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精神病性特征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0
1
作者 段艳平 陈林 +12 位作者 刘艳红 王刚 方贻儒 陆铮 杨海晨 胡建 陈志宇 黄毅 孙静 王小平 李惠春 张晋碚 司天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7-361,共5页
目的:分析伴精神病性特征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9月1日-2011年2月28日"中国双相障碍患者诊断评估服务"研究项目的数据进行二次分析,1068例抑郁症患者中伴精神病性特征抑郁症患者112人(10.5%)。采用简... 目的:分析伴精神病性特征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9月1日-2011年2月28日"中国双相障碍患者诊断评估服务"研究项目的数据进行二次分析,1068例抑郁症患者中伴精神病性特征抑郁症患者112人(10.5%)。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中抑郁发作模块、自杀模块和精神病性疾患模块,分析伴精神病性特征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结果:伴精神病性特征抑郁症患者较不伴精神病性特征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未遂风险高(OR=2.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被控制体验(OR=3.54)、幻听(OR=3.84)和无价值感/罪恶感(OR=4.78)的患者更易有自杀未遂风险。结论:本研究提示伴精神病性特征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未遂风险高,存在被控制体验、幻听和无价值感/罪恶感症状的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危险性可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抑郁症 精神病性症状 危险因素 二次分析
下载PDF
社区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危险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罗邦安 秦露露 +4 位作者 周蔚 付文彬 刘禹辰 王东欣 李小松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了解社区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危险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457名社区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结果精神病性障碍患者中,危险性0级200人(43.8%),1级113人(24.7%),2级85人(18.6%),3级43人... 目的了解社区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危险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457名社区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结果精神病性障碍患者中,危险性0级200人(43.8%),1级113人(24.7%),2级85人(18.6%),3级43人(9.4%),4级11人(2.4%),5级5人(1.1%),有危险的患者总计257人,占56.2%。不同性别、家庭月经济收入、病程、疾病类型、服药情况和既往暴力行为史的患者的危险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月经济收入低(OR=0.515,95%CI=0.386-0.689,P〈0.01)、病程长(OR=1.378,95%CI=1.179-1.609,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OR=6.285,95%CI=2.456-16.086,P〈0.01)、既往有暴力行为史(OR=28.988,95%CI=10.692-78.592,P〈0.01)是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危险性的影响因素。结论家庭月经济收入低、病程长、精神分裂症、既往有暴力行为史是社区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危险性的影响因素,要加强对这些患者的随访管理和监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性障碍 危险性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性风险评估及干预对策 被引量:7
3
作者 肖德容 易自力 +1 位作者 郑汉峰 刘颖隽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24期3694-3695,共2页
目的探讨外界综合干预对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性风险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对重庆市北碚区建档并居家的1 438例精神病患者进行社区走访,重点抽取200例有重度肇事、肇祸行为的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干预后采用功能量表评定患者的功... 目的探讨外界综合干预对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性风险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对重庆市北碚区建档并居家的1 438例精神病患者进行社区走访,重点抽取200例有重度肇事、肇祸行为的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干预后采用功能量表评定患者的功能状况。结果综合干预显著改善了重度肇事、肇祸行为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危险性评估等级降低,肇事、肇祸行为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开展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服务时应进行综合干预。综合干预对降低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危险性、提高患者和家庭的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 危险因素 干预性研究 风险评估
下载PDF
青年首发抑郁症患者继发精神病性症状的危险因素
4
作者 毛俊雄 马琦 +5 位作者 彭朕磊 贾麒钰 徐秋爽 罗晓 张丽丽 伊琦忠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39-245,共7页
