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村生物质集中供气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 被引量:11
1
作者 魏泉源 王凯军 +1 位作者 宋英豪 徐冬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03-307,共5页
该文着重分析中国农村生物质气化站建设与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生物质集中供气工程的建设及运行管理模式,并对运营模式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农村气化站的燃气输配应以集中制气管网输送及车载配送为主,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社... 该文着重分析中国农村生物质气化站建设与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生物质集中供气工程的建设及运行管理模式,并对运营模式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农村气化站的燃气输配应以集中制气管网输送及车载配送为主,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社会参与、多方投入的产业建设机制,实现专业化运营管理模式,从而解决制约生物质气化技术推广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建设 气化 运营模式 集中制气 区域配送
下载PDF
准东煤热解过程中不同赋存形态钠变迁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郭帅 蒋云峰 +3 位作者 熊青安 宋双双 赵建涛 房倚天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7-264,共8页
利用加压管式反应器对准东煤进行了一系列热解实验,并采用溶剂逐级萃取的方法研究了煤中各赋存形态钠在不同热解温度、停留时间及其压力下的变迁规律。研究发现,原煤中钠主要是以水合离子态和钠长石的形式存在,有机态钠含量较少。在500-... 利用加压管式反应器对准东煤进行了一系列热解实验,并采用溶剂逐级萃取的方法研究了煤中各赋存形态钠在不同热解温度、停留时间及其压力下的变迁规律。研究发现,原煤中钠主要是以水合离子态和钠长石的形式存在,有机态钠含量较少。在500-700℃时,随着挥发分的释放,水可溶性钠结合到煤焦的碳基质上,转化为盐酸可溶但水不可溶性的钠,少量有机钠会挥发至气相中。在700-900℃时,可溶性钠与高岭土等矿物质反应生成盐酸不可溶性钠。1 000℃时,钠的挥发量显著增加;部分高岭土与方解石分解生成的氧化钙反应生成钙长石,抑制了可溶性钠与高岭土之间的反应。煤中各形态钠的变迁主要发生在热解初期,与挥发分的释放同时进行。提高热解压力对钠的变迁行为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煤 热解 赋存形态 变迁
下载PDF
秸秆热解炭化多联产技术应用模式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霍丽丽 赵立欣 +2 位作者 姚宗路 孟海波 丛宏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7-232,共6页
通过秸秆热解多联产技术,能够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燃气和生物炭等,既能提供清洁能源,改善用能结构,又能有效还田和固碳,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潜力。分析内加热式移动床生物质炭气联产技术、外加热式移动床生物质热解炭气联产技术、外加热... 通过秸秆热解多联产技术,能够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燃气和生物炭等,既能提供清洁能源,改善用能结构,又能有效还田和固碳,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潜力。分析内加热式移动床生物质炭气联产技术、外加热式移动床生物质热解炭气联产技术、外加热式移动床生物质热解炭气油联产技术的工艺参数,提出了适宜自然村、村镇社区和规模化应用等3种不同规模用户的秸秆热解炭化生产技术应用模式,并以不同规模秸秆利用量为例,得到消耗每吨秸秆的纯利润分别为87、135和141元/t,销售利润率20%左右,温室气体碳排放交易可增加8%左右的纯收益,经济与环境效益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热解 生物炭 燃气 模式
下载PDF
生物质与塑料催化共热解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志伟 郭帅华 +4 位作者 吴梦鸽 陈颜 赵俊廷 李辉 雷廷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55-2665,共11页
