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 被引量:23
1
作者 佐藤学 田辉副(翻译整理) 《中国德育》 2007年第1期8-12,15,共6页
日本学校改革的目标是创建“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不仅使其可成为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天地,也是教师共同学习成长的地方,并且还可以作为家长、市民支持和参加学校改革、共同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改革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杜威... 日本学校改革的目标是创建“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不仅使其可成为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天地,也是教师共同学习成长的地方,并且还可以作为家长、市民支持和参加学校改革、共同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改革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杜威的公共哲学。推进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建设,需要遵循少则多、简则优、小则精的原则。这种改革并没有特定的形态、特定的运动以及特定的处方,是任何一所学校的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挑战的“活动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哲学 公共性 学习共同体 学校改革
原文传递
当代欧美公共哲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菲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6-102,共7页
当代欧美公共哲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领域、公共性、公共理性以及公共生活伦理等方面,欧美哲学界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中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后现代主义倾向、新实用主义倾向和共同体主义倾向。
关键词 哲学研究 欧美 当代 述评 公共生活伦理 后现代主义 共同体主义 新实用主义 公共领域 公共哲学 公共理性 公共性 哲学界
下载PDF
从《大众哲学》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 被引量:13
3
作者 薛金慧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4-7,共4页
艾思奇可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第一人,他的代表作《大众哲学》先后出版了30多次。究其成功原因,是书中语言表达尽量避开高深的理论,通俗具体;写作手法上能够对问题反复阐述;写作内容结合实践的需要和人民大众的思想实际;写作特色... 艾思奇可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第一人,他的代表作《大众哲学》先后出版了30多次。究其成功原因,是书中语言表达尽量避开高深的理论,通俗具体;写作手法上能够对问题反复阐述;写作内容结合实践的需要和人民大众的思想实际;写作特色上紧扣时代,做到与时俱进。正是在此书的启发和影响下,千百万在黑暗中徘徊摸索的青年才看到了光明,从而走上革命道路。当前,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项急需研究而且关系重大的问题,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可以为今天的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哲学 艾思奇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历史经验
下载PDF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野下公共哲学的话语指向——一种对“新公共服务”的解读 被引量:10
4
作者 林修果 陈建平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2-17,共6页
公共行政学发展是在理论本身不断地反思批判和不断超越中走向成熟的。在对时下流行的新公共管理的反思批判中,美国学者丹哈特的“新公共服务”渐成体系并且论证了其对新公共管理超越的地方。新公共服务将理论视角聚焦到公共生活的主体... 公共行政学发展是在理论本身不断地反思批判和不断超越中走向成熟的。在对时下流行的新公共管理的反思批判中,美国学者丹哈特的“新公共服务”渐成体系并且论证了其对新公共管理超越的地方。新公共服务将理论视角聚焦到公共生活的主体——公民,而不再是“掌舵”的公共行政人员。公民具有相当的公共理性,这既是新公共服务潜涵的理论需求,也是公共哲学的一个基本主题,而公共理性基于最基本的公共生活事实和公共文化背景。从传统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再到新公共服务的发展变迁中,蕴含着公共哲学话语转换的涵义,亦即公共哲学将从传统形而上高度向公共生活的经验层面转换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公共服务 公共哲学 话语 公共理性
原文传递
公共产品理论的公共哲学思想基础:关系探析及本土化路径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明 李京晔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8-73,共6页
公共产品理论在各国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构成现代行政学基础理论之一。但是,在公共产品理论应用中,人们普遍缺乏对其赖以存在的公共哲学思想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公共产品理论产生的社会思想背景、与公共哲学关系,以及... 公共产品理论在各国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构成现代行政学基础理论之一。但是,在公共产品理论应用中,人们普遍缺乏对其赖以存在的公共哲学思想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公共产品理论产生的社会思想背景、与公共哲学关系,以及对公共产品理论基础的主要公共哲学观点的反思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共哲学思想中与公共产品理论相关观点进行分析,并指出如何为公共产品理论在我国的改造、适用,奠定必要的公共哲学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产品 公共哲学 公共性 公私
原文传递
公共哲学与现代媒体 被引量:5