目的 探讨青年首发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 MDD)患者继发精神病性症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32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首诊时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目的 探讨青年首发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 MDD)患者继发精神病性症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32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首诊时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得分,于次日采集肘静脉血并检测患者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泌乳素和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经过1年随访,根据患者是否继发精神病性症状,分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症组(PMD组,n=46)和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症组(MDD组,n=186),比较组间差异并分析各指标与精神病性症状的相关性,并探讨与青年首发PMD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PMD组未婚人数占比高于MDD组(P<0.05);PMD组HAMD-17量表得分高于MDD组(P<0.05);PMD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MDD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25(OH)D水平低于MDD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AMD-17评分(r=0.345)、TC(r=0.148)、LDL-C(r=0.162)及TSH水平(r=0.134)与精神病性症状呈正相关(P<0.05),已婚(r=-0.208)、HDL-C(r=-0.258)及25(OH)D水平(r=-0.276)与精神病性症状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婚、HAMD-17量表得分、高TC、低HDL-C及低25(OH)D水平为MDD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提示由婚姻状况、HAMD-17得分、血清TC、HDL-C及25(OH)D水平组成的联合指标能够较好地预测MDD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发生(AUC=0.887)。结论 血清脂代谢及25(OH)D水平可能是预测青年MDD患者继发精神病性症状的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抑郁症 精神病性症状 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5-羟基维生素D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医疗风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吴小容 吕立平 +6 位作者 刘海波 申中华 马红群 唐廷彬 杨佳 程雪 周建初 《中华全科医学》 2013年第4期510-511,561,共3页
目的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现象普遍存在,本文旨在对其合并躯体疾病的有关医疗风险因素进行较系统、全面地研究,以减少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医疗风险。方法 40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病患者在详细收集病史资料、完成体格检查及各项... 目的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现象普遍存在,本文旨在对其合并躯体疾病的有关医疗风险因素进行较系统、全面地研究,以减少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医疗风险。方法 40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病患者在详细收集病史资料、完成体格检查及各项辅助检查后,进行社会人口学、疾病类别、病程、用药情况等有关因素分组研究分析。结果患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躯体疾病患病率越高;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和联合用药组躯体疾病患病率较高;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剂量越大,躯体疾病越多,这些患者较多存在高血糖、高血脂、肥胖以及心电图异常现象,因此其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对患者影响较为突出。结论对就治的精神病患者应重视定期心血管系统检查和心电图动态分析,以改善精神患者的健康状况与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患者 躯体疾病 风险因素
原文传递
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郝莉婉 郝伟平 +1 位作者 李丽珠 马莉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95-1297,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以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精神病259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依据病原学等检测确定HAP,分析HAP病原菌特点及影响HA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老...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以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精神病259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依据病原学等检测确定HAP,分析HAP病原菌特点及影响HA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精神病患者合并HAP的发病率40.4%,引起HAP发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有:卧床时间长、吞咽困难、精神疾病类型、并存基础疾病、住院病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和年龄。共分离出病原菌13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5.47%,革兰阳性菌占32.12%,真菌占12.41%。结论老年精神病患者合并HAP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卧床时间长、吞咽困难、精神疾病类型、并存基础疾病、住院病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和年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笔和真菌。积极干预危险因素,对防止HAP的发生,改善预后特别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肺炎 危险因素 病原菌
原文传递
对我院188例精神病患者的致病因素及预防措施的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彦青 《临床医学工程》 2011年第9期1461-1463,共3页
目的了解精神病的发展趋势,探讨其致病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随机抽样选择的188例精神病患者(男120例,女68例)分别采用问诊、观察(表情、言语、动作、姿态、神情等)、家庭问卷调查、症状量表、入院率统计等进行测量。结果男病患者住院... 目的了解精神病的发展趋势,探讨其致病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随机抽样选择的188例精神病患者(男120例,女68例)分别采用问诊、观察(表情、言语、动作、姿态、神情等)、家庭问卷调查、症状量表、入院率统计等进行测量。结果男病患者住院率以12%的速度每年递增,其中性格内向者患病率为95.24%,性格外向者患病率为4.76%;女病患者住院率以14%的速度每年递增,其中性格内向者患病率为93.42%,性格外向者患病率为6.58%。结论男女住院率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递增,平均为13%,且性格内向者较性格外向者患病率高,男为20倍、女为14倍;遗传、家庭教育不当所致的比例约均等;男性幼时事故、酒精滥用、学校受挫、身心疾病所致的比率均较女性为多,女性较突出的为生孩子之后有较高的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患病率 致病因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青少年违法行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影响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乔屹 谢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10-1312,共3页
