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重组米微波-热风联合干燥工艺优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娜 修琳 +4 位作者 张浩 李晟 亓伟华 解慧 刘景圣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6-92,共7页
利用微波-热风联合干燥方式干燥玉米重组米,选取物料厚度、微波时间、微波功率、热风风速、热风温度和热风时间6个因素,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优化干燥过程。结果表明:物料厚度6 mm、微波时间6 min、微波功率1800 W、热风风速1 m/... 利用微波-热风联合干燥方式干燥玉米重组米,选取物料厚度、微波时间、微波功率、热风风速、热风温度和热风时间6个因素,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优化干燥过程。结果表明:物料厚度6 mm、微波时间6 min、微波功率1800 W、热风风速1 m/s和热风温度40℃和热风时间15 min为最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干燥速率为0.57 kg/kg·min、爆腰率为5%和感官评定为87。微波-热风联合干燥适用于玉米重组米干燥,是较快速、产品品质较好的干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重组米 微波 热风 联合干燥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原文传递
后拉伸对大直径TPEE单丝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马海燕 单佳慧 +1 位作者 王城 邵小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8-190,197,共4页
针对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可纺性差、冷却成形难,成纤综合力学性能不稳定等问题,采用熔融纺丝、液体冷却的方式制备了TPEE单丝。通过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实验方案,研究了拉伸温度、拉伸倍数、热定型温度等后拉伸工艺对大直径TPEE单... 针对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可纺性差、冷却成形难,成纤综合力学性能不稳定等问题,采用熔融纺丝、液体冷却的方式制备了TPEE单丝。通过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实验方案,研究了拉伸温度、拉伸倍数、热定型温度等后拉伸工艺对大直径TPEE单丝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拉伸倍数是影响TPEE单丝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热定型温度的影响其次,拉伸温度的影响最低;当拉伸温度为63℃,拉伸倍数为4.5,热定型温度为161℃时,得到TPEE单丝力学性能的局部最优解,其断裂强度为2.6468cN/dtex,断裂伸长率为63.24%,弹性回复率为9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酯弹性体 单丝 后拉伸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下载PDF
鸡蛋壳中CaCO_3制备C_6H_(10)O_4Ca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涛 马美湖 +1 位作者 蔡朝霞 周艳华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52,共5页
利用蛋壳与丙酸溶液直接反应制取C6H10O4Ca。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得出丙酸与蛋壳粉反应的回归方程,经方差分析检验显示该回归方程失拟性不显著,拟合度高。确定了直接反应法制取C6H10O4Ca产率的最佳... 利用蛋壳与丙酸溶液直接反应制取C6H10O4Ca。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得出丙酸与蛋壳粉反应的回归方程,经方差分析检验显示该回归方程失拟性不显著,拟合度高。确定了直接反应法制取C6H10O4Ca产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90℃,料液比1:16,丙酸用量180%,反应时间5h。在此条件下,C6H10O4Ca产率83.38%,纯度95.83%,重金属Pb含量(6.14×10)-4%。蛋壳是一种制备C6H10O4Ca的优质原料,实现资源利用,降低原料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壳 直接反应 丙酸钙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原文传递
活性碳纤维电热再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巍 李学佳 季涛 《产业用纺织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22,共6页
用自制电热再生装置对吸附甲苯的活性碳纤维进行电热再生试验,通过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案,以甲苯脱附率和脱附质量两个指标考察了脱附温度、载气流量和碳纤维层厚度对活性碳纤维电热再生效果的影响,得出了局部最佳组合方案:当脱... 用自制电热再生装置对吸附甲苯的活性碳纤维进行电热再生试验,通过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案,以甲苯脱附率和脱附质量两个指标考察了脱附温度、载气流量和碳纤维层厚度对活性碳纤维电热再生效果的影响,得出了局部最佳组合方案:当脱附温度为170℃、载气流量为1 200 mL/min、碳纤维层厚度为16 mm时,甲苯脱附率平均值为92.37%,脱附质量平均值为6.058 g,活性碳纤维的电热再生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碳纤维 电热再生法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下载PDF