6
作者 万俊人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5,共8页
现代社会最根本的特征是其公共性,而最充分体现公共性三大特质的典型形式或社会群体正是现代公共媒体,它是现代社会最强大最让人感到恐惧的力量。现代媒体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价值,可以作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理解。从积极的方面来说,现... 现代社会最根本的特征是其公共性,而最充分体现公共性三大特质的典型形式或社会群体正是现代公共媒体,它是现代社会最强大最让人感到恐惧的力量。现代媒体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价值,可以作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理解。从积极的方面来说,现代媒体是政治帝国的制约力量,是市场经济生活中公正的判官,对现代化的普及承担着重要的传播使命,使公共社会的信息共享有可能发挥最高的资源效益。从消极方面来理解,公共媒体是对私人生活空间的挤压,并且使文化公共化、世俗化和平庸化。所以,从公共哲学的视野来审视,现代媒体不仅要有公正的旁观和分享,还需要一种宽容的姿态;不仅要有恰当的干预意识和积极的监督姿态,还要培养个性化因而越具有公共性的东西。现代社会是公共哲学和公共媒体实现联姻的社会,这种结合有利于二者的自强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社会 公共哲学 现代媒体 公共性
下载PDF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被引量:6
7
作者 毕国明 《学术探索》 2003年第1期44-46,共3页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哲学与人民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在我国率先开辟了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道路 ,并对哲学中国化、现实化进行了初步探索 ,做出了重要贡献。《大众哲学》所体现的开拓创新精神 ,对于我们在新时期...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哲学与人民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在我国率先开辟了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道路 ,并对哲学中国化、现实化进行了初步探索 ,做出了重要贡献。《大众哲学》所体现的开拓创新精神 ,对于我们在新时期探索哲学如何与时俱进 ,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服务 ,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重要贡献
下载PDF
重建中国公共哲学的反思与设想 被引量:6
8
作者 顾肃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47,共7页
中国传统公共哲学以"立公去私"的伦理论述为基本出发点和主要内容,忽视了对于统治者合 法性的道义和制度制约。重建中国社会的公共哲学,需要在继承传统哲学合理因素、进行规范性论述的同时, 全面阐述诸如权力、权威、国家、... 中国传统公共哲学以"立公去私"的伦理论述为基本出发点和主要内容,忽视了对于统治者合 法性的道义和制度制约。重建中国社会的公共哲学,需要在继承传统哲学合理因素、进行规范性论述的同时, 全面阐述诸如权力、权威、国家、主权、法律、正义、平等、权利、财产权、自由、民主、公共利益等最基本的政治和 社会范畴,在此基础上论述公共哲学的基本原则和结论,在理论前提上则提倡多元竞争而不必定于一尊;在方 法论上应以理性主义的逻辑阐明和公开讨论取代非理性思维、盲从权威和单纯意识形态式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哲学 中国传统 自由民主 权利
原文传递
儒家思想与东亚公共哲学──以“和而不同”意旨之分析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江宜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0,20,共11页
探讨儒家思想能否作为东亚公共哲学的基础,首先需要厘清什么是公共哲学,并比较东亚与西方公共哲学概念的异同。在此基础上讨论东亚公共哲学能否成立的问题,并以"和而不同"为例,说明儒家思想可以提供一种有利于公共哲学发展的... 探讨儒家思想能否作为东亚公共哲学的基础,首先需要厘清什么是公共哲学,并比较东亚与西方公共哲学概念的异同。在此基础上讨论东亚公共哲学能否成立的问题,并以"和而不同"为例,说明儒家思想可以提供一种有利于公共哲学发展的伦理系统。另一方面,从儒家对"异端"的看法,也可以进一步分析儒家和谐哲学的底蕴与宽容异见的限度。在厘清了"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真义之后,可以发现儒家对待异己学说的态度是模棱两可的,如果要使儒家与公共哲学接榫,我们仍然必须对儒家思想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公共哲学 和谐 异端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西方治理理论的公共哲学批判性诠释 被引量:6
10
作者 池忠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5,共10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公共事务变革出现了两个流行概念:新公共管理与治理。这两种思潮都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国家治理成为热点之时,往往从治理与管理的词义差别上确定其论证逻辑,这是有局限的。引入斯金纳的"历史语...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公共事务变革出现了两个流行概念:新公共管理与治理。这两种思潮都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国家治理成为热点之时,往往从治理与管理的词义差别上确定其论证逻辑,这是有局限的。引入斯金纳的"历史语境"方法,展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治理发生的时间及其交织形态,从公共哲学的途径显现西方治理理论的意识形态基础,以此折射中西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理论 公共哲学 历史语境
下载PDF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5
11
