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D知识品与我国科技财政的职能定位 被引量:4
1
作者 胡卫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1-45,共5页
研究和开发(R&D)所提供的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的知识品。由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理论所提供的分析框架,R&D知识品可被分为专有技术、共性技术和基础研究带来的科技知识三类。不同的R&D知识品,科技财政对其生产干预的... 研究和开发(R&D)所提供的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的知识品。由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理论所提供的分析框架,R&D知识品可被分为专有技术、共性技术和基础研究带来的科技知识三类。不同的R&D知识品,科技财政对其生产干预的强度、范围和方式上就会有所区别。本文对这些区别进行了梳理,并在最后分析了我国科技财政的职能定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产品 R&D知识品 科技财政 职能定位
下载PDF
公共科技金融存在替代效应吗?——来自283个地市的证据 被引量:27
2
作者 邹克 倪青山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4-173,共10页
公共科技金融目的是缓解市场失灵,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然而由于政府失灵的存在,可能产生作用相反的替代效应。针对不同阶段与发展水平地区公共科技金融的替代效应提出了理论假设,并搜集283个地市2002-201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 公共科技金融目的是缓解市场失灵,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然而由于政府失灵的存在,可能产生作用相反的替代效应。针对不同阶段与发展水平地区公共科技金融的替代效应提出了理论假设,并搜集283个地市2002-201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公共科技金融总体上存在替代效应;由于科技产业阶段、企业规模与经费结构等差异,替代效应异质性较大,发达城市替代效应更明显,小部分欠发达城市则呈现互补效应;随时间推移,公共科技金融的替代效应逐渐消失,预期互补效应将显现,其中发达城市的替代效应下降幅度更大。本文研究表明了公共科技金融政策的有效性上升,同时对进一步提高科技金融政策有效性、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科技金融 科技金融 替代效应 互补效应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发展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温小霓 张哲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5-99,共5页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科技水平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科技金融对科技发展存在正效应,并且在相同经费投入情况下,公共科技金融相比于市场科技金融对于科技发展的支持作用更明显。同时还发现,长期科技...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科技水平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科技金融对科技发展存在正效应,并且在相同经费投入情况下,公共科技金融相比于市场科技金融对于科技发展的支持作用更明显。同时还发现,长期科技金融支持相对于短期科技金融支持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科技发展 公共科技金融 市场科技金融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科技金融是否促进经济与创新的协同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熹微 邹克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81,共11页
以科技金融为切入点,解释科技金融本质及相关政策,对科技金融是否支持经济与创新协同作了理论假设,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指数、经济与创新协同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经济与创新协同以规模为主,质量有待提升... 以科技金融为切入点,解释科技金融本质及相关政策,对科技金融是否支持经济与创新协同作了理论假设,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指数、经济与创新协同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经济与创新协同以规模为主,质量有待提升;公共科技金融、市场科技金融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效应均显著地促进了经济与创新协同;东部与中西部的区域异质性在统计上不明显,但公共科技金融对中西部地区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与创新协同 公共科技金融 市场科技金融
原文传递
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筹资机制及其法律保障 被引量:4
5
作者 董岚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17,共5页
筹资机制是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突破口,包括筹资主体、客体和程序三个部分。筹资主体包括主导性主体(各级政府组成的"三层结构")、辅助性主体(社会中介组织、企业和个人)和其他重要主体(国际组织);筹资客体包括核心客... 筹资机制是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突破口,包括筹资主体、客体和程序三个部分。筹资主体包括主导性主体(各级政府组成的"三层结构")、辅助性主体(社会中介组织、企业和个人)和其他重要主体(国际组织);筹资客体包括核心客体(税收、公债和财政政策)和重要客体(收费、民间资金和国际资金);筹资程序应当满足科学化和法治化两个标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筹资机制的法律调整应当采用"四步骤"模式,在宪法、行政法规、专门性法律规范和特殊性法律规范四个层面构建筹资机制的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政府财政 筹资机制 法律保障
下载PDF
公共科技金融研究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伟 王硕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公共科技金融在科技金融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国家队”引领作用。基于现有文献,系统梳理与总结公共科技金融研究的相关成果,通过对公共科技金融研究的发展历史、理论范畴、作用定位、理论基础、体制机制和效率评价等方面进行述评,... 公共科技金融在科技金融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国家队”引领作用。基于现有文献,系统梳理与总结公共科技金融研究的相关成果,通过对公共科技金融研究的发展历史、理论范畴、作用定位、理论基础、体制机制和效率评价等方面进行述评,发现目前公共科技金融理论研究仍较为薄弱,明显滞后于实践探索;无论是理论探讨还是实证分析,一直存在着概念不清并与相关范畴及变量混淆使用的问题,缺乏对公共科技金融体系全局性、集中性的专门研究。因此,从基本理论范畴的科学界定入手抓紧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科技金融理论体系、依据其二元特征及理论内核重构公共科技金融评价体系、优化公共科技金融模式有效性实现路径的研究将是未来学术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公共金融 公共科技金融 创新发展
