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特征研究(英文) 被引量:20
1
作者 朱晓敏 李雯 王小平 《上海精神医学》 CSCD 2016年第5期280-288,共9页
背景: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相关因素的探讨对于该人群攻击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精神科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特征。方法:采用连续取样法,收集了75例自2015年... 背景: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相关因素的探讨对于该人群攻击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精神科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特征。方法:采用连续取样法,收集了75例自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男病房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暴力历史、临床、风险评估量表(HCR-20)、精神病态清单(PCL-R)、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在入院后3天内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MOAS各项的得分,将研究对象分为攻击组(39例)和非攻击组(36例),比较两组间在社会人口学特征以及各个评估工具上得分的差异。结果:HCR-20中的H1(既往暴力事件)、H2(年轻时的暴力事件)、H10(既往不服从管教)、C4(冲动性),PCL-R的反社会因子,PANSS的激活性症状群、偏执症状群、抑郁症状群在攻击组得分高于非攻击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有暴力行为史,既往不服管教,具有反社会人格特征,表现冲动,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可能是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行为 精神分裂症 住院患者 社会心理学特征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复发相关的社会心理特征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闫爱国 刘鑫子 +3 位作者 尹冬青 朱虹 贾竑晓 李自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2-608,共7页
目的探索影响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复发的社会心理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就诊的BD患者共计269例,根据BD是否发作分为发作组(194例)和稳定组(75例),统计两组患者的基本... 目的探索影响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复发的社会心理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就诊的BD患者共计269例,根据BD是否发作分为发作组(194例)和稳定组(75例),统计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特征、药物依从性、情感气质、社会支持、儿童期创伤和五态人格之间的差异,再以逻辑回归和中介效应确定BD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其之间的中介关系。结果循环气质、激惹气质、太阴人格与BD复发成正相关,而客观社会支持与BD复发成负相关;客观社会支持与抑郁情绪之间存在直接效应,效应值为-0.08;循环气质和太阴人格皆在客观社会支持与抑郁情绪之间有中介作用,中介值分别为-0.018和-0.028,总的间接效应为-0.046,客观社会支持与抑郁情绪之间的总效应值为-0.127,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36.2%。结论BD患者接受到的客观社会支持越多,抑郁情绪的水平越低,基于人格和气质的社会心理干预可能有助于改善社会支持不佳引起的BD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社会心理特征 循环气质 五态人格 复发
下载PDF
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心理社会行为特点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潘晓虹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8年第11期1662-1666,共5页
目的:分析功能性胃肠病(FGIDs)患者心理社会行为特点及相关性。方法:依据是否有精神心理因素共病将200例FGIDs患者分为共病组与单纯FGIDs组,比较两组人口社会特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消化道症... 目的:分析功能性胃肠病(FGIDs)患者心理社会行为特点及相关性。方法:依据是否有精神心理因素共病将200例FGIDs患者分为共病组与单纯FGIDs组,比较两组人口社会特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消化道症状评分、早期负性生活事件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情况。并Logistic回归分析共病相关因素。结果:共病组HAMA、HAMD、消化道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单纯FGIDs组(t=5.363,5.312,2.335;P〈0.05);两组婚姻状况、早期负性生活事件阳性率、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857,7.674,4.559,4.151,4.800,4.647,5.675,4.647,5.180,4.201,5.51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GIDs患者精神心理因素共病独立因素包括婚姻状况、早期负性生活事件、躯体化症状(OR=2.021,2.654,2.963;P〈0.05)。结论:FGIDs患者心理因素共病率较高,焦虑抑郁症状明显,其发生与患者婚姻状况、早期负性生活事件及躯体化症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 心理社会行为 特点 相关性
下载PDF
双相和单相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建芳 鲁晓波 刘海斌 《精神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双相和单相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单相抑郁的患者40例和双相抑郁的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两组患者对心理社会支持治疗的反应效果。结果双相抑郁组患者与单... 目的探讨双相和单相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单相抑郁的患者40例和双相抑郁的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两组患者对心理社会支持治疗的反应效果。结果双相抑郁组患者与单项抑郁组比较,首次发病年龄早、发作史高、首诊符合率低、病程长(P<0.05)。双相抑郁组激越、精神病性症状、合并躯体共病发病率要高于单相抑郁患者(P<0.05);自杀意念或行为、合并焦虑障碍发病率低于单相抑郁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UCLA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LSI评分较干预前升高(P<0.05);单相抑郁组干预后HAMD、UCLA评分低于双相抑郁组(P<0.05),LSI评分高于双相抑郁组(P<0.05)。