青少年犯罪行为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该文对青少年犯罪的生物、心理及社会若干影响因素进行总结,以期有助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和干预。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 生物学因素 精神障碍因素 家庭因素
下载PDF
广州市越秀区重性精神病人生存质量社区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蔡梅英 龚诚华 +5 位作者 胡号应 戴丽萍 云俊 陈鑫 周焕宁 黄丽娟 《预防医学论坛》 2013年第7期481-484,488,共5页
目的评估广州市越秀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实施社区综合干预实施干预后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分析影响效果的因素。方法随机选择广州市越秀区辖区内5条行政街按诊断标准患有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障碍患者中有肇... 目的评估广州市越秀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实施社区综合干预实施干预后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分析影响效果的因素。方法随机选择广州市越秀区辖区内5条行政街按诊断标准患有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障碍患者中有肇事肇祸倾向判定实行统一的暴力行为标准1~5级者145例为干预对象,进行追踪随访,在干预对象入组时、接受干预满2年时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139例,干预前的2010年6月及干预满2年(2012年6月)时患者生存质量量表总分均值由基线时的108.41分下降到了2年后的103.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症状、生理维度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神病史、是否参加免费门诊和是否独居对干预前后生存质量量表总分改变值有影响。结论实施社区综合干预对改善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精神病 生存质量 干预效果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住院精神病患者滥用镇静催眠药物倾向 被引量:1
10
作者 宗建强 邹焕成 陈兴科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35-336,共2页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精神病患者镇静催眠药物使用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591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获取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应用镇静催眠药物主要集中在40~49岁,住院时间≤5年,且...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精神病患者镇静催眠药物使用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591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获取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应用镇静催眠药物主要集中在40~49岁,住院时间≤5年,且女性相对用药率明显高于男性。结论:镇静催眠药物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的滥用倾向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及医师的工作情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精神病患者 镇静催眠药物 住院时间 滥用 回顾性调查 医师 相关因素 倾向 结论 工作情况
原文传递
精神病患者静脉穿刺失败因素分析及处理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屈艳妮 何汝冰 +2 位作者 李峰 魏娟 王美 《中国民康医学》 2008年第11期1217-1219,共3页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静脉穿刺失败原因。方法:分析237例次进行输液的精神病患者,所有患者评估为穿刺成功或者失败,有、无穿刺失败危险因素等情况。其中穿刺失败因素包括:(1)患者本身因素,包括年老、病情严重、兴奋型精神病;(2)护理人员...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静脉穿刺失败原因。方法:分析237例次进行输液的精神病患者,所有患者评估为穿刺成功或者失败,有、无穿刺失败危险因素等情况。其中穿刺失败因素包括:(1)患者本身因素,包括年老、病情严重、兴奋型精神病;(2)护理人员工作因素,穿刺部位,输液时间,护士临床工作经验,学历;(3)环境因素,包括旁人围观,辅助照明等。比较穿刺成功与失败患者各种危险因素差别;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调整比值比(OR)值,用于评估各可能危险因素对穿刺失败的影响。结果:穿刺失败病例中年老,兴奋型精神病,手背外部位穿刺,长时间输液,护理人员缺乏临床经验,旁人围观,辅助照明等情况比较多见。选取初步分析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各危险因素的静脉穿刺失败的调整OR值为:从高到低依次为护理人员经验6.260(P<0.05);输液维持时间5.331(P<0.05);穿刺部位4.007(P<0.05);年龄3.625(P<0.05);旁人围观3.620(P<0.05);穿刺照明情况2.294(P<0.05)和疾病类型为兴奋性1.233(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静脉穿刺失败主要的原因包括护理人员经验、输液维持时间、穿刺部位、年龄、旁人围观以及穿刺照明情况等,其中大部分为可避免因素,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静脉穿刺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精神病残疾的相关因素分析
12
作者 王广琴 张雅平 高士衡 《中国民康医学》 2003年第6期326-326,339,共2页
目的 :探索精神病残疾的相关因素。方法 :按CCMD - 2 -R诊断精神病残疾严重程度。结果 :男性中度以上精神病残疾率比女性明显为高 (P <0 0 1)。职业为工人的中度以上精神病残疾率比非工人的明显为高(P <0 0 5 )。结论 :男性和... 目的 :探索精神病残疾的相关因素。方法 :按CCMD - 2 -R诊断精神病残疾严重程度。结果 :男性中度以上精神病残疾率比女性明显为高 (P <0 0 1)。职业为工人的中度以上精神病残疾率比非工人的明显为高(P <0 0 5 )。结论 :男性和职业为工人者与精神病残疾严重度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残疾 相关因素 职业 工人 男性 女性 随机抽样调查
下载PDF
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医疗风险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13