下载PDF
公共科技金融对高技术企业创新转化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
7
作者 徐莉 余江琦 《科技广场》 2022年第5期20-31,共12页
本文基于2007—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公共科技金融与高技术企业创新转化能力的影响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基于不同货币政策下公共科技金融对企业创新转化能力影响异质性表现。结果表... 本文基于2007—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公共科技金融与高技术企业创新转化能力的影响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基于不同货币政策下公共科技金融对企业创新转化能力影响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公共科技金融对高技术企业创新转化能力具有促进作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下降会加强公共科技金融对企业创新转化能力的促进作用;紧缩货币政策下公共科技金融对企业创新转化能力的促进作用会高于其他货币政策时期。研究结论为公共科技金融政策实施及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转化 公共科技金融 货币政策 熵值法
下载PDF
从财政法(学)的演进论其独立性 被引量:10
8
作者 朱大旗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2-100,共9页
财政法是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律部门?财政法学是不是一门相对独立的法律分支学科?这是我们从事财政法学教学和研究首先必须正视并需加以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财政、财政理论、财政法的历史演进进行考察得出的结论认为:由现代财政问... 财政法是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律部门?财政法学是不是一门相对独立的法律分支学科?这是我们从事财政法学教学和研究首先必须正视并需加以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财政、财政理论、财政法的历史演进进行考察得出的结论认为:由现代财政问题、现代财政关系(公共经济关系)的无处不在性所决定的现代财政法的调整对象的独立性和重要性,使得财政法日益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财政法学日益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重要的法律分支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 财政法 法律部门 法律学科
原文传递
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的流入方式及管理机制研究
9
作者 张光海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27-30,共4页
西部大开发事关中国未来发展全局。在新的客观经济环境下,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财政地区政策投入,改革和完善国家规范化转移支付制度,包括横向的东部向西部的转移支付机制和"纵向"的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的特殊性转移支付模式,同... 西部大开发事关中国未来发展全局。在新的客观经济环境下,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财政地区政策投入,改革和完善国家规范化转移支付制度,包括横向的东部向西部的转移支付机制和"纵向"的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的特殊性转移支付模式,同时,改革西部金融体制,逐步开放西部金融市场。多形式、多渠道引导外部资金和外资参与西部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资金 利益补偿 转移支付 公共财政 西部金融市场
下载PDF
我国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面板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64
10
作者 芦锋 韩尚容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9-147,共9页
基于2003—2013年的29个省(除西藏、新疆)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分析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将科技创新分为3个阶段,而且将科技金融分为公共科技金融和市场科技金融,同时把全国29个省分为东、中、西部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 基于2003—2013年的29个省(除西藏、新疆)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分析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将科技创新分为3个阶段,而且将科技金融分为公共科技金融和市场科技金融,同时把全国29个省分为东、中、西部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技术创新阶段,科技型上市公司占比和风险投资对专利授权数有着促进作用,但是政府投入经费比对专利授权数有着抑制作用。在技术成果转化阶段,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结果,大部分情况下,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没有显著地影响。在高新技术产业化阶段,市场性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有着促进作用,但是政府科技资金投入比对科技创新没有显著的影响。不同区域,不同阶段,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都有着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板模型 科技创新的三阶段 公共科技金融
下载PDF
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81
11
作者 王善迈 袁连生 刘泽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4,共10页