作者 罗旭华 《创新》 2011年第4期128-130,136,共3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开办至今,面临着专业定位不明确,社会认可度差,学生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应该通过科学的专业定位,推动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宣扬和培育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专业精神和理念,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教...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开办至今,面临着专业定位不明确,社会认可度差,学生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应该通过科学的专业定位,推动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宣扬和培育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专业精神和理念,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教学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来促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 专业建设 公共精神
下载PDF
大学生公共哲学课学习兴趣的调查及思考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梅叶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21-123,共3页
作为"两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生到底对它有多大的兴趣?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就调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前提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改措施。
关键词 公共哲学 学习兴趣 调查 对策
下载PDF
让哲学亲近生活——艾思奇《大众哲学》给我们的启示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兵 《昆明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68-72,共5页
《大众哲学》的成功,表明现代哲学就内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用哲学去服务生活,在开显生活哲理的同时,哲学就会变成人们自觉的生活。若让哲学亲近生活,就应当像艾思奇那样站在时代高度发现和回应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并用哲学去启迪... 《大众哲学》的成功,表明现代哲学就内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用哲学去服务生活,在开显生活哲理的同时,哲学就会变成人们自觉的生活。若让哲学亲近生活,就应当像艾思奇那样站在时代高度发现和回应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并用哲学去启迪人们的生活智慧,同时还要求哲学家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和很高的理论造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哲学 亲近生活 生活化 通俗化 中国化
下载PDF
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青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3-11,共9页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上,艾思奇是一位独特的先行者。20世纪30年代初期,他写出了著名的《大众哲学》,成为开拓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第一人。延安时期,他在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道路时最早提出和论证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上,艾思奇是一位独特的先行者。20世纪30年代初期,他写出了著名的《大众哲学》,成为开拓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第一人。延安时期,他在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道路时最早提出和论证了"哲学的中国化、现实化"问题。解放后,他是努力推动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和系统化的主要代表。在新形势下进一步研究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探索的历程与得失,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思奇 大众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下载PDF
人类“公共利益”正当性的探求与“公共悖论”的有效化解
15
作者 袁祖社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99-105,共7页
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作为一种"价值两难",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实践的常态,是受生存规律的制约而形成的人类不得不面临的基本现实;对公共利益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从抽象的道德原则向具体个体的共同福利转变的... 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作为一种"价值两难",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实践的常态,是受生存规律的制约而形成的人类不得不面临的基本现实;对公共利益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从抽象的道德原则向具体个体的共同福利转变的过程。在现实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通常表现为所谓的"公共悖论":多数选择与正义原则之间的冲突;个人理性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哲学 集体行动 公共利益
下载PDF
走向完善的公共性社会:全球战疫与中国之治的公共哲学审思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1-15,共15页