作者 陈德沈 刘立滢 +2 位作者 贾碎林 杨晓丽 惠李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8期19-21,30,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医疗风险影响因素,为减少患者躯体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7~12月本院住院精神病患者208例,其中患有躯体疾病98例,为观察组,110例没有躯体疾病,为对照组。分析躯体疾病类型和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医疗风险影响因素,为减少患者躯体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7~12月本院住院精神病患者208例,其中患有躯体疾病98例,为观察组,110例没有躯体疾病,为对照组。分析躯体疾病类型和影响因素。结果主要躯体疾病为高血脂症、脂肪肝/肝功异常和心脏病/ECG异常。观察组平均年龄和平均病程为(46.26±6.39)岁和(11.54±2.60)年,多于对照组的(38.11±4.72)岁、(6.37±1.44)年(P〈0.05);观察组〈30岁、30~60岁和〉60岁比率分别为19.39%(19,98)、38.78%(38/98)、41.83%(41/9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程〈1年、1~3年和〉3年比率分别为16.33%(16/98)、40.82%(40/98)、42.85%(42/9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次数≤2次和〉2次比率分别为41.84%(41/98)、58.16%(57/9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剂量用药/低剂量用药比率分别为60.20%(59/98)/39.08%(39/98),对照组为50.91%(56/110)/49.09%(54/1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80%(39/98),多于对照组的11.82%(13/1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与年龄、病程、住院次数、用药剂量和并发症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躯体疾病 风险因素
下载PDF
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浆白蛋白及血清炎症因子、血尿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旭宁 吕晓静 李晓红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260-264,共5页
目的探讨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浆白蛋白及血清炎症因子、血尿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08例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医院治疗的71例不伴... 目的探讨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浆白蛋白及血清炎症因子、血尿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08例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医院治疗的71例不伴有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浆白蛋白及血清炎症因子、血尿酸水平变化。另根据患者不同发作状态分成不同亚组,比较不同发作状态患者血浆白蛋白及血清炎症因子、血尿酸水平变化。根据是否存在自杀意念将其分为不同亚组,分析自杀意念与血浆白蛋白及血清炎症因子、血尿酸水平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浆白蛋白低于对照组,血尿酸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4、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躁狂发作、抑郁发作患者血浆白蛋白低于混合发作状态患者,血尿酸及血清IL-6、IL-4、IL-1β水平高于混合发作状态患者(P<0.05),但躁狂发作者与抑郁发作者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伴自杀意念者白蛋白水平低于不伴自杀意念者,尿酸、IL-6、IL-4、IL-1β高于不伴自杀意念者(P<0.05)。结论监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浆白蛋白、血尿酸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在评估伴或不伴精神病性症状及患者自杀意念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性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 血浆白蛋白 血清炎症因子 血尿酸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影响
15
作者 李洪杰 杨晓蕾 +2 位作者 钱学艳 梁虹 钞虹 《中国校医》 2024年第6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产生的关系,为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3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某市752名在校本科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通过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精神病前驱期问卷进行网络问卷调查... 目的探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产生的关系,为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3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某市752名在校本科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通过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精神病前驱期问卷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调查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和精神病性体验的现状,并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影响。结果父母教养方式的拒绝维度得分、情感温暖维度得分在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每月花费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过度保护维度得分只在每月花费水平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条目得分、痛苦得分、精神病前驱期总得分在性别、年级、生源地、每月花费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1)。拒绝和过度保护的父母教养方式均为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危险因素(P<0.05),而情感温暖型父母教养方式是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保护性因素(P<0.01)。父母教养方式和大三、大四年级在精神病性体验的发生中贡献率为53.4%。结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多采取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减少拒绝和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并注意教养方式的不断转变和改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父母教养方式 精神病性体验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精神病样体验影响因素、转归、干预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杨欣湖 孙梦 +2 位作者 钟少玲 苏敬华 周亮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608-1614,共7页
