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数字鸿沟到数字正义:“双韧性”路径纾解农民心理困境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蓉蓉 王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8-176,共9页
伴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在数字化与老龄化同轨纵深发展态势下,数字鸿沟在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方面造成了农民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诸多差距与不平等。同时,也在心理层面导致了农民由于认知、情绪、能力和观念等诸方面难以适应... 伴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在数字化与老龄化同轨纵深发展态势下,数字鸿沟在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方面造成了农民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诸多差距与不平等。同时,也在心理层面导致了农民由于认知、情绪、能力和观念等诸方面难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焦虑感、疏离感、相对剥夺感和无力感,具体表现为能力恐慌与技术犹疑中的心理挣扎、虚拟空间与真实情感间的心理落空、权利挤压与机会缺失下的心理冲突、数字融入与信息获取下的心理失措。针对农民的这些心理困境,可利用“双韧性”理论,通过更新数字认知基模、重塑数字融入观念、确立数字身份认同和建构数字心态秩序实现农民主体心理韧性的强固,通过打造数字治理共同体、释放数字治理效能和增强数字技术回应力来提升数字乡村治理韧性,最终实现数字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数字正义 心理困境 双韧性理论 数字乡村建设
下载PDF
初期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困境及社会工作介入路径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耀锋 张余慧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年第6期28-35,共8页
艾滋病感染年轻化趋势使我国艾滋病防治面临全新挑战。初期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困境制约其生活适应和疾病治疗,是艾滋病防治的关键突破口。通过对5位19—35岁男同性恋初期艾滋病感染者的研究发现,初期艾滋病感染者的显著心理表现异中有同... 艾滋病感染年轻化趋势使我国艾滋病防治面临全新挑战。初期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困境制约其生活适应和疾病治疗,是艾滋病防治的关键突破口。通过对5位19—35岁男同性恋初期艾滋病感染者的研究发现,初期艾滋病感染者的显著心理表现异中有同,其心理困境主要体现在:认知存在偏差且内化了社会歧视,存在诸多消极情感且情感支持面临障碍,产生逃避社会乃至自杀的行为倾向,不良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倾向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社会工作的介入路径包括:提供多元有效的信息支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协助建立同伴支持网络,倡导形成无歧视的社会环境,促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艾滋病感染者 心理困境 社会工作 艾滋病防治
下载PDF
高校受助贫困生心理困境问题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铃娟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1年第1期82-85,共4页
高校贫困生是在新时期的社会出现的特殊弱势群体。目前,高校的贫困生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对高校受助贫困生的心理困境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受助贫困生产生心理困境的原因。
关键词 高校 受助贫困生 心理困境 原因
下载PDF
辩论教学法实施中的“中等生”心理困境及其突破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力 王玉梅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96,共6页
辩论教学法体系的构建将是法学教育的福音,但实施效果并不如愿。心理学思维的引入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方法指引。辩论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引导性。透过心理学视角细究学生的主体性,辩论能力不足但积极进取的"... 辩论教学法体系的构建将是法学教育的福音,但实施效果并不如愿。心理学思维的引入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方法指引。辩论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引导性。透过心理学视角细究学生的主体性,辩论能力不足但积极进取的"中等生"群体,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应予积极关注。该群体大多有面众恐惧,易陷入集体行动与自尊心理的困境。教师需利用集体行动逻辑、自尊理论、社会支持、决策信心等心理学理论,采取共情、先抑后扬、多扬少抑、选择性激励等技巧,引导学生突破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论教学法 心理困境 主体性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心理困境与应对——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欢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5期135-136,139,共3页
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和关注。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仅能加强对学生的健康引导,也能使一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得到帮助,从而使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积极健康成长。该文首先讲述成都职业... 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和关注。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仅能加强对学生的健康引导,也能使一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得到帮助,从而使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积极健康成长。该文首先讲述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测评步骤及结果,并对相关结果进行分析;其次,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心理困境;最后,阐述相关应对策略,希望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提供一系列参考意见,从而促进高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高职院校 学生 心理困境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信仰建构的心理困境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周辉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2年第2期20-23,共4页
