一起,实则蕴含十分丰富的感受意。感受意是矛盾修辞的指称对象,意象建构是矛盾修辞的感受意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感受质是连接矛盾修辞及其感受意的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修辞 感受质 感受意
下载PDF
感受质问题前史
6
作者 刘玲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54,共5页
感受质问题的流行始于20世纪中叶,"感受质"这个概念在哲学意义上的使用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它进入心灵哲学则更晚些。探讨进入心灵哲学视域之前的感受质问题是什么样的,有助于了解感受质问题的来龙去脉,深入理解现今对该... 感受质问题的流行始于20世纪中叶,"感受质"这个概念在哲学意义上的使用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它进入心灵哲学则更晚些。探讨进入心灵哲学视域之前的感受质问题是什么样的,有助于了解感受质问题的来龙去脉,深入理解现今对该问题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 感受质 知识直觉 感受质问题
原文传递
基于感受性质的汉语母语者二语表达研究
7
作者 阮榕榕 张艳 《怀化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27-128,共2页
感受性质(Quale)是心智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共同探讨的话题,其与二语表达的关系密不可分。二语语言表达的过程,就是二语语义和语法建构的过程。说话者在本身经验的指导下,进行概念建构的同时,受到了Quale的影响,在语法结构的促发及提示下,... 感受性质(Quale)是心智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共同探讨的话题,其与二语表达的关系密不可分。二语语言表达的过程,就是二语语义和语法建构的过程。说话者在本身经验的指导下,进行概念建构的同时,受到了Quale的影响,在语法结构的促发及提示下,具有了概念意义,在进行语言表达时,表达客观事物的语义。因此,Quale与二语的语义和语法建构同样密切相关。通过研究Quale与汉语母语者二语的语义及语法建构,从Quale的角度探究汉语母语者的二语习得的心灵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受性质 二语表达 汉语母语者
下载PDF
“感受意”的体认生成路径及其话语表征探析
8
作者 周桂君 林琳 《当代外语研究》 2023年第5期75-82,F0003,共9页
感受意指涉话语主体对语言客体生发的一种主体感受。该研究以体认原则“现实-认知-语言”为基础,探讨感受意心理维度的体认生成路径与语言维度的话语表征。研究发现:(1)感受意的生成过程是话语主体对语言客体的体认建构过程,客体与体认... 感受意指涉话语主体对语言客体生发的一种主体感受。该研究以体认原则“现实-认知-语言”为基础,探讨感受意心理维度的体认生成路径与语言维度的话语表征。研究发现:(1)感受意的生成过程是话语主体对语言客体的体认建构过程,客体与体认观中“体”内涵反映的唯物论相呼应,主体与“认”含义指涉的人本观相映照;(2)感受意的话语表征符合体认原则,即外部世界的互动体验与认知加工是话语建构的前提。结合Paivio的“双重编码”表征体系,主体认知系统涉及形象和语符表征两个体系,作为形象表征的感受意,其与语符表征一一对应,感受意的话语表征得以触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受意 体认语言学 体认生成路径 话语表征
原文传递
文学语言的意象性表达与感受意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宏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85,共7页
文学语言是心智活动的反映。高意象性表达容易唤起意象表征,在非概念性体验的呈现和感受意的引发中起到重要作用。低意象性表达的认知更多地依赖言语语境因素,能够在与高意象性表达互动中提炼出变异性感受意。文学创新从很大程度上讲是... 文学语言是心智活动的反映。高意象性表达容易唤起意象表征,在非概念性体验的呈现和感受意的引发中起到重要作用。低意象性表达的认知更多地依赖言语语境因素,能够在与高意象性表达互动中提炼出变异性感受意。文学创新从很大程度上讲是感受意的创新,自由意志的发挥受到随附性的影响和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受意 高意象性表达 低意象性表达 文学创新 随附性
下载PDF
心智哲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新探 被引量:3
10
作者 牟之渝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1-74,共4页
心智在网络语言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网络语言来源于感受意。网民对某一言语产生的感受意刺激业已存于大脑的意向性产生新的意识涌现,进而产生新的网络语言。在新网络语言的涌现过程中,网络人群(话语主体)的意向态度起着决... 心智在网络语言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网络语言来源于感受意。网民对某一言语产生的感受意刺激业已存于大脑的意向性产生新的意识涌现,进而产生新的网络语言。在新网络语言的涌现过程中,网络人群(话语主体)的意向态度起着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哲学 网络语言 感受意 意向性 涌现
下载PDF
心智视角下的汉英委婉语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秋香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72-75,99,共5页