精神病样体验(PLEs)是发生在普通人群中、类似精神病性综合征的阳性症状的体验,此体验不会造成具有显著临床意义的痛苦或者社会功能的损害。近年来,国外在PLEs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国内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提高对PLEs的认识和理... 精神病样体验(PLEs)是发生在普通人群中、类似精神病性综合征的阳性症状的体验,此体验不会造成具有显著临床意义的痛苦或者社会功能的损害。近年来,国外在PLEs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国内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提高对PLEs的认识和理解,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对PLEs的定义与测量、流行病学概况、影响因素、转归结局、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PLEs的识别与处理以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方向提供初步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样体验 遗传学因素 环境因素 认知行为疗法
下载PDF
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发病与季节及气象要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任衍镇 杜宝国 劳钊明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3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发病季节性特点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方法对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17年5月的464例出院诊断为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月入院量的季节性特点,并与同... 目的探讨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发病季节性特点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方法对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17年5月的464例出院诊断为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月入院量的季节性特点,并与同期月平均气温、温差、气压、湿度、风速、日照时间及降水等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月入院量在初春(3~4月)、初秋(9~10月)及初冬(12月)季节明显增加,夏季(6~8月)偏低。结合季节总入院量进行构成比的χ2检验,提示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春季和秋季的入院构成比均高于夏季(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患者月入院量与月平均气压成正相关(P<0.05),与月平均风速成负相关(P<0.01)。结论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季节交替以及气压、风速等气象要素都可能影响其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 季节交替 气象要素 空气负离子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Associative stigma in family members of psychotic patients in Flanders:An exploratory study 被引量:1
18
作者 Kirsten Catthoor Didier Schrijvers +5 位作者 Joost Hutsebaut Dineke Feenstra Philippe Persoons Marc De Hert Jozef Peuskens Bernard Sabbe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SCIE 2015年第1期118-125,共8页
AIM: To assess presence and severity of associative stigma in family members of psychotic patients and factors for higher associative stigma.METHODS: Standardiz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of 150 family members of psy... AIM: To assess presence and severity of associative stigma in family members of psychotic patients and factors for higher associative stigma.METHODS: Standardiz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of 150 family members of psychotic patients receiving full time treatment. This study on associative stigma in family members of psychotic patients was part of a larger research program on the burden of the family, using "Interview for the Burden of the Family" and the chapters stigma, treatment and attribution from the "Family interview Schedule". The respondents were relatives, one per patient, either partner or parent. The patients had been diagnosed with schizophrenia or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 All contacts with patients and relatives were in Dutch. Relatives were deemed suitable to participate in this research if they saw the patient at least once a week. Recruitment took place in a standardized way: after obtaining the patient's consent, the relatives were approached to participate.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using SPSS Version 18.0.