任何历史都将经历两次:悲剧的和喜剧的、自在感性的和理性反思的历史。自2003年SARS爆发之后,到2019—2020年冬春之交起因未明的新冠肺炎又一次大规模侵袭,成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公共领域发生的最严重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这不仅是... 任何历史都将经历两次:悲剧的和喜剧的、自在感性的和理性反思的历史。自2003年SARS爆发之后,到2019—2020年冬春之交起因未明的新冠肺炎又一次大规模侵袭,成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公共领域发生的最严重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这不仅是公共卫生的危机,也是整个公共性社会的危机,危机挑战和拷问大国之治的能力。中国直面严重的公共危机、修复和重建公共性社会不仅需要作技术性、制度性体系的策略应对,背后更需要作公共哲学深度反思。中国战疫的经验教训表明,要有效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就必须在中国道路中大力推进中国之治的现代性进程,着力完善公共性社会,这是战胜一切公共危机的根本保障。中国战疫实践已经成为深刻影响全球的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战疫 中国之治 公共哲学
下载PDF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公共精神——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海洋 《科学.经济.社会》 2015年第2期128-132,共5页
公共性是现代化国家治理的本质性维度,这是由人类实践的公共性本质决定的。作为公共性的集中体现,公共精神不仅贯穿于国家治理的各个环节,而且是衡量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现代化的国家治理必须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三者... 公共性是现代化国家治理的本质性维度,这是由人类实践的公共性本质决定的。作为公共性的集中体现,公共精神不仅贯穿于国家治理的各个环节,而且是衡量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现代化的国家治理必须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公共性平衡,必须以公共价值为导向,惟其如此,才能建构良序的公共政治空间。重塑公共精神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性选择,也是化解现代性危机的根本出路,这要求我们以公共理念为基础,以法治思维为保障,以制度意识为关键,以公平正义为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现代化 公共精神 公共理念
下载PDF
日本的公共哲学研究与传统公私问题
18
作者 王猛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69-73,共5页
在日本,20世纪90年代后强烈的私化现象和与之对抗的新国家主义思潮造成了诸多社会问题;国际上,全球化的发展要求日本的公领域从空间维度上进一步扩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共哲学在日本兴起。公共哲学研究者剖析了日本传统公私问题的弊端... 在日本,20世纪90年代后强烈的私化现象和与之对抗的新国家主义思潮造成了诸多社会问题;国际上,全球化的发展要求日本的公领域从空间维度上进一步扩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共哲学在日本兴起。公共哲学研究者剖析了日本传统公私问题的弊端,认为公的封闭性和公私地位的不平等是日本公私问题的症结所在,是造成"灭私奉公""灭公为私"的罪魁祸首。他们认为解决日本传统公私问题的关键就是"活私开公",也就是在克服公私不分、公私对立的基础上,导入公共的概念,以达到自己、他人、社会共存共荣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哲学 公私 活私开公
下载PDF
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9
作者 亓静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01-104,共4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艾思奇及其思想展开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这些成果,阐发了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内容、特点、历史意义和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意义,分析了艾思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考...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艾思奇及其思想展开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这些成果,阐发了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内容、特点、历史意义和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意义,分析了艾思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考察了艾思奇与毛泽东之间的互动关系。今后,学界应该努力深化已有主题的研究,同时拓宽研究领域,转变研究视角,进一步全面地深化艾思奇及其思想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思奇 《大众哲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下载PDF
《大众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目标
20
作者 成团英 《保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7-10,共4页
哲学只有成为人民大众的思想工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方法论功能。《大众哲学》引起的强烈反响,充分显示了哲学的精神魅力,它以关注现实、贴近生活的表述形式,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使... 哲学只有成为人民大众的思想工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方法论功能。《大众哲学》引起的强烈反响,充分显示了哲学的精神魅力,它以关注现实、贴近生活的表述形式,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使之成为人民大众能够掌握的思想武器。它所体现的开拓创新精神,对于我们在新时期探讨哲学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哲学》 哲学教育目标 哲学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