丹凤县川原小麦优化栽培技术方案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鸿钧 何蓓如 +8 位作者 朱玉权 安志杰 刘曙东 张秋波 宋生魁 石胜利 刘丙新 彭珍 宋苏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4期28-36,共9页
1986~1988两年在凤丹县西河乡进行的多因素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小麦栽培结果分析表明:试验因素对小麦产量的效应顺序为:磷肥>播期>氮肥>播量。其中磷肥、氮肥效应方向为正,播期、播量效应方向为负;各因素的二次回归系数均显... 1986~1988两年在凤丹县西河乡进行的多因素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小麦栽培结果分析表明:试验因素对小麦产量的效应顺序为:磷肥>播期>氮肥>播量。其中磷肥、氮肥效应方向为正,播期、播量效应方向为负;各因素的二次回归系数均显著,且方向皆为负;磷肥×播期、氮肥×磷肥互作均在不同程度显著。根据产量极值点对应的各因素取值和回归方程模拟结果,丹凤县川原灌区目前提高小麦生产水平的关键技术措施应在继续增加氮肥投入的同时重点增加磷肥投入,将小麦播期由10月下旬提早到10月中旬。作者还讨论了该地区小麦亩产250~350kg和400kg以上不同产量水平的优化栽培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优化栽培技术方案 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 陕西省凤丹县
下载PDF
二次通用旋转设计优化绞股蓝皂苷的提取工艺参数
6
作者 岳琳娜 高学玲 +1 位作者 岳鹏翔 林硕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3-106,共4页
为获得绞股蓝皂苷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方法,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自变量,绞股蓝皂苷的得率为因变量,对影响绞股蓝总皂苷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3个因子对绞股蓝皂苷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提... 为获得绞股蓝皂苷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方法,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自变量,绞股蓝皂苷的得率为因变量,对影响绞股蓝总皂苷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3个因子对绞股蓝皂苷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提取效果有极显著影响,料液比对提取效果有显著影响,且料液比和提取时间、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间交互作用显著。通过软件模拟优化后得到绞股蓝皂苷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35(体积分数)、提取温度81℃、提取时间88min,绞股蓝皂苷的得率为8.12%。二次通用旋转设计优选绞股蓝皂苷的提取工艺,方法简单,预测性良好,对工业生产优化绞股蓝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皂苷 提取 二次通用旋转设计
下载PDF
不同生育阶段土壤含水率对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杰 陈思 +1 位作者 周振江 胡田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2-80,共9页
为实现番茄的优质生产及水资源高效利用,探求不同生育阶段土壤含水率与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之间的关系。以番茄苗期、始花结果期、果实生长初期、膨大期和品质形成期5个阶段的土壤含水率为试验因素,每个因素设5个水平,采取五元二次通用... 为实现番茄的优质生产及水资源高效利用,探求不同生育阶段土壤含水率与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之间的关系。以番茄苗期、始花结果期、果实生长初期、膨大期和品质形成期5个阶段的土壤含水率为试验因素,每个因素设5个水平,采取五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盆栽试验。建立维生素C含量与不同阶段土壤含水率的数学模型,分析因子主效应、单因子效应及两因素的耦合效应,并对模型模拟寻优。结果表明,品质形成期土壤含水率对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最大,苗期次之,始花结果期最小。控制其它阶段土壤水分为(70%~80%)θf时,果实维生素C含量随苗期、始花结果期土壤含水率变化不大(变异系数分别为2.46%、3.08%);随果实生长初期、膨大期和品质形成期土壤含水率呈抛物线变化,且影响程度依次增大(变异系数分别为5.79%、8.09%、17.25%),且这3个阶段土壤含水率分别为(67.79%~77.79%)θf、(65.58%~75.58%)θf、(68.86%~78.86%)θf时,维生素C含量有最大值,分别为24.10、24.21、24.10 mg/(100 g)。耦合效应表明,苗期与始花结果期和果实生长初期、始花结果期与膨大期、膨大期与品质形成期土壤含水率对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交互作用均呈正效应;苗期与膨大期和品质形成期、始花结果期与果实生长初期和品质形成期、果实生长初期与膨大期和品质形成期土壤含水率间的交互作用均呈负效应。在5个阶段土壤含水率分别为(50%~60%)θf、(90%~100%)θf、(50%~60%)θf、(80%~90%)θf、(70%~80%)θf时,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达最高30.10 mg/(100 g),但不利于产量的形成。当5个阶段土壤含水率分别为(90%~99.9%)θf、(90%~99.8%)θf、(90%~99.6%)θf、(74.0%~81.8%)θf、(74.3%~82.5%)θf时,可以同时获得较高的番茄单株产量(996.75~1 037.99 g)和维生素C含量(25.40~26.02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维生素C 土壤含水率 生育阶段 五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下载PDF