结论双相抑郁发作无明显诱因,而且发作较为频繁,首次发病年龄早,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效果较差,以后需要加强其心理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 双相抑郁 心理社会支持 临床特征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心理社会学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任传波 姜季妍 董黎明 《四川精神卫生》 2017年第5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心理社会学特点。方法收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9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未经治疗,且均为首次就诊。正常对照组按性别、年龄等一般特征与病例组进行1∶1匹配...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心理社会学特点。方法收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9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未经治疗,且均为首次就诊。正常对照组按性别、年龄等一般特征与病例组进行1∶1匹配。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结果病例组EPQ的神经质(N)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内外向(E)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中独立性、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情感表达、成功性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少年抑郁障碍可能与其成长环境、父母因素、人格、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同伴关系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障碍 心理社会特征
下载PDF
医科大学护理专业男生的自尊状况及心理特点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瑜 翟惠敏 肖蓉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3期964-967,共4页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护理专业男生(简称男护生)的自尊状况及其与人格、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等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等对广州某医科大学2005级至2008级护理专业的218名护生进行测评,其...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护理专业男生(简称男护生)的自尊状况及其与人格、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等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等对广州某医科大学2005级至2008级护理专业的218名护生进行测评,其中男护生105名、女护生113名;同期调查该校同年级五年制医疗本科男生193名。结果 (1)男、女护生自尊总分分别为(29.20±4.59)和(29.33±4.4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护生自尊总分低于该校医疗本科男生得分(P<0.01)。本科男、女护生及大专男、女护生的自尊总分分别为(29.73±4.79)、(29.48±4.36)分和(28.96±4.37)、(29.14±4.5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不同自尊等级男护生人格特征的内外向及神经质维度、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SCL-90均分及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男护生自尊得分与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维度及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神经质维度、消极应对、SCL-90均分及各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4)路径分析表明,自尊可以通过影响神经质及消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此外,自尊可以直接影响或通过积极应对间接影响内外向维度。结论男护生自尊水平低于医疗本科男生,不同性别和专业层次的护生自尊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教育者及管理者应注重提高男护生的应对能力,培养其乐观向上的人格与职业心态,维护和提高其自尊水平,从而提高男护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护生 自尊 心理特点
下载PDF
清晨型/夜晚型睡眠者的社会心理学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斌 郝彦利 荣润国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21-624,共4页
目的:了解清晨型/夜晚型睡眠者的社会心理学特征。方法:筛选出163名健康睡眠者,包括26例清晨型、108例中间型、29例夜晚型。在面对面的临床访谈中,了解他们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使用两周睡眠记录表了解他们的睡眠习惯,使用中文版清晨型/... 目的:了解清晨型/夜晚型睡眠者的社会心理学特征。方法:筛选出163名健康睡眠者,包括26例清晨型、108例中间型、29例夜晚型。在面对面的临床访谈中,了解他们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使用两周睡眠记录表了解他们的睡眠习惯,使用中文版清晨型/夜晚型量表评定他们的日周期类型,使用A型人格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量表了解他们的人格类型,使用自评问卷了解他们的焦虑抑郁水平。结果:清晨型\中间型\夜晚型睡眠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精神活性物质应用情况相似。在艾森克人格量表评定中,清晨型比中间型和夜晚型有更低的内外向分量表分(清晨型:8.00±3.33、中间型:9.97±3.61、夜晚型:10.28±3.74,F=3.54,P=0.03),而夜晚型比清晨型和中间型有更高的说谎分量表分(清晨型:7.62±3.24、中间型:8.54±3.25、夜晚型:10.24±2.73,F=4.60,P=0.01)。其他人格和心理评定未见差别。结论:夜晚型比清晨型具有更明显的外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清晨型/夜晚型 横断面调查 社会心理学特征
下载PDF