生物质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碳源,其高效利用是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纽带。近年来,基于化石能源的塑料制品使用和废弃量快速增加,其难于自然降解,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生物质与塑料的催化共热解技术能够得到选择性更高的产品,进而提升高附... 生物质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碳源,其高效利用是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纽带。近年来,基于化石能源的塑料制品使用和废弃量快速增加,其难于自然降解,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生物质与塑料的催化共热解技术能够得到选择性更高的产品,进而提升高附加值产物的产率和品质,是生物质与塑料规模化利用的重要方向。本文从生物质与塑料高效转化的角度出发,梳理了生物质与塑料催化共热解技术研究进展,对生物质与塑料共热解机理、ZSM-5基催化剂共热解、过渡金属基催化剂共热解、碱/碱土金属催化剂共热解、多催化剂共热解等不同种类的催化共热解研究前沿进行了综述,并对比了原位催化和非原位催化的共热解方式,展望了生物质与塑料催化共热解的主要技术和发展方向,以期为生物质与塑料的高效协同转化提供方法参考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塑料 共热解 催化剂 催化方式
下载PDF
黔西南高砷煤热解过程中微量元素释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魏晓飞 张国平 +2 位作者 李玲 项萌 蔡永兵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05-2012,共8页
采用高温箱式电阻炉对黔西南海子地区煤样进行热解,研究了在300~1200℃下慢速热解过程中,热解温度、元素赋存状态和灰分对微量元素释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温度是影响煤失重和微量元素挥发的主要原因.As、Mo在900℃以上挥发较快;P... 采用高温箱式电阻炉对黔西南海子地区煤样进行热解,研究了在300~1200℃下慢速热解过程中,热解温度、元素赋存状态和灰分对微量元素释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温度是影响煤失重和微量元素挥发的主要原因.As、Mo在900℃以上挥发较快;Pb热解前期挥发较快,450℃以上挥发缓慢;Sb随热解温度的升高缓慢增大.微量元素的挥发性还与赋存状态关系密切,有机态最为活泼;硫化物态和碳酸盐态在热解后期由于矿物的分解而逐步释放;硅酸盐态最稳定,基本残留在灰分中.灰分越高微量元素越不易挥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南煤 热解 微量元素 挥发性 赋存状态
下载PDF
低阶煤中镉的赋存对其在热解中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周玲妹 郭豪 +5 位作者 初茉 畅志兵 王晓兵 张冠军 龚永强 曲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3-331,共9页
为了探明重金属镉元素在低阶煤热解过程中的释放机制,在铝甑反应器中考察了不同热解终温下(400~800℃)新疆淖毛湖煤和宝日褐煤热解过程中镉的迁移转化行为。提出了"原煤热解行为-镉在煤中的赋存形式-重金属镉的释放行为-FactSage... 为了探明重金属镉元素在低阶煤热解过程中的释放机制,在铝甑反应器中考察了不同热解终温下(400~800℃)新疆淖毛湖煤和宝日褐煤热解过程中镉的迁移转化行为。提出了"原煤热解行为-镉在煤中的赋存形式-重金属镉的释放行为-FactSage模拟"这一技术路线,首先在TGA反应器中考察了2种低阶煤的热解特性,其次利用逐级化学提取法和电子扫描电镜研究了重金属镉在煤中的赋存形式,然后在铝甑反应器中研究重金属镉在煤热解过程中的释放行为,最后结合FactSage热力学模拟计算,分层次系统地揭示重金属镉元素在热解过程中的释放机制。结果表明,镉在煤中的赋存形式决定了其在煤热解中的挥发性:2种低阶煤中有机结合态的镉元素比例均较高,导致低温时镉元素即可随着有机质的热分解而逸出;宝日褐煤中铁锰结合态镉元素较多,且大多分布于煤颗粒表面,受热容易分解从而导致其挥发;高温时宝日褐煤由于其SiO2含量较高,高温下熔融硅酸盐可与气态的镉元素发生反应,使镉元素的挥发率降低,而淖毛湖煤由于其含有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较多,可与矿物形成低温共熔物而导致镉元素释放率持续增加。另外,FactSage化学热力学模拟的结果与实验现象相符。计算表明镉是一种易挥发的元素,低温时煤中的镉元素几乎全部以气态单质镉的形式挥发,镉不与煤中Si,Al,Cl,Fe和碱金属等元素反应,但是这些矿物对镉元素进行吸附或包裹会影响镉元素在热解中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镉 释放行为 热解 赋存形式
下载PDF
油气田含油固废热解技术应用现状 被引量:7
7
作者 谢江浩 马蒸钊 +3 位作者 郭兵 谷广锋 杨庭 肖成磊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6-39,共4页
介绍了国内外含油固废热解技术工艺的应用现状,含油固废热解技术工艺根据加热方式不同可以分为3类:燃油燃气加热、电加热、摩擦加热。热解工艺常见进料方式可以有连续进料与间歇进料2种,进料方式各有优缺点。对各种热解工艺方法原理与... 介绍了国内外含油固废热解技术工艺的应用现状,含油固废热解技术工艺根据加热方式不同可以分为3类:燃油燃气加热、电加热、摩擦加热。热解工艺常见进料方式可以有连续进料与间歇进料2种,进料方式各有优缺点。对各种热解工艺方法原理与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并对含油固废热解处理技术今后在油田上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含油钻屑 含油污泥 加热方式 热传导
下载PDF
裂解气成因特征及成藏模式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君 吴晓东 +4 位作者 王东良 姜燕华 高阳 杨慎 莫午零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0-528,共9页