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associative stigma in this sample is 86%. Feelings of depression in the majority of family members are prominent. Twenty-one point three percent experienced guilt more or less frequent, while shame was less pronounced. Also, 18.6% of allrespondents indicated that they tried to hide the illness of their family member for others regularly or more. Three six point seven percent really kept secret about it in certain circumstances and 29.3% made efforts to explain what the situation or psychiatric condition of their family member really is like. Factors with marked significance towards higher associative stigma are a worsen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tient and the family member, conduct problems to family members, the patients' residence in a residential care setting, and hereditary attributional factors like genetic hereditability and character. The level of associative stigma has significantly been predicted by the burden of aggressive disruptions to family hous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SOCIATIVE STIGMA Risk factors for higher STIGMA Family members psychotic patients BURDEN
下载PDF
Epidemi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Use of Psychotropic Medications at Moulay El Hassan Hospital, in the Gharb Region of Morocco
19
作者 Zahra Dakir Ahmed Ahami +4 位作者 Sanae Sadek Samira Mouden Asmae Belala Fatima Benel Harkati Khalid Bouchikh 《Neuroscience & Medicine》 2017年第2期9-23,共15页
The use of psychotropic drugs is important in Morocco related to the large amount of sufferers by psychiatric disorders, according to a survey of the Moroccan Ministry of Health (2010). A prevalence of 26.5% of depres... The use of psychotropic drugs is important in Morocco related to the large amount of sufferers by psychiatric disorders, according to a survey of the Moroccan Ministry of Health (2010). A prevalence of 26.5% of depressive disorders, and 9% for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and 5.6% of psychotic disorders was recorded within population, hence the importance to describe the use and assess the prevalence of psychotropic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was associated with their use. Our research is a retrospective study, carried out between February 2010-December 2013, holding a sample of 5618 patients aged between 1 and 90 years old. The study is concerned with drawing social and clinical data from patients’ records. The different classes of psychotropic drugs prescribed to patients in the psychiatric department Moulay El Hassan Hospital, vary between antidepressants (36%), antipsychotics (32%), anxiolytics (10%), anti-epileptics (9%), the class of diverse “sulpiride” (7%), anti-parkinsonian (6%), and hypnotics were prescribed in rare ca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o-economic factors and the take of a psychotropic treatment was very strong in Morocco. In contrast, the patients support showed by close families and the health care staff remain a challenge for Moroccan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ychotic DISORDERS psychotROPIC SOCIO-ECONOMIC factors Morocco
下载PDF
军人精神疾病预测量表对新兵精神疾病预测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魏红辉 张理义 +5 位作者 余海鹰 汪广剑 陈方斌 高志勤 熊富先 袁水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23-1225,共3页
目的探讨军人精神疾病预测量表对新兵精神疾病的预测效果并分析新兵精神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军人精神疾病预测量表调查2007-2009年6.4万余名新兵,筛查出预测阳性的高危人群并进行随访,观察其在部队特定环境中的精神疾病总发病率和... 目的探讨军人精神疾病预测量表对新兵精神疾病的预测效果并分析新兵精神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军人精神疾病预测量表调查2007-2009年6.4万余名新兵,筛查出预测阳性的高危人群并进行随访,观察其在部队特定环境中的精神疾病总发病率和不同时段(1~6个月、7~12个月、12个月以上)发病率预测效果。将2007-2009年3年内新患精神疾病的新兵作为病例组,抽取同期健康新兵作为对照组进行配对分析,探讨精神疾病预测量表的预测敏感度与特异度,并采用χ2检验分析家族和既往史、成长经历、个性内向、应激源、心理防御不良、社会支持等6个因子与新兵精神疾病的关系。结果 64 356名新兵中有163例发生精神疾病;预测量表为阳性者421例,其中发生精神疾病156例。该量表预测的新兵精神疾病总发病率为37.1%,1~6个月、7~12个月、12个月以上新兵精神疾病预测发病率分别为24.0%、9.7%、3.6%。其精神疾病的预测敏感度为95.71%,特异度为87.73%。χ2检验显示,家族和既往史(OR=3.17,P<0.05)、个性内向(OR=4.42,P<0.05)、心理防御不良(OR=2.91,P<0.05)为新兵精神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军人精神疾病预测量表对新兵精神疾病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家族和既往史、个性内向、心理防御不良为新兵精神疾病的危险因素,在新兵精神疾病筛查中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人员 精神疾病 发病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