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在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学生收费制度和贫困学生资助制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地表现为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和公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理论分析表明,应强调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 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在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学生收费制度和贫困学生资助制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地表现为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和公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理论分析表明,应强调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教育财政职能。今后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和完善教育财政法规、建立公平的公立学校资源分配制度、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制度、选择合适的高等教育财政模式以及完善贫困学生资助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教育资源配置 公共教育财政体制 贫困学生资助制度
下载PDF
公共教育财政投入对居民教育支出的影响分析——以湖北省城镇居民为例 被引量:33
12
作者 吴强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60,共6页
公共教育有利于解决私人教育的流动性约束,减轻居民收入差异对当前教育投入的负面影响。采用1991年至2007年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和公共教育财政投入的宏观数据以及抽样调查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教育支出的分组微观数据,利用固定效应和变系... 公共教育有利于解决私人教育的流动性约束,减轻居民收入差异对当前教育投入的负面影响。采用1991年至2007年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和公共教育财政投入的宏观数据以及抽样调查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教育支出的分组微观数据,利用固定效应和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以及似无关回归方法,研究发现:教育对居民而言是必需品,居民增加教育支出的比例小于其可支配收入增加的比例;经济增长促进居民增加私人教育支出;公共教育财政投入对居民教育支出起替代作用,对收入越低的群体,其替代性越强。因此,加大公共教育财政投入符合我国政府倡导的教育公平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教育财政 居民教育支出 教育公平
原文传递
互联网金融、公共科技金融与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 被引量:28
13
作者 廖传惠 杨渝南 陈永华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7-100,共4页
互联网金融发展方兴未艾,引导互联网金融向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是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新渠道。在现有的电商平台融资模式上,引入公共科技金融体系,通过融合区域科技创投平台、科技政策担保公司和区域风险补偿基金等公共科技金... 互联网金融发展方兴未艾,引导互联网金融向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是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新渠道。在现有的电商平台融资模式上,引入公共科技金融体系,通过融合区域科技创投平台、科技政策担保公司和区域风险补偿基金等公共科技金融主体,构建融合公共科技金融体系的电商平台"集合贷款"融资模式,提出权责分享、风险共担、差别化激励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科技金融 互联网金融 集合贷款 科技型小微企业
下载PDF
从多渠道筹集到现代教育财政制度——中国教育财政制度改革40年 被引量:13
14
作者 胡耀宗 刘志敏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改革开放40年来,基于财政体制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双重牵引,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探索、多元化筹集教育经费、建立公共教育财政制度,最终形成了现代教育财政制度,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力资... 改革开放40年来,基于财政体制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双重牵引,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探索、多元化筹集教育经费、建立公共教育财政制度,最终形成了现代教育财政制度,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力资本。改革开放初期,教育财政基于分级包干财政体制呈现出分权型雏形,教育支出绝对规模扩大,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恢复;1985年以后逐步建立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制度,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政策工具确立,教育经费总量及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增长;1998年开始起步建设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确定了"三个增长"政策目标,强调政府应承担更多教育投入责任,4%政策目政标实现;2013年起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财政制度,实施全口径教育预算制度,厘清政府间教育事权与教育支出责任划分,健全教育投入机制,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40年 多渠道筹集 公共教育财政 现代教育财政制度
原文传递
我国公共住房消费融资模式及绩效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京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46,共7页
通过构建不同收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与住房公积金关系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公共住房融资模式绩效。实证结果表明,在总平均、低、中、高收入家庭,公积金缴存额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弹性均为正值,公积金与住房支付能力同向变化。高收... 通过构建不同收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与住房公积金关系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公共住房融资模式绩效。实证结果表明,在总平均、低、中、高收入家庭,公积金缴存额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弹性均为正值,公积金与住房支付能力同向变化。高收入家庭的公积金缴存额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弹性是最高的,而低收入家庭的公积金缴存额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弹性最低。这说明在我国公积金对高收入家庭福利的贡献大于中、低收入家庭,中、低收入家庭的福利得不到保障,而高收入家庭获得的好处更多。所以今后应扩大公积金制度的覆盖范围,对公积金制度实行收入层次分段制,不断完善公积金制度与公共住房协调配合的机制、设立健全公共住房基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住房融资 模式定位 绩效评估