不同临床类型老年抑郁症患者之间生物、社会心理因素的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冬云 许晶 王俊平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655-658,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社会心理因素、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别。[方法]将受试者分为早发性抑郁复发组(RGD),晚发性抑郁组(LOD),继发性抑郁组(SGD)。每组各30例。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社会心理因素、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别。[方法]将受试者分为早发性抑郁复发组(RGD),晚发性抑郁组(LOD),继发性抑郁组(SGD)。每组各30例。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Framingham研究评分方法进行评定。[结果]RGD组神经质特征得分与LOD组及SG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GD组负性生活事件及健康因子与RGD组及LO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OD组血管危险因素评分值与RGD及SGD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老年抑郁症之间人格特征、社会心理因素和血管危险因素均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抑郁症 社会心理因素 人格特征 血管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民主 邹文华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47-349,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相关危险因素,为急性心肌梗塞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9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设为研究组,90名正常志愿者设为对照组.自拟生活方式调查表统计生活方式,采用生活事件量表评定生活事件,社会支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相关危险因素,为急性心肌梗塞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9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设为研究组,90名正常志愿者设为对照组.自拟生活方式调查表统计生活方式,采用生活事件量表评定生活事件,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定社会支持利用度,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定个性特征,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及焦虑、抑郁状况.结果 研究组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前有明显心理刺激因素者占80.22%;生活事件量表评分精神紧张总值、负性事件、家庭事件、工作事件、社交事件紧张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维度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艾森克个性问卷的内外倾、神经质维度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症状自评量表除精神病性因子分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外,总分、其他因子分以及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负性事件较多,缺乏亲人和社会支持,有缺陷的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差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心理健康 生活方式 社会心理因素 个性特征 社会支持利用度 焦虑 抑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湖南省郴州市夫妻间暴力的社会心理学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邹韶红 张亚林 +3 位作者 曹玉萍 张勇 黄国平 杨世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38-34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家庭结构下夫妻暴力施暴者和受虐者的社会心理学特征。方法:采取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用自编家庭暴力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80户城市有暴力行为的家庭,以及按照以家庭结构相近... 目的:探讨不同家庭结构下夫妻暴力施暴者和受虐者的社会心理学特征。方法:采取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用自编家庭暴力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80户城市有暴力行为的家庭,以及按照以家庭结构相近作为配对条件,从无暴力行为的家庭中选取96户作为对照家庭。并在对照家庭中选取与施暴者性别、年龄基本情况相配者96人作为施暴者的对照组作横断面调查访谈。结果:(1)施暴组中丈夫65人(81%),妻子15人(19%),受虐组中妻子65人(19%),丈夫15人(85%);对照组中丈夫83人(86%),妻子13人(14%)。(2)施暴组的SCL-90总分以及各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施暴组的消极应对分高于受虐组(29.6±8.3/29.5/7.4,F=2.127,P<0.05);施暴组精神质分低于受虐组(65.9±9.6/69.8±12.9±12.9,F=2.185,P<0.05),社会支持总分(36.9±9.2/40.7±6.4,F=9.922)、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均低于对照组,情绪稳定性分高于对照组(48.1±10.1/44.5±9.0,F=2.461,P<0.05)。(3)夫妻独子家庭施暴组精神质分低于受虐组(64.6±10.9/69.5±12.6,F=4.875,P<0.05);施暴组的社会支持总分(37.2±9.0/41.4±6.3,F=2.923)、主观支持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夫妻多子家庭的施暴组焦虑(19.6/28.6,u=41.00,P<0.05)、抑郁(20.3/30.3,u=35.50,P<0.05)、躯体化因子分低于受虐组(15.0/26.9,u=34.00,P<0.05);施暴组抑郁、神经质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夫妻暴力中施暴者具有情绪不稳的个性特征、较少的社会支持及消极的应对方式等,容易促成施暴行为;受虐者具有精神质的个性特征。其中以夫妻独子及多子家庭社会心理问题较为突出。提示在对夫妻暴力的干预中,更应重视夫妻独子及多子家庭的夫妻暴力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妻暴力 横断面调查 施暴者 社会心理学
下载PDF
Explanation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Based on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Psycho-Social Climate of the Classroom and Students’ Academic Engagement in Mathematics
11
作者 Khadijeh Abolmaali Masoumeh Rashedi Bita Ajilchi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14年第5期225-233,共9页