中国现阶段干酪根高演化阶段裂解气和原油裂解气探明储量占总储量26%以上,有必要系统研究该类天然气的形成、分布特征及下一步勘探方向。在大量源岩高演化生烃模拟和原油裂解模拟实验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裂解气研究成果,进一步分析了原油... 中国现阶段干酪根高演化阶段裂解气和原油裂解气探明储量占总储量26%以上,有必要系统研究该类天然气的形成、分布特征及下一步勘探方向。在大量源岩高演化生烃模拟和原油裂解模拟实验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裂解气研究成果,进一步分析了原油、海相—湖相泥岩及湖相煤系源岩裂解气的成因特征,并提出了5种成藏模式。原油裂解一般认为地温大于150℃以上时发生,实验证实一些地区在高于190℃才开始形成裂解气;烃源岩裂解气主要是干酪根芳甲基和终端甲基断裂,海相泥岩在RO值接近3%时裂解生气潜力接近枯竭,湖相煤系源岩在RO值为2.5%~5%时仍有较大的生成甲烷潜力,该阶段生气量占总生气量20%以上,而湖相泥岩裂解潜力介于二者之间,相对而言煤系源岩裂解气最具有潜力。裂解气主要具有古隆起原油裂解气、古风化—岩溶斜坡源岩裂解气、致密砂岩煤系源岩裂解气、特殊储集体裂解气、煤层—页岩源内裂解气5种成藏模式,古老海盆古隆起和斜坡、海陆过渡相盆地致密砂岩、中新生代湖相盆地特殊储集体是重要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气 实验模拟 成因特征 成藏模式
原文传递
生物质炭之低碳农业 被引量:6
9
作者 罗煜 陈敏 +3 位作者 孟海波 赵立欣 李贵桐 林启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26期93-99,共7页
农业生产过程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如何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并探寻土壤固炭方法已经成为当前农业与环境研究中的热点。旨在摸索一条由生物质炭化技术为基础的低碳农业发展的可能途径。从低碳这一热点问题出发,对低碳农业的定义、... 农业生产过程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如何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并探寻土壤固炭方法已经成为当前农业与环境研究中的热点。旨在摸索一条由生物质炭化技术为基础的低碳农业发展的可能途径。从低碳这一热点问题出发,对低碳农业的定义、特征、途径进行了基本阐述,同时论述了生物质炭的基本特征,及生物质炭在应用上的农学和环境学价值,并重点讨论了如何利用生物质炭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农业的可能模式,最后指出了当前生物质炭在低碳农业研究和利用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热裂解 低碳农业 土壤固碳 模式
下载PDF
首周期裂解方式对先驱体转化制备C_f/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钒 陈朝辉 +1 位作者 王松 郑文伟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9-32,共4页
以聚碳硅烷(PCS)为陶瓷先驱体,采用PIP工艺制备3D—B Cf/SiC复合材料,研究了首周期采用不同裂解方式对基体及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周期采用真空裂解或加压(5MPa)裂解,先驱体的陶瓷产率不同, 加压裂解的陶瓷产率最高,达到67... 以聚碳硅烷(PCS)为陶瓷先驱体,采用PIP工艺制备3D—B Cf/SiC复合材料,研究了首周期采用不同裂解方式对基体及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周期采用真空裂解或加压(5MPa)裂解,先驱体的陶瓷产率不同, 加压裂解的陶瓷产率最高,达到67.2%。裂解方式对产物的晶体结构没有明显的影响;首周期采用真空裂解制得的Cf/SiC复合材料性能最优,室温弯曲强度和断裂韧度达到404MPa和20.2MPa·m1/2,分别比采用加压裂解所得材料的性能提高40.7%和4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复合材料 聚碳硅烷 裂解方式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固体废弃物热解产物的半经验预测模型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爱民 高宁博 +1 位作者 蔡九菊 王志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07-710,共4页