下载PDF
统筹城乡的公共财政政策和公共产品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涛 周自卫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34-37,共4页
城乡统筹建设需要大量公共产品的支撑。历史上,农村公共产品主要由农民筹资出力提供,现实中,公共产品的城乡差别十分突出。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财政长期的工业化、城市化倾向,对农村投入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公共财政农村投... 城乡统筹建设需要大量公共产品的支撑。历史上,农村公共产品主要由农民筹资出力提供,现实中,公共产品的城乡差别十分突出。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财政长期的工业化、城市化倾向,对农村投入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公共财政农村投入资金的失效,县级财政的吃紧以及公共财政转化成公共产品的不科学决策机制等。为使农村获得足量、优质公共产品,政府必须树立给予农民"国民待遇"意识,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构建公共财政政策,同时,应从人大立法、"阳光财政"、财政义务分配、决策机制转变等方面多管齐下,为农村提供足量、优质公共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财政政策 公共产品 城乡统筹
下载PDF
关于公共住宅金融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8
17
作者 顾书桂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05-110,共6页
西方公共住宅金融与商业住宅金融一样,均以住宅商品化为前提,由于消费者支付能力更低,因而蕴藏更大的市场风险。科学的公共住宅金融应建立在劳动力价值的基础上,劳动力价值要求公共住宅的供给成本局限于建筑成本、土地投资和农业地租,... 西方公共住宅金融与商业住宅金融一样,均以住宅商品化为前提,由于消费者支付能力更低,因而蕴藏更大的市场风险。科学的公共住宅金融应建立在劳动力价值的基础上,劳动力价值要求公共住宅的供给成本局限于建筑成本、土地投资和农业地租,公共住宅金融的政策成本应侧重于覆盖城市地租。中国的土地财政将公共住宅的城市地租极大化,危害了政府住房保障职能的履行。中国应利用土地国有的制度优势,将城市地租完全排挤出公共住宅的供给成本,从而在降低政府干预成本的同时,避免公共住宅金融的系统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住宅金融 商业住宅金融 劳动力价值 城市地租 土地财政
下载PDF
经合组织数字经济国际税收改革的方案逻辑与中国应对——一个基于新市场财政学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海涛 曹明星 白云真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9,共11页
数字经济国际税收改革如火如荼,经合组织设计了“双支柱”的基本方案,力图建立市场国征税权和全球最低税制度以改善国际税收秩序。针对上述改革,基于探索中的新市场财政学理论的分析框架,可以形成三个方面的创新性认知:一是形成平台市... 数字经济国际税收改革如火如荼,经合组织设计了“双支柱”的基本方案,力图建立市场国征税权和全球最低税制度以改善国际税收秩序。针对上述改革,基于探索中的新市场财政学理论的分析框架,可以形成三个方面的创新性认知:一是形成平台市场范畴,创新解释数字经济新市场的平台主体及其联结度意义、数字经济新平台的市场机制及其税法规制特点;二是形成可比政府范畴,探索政府生产性角色的正名与征税权正当性的证明、跨境交易可比性全景的还原与可比政府税基的匡算;三是具化收益控制权范畴,分别剖析经合组织改革方案中跨国企业与政府的税收利益博弈、数字经济中国家及其集团的产业格局竞争。根据上述逻辑和基本国情,提出中国初步的应对政策,强调应从税基安全、公平和发展三个层面,系统设计好反避税中的全球竞争与合作、数字和工业经济的全球大循环以及落后地区和新兴行业的经济成长等方面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合组织 数字经济 国际税收改革 新市场财政学 平台市场
原文传递
美国基础教育财政改革解析与思考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骥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4-122,共9页
财政效率与公平是近些年极为突出的改革研究热点,美国在此方面的改革经验有许多可以供我国未来政策改革借鉴、参考。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政府档案和国会文献,梳理美国基础教育财政历史背景、归纳奥巴马政府时期"力争上游"法案的... 财政效率与公平是近些年极为突出的改革研究热点,美国在此方面的改革经验有许多可以供我国未来政策改革借鉴、参考。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政府档案和国会文献,梳理美国基础教育财政历史背景、归纳奥巴马政府时期"力争上游"法案的核心目标,以总结美国教育财政改革经验中所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具体内容。"力争上游"法案的竞争申请机制强调各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创新性,以多维度增强政策设计与实施中的问责制和评估系统,从政策设计层面上强调财政效率最大化。本文将"力争上游"的核心内容——混合式竞争拨款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理论化。该法案通过财政机制创新推动各区域平衡发展,强调各教育职能部门多维度合作,以协调受人口不均、经济水平不平衡等社会因素制约的地区进行教育财政改革,值得我国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联邦教育政策 美国基础教育财政 竞争性拨款
原文传递
事业单位改革和财政政策选择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靖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5,共5页
虽然政府在发展社会事业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公共服务的多层次性和群众需求的多样化特征使得政府无力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公共服务供给者。因此,在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思路上,一是要坚持多元化的改革取向,让能走向市场的事业单位进入... 虽然政府在发展社会事业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公共服务的多层次性和群众需求的多样化特征使得政府无力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公共服务供给者。因此,在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思路上,一是要坚持多元化的改革取向,让能走向市场的事业单位进入市场,政府集中财力保障基础性社会事业的发展。二是要动员社会力量举办社会事业,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三是要正确看待当前社会事业领域中非营利性组织的地位作用,并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为了取得理想的改革效果,财政必须要从改进拨款方式、加强绩效考评入手,加强对社会事业支出的管理。同时还应完善相关优惠政策,调动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业单位 改革 财政政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