This research explains academic achievement based on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the psycho-social climate of the classroom in terms of academic engagement in mathematics. The population was high schoolboys and g... This research explains academic achievement based on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the psycho-social climate of the classroom in terms of academic engagement in mathematics. The population was high schoolboys and girls in Damghan city in Iran. Participa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using a multi-stage cluster method (513 boys and girls) and they simultaneously completed three questionnaires: academic engagement, the psycho-social climate of the classroom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Path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rect effects of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psycho-social climate of the classroom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were not significant. The direct effects of openness, conscientiousness and psycho-social climate of classroom on academic engagement were significant. The indirect effects (with mediation of academic engagement) and overall effects of openness, conscientiousness and psycho-social climate of classroom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were significant, also the effect of academic engagement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was 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ADEMIC Achievement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psychosocial CLIMATE of CLASSROOM (PSCC) Student’s Mathematical ACADEMIC Engagement
下载PDF
Psycho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Fathers Who Have Abused Their Children as Seen by Public Health Nurses
12
作者 Izumi Ueda Hisako Izumi +2 位作者 Kazuko Saeki Kyoko Namikawa Mizue Shiromaru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14年第9期669-675,共7页
This study aims to identify details of the psycho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fathers who have abused children as they appear to public health nurses (PHNs). In this study a qualitative descriptive design was applied to ... This study aims to identify details of the psycho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fathers who have abused children as they appear to public health nurses (PHNs). In this study a qualitative descriptive design was applied to the data analysis. Interviewees were 10 public health nurses (PHNs), in charge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services for 5 or more years at public health centers. The study analyzed 13 cases reported in the PHNs intervie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thers who had abused children as seen by the PHNs were the psycho-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weak suppression and control of impulsiveness’, ‘cognitive dissonance in the fatherhood role’, ‘poor social sensitivity’, ‘unbalanced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members of the family’ and ‘weak relationships with people around the father’. The father’s impulsiveness and cognitive dissonances in the fatherhood role are associated with weaknesses in the family relationships and social adaptation. Conversely, the weakness in the strength of family relationships and social adaptation affects the father’s ability to control impulsiveness and give rise to the cognitive dissonance in the fatherhood role. These in turn interact to create a negative downward spiral, a steadily worsening situati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e necessity for PHNs to focus on the background to the cognitive dissonance in the fatherhood role and to work to educate and guide the fath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BLIC Health NURSE CHILD ABUSE FATHER psychosocial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论暴力伤医事件中的心身疾病问题
13