在自制的热解装置上进行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热解实验 ,在获取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 ,从传热传质及表观化学反应动力学出发 ,运用相似理论和因次分析理论建立了固体废弃物热解产物的半经验预测模型 ,对不同实验工况下的固体废弃物的实验... 在自制的热解装置上进行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热解实验 ,在获取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 ,从传热传质及表观化学反应动力学出发 ,运用相似理论和因次分析理论建立了固体废弃物热解产物的半经验预测模型 ,对不同实验工况下的固体废弃物的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得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所建半经验预测模型能很好地反映物料特性、运行参数和热解装置特性对热解产物的影响 ,随着热解试验装置和取样分析仪器的改进和提高 ,采用更多的精度更高的实验数据回归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弃物 热解产物 复杂反应 因次分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Effect of occurrence mode of heavy metal elements in a low rank coal on volatility during pyrolysis 被引量:3
12
作者 Lingmei Zhou Hao Guo +3 位作者 Xiaobing Wang Mo Chu Guanjun Zhang Ligang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2019年第2期235-246,共12页
The harmful trace elements will be released during coal utilization, which can cause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further endangering human health, especially for heavy metal elements. Compared to combustion, the release... The harmful trace elements will be released during coal utilization, which can cause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further endangering human health, especially for heavy metal elements. Compared to combustion, the release of heavy metal elements during coal pyrolysis process, as a critical initial reaction stage of combustion, has not received sufficient attention. In the present paper, a low rank coal, from Xinjiang province in China, was pyrolyzed in a fixed bed reactor from room temperature,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with the heating rate of 10 °C/min, and the final pyrolysis temperature was from 400 to 800℃ with the interval of 100℃. The volatility of heavy metal elements (including As, Hg, Cd and Pb) during pyrolysis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e volatility of all heavy metal elements increased obviously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followed the sequence as Hg > Cd > As > Pb, which was mainly caused by their thermodynamic property and occurrence modes in coal. The occurrence modes of heavy metals were studied by sink-andfloat test and sequential chemical extraction procedure, and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heavy metal elements were mainly in the organic and residual states (clay minerals) in the raw coal. And most of the organic heavy metals escaped during the pyrolysis process, the remaining elements were mainly in the residual state, and the elements in Fe-Mn state also tended to remain in the ch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pyrolysis HEAVY metal elements VOLATILITY OCCURRENCE mode
下载PDF
煤催化热解焦油提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穆飞 倪效磊 +1 位作者 乔英云 田原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1-55,共5页