信仰是人终极关怀的需要,它不仅是一种高级精神需求,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超越。信仰具有鲜明的心理层次,它的建构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过程。马克思主义因其鲜明的理论特点,在信仰的建构过程中会遭遇到不可避免的心理困境,具体表现... 信仰是人终极关怀的需要,它不仅是一种高级精神需求,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超越。信仰具有鲜明的心理层次,它的建构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过程。马克思主义因其鲜明的理论特点,在信仰的建构过程中会遭遇到不可避免的心理困境,具体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普通民众信仰两者心理建构层次的差距上。从信仰建构的心理层次角度出发,反思马克思主义信仰建构面临的心理困境,可望找到正确建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 心理困境
下载PDF
当前民族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困境及辅导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汤洁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40,共4页
随着民族高校贫困生绝对数量的增加,这一群体逐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问题,特别是其心理困境问题已成为教育心理学关注的热点。本文围绕贫困生自我认同感、自尊心和人际沟通能力等自身的压力以及校园环境、评价体系和经济基础等... 随着民族高校贫困生绝对数量的增加,这一群体逐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问题,特别是其心理困境问题已成为教育心理学关注的热点。本文围绕贫困生自我认同感、自尊心和人际沟通能力等自身的压力以及校园环境、评价体系和经济基础等外部环境压力进行阐释,并结合实际,探求其相应的辅导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校 贫困大学生 心理困境 对策
原文传递
苹果树下的镜花水月——谈《苹果树》小说中的意象与人物心理困境 被引量:1
8
作者 叶蕾 《长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52-54,共3页
《苹果树》是英国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的一部中篇小说。本文从意象分析的角度解读了作品中出现的花、水、月等主要意象,剖析了这些意象所包含的象征意义以及这些意象背后所隐含的深层心理困境。
关键词 意象 心理困境
下载PDF
从平庸到卓越:农村义务教育扶贫的转型与升级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孔宝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45-48,共4页
1986年以来,经过近30年的努力,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顺利实行免费,实现了“人人有学上、人人须上学”的目标。近几年,随着“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农村贫困家庭所获得的教育资助日益完备。但是要通过教育阻断贫困代机传递,“义... 1986年以来,经过近30年的努力,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顺利实行免费,实现了“人人有学上、人人须上学”的目标。近几年,随着“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农村贫困家庭所获得的教育资助日益完备。但是要通过教育阻断贫困代机传递,“义务教育有保障”理应由“入学有保障”升级为“质量有保障”。当前农村很多贫困学生不仅学业存在问题,心理也处于困境,人生更是没有梦想。帮扶单位在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精准挑选包户干部,发挥单位优势,统筹各类资源,助推帮扶村教育扶贫转型升级,帮助贫困孩子解决学习困难问题,走出心理困境,点亮人生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扶贫 学习困难 心理困境 人生梦想
下载PDF
“成长小说”视域下的《边城》再研读
10
作者 魏佳滢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72-75,共4页
《边城》呈现出“成长小说”的特质。翠翠所面临的心理困境展现出她逐渐成熟的过程。在与茶峒的关系上,翠翠面对寂静、平凡的生活产生了“离开”的愿望,但出于照顾祖父的责任感而压制了欲望;在与祖父的关系上,翠翠的内心充满着丧失亲情... 《边城》呈现出“成长小说”的特质。翠翠所面临的心理困境展现出她逐渐成熟的过程。在与茶峒的关系上,翠翠面对寂静、平凡的生活产生了“离开”的愿望,但出于照顾祖父的责任感而压制了欲望;在与祖父的关系上,翠翠的内心充满着丧失亲情的焦虑与恐惧,但失去祖父后她又不得不面对现实而走向独立;在情爱关系上,自卑心理下的翠翠既渴望爱情又逃避爱情,但在具有爱的能力后,最终决定守候爱人归来。借助“成长小说”这一阅读视角,聚焦于翠翠这个人物本身,使读者更好地从其生命哀乐中领悟沈从文所谓的“人生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长小说 《边城》 心理困境 翠翠
下载PDF
在朝圣的途中追寻——建国30年中国作家的政治心理透视
11
作者 邹旭林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7-120,共4页
本篇主要分析了建国30年中国作家知识分子的政治心理及原因。新中国第一批作家,呈现出比较一致的政治心理结构和特征,本文名之为"朝圣",并着重分析了形成朝圣心态的两大原因,一是历史文化层面的文化取舍问题即中国传统知识分... 本篇主要分析了建国30年中国作家知识分子的政治心理及原因。新中国第一批作家,呈现出比较一致的政治心理结构和特征,本文名之为"朝圣",并着重分析了形成朝圣心态的两大原因,一是历史文化层面的文化取舍问题即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道"和"势"的取舍问题;二是现实政治原因即有关现代民族国家想象及悖反现象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心理 朝圣 文化取舍 精神困境