作者 朱志康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前愈演愈烈的伤医事件,除了政策、法律、媒体、医疗技术等问题外,心身疾病问题也不可忽视。本文通过典型案例的剖解,讨论了心身疾病引发伤医案件的特点,从心身医学的角度提出了防范此类案件发生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暴力伤医 心身疾病 医疗纠纷 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状态 人格特征 应对措施
下载PDF
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孕产妇术前心理社会状况调查 被引量:6
14
作者 汤宇红 银燕 +1 位作者 刘晓红 夏妮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6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孕产妇术前心理社会因素,并进行相关综合分析,以指导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方法对待产孕妇(36~40周)461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定分析。结果孕妇产前SCL-9... 目的探讨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孕产妇术前心理社会因素,并进行相关综合分析,以指导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方法对待产孕妇(36~40周)461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定分析。结果孕妇产前SCL-90总分及其焦虑、恐怖、抑郁、偏执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均P<0.01);孕妇EPQ各因子分与常模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试产时改为剖宫产组客观支持及总分显著低于试产时自然分娩组(均P<0.01);SCL-90总分与EPQ中P、N分及与SSRS客观支持分呈显著相关(P<0.05,P<0.01);EPQ中的N分与客观支持评分及社会支持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而外向分仅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孕产妇的心理社会状况影响其对分娩方式的抉择,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剖宫产术 心理社会状况 个性心理特征
下载PDF
中学生心理社会发展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莉 许燕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3-76,共4页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量表》对57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性别方面,男女生之间总体上差异不显著。(2)在区域方面,东西部学生差异显著,东部学生的发展好于西部学生。(3)在年龄发展方面,高中生不如初中生勤奋进取,更...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量表》对57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性别方面,男女生之间总体上差异不显著。(2)在区域方面,东西部学生差异显著,东部学生的发展好于西部学生。(3)在年龄发展方面,高中生不如初中生勤奋进取,更加孤独疏离,但自我同一发展好于初中生。(4)从发展趋势来看,初高中阶段的心理社会发展趋势相同,呈现出倒“V”形状,初二和高二的发展好于其他年级,分别达到初中和高中的最好状态,初三和高三是最差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社会发展特征 性别差异 年龄柴
原文传递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艾森克人格问卷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歆 任美侠 +3 位作者 闵捷 王勇 张天布 高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1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的人格特点。方法选择NAION患者90例为NAION组,另外选择年龄与NAION组患者相近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相同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估两组研究对象的人格特征。结果NAION组... 目的探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的人格特点。方法选择NAION患者90例为NAION组,另外选择年龄与NAION组患者相近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相同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估两组研究对象的人格特征。结果NAION组的P、E量表得分均略高于对照组,L量表得分略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NAION组的N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AION组与对照组中男性研究对象的P、E、N、L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AION组与对照组中女性研究对象的P、E、L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AION组女性研究对象的N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女性研究对象(P<0.05)。结论相比于健康人群,NAION患者具有神经质倾向的心理人格特征,且以女性患者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心理社会因素 艾森克人格问卷 心理人格特征
下载PDF
农村教师心理紧张现状与工作特征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艳 兰亚佳 +2 位作者 钟斐 周鼎伦 李陶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509-512,共4页
目的研究农村教师心理紧张现状与工作社会心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四川省和重庆市所辖4市的16所农村学校的404名在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 目的研究农村教师心理紧张现状与工作社会心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四川省和重庆市所辖4市的16所农村学校的404名在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与工作内容量表中文版(ChineseVersionofJobContentQuestionnaire,C-JCQ)分别测量其心理紧张与工作社会心理特征。结果①农村教师的抑郁及焦虑程度高于一般人群,其中中学教师发生抑郁及焦虑的的危险性分别是小学教师的2·72倍(95%CI:1·35,5·46),和2·35倍(95%CI:1·26,4·37)。②根据“工作自主度-工作要求”模型可将工作划分为高紧张型、低紧张型、活跃型、被动型4种类型,农村教师心理紧张反应的发生率及危险性最高值出现在高紧张型,且有如下趋势:高紧张型>低紧张型>活跃型>被动型。结论农村教师抑郁及焦虑情况严重,有必要提高其应对职业紧张的心理技能。“工作自主度-工作要求”模型及C-JCQ为预测农村教师的职业紧张提供了方法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况研究 农村教师 心理紧张反应 工作社会心理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