从催化剂与煤的作用状态入手,将煤的催化热解分为催化剂原位催化煤热解和非原位(催化剂对煤热解挥发物的催化提质)2种,并对这2类催化热解方式进行了评述。指出这些热解方式中催化剂加入程序与作用方式的不同,以及应用于工业化规模的优劣... 从催化剂与煤的作用状态入手,将煤的催化热解分为催化剂原位催化煤热解和非原位(催化剂对煤热解挥发物的催化提质)2种,并对这2类催化热解方式进行了评述。指出这些热解方式中催化剂加入程序与作用方式的不同,以及应用于工业化规模的优劣势,并考察了煤催化热解中不同类型催化剂、不同催化提质方式的催化提质效果,以实现提高煤热解焦油品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催化热解 焦油品质 作用方式
下载PDF
氨热裂解重整制氢及总参数预测模型
14
作者 杨凡 梁前超 +1 位作者 赵建峰 乔润鹏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7-280,285,共5页
为了建立精确、快速的氨热裂解重整制氢模型来预测氨分解率,分析了以Ni-TiO_(2)-Al_(2)O_(3)复合物作为催化剂时,氨体积空速、入口温度对氨热裂解制氢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在该催化剂下,氨热裂解制氢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并以Arrhenius定律... 为了建立精确、快速的氨热裂解重整制氢模型来预测氨分解率,分析了以Ni-TiO_(2)-Al_(2)O_(3)复合物作为催化剂时,氨体积空速、入口温度对氨热裂解制氢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在该催化剂下,氨热裂解制氢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并以Arrhenius定律为基础理论推导出氨分解率与氨体积空速、入口温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氨分解率预测模型,利用实验数据使用1stOpt软件得出了预测模型中参数的具体数值。实验表明:入口温度、氨体积空速对氨分解率均有较显著的影响,并且在较高的入口温度、较低的氨体积空速下更有利于氨分解反应。实验得出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入口温度为740~780℃,氨体积空速为500~800 h^(-1);所建立的预测模型与实验数据呈显著相关,能很好地预测氨分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热裂解 氨体积空速 入口温度 氨分解率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热裂解技术在固废处置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书亮 《节能与环保》 2021年第8期75-76,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达到空前的高度。但在人类发展中,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如固废产生、资源消耗等。其中,固废已成为危害城市环境,威胁人类发展和生存的危险物质。如何高效地处理固废,成为人类的关注重点。本文以固废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达到空前的高度。但在人类发展中,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如固废产生、资源消耗等。其中,固废已成为危害城市环境,威胁人类发展和生存的危险物质。如何高效地处理固废,成为人类的关注重点。本文以固废的产生为切入点,分析了热裂解技术的具体应用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 热裂解技术 应用方式
下载PDF
尿素热解制氨脱硝控制模式研究
16
作者 戴尚访 俞峰苹 王先董 《上海节能》 2022年第2期210-213,共4页
为解决液氨制氨气装置中液氨运输、储存的安全问题,诸多燃煤发电厂选择尿素热解制氨的技术。尿素热解制氨技术中的控制模式与液氨制氨气技术不同,缺少完善的控制方法。介绍了尿素热解制氨脱硝系统的组成及该系统的控制模式和主要控制回路。
关键词 尿素热解 控制模式 脱硝
下载PDF
神府煤加压热解特性及热解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贤华 鞠付栋 +3 位作者 杨海平 徐健 张世红 陈汉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0-44,共5页
煤的加压气化是煤清洁利用的关键,作为气化反应的初始阶段,煤热解特性对煤气化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深入了解煤的加压热解机制,该文采用加压热重分析仪研究了我国的一种典型烟煤——神府煤在不同压力下的热解失重特性,采用挥发分释... 煤的加压气化是煤清洁利用的关键,作为气化反应的初始阶段,煤热解特性对煤气化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深入了解煤的加压热解机制,该文采用加压热重分析仪研究了我国的一种典型烟煤——神府煤在不同压力下的热解失重特性,采用挥发分释放综合特性指数(D)与非等温法,结合不同的扩散机制函数分析了神府煤加压热解动力学机制。研究发现神府煤的热解主要包括煤样的干燥脱水、挥发分的析出以及大分子焦油的二次裂解;加压对神府煤的热解过程有明显的影响,热解压力小范围的升高(<0.8MPa)有利于挥发分的析出,然而过高的压力不利于挥发分的快速析出,挥发分释放综合特性指数可很好地表征神府煤加压热解过程中挥发分的析出特性。热动力学分析表明,三维球扩散模型比较适合神府煤的加压热解机制,低温段活化能随热解压力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但明显高于高温段热解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府煤 加压热解 三维球扩散 动力学