借用心智哲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探讨委婉语的生成和理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委婉语产生的起点始于意向性,在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的共同作用下,话语主体以心物随附性为调节手段自由选择婉言的表达方式。而对委婉语的理解则依赖于受话人对&qu... 借用心智哲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探讨委婉语的生成和理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委婉语产生的起点始于意向性,在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的共同作用下,话语主体以心物随附性为调节手段自由选择婉言的表达方式。而对委婉语的理解则依赖于受话人对"感受意"的心理主观感受进行适度把握并推导、识别说话人的意图,由此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本研究论证了心智哲学理论运用于语言研究的可行性,为委婉语的解读提供了心智层面的解释依据,是对委婉语研究方法的一种补充,开辟了分析话语生成和解释机制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婉语 意向性 心物随附性 感受意
下载PDF
夸张话语的感受质解释 被引量:2
12
作者 龙德银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69-173,共5页
夸张话语及其所指涉的对象是什么?夸张话语的运作机制究竟跟什么有关?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在心智哲学和符号学的有关理论中找到。将符号学中的"符号表征三元观"和心智哲学中的感受质相结合,构建出由感受质、夸张话语和感受意... 夸张话语及其所指涉的对象是什么?夸张话语的运作机制究竟跟什么有关?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在心智哲学和符号学的有关理论中找到。将符号学中的"符号表征三元观"和心智哲学中的感受质相结合,构建出由感受质、夸张话语和感受意共同构成的"感受质"三角,形成夸张话语的感受质解释框架,指出感受质是解释项,主要解释"像什么"的问题;夸张话语是表征项,其夸大或缩小的只是事物的数量,发生变化的是事物的心理属性,而事物的物理属性却保持不变;夸张话语所指涉的对象是感受意,主要表达了感知主体的心理感受。在感受质的作用下,夸张话语及其指涉的感受意才得以联通,夸张话语的运作机制跟感受质和感受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夸张话语 感受质 感受意
下载PDF
基于模因论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反思 被引量:2
13
作者 牟之渝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1X期77-79,共3页
模因的生命周期以及模因生命周期顺利完成的条件带给英语写作教学新的反思。根据语言模因的周期特征,该文提出新的写作教学理念:教师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感受意并将背诵与心理涌现相结合进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关键词 模因论 感受意 心理涌现 英语写作教学
下载PDF
翻译传承关系的心智识解 被引量:2
14
作者 屠国元 李文竞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0-113,共4页
在"内涵外延传承说"的启示下,翻译中译文之所以能够在译文语言世界中替代原文是因为原文与译文之间具有传承关系。传承关系具体表现为译文"承受"了原文"传出"的意向性的一部分;译文是基于意向性的选择;... 在"内涵外延传承说"的启示下,翻译中译文之所以能够在译文语言世界中替代原文是因为原文与译文之间具有传承关系。传承关系具体表现为译文"承受"了原文"传出"的意向性的一部分;译文是基于意向性的选择;译文的感受意让其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对传承关系的认知识解是基于心智哲学视角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关系 心智哲学 意向性 感受意
原文传递
诗歌感知效果中的“难以言说”——感受意对“言不尽意”的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勇军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8,共4页
认知诗学不仅关注对文学文本的认知解读过程,也强调对感知效果的阐释。诗歌阅读中,读者通过对文本的体验,感受文本所欲传达的"言不尽意"的情感、审美等体验,这是一种非概念的。读者在对概念化的诗歌语言进行认知处理时,基于... 认知诗学不仅关注对文学文本的认知解读过程,也强调对感知效果的阐释。诗歌阅读中,读者通过对文本的体验,感受文本所欲传达的"言不尽意"的情感、审美等体验,这是一种非概念的。读者在对概念化的诗歌语言进行认知处理时,基于已有的经验对诗歌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进行解读,这种体验是诗歌语言之外的一种主观经验或感受,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体验。这种解读本质上是"难以言说"的,它使不同读者对同一首诗歌的理解呈现无限的可能,而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就是感受意,即读者对诗歌语言所描绘的"事物"的"感受质"的一种心理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感知效果 非概念的 难以言说 言不尽意 感受意
下载PDF
功用角色下藏缅语复合名词词义理据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云峰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9-205,共7页
功用角色是物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复合名词语义构成的普遍理据,其表现形式或显或潜,即所谓的显性理据和潜性理据,前者直接体现为功用角色对名词所指事物的修饰限定,后者则间接体现为功用角色对名词所指事物的转指。属于同一类型... 功用角色是物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复合名词语义构成的普遍理据,其表现形式或显或潜,即所谓的显性理据和潜性理据,前者直接体现为功用角色对名词所指事物的修饰限定,后者则间接体现为功用角色对名词所指事物的转指。属于同一类型的语言,词义理据基本上"大同小异",汉藏如此,藏缅语内部也不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用角色 藏缅语 复合名词 词义理据
原文传递
浅析感受性在丹尼特异现象学中的地位
17
作者 安婧 《青年与社会》 2014年第11期358-359,共2页
文章以感受性的产生为背号,阐述关国当代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的意识理论系统中对感受质的定位,由此引出心灵哲学中在研究身心问题中感受性是否应该继续存在的问题。丹尼特以其独特的异现象学视角建立起他的意识理论体系并对感受... 文章以感受性的产生为背号,阐述关国当代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的意识理论系统中对感受质的定位,由此引出心灵哲学中在研究身心问题中感受性是否应该继续存在的问题。丹尼特以其独特的异现象学视角建立起他的意识理论体系并对感受性这一现象给予认可并承认其影响的存在;但在身心问题的解决中却又对感受性采取坚决的取消态度。文章主要是以站在丹尼特异现象学的角度来分析感受性在丹尼特意识理论体系中所占有的特殊地位,并试图解释丹尼特对感受性的消解这一立场对身心问题的内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尼特 感受性(quale) 异现象学
下载PDF
定向降准对农业经济调控是否达到政策预期 被引量:26
18
作者 楚尔鸣 曹策 许先普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10,63,共9页
为了弥补"三农"的短板,央行多次实施了定向降准政策,以此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利用2001—2015年季度相关统计数据,运用Qual 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定向降准对农业经济调控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定向降准的实施对农业... 为了弥补"三农"的短板,央行多次实施了定向降准政策,以此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利用2001—2015年季度相关统计数据,运用Qual 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定向降准对农业经济调控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定向降准的实施对农业贷款和农业投资具有一定的正向效应,其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表明央行释放的流动性并没有得到有效地配置;定向降准并没有促成通货膨胀,从时间效应看只是具有振荡作用;定向降准的潜在变量对农业产值具有正向冲击部分解释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降准 农业经济 qual VAR
原文传递
氮肥基追比例对烟农19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武际 郭熙盛 +1 位作者 王允青 张平治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21-1027,共7页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氮肥施用方案提供依据,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于2004~2006年连续2个生长季研究了不同氮肥施1月时期和基追比例对烟农19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条...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氮肥施用方案提供依据,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于2004~2006年连续2个生长季研究了不同氮肥施1月时期和基追比例对烟农19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氮肥施用时期后移和基追比例的增加可以明显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累积。与氮肥全部基施处理相比,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7:3:0(N7/3)、5:3:2(N5/3/2)、3:3:4(N3/3/4)的处理,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2.27%、29.88%和37.52%;在不影响产量的基础上显著改善了小麦籽粒品质;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开花后植株氮积累量(r=0.765°)、成熟期植株氮积累量(r=0.685°和成熟期籽粒氮积累量(r=0.719°)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增加花后小麦植株氮素的同化量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改善小麦品质的重要途径。本试验条件下,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5:3:2的处理是兼顾产量和品质的最优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烟农19 氮肥基追比例 氮素吸收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QUAL 2K模型在乐安河流域水质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学平 万金保 柯颖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6-220,共5页
应用QUAL 2K综合水质模型对乐安河流域CODMn、NH3-N进行了水质模拟,模拟结果表明:QUAL2K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可以定量地描述乐安河中CODMn、氨氮水环境质量变化过程.
关键词 qual 2K模型 乐安河 CODMN NH3-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