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知识元”理论的《伤寒论》标引实践 |
周冉冉
李伊然
罗亚敏
宋慧荣
李冉
葛飞
陶晓华
|
《西部中医药》
|
2021 |
7
|
|
2
|
基于德尔菲法的《脑卒中“病脉证并治”临床辅助决策方案》条目筛选 |
丁萌萌
任巧生
陈健
齐大河
王可欣
陈媛媛
孔令博
常静玲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
2024 |
0 |
|
3
|
黄文政教授运用脉证合参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
赵晰
王耀光
李蔓
黄文政
董少宁
|
《天津中医药》
CAS
|
2018 |
4
|
|
4
|
秦汉医学范式研究刍议 |
邱旭东
钟相根
|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2 |
1
|
|
5
|
麻杏甘石汤证的脉证研究 |
张友堂
庚晓慧
|
《河南中医》
|
2011 |
0 |
|
6
|
李士懋“溯本求源、平脉辨证”学术观点初探 |
冯瑞雪
张紫微
张再康
|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2
|
|
7
|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阳虚脉阻证)病人NO、IL-1、IL-6、vW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
赵国良
李达
冯振宇
闫建玲
袁长玲
杨园园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20 |
13
|
|
8
|
思维导图下中医规培生“脉-证-治”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概述 |
杨培云
滕晶
|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
2017 |
11
|
|
9
|
《伤寒杂病论》“病脉证并治”诊疗思维模式临床应用 |
孙鸿昌
张晓艳
蔡超产
陈晓辉
|
《河南中医》
|
2017 |
9
|
|
10
|
基于“病脉证并治”诊疗思维的《伤寒论》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 |
李芊芊
付兴
杨凤
侯鉴宸
陶晓华
韩帅
贾昌民
|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8
|
|
11
|
从因脉证治构建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思路探析 |
扈新刚
张允岭
郑宏
张锦
黄启福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0 |
8
|
|
12
|
金匮要略教学探索——回归“病脉证并治”逐级分类循证推理之临床诊疗模式 |
钟相根
李宇航
|
《中医教育》
|
2021 |
8
|
|
13
|
《伤寒杂病论》“病脉证并治”诊疗思维模式探析 |
杨凤
李芊芊
侯鉴宸
李冉
李伊然
周冉冉
陶晓华
|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6
|
|
14
|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平脉辨证思辨体系治疗老年性失眠的体会 |
于海
张微
于子洋
董静菲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2024 |
0 |
|
15
|
《伤寒论》麻黄升麻汤证脉象发微 |
马振
赵凰宏
李发枝
徐江雁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1 |
3
|
|
16
|
仲景“病脉证并治”逐级分类、循证推理之临床诊疗决策模式解析 |
邱旭东
王町囡
钟相根
|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7
|
《素圃医案》阴证似阳证辨识 |
于渐慧
|
《河南中医》
|
2017 |
1
|
|
18
|
诊家当参《脉镜须知》 |
王佳佳
王智瑜
|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
2017 |
0 |
|
19
|
从脉象论木防己汤证之虚实 |
牛苗苗
李建朋
张效科
|
《河南中医》
|
2021 |
1
|
|
20
|
论《伤寒论》数脉主病 |
林奕
常诗荃
孙建鑫
杨冰
张迪
赵国平
|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