下载PDF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心理困境及介入模式研究
12
作者 杨文苑 徐文静 《科教文汇》 2021年第21期46-48,共3页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新时代大学生更是青年群体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时代重任,他们的健康发展是党的热切期盼,更是高等教育的根本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新时代大学生更是青年群体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时代重任,他们的健康发展是党的热切期盼,更是高等教育的根本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关注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是新时代赋予社会、高校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青年大学生 心理困境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转化学习:心理困境与解决对策
13
作者 孔新宇 康红芹 《当代职业教育》 2021年第5期59-66,共8页
新生代农民工转化学习的价值日益凸显,但其转化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却不容忽视。通过分析4位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故事,发现他们在转化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生活挫败感、职业自卑感、人生迷茫感和相对剥夺感的心理困境。为切实破除这些心理困境,... 新生代农民工转化学习的价值日益凸显,但其转化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却不容忽视。通过分析4位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故事,发现他们在转化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生活挫败感、职业自卑感、人生迷茫感和相对剥夺感的心理困境。为切实破除这些心理困境,提出正视触发性事件,强化"减负抗挫"能力;自觉接受城市文化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精准匹配学习内容,发掘个人创业潜能;高度重视子女教育,加强批判性反思;构建学习共同体,提升学习、交往能力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转化学习 心理困境 解决对策
下载PDF
政策变迁下弱势群体相对剥夺感及其治理——以失独群体为例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芷含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2-108,共7页
政策变迁使弱势群体的相对剥夺感上升并呈现多维化特征,导致其社会心理困境加剧,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公共管理难题。以失独群体为例,在生育政策变迁背景下,其相对剥夺感不仅存在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并且这两个维度发生了混合叠加。这种多... 政策变迁使弱势群体的相对剥夺感上升并呈现多维化特征,导致其社会心理困境加剧,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公共管理难题。以失独群体为例,在生育政策变迁背景下,其相对剥夺感不仅存在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并且这两个维度发生了混合叠加。这种多维的相对剥夺感在个体、群体、社会三个层面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对情绪、生命活力、社会适应的作用形成了失独群体社会心理困境。基于这个理论框架,根据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科学平衡的治理原则,提出了以降低多维相对剥夺感为核心的失独群体社会心理困境多中心治理路径,并厘清了政府、社会、个人各自治理边界,对弱势群体的公共治理研究与实践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群体 社会心理困境 失独 相对剥夺感 政策变迁
原文传递
当代高校青年教师成长与发展心理困境探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卫平 《科教文汇》 2014年第31期25-26,共2页
作为未来高等教育的生力军,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将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在教师自身科研水平与教育方法上,众多高等院校有着完善的培养方案。然而,众多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心理困境,却鲜有人关注,因此,在素质教育竞... 作为未来高等教育的生力军,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将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在教师自身科研水平与教育方法上,众多高等院校有着完善的培养方案。然而,众多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心理困境,却鲜有人关注,因此,在素质教育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探究青年教师成长的心理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青年教师 心理困境
下载PDF
我国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困境及出路 被引量:5
16
作者 植凤英 张进辅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15,共5页
文章对我国民族心理学研究面临的困境进行了阐述,指出要成功走出目前的困境,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融合多元方法,加强民族心理学研究中质与量的整合;加强民族心理学的理论建设;注重对综合性民族心理研究人才的培养,同时还要立足于我国民族的... 文章对我国民族心理学研究面临的困境进行了阐述,指出要成功走出目前的困境,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融合多元方法,加强民族心理学研究中质与量的整合;加强民族心理学的理论建设;注重对综合性民族心理研究人才的培养,同时还要立足于我国民族的实际情况,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增强民族心理学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心理学 困境 出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