下载PDF
催化剂与催化方式对生物质/塑料共热解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冠群 王卫民 +2 位作者 汤元君 李璇 陶轩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94,共9页
首先使用HZSM-5作为催化剂,探究原位与异位催化方式对生物质与塑料共热解过程的影响。之后对HY、HZSM-5和Fe/HZSM-53种催化剂进行全面表征,进一步对比研究三者对生物质与塑料共热解过程的影响,并对3种催化剂积炭失活行为进行了分析。结... 首先使用HZSM-5作为催化剂,探究原位与异位催化方式对生物质与塑料共热解过程的影响。之后对HY、HZSM-5和Fe/HZSM-53种催化剂进行全面表征,进一步对比研究三者对生物质与塑料共热解过程的影响,并对3种催化剂积炭失活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位催化生物油产率高于异位催化,但是异位催化方式强化了“双烯合成”和芳构化等反应,显著提升了芳烃的选择性,高达82.8%。过渡金属Fe的引入提高了催化剂抑制积炭的能力,Fe/HZSM-5催化剂结焦量远少于HY和HZSM-5催化剂,仅为3.77%。同HZSM-5相比,Fe/HZSM-5中Bronsted酸强度减弱,略微降低了碳氢化合物的选择性,但是将碳氢化合物中芳烃的选择性提高了16.7%。由于焦炭的附着,反应后的催化剂比表面积、孔容和酸强度均有所降低,进而降低了其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塑料 共热解 催化方式 失活
下载PDF
木柱单面及相邻两面受火后的剩余承载力试验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晋 许清风 商景祥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1-468,共8页
为研究我国常用树种木构件的抗火性能,采用水平燃烧炉并依据ISO834标准火灾温度曲线进行了5组共32根木柱单面或相邻两面受火的火灾试验,以及试件受火后的剩余受压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木柱有效面积因受火炭化而减小,相邻受火面之间呈圆... 为研究我国常用树种木构件的抗火性能,采用水平燃烧炉并依据ISO834标准火灾温度曲线进行了5组共32根木柱单面或相邻两面受火的火灾试验,以及试件受火后的剩余受压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木柱有效面积因受火炭化而减小,相邻受火面之间呈圆弧状连接,边角棱角不再存在,靠近炭化层的高温分解层木材强度明显劣化;表面无防火措施木柱的平均炭化速度为1.1 mm/min,石膏抹面和防火涂料能有效延缓木构件开始炭化的时间,且防火涂料防火效果更为显著;受火木柱受压破坏时四侧面中心竖向应变有一定差异,偏压特征比较明显;极限承载力、极限位移和刚度随着受火时间增加而减小;截面较大柱的剩余承载力下降程度明显小于截面较小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柱 单面受火 相邻两面受火 炭化速度 剩余承载力 炭化层 高温分解层 破坏形态 抗火性能
下载PDF
不同布井模式下富油煤原位热解传热规律数值模拟 被引量:4
20
作者 毛崎森 刘嘉晔 +4 位作者 王长安 侯育杰 宁星 薛香玉 车得福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9,共13页
原位热解技术是可将富油煤在地下煤层中直接进行加热而无需开采的一种新型富油煤开发利用技术,能够实现对富油煤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为了探究布井模式对加热过程中升温效果的定量影响,通过Fluent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布井数量(单... 原位热解技术是可将富油煤在地下煤层中直接进行加热而无需开采的一种新型富油煤开发利用技术,能够实现对富油煤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为了探究布井模式对加热过程中升温效果的定量影响,通过Fluent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布井数量(单口注热井、四口注热井、六口注热井)、不同加热介质流速(2 m/s,4 m/s,6 m/s,8 m/s,10 m/s,12 m/s)、不同加热介质温度(500℃,550℃,600℃,650℃,700℃)等因素对煤层整体温度场均匀性以及煤层加热速率的影响。此外,探究了多井注热对不同井间的流量配置偏差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多井注热的模式改善了裂缝中流体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六井注热有效区域是单井注热有效区域的2.2倍,煤层平均温度提高了约100℃。六井注热模式下,提高流速和提高加热介质温度均可大幅改善煤层升温的速率,当加热介质为650℃,入口折算流速为10 m/s时,加热三年后的有效加热区域范围已经达到70%。单井的流量出现偏差时,有效加热区域占比从50.7%下降至47.9%。当三口井同时出现流量偏差时,井群的调节能力减弱,有效加热区域占比从50.7%下降至44.9%。布井模式的优化提高了富油煤层原位加热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油煤 原位热解 注气加热 布井模式 传热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