老压砂地氮磷钾肥配施的西瓜产量效应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西娜 白云 +1 位作者 谭军利 田军仓 《肥料与健康》 CAS 2021年第5期24-30,61,共8页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宁夏中部干旱带老压砂地种植的西瓜开展了氮、磷、钾肥耦合效应的田间试验,通过建立数学回归模型,分析了氮、磷、钾肥配施对西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对西瓜产量的效应高于氮肥和...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宁夏中部干旱带老压砂地种植的西瓜开展了氮、磷、钾肥耦合效应的田间试验,通过建立数学回归模型,分析了氮、磷、钾肥配施对西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对西瓜产量的效应高于氮肥和钾肥的,氮、磷和磷、钾均具有较显著的交互作用;低、中氮配中、高磷,低、中钾配中、高磷时,西瓜产量较高。经模型寻优,当西瓜目标产量为9500~14000 kg/hm^(2)时,氮、磷、钾肥水平分别为104.2~117.3、96.9~104.2、171.6~187.4 kg/hm^(2);当西瓜目标产量为14000~20000 kg/hm^(2)时,氮、磷、钾肥水平分别为114.3~120.2、113.8~116.7、181.2~188.4 kg/hm^(2)。磷素是老压砂地西瓜产量的主要限制养分,配合施用氮、钾肥可显著提高西瓜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压砂地 西瓜 氮磷钾肥配施 产量 回归模型 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下载PDF
氮磷硒配施对大豆产量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陈鹏 孙亚波 +5 位作者 张世文 周毅 周成 谢越 汪建飞 邢素芝 《肥料与健康》 CAS 2021年第5期31-35,45,共6页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以氮、磷、硒肥施用量为影响因素,研究其对大豆单株籽粒产量和籽粒硒含量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大豆单株籽粒产量的顺序为氮肥>磷肥>硒肥,影响大豆籽粒硒含量的顺序为硒肥>...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以氮、磷、硒肥施用量为影响因素,研究其对大豆单株籽粒产量和籽粒硒含量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大豆单株籽粒产量的顺序为氮肥>磷肥>硒肥,影响大豆籽粒硒含量的顺序为硒肥>氮肥>磷肥。经模拟寻优,施肥组合方案为氮肥施用量0.616~0.699 g/kg、磷肥施用量5.526~7.067 g/kg、硒肥施用量2.282~2.838 mg/kg时,产量较高;施肥组合方案为氮肥施用量0.362~0.496 g/kg、磷肥施用量4.139~5.861 g/kg、硒肥施用量3.209~3.463 mg/kg时,籽粒硒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大豆 产量 硒含量 施肥方案
下载PDF
越夏茬大棚不同栽培条件对硬果型番茄“红桔”产量的影响
10
作者 崔聪聪 王秀芝 +2 位作者 李尽朝 白晓雷 孟令强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年第5期47-49,共3页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研究“红桔”的高产栽培措施,探讨了不同苗龄、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红桔”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底肥、追肥三个因素对“红桔”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苗龄影响不显著;密度与苗龄的互作效应达到了极...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研究“红桔”的高产栽培措施,探讨了不同苗龄、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红桔”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底肥、追肥三个因素对“红桔”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苗龄影响不显著;密度与苗龄的互作效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密度与基肥的互作效应达到显著水平。在试验条件下,根据回归方程计算获得最高产量的最佳栽培方案为:密度2200株/667m^2、苗龄26~33d、底肥10~20kg/667m^2、追肥60-80kg/667m^2,预测产量为8630-8883kg/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苗龄 施肥量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