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递文化表征何以成为可能?——基于云南西双版纳一傣族村寨的民族志考察 被引量:8
1
作者 赵旭东 朱鸿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29-37,共9页
人类学以研究人和文化见长。在人和文化组成的人文世界中,文化通过不断地传递得以存续。人作为文化传递的重要环节和载体,在以文化表征的传递为主要方式的文化传递过程中,其心理表征以及该表征所指的意义也在不断变动,从而使由心理表征... 人类学以研究人和文化见长。在人和文化组成的人文世界中,文化通过不断地传递得以存续。人作为文化传递的重要环节和载体,在以文化表征的传递为主要方式的文化传递过程中,其心理表征以及该表征所指的意义也在不断变动,从而使由心理表征外化而成的公共表征发生改变。这些传递过程中的变化与不变皆能统辖于文化表征本身,因此在网络通讯技术和新媒体高度发达的现实社会语境中,以文化表征的传递的视角理解文化的传递和嬗变就成为必要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递 文化表征 公共表征 心理表征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跨域距离一致的有限数据图像修复
2
作者 厉嘉琦 肖婷 +1 位作者 杨孟平 王喆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74-3680,共7页
针对现有深度学习图像修复方法在有限数据场景下存在的修复质量差、多样性弱等问题,在预训练基础上提出一种域自适应的方法,迁移源域中可学习的知识,补充训练中所需的信息。对源域和目标域中的特征信息进行探究,发现特征中的结构信息可... 针对现有深度学习图像修复方法在有限数据场景下存在的修复质量差、多样性弱等问题,在预训练基础上提出一种域自适应的方法,迁移源域中可学习的知识,补充训练中所需的信息。对源域和目标域中的特征信息进行探究,发现特征中的结构信息可作为公共表征,为域自适应提供学习的来源;为更有针对性地完成域自适应过程,提出一种自适应跨域距离一致性损失,自适应地调节损失权重,保留更多与目标域接近的源域相对距离,完成对源域知识的学习。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提升修复质量和真实性,并且具有良好的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修复 深度学习 有限数据 预训练 域自适应 公共表征 相对距离
下载PDF
魔发之“魔”:从身体之发看表征的转换与文化逻辑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旭东 张文潇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7-145,共9页
表征既可以是心理的,也可以是公共的,是用另外一个事物来代表最初始的呈现时的人的存在状况。人们借助表征将缺场/虚拟之物经由个体认知加工而呈现出来,从而发生了一系列公共表征——心理表征——公共表征的转化。身体之发之所以作为一... 表征既可以是心理的,也可以是公共的,是用另外一个事物来代表最初始的呈现时的人的存在状况。人们借助表征将缺场/虚拟之物经由个体认知加工而呈现出来,从而发生了一系列公共表征——心理表征——公共表征的转化。身体之发之所以作为一种"魔"的表征,既是缘于其自身的特性,也是缘于个体认知对它的接受力。这种在不断转化的过程中,"魔"(表征)经由转喻与隐喻的发生机制在个体认知的加工与社会情境的形塑下而呈现多元意义,另据其"外在化的情景适应性"和"内在化的认知结构的适应性"而有着不同程度的"易感染性"。多元的认知态度与行为选择的背后都是个体利用表征对内在/外部的"无序"所做出的反应与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表征 公共表征 文化逻辑 易感染性
原文传递
关于公共图书馆边缘化倾向及对策的探讨 被引量:14
4
作者 吴一舟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64-68,共5页
认为图书馆边缘化倾向已是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在:①公共信息中心的地位已丧失;②其中介作用正在遭遇社会信息服务业的挑战;③被图书零售的业态变化所冲击;④职业文化优势正在消失;⑤核心价值受到挑战。在此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应重新定位... 认为图书馆边缘化倾向已是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在:①公共信息中心的地位已丧失;②其中介作用正在遭遇社会信息服务业的挑战;③被图书零售的业态变化所冲击;④职业文化优势正在消失;⑤核心价值受到挑战。在此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应重新定位,调整发展对策,变革服务模式,强化图书馆能力和角色,成为集综合文化中心、信息整合中心、个性表现中心、社会生活中心和经济教育中心为一体的复合图书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边缘化 表现 对策
原文传递
基于SEFusion-MPOR的多模态特征融合舆情表征算法
5
作者 郭小宇 马静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1-189,共9页
[目的/意义]多模态舆情表征是多模态舆情计算与分析的基础。文章探索了一种赋予不同模态特征动态权重的舆情表征算法,可以更精准地捕捉到模态之间的依赖关系,极大降低多模态舆情表征复杂度,减少算力资源消耗。[方法/过程]SEFusion-MPOR... [目的/意义]多模态舆情表征是多模态舆情计算与分析的基础。文章探索了一种赋予不同模态特征动态权重的舆情表征算法,可以更精准地捕捉到模态之间的依赖关系,极大降低多模态舆情表征复杂度,减少算力资源消耗。[方法/过程]SEFusion-MPOR算法在预训练模型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全连接层、门控机制与激活函数构建了压缩与激活算子,获取各模态的动态权重,使用矩阵相乘将动态权重作用于相应模态,进而构建了多模态特征融合的网络舆情表征算法。[结果/结论]在Memotion 3与MVSA-multiple两个公开的多模态舆情数据集上进行实验,与基线模型的对比表明,文章提出的表征方法在多个子任务中取得了最优结果。该方法仅通过简单操作,就达到了复杂表征算法的效果,且具有可解释性与外推性。其高效和准确的表征方法不仅适用于舆情情报处理,也适合情报分析工作中的通用多模态信息基础表征。[局限]研究验证仅限于双模态数据集,未涉及更广泛模态的数据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舆情 多模态特征融合 舆情表征 预训练模型 SEFusion-MPOR
原文传递
基于Internet的公共问题群体研讨决策过程的信息表示研究
6
作者 冯秋红 程少川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7-711,共5页
利用 Internet进行公共问题群体研讨决策可以使公共问题的决策更加民主和科学。本文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 ,对基于 Internet的公共问题群体研讨的流程进行了设计 。
关键词 Internet 因特网 公共问题决策 群体决策 民主化 系统科学